配色: 字号:
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09-14 | 阅:  转:  |  分享 
  
贵州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一、单
选题1.某植物的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在该植物的自交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A.3/16B.1/4C.3/7D.5/82.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揭示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假说演绎的基本内容是:(观察/分析
)提出问题→(推理/想象)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子二代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
属于提出问题环节B.“进行测交实验,结果得到高茎∶矮茎=1∶1”属于演绎/推理环节C.“用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2.8
4∶1”属于实验现象D.“一般情况下,自花传粉的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合子”属于生物学事实3.下列关于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对豌豆
进行杂交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属于假说的内容B.测交实验可以用来检测F1产生配子的数量
C.一对相对性状实验中的假说内容是“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
机结合”D.杂交实验前分别去除母本的雄蕊和父本的雌蕊4.下列有关染色体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同一条染色体上有可能存在两个
相同的基因B.染色体上DNA分子碱基对的改变一定导致基因突变C.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D.果蝇基因组计
划需要测定5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碱基序列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或科学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A.经解离的根尖成熟区细胞染色后,
可以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B.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属于演绎过程C.性状分离比模拟实验每次随机抓取小
球记录后要放回原小桶D.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时,应选取该植物分布较多的地方取样6.下列关于孟德尔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实验及
分析,错误的是(?)A.在豌豆花蕾期进行去雄和授粉可以实现亲本的杂交B.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C.根据假说可
推出测交后代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D.统计学方法的使用有助于得出分离现象的遗传规律7.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下图中的哪个过程(?
)A.①B.②C.③D.④8.果蝇体色有黄色(H)、灰色(h)之分,翅型有长翅(M)和残翅(m)之分。这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
独立遗传。已知含有HM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现让两种纯合果蝇(HHmm、hhMM)交配,再让所得F1雌雄果蝇交配获得F2。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F1中的雌雄果蝇均表现为灰色长翅B.F2中会出现基因型为HHMM的雌果蝇C.F2中会出现含HH或MM的个体D.F2有4
种表型,比例为9:3:3:19.下列细胞为生物体的体细胞,若不考虑染色体互换,则细胞所对应生物体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最可能为9:3
:3:1的是(?)A.?B.?C.?D.?10.用正常株高油菜与矮秆突变体ds-3杂交,获得的F1株高介于双亲之间,F1自交获得的
F2群体株高呈现三峰(如下图),统计分离比符合1:2:1。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三种类型株高互为相对性状B.可通过株高判断F
2的基因型C.F1与正常株高植株杂交后代群体株高呈现双峰D.F1与ds-3杂交后代群体株高介于84~172cm11.下列减数分裂和
受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受精卵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父方,一半来自于母方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使亲子代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
目维持恒定C.正常情况下,人类的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0条或者1条或者2条Y染色体D.有性生殖的后代具有多样性,利于生物在自然界选择中
进化12.如图所示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b、c细胞中核DNA分子的比例为1:1:1B.
a、b、c细胞中都有4条染色单体C.b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D.c细胞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2:1:213.若色盲基因(a)携
带者的一个细胞处于着丝粒刚分开时刻,则该细胞不可能存在(?)A.2个X,无色盲基因B.2个X,两个色盲基因C.2个Y染色体,无色盲
基因D.4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14.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极大地提高了人们观察细胞精细结构的能力。肉眼、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做镜的分辨
率的比较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分子不是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B.人体红细胞的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C.噬菌
体(细菌病毒)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DNA等物质D.植物细胞和细菌细胞的边界是细胞膜15.为了分析某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病因,对
该患儿及其父母的21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A1~A4)进行PCR扩增,经凝胶电泳后,结果如图所示。关于该患儿致病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考虑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B.考虑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第
二次分裂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C.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D.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交叉
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16.生物在繁衍过程中都具有保持遗传稳定性和表现出遗传多样性的特点,这与生物
体的某些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下图是某种进行有性生殖的高等哺乳动物的繁衍过程示意图,其中①②③代表相关生理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②有利于使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出多样性B.这种动物雌雄个体的过程②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数目不同C.仅由过程②就能保证该
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目的恒定D.过程③既能增加细胞的数目又能增加细胞的种类17.下列有关基因与染色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摩尔根
通过类比推理法得到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结论B.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C.非等位基因一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D.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上的基因一定是等位基因18.人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大小、形态不完全相同,但存在同源区(Ⅱ)和非同源区(Ⅰ和Ⅲ),如下图所示。下列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某病是由位于Ⅲ上的致病基因控制的,则患者均为男性B.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因
位于Ⅱ上C.若某病是由位于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则男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患病D.若某病是由位于Ⅰ上的隐性基因控制的,则女性患者的儿子一
定患病19.摩尔根研究果蝇的眼色遗传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控制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分别用W和w表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根据摩尔
根等人的假设推测F2中的红眼果蝇中的基因型有3种B.F2的遗传表现中红眼与白眼的数量比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C.摩尔根和孟德尔得出的
结论均采用了“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方法D.根据摩尔根等人的假设推测F1中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20.家鼠的灰毛和黑毛由一对
等位基因控制,灰毛对黑毛为显性。现有一只灰毛雌鼠(M),为了确定M是否为纯合子(就毛色而言),让M与一只黑毛雄鼠交配,得到一窝共4
个子代。不考虑变异和环境对性状的影响,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A.若子代出现黑毛鼠,则M一定是杂合子B.若子代全为灰毛鼠,则M一定
是纯合子C.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雌鼠=3∶1,则M一定是杂合子D.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雌鼠=1∶1,则M一定是杂合子21.如图
是某一家庭的某单基因遗传病家系图谱,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B.个体3与4婚配后代子女不会患
病C.个体3携带致病基因的概率为2/3或1/2D.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22.已知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既有同源区段
,也有非同源区段,如图所示。某患色盲的男子,其Y染色体DNA中含有n个基因,该DNA分子由a、b两条链构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男子Y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只能传递给儿子B.上述n个基因在X染色体上均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C.该DNA分子a链上的嘌呤数等于
b链上的嘧啶数D.组成Y染色体DNA的碱基对数等于n个基因的碱基对数23.下列关于X染色体上显性基因决定的某种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不
考虑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男性患者的后代中,子女各有1/2患该病B.女性患者的后代中,女儿都患该病,儿子都不患该病C
.患者双亲至少有一方是该病患者D.表现正常的夫妇,X染色体上也可能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24.某自花传粉植物紫茎(A)对绿茎(a)为显
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当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萌发长出花粉管,因而不能参与受精作用
。下列正确的是(?)A.这两对基因的遗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基因型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不符合9:3:3:1C.
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正反交子代性状及比例相同D.用单倍体育种的方法不可以得到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25.图5是果蝇体细
胞染色体图解,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果蝇为雄果蝇,图中的四对等位基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D和d不可能是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
基因C.图中形态不相同的染色体都是非同源染色体D.该果蝇的一个性原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配子二、综合题26.茄子的花色有紫色和白
色两种,受基因A/a控制;果皮颜色有紫色、绿色和白色三种,由B/b和D/d两对基因控制,调控机制如图所示。已知控制花色的基因与控制
果皮颜色的基因均独立遗传。为研究茄子的花色和果皮颜色的遗传规律,某小组设计并进行了下表所示的两组杂交实验,其中F1自交产生F2。回
答下列问题:?组别杂交亲本F1表型F2表型一P1(紫花)×P2(紫花)紫花、白花紫花、白花二P3(白果皮)×P4(紫果皮)紫果皮紫
果皮、绿果皮、白果皮(1)茄子的花色中,显性性状为 (填“紫色”或“白色”),判断依据是 。实验一的F2中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的比例
约为 。(2)基因B和基因D通过 ,进而控制茄子的果皮颜色。若仅考虑果皮相关基因,则自然界中,白果皮植株的基因型共有 种。(3)由
上表中实验二杂交结果可以推测,P3的基因型为 ,F2植株中紫果皮:绿果皮:白果皮约为 。27.喷瓜有雄株、雌株和两性植株,G基因决
定雄株,g基因决定两性植株,g-基因决定雌株。基因G对g、g-是显性,基因g对g-是显性,如:基因型Gg是雄株,基因型gg-是两性
植株,基因型g- g-是雌株。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群体中喷瓜植株共有 基因型,一株喷瓜最多可以产生 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2)
基因型为g-g-的两性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中表型比例为3:1的前提条件是:①含g基因的配子和含g-基因的配子存活率是相等的;②受精
时, 。(3)若要对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验证,则可选择的亲本表型组合最好为 。(4)基因型为Gg和Gg-的植株 (填“能”或“不能”
)杂交并产生雄性后代,判断的依据是 。28.某雌雄异株的植物花色有白色、蓝色、红色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色素的代
谢原理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上图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 ,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一红花植株与一白花植株杂交,F1表现型全
为红花,F1雌雄植株相互交配,F2中蓝花植株所占比例为3/16,则亲本的基因型为 ,F2的白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3)现有
一基因型未知的蓝花雌株M,请利用上述杂交实验中出现的植株设计一次杂交实验确定M的基因型。实验思路: 预期实验结果和结果: 29.已
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中ZZ为雄鸡,ZW为雌鸡。鸡的羽毛性状中芦花和非芦花受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芦花鸡和非芦花鸡进
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请回答下列问题:(1)羽毛性状中 为显性性状。(2)反交亲本的基因
型为 。(3)反交子代的雌雄鸡进行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现有一只芦花雄鸡,若要探究其基因型,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
和结论。实验思路: 。预期结果和结论: 。三、实验题30.已知果蝇长翅和小翅由常染色体上等位基因(A与a)控制,红眼和棕眼由另一对
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B与b)控制。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上述实验结果 (填“能”或“不能
”)确定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理由是 。(2)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亲本长翅棕眼果蝇产生卵细胞的基因组成及比例为 ;F1
中小翅棕眼的基因型为 。(3)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上述实验不能确定眼色性状的显隐性关系。请用F1中的果蝇为材料,设
计一个杂交实验来确定红眼棕眼性状的显隐性(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结论)。 参考答案1.C【分析】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
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详解】基因型为AaBb的植物自交后代中,A_B_:A_bb:aaB_:aabb=9:3:3:1,其中表现型
不同于亲本的占7/16,而其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即AAbb,aaBB,aabb共占的比例为3/16,因此表现型不同于亲本且能稳定遗
传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16÷7/16=3/7,ABD错误,C正确,故选C。2.B【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
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①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②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③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④实验验证(测交实
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⑤得出结论。【详解】A、假说—演绎法的基本步骤是: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得出结论。孟德尔观察F2的结果后,提出问题“F2 中出现3:1分离比是偶然的吗”,A正确; B、“进行测交实验,结果得到高茎:矮
茎=1: 1”是实验验证的过程,若实验结果与推理结果一致,则说明假说是正确的,B错误;C、“用F1自交得F2,F2中高茎∶矮茎=2
.84:1”,是孟德尔做实验之后的结果,属于实验现象,C正确;D、“一般情况下,自花传粉的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合子”属于自然界中的
现象,是生物学事实,D正确;故选B。3.C【分析】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是指在观察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
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检验推理、
得出结论”五个基本环节。【详解】A、“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和结果”是观察和分析的内容,孟德尔由此发现了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解释问题
的假说,A错误;B、测交实验可以用来检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B错误;C、“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
存在”、“配子中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均属于假说内容,C正确;D、杂交实验前需要去除母本的雄蕊并套袋,而父本
的雌蕊不需要除去,D错误。故选C。4.B【分析】基因组计划:目的是测定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基因一般是有
遗传效应的DNA片段。【详解】A、经过DNA复制,同一条染色体上可存在两个相同的基因,A正确;B、染色体上DNA分子碱基对的改变可
能位于非基因片段,不一定导致基因突变,B错误;C、染色体上所有基因的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DNA分子上含有非基因片段,
C正确;D、果蝇性别决定为XY型,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5条染色体上DNA分子的碱基序列,D正确。故选B。5.C【详解】A、经解离的根
尖成熟区细胞已经死亡,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B、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属于观察到的现象,B错误;C、性状
分离比模拟实验每次随机抓取小球记录后要放回原小桶,以保持小桶内不同小球的比例,C正确;D、用样方法调查某植物种群密度,取样时应注意
随机取样,D错误。故选C。6.A【分析】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主要有:1.正确地选用试验材料是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2.在对进行分析时,孟
德尔首先只针对一对的传递情况进行研究。3.孟德尔对不同世代出现的不同性状的个体数目都进行了记载和分析。4.孟德尔还科学地设计了试验
的程序。【详解】A、在豌豆花粉未成熟前对母本进行去雄,再套袋,过段时间再授粉,完成杂交实验,A错误;B、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实
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F2为何出现3∶1的分离比或F2为何出现9∶3∶3∶1的分离比?),B正确;C、根据假说可推出F1产生的配子及
比例,因此测交后代高茎与矮茎植株的数量比也可推知,C正确;D、孟德尔成功地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得到3∶1的分离比和9∶3∶3∶1的分离
比等,统计学的方法是他成功的原因之一,D正确。故选A。7.A【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表示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②表示雌
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后代的过程(受精作用);③表示子代基因型及相关比例;④表示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种类数。【详解】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
质是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的时间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所以基因型为AaBb
的个体在进行有性生殖时,其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发生于①配子的产生过程中。A正确,BCD错误。故选A。8.C【分析】当具有两对(或更
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子一代产生配子时,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其实质是非等位基因自由
组合,即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与另一对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彼此间互不干扰的,各自独立地分配到配子中去。因此也称为独立分
配律。【详解】A、F1雌雄果蝇表现为黄色长翅,A错误;B、由于基因型为HM的精子不具有受精能力,所以F2不可能出现基因型为HHMM
的个体,B错误;C、HM的卵细胞正常,若与Hm或hM的精子结合,F2中会出现含HH或MM的个体,C正确;D、F2的4种表型比例约为
5:3:3:1,D错误。故选C。9.D【分析】要出现9:3:3:1的分离比,需要两对基因杂合的个体自交,并且这两对基因要分别位于两
对同源染色体上,能自由组合。【详解】A、该生物体三对基因虽然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但一对是显性纯合,A、a和B、b这2对等位基因位
于1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3:1,A错误;B、该图中2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其中一对基因纯合,故两对基因
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3:1,B错误;C、图中2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的
基因型及比例是AABB:AaBb:aabb=1:2:1,性状分离比是3:1,C错误;D、该图中A、a和C、c2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
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9:3:3:1,D正确。故选D。10.D【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杂合体内等
位基因在减数分裂生成配子时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进入两个不同的配子,独立的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
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矮秆、中等株高和正常株高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属于相对性状,A正确;B、分析题意,用正常株高油菜
与矮秆突变体ds-3杂交,获得的F1株高介于双亲之间,F1自交获得的F2矮秆:中等株高:正常株高=1:2:1,由此可知,中等株高是
杂合子,故可通过株高判断F2的基因型,B正确;C、F1自交获得的F2群体株高呈现三峰,统计分离比符合1:2:1,由此可知F1是杂合
子,则F1与正常株高植株杂交后代群体株高呈现双峰(即后代会出现中等株高和正常株高两种性状),C正确;D、F1是杂合子,F1与ds-
3杂交后代会出现中等株高和矮秆两种性状,则株高介于48~132cm,D错误。故选D。11.A【分析】配子具有多样性的主要原因是发生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分为两种类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导致基因自由组合;(2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
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详解】A、由于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的核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卵细胞,一半来自于精子
,而细胞质遗传物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A错误;B、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
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B正确;C、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
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0或1(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或2(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条Y染色体,C正确;D、有性生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
重组及精子与卵细胞的随机结合,使后代具有多样性,利于生物在自然选择中进化,D正确。故选A。12.D【分析】a细胞含同源染色体,但没
有姐妹染色单体;b细胞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详解】A、
a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2个DNA,b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4个DNA,c细胞含有2条染色体,4个DNA,因此a、b、c细胞中核DNA
分子的比例为1∶2∶2,A错误;B、a细胞中没有染色单体,B错误;C、b细胞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没有四分体,C错
误;D、据图可知,c细胞中核DNA∶染色体∶染色单体=2∶1∶2,D正确。故选D。13.C【分析】1、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色盲基因(a)携带者的基因型为XAXa。2、细胞处于着丝粒刚分开时刻,说明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详解】
A、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该细胞可能为XAXA,即含有2个X,无色盲基因,A正确;B、当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该细胞可能为XaXa,即含有2个X,两个色盲基因,B正确;C、色盲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色盲基因携带者是女性,不含Y染色体,C
错误;D、当该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该细胞为XAXAXaXa,即含有4个X染色体,两个色盲基因,D正确。故选C。14.C【分析】
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详解】A、生命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层次是细胞,A正确;B、细胞膜
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属于脂质)和蛋白质,B正确;C、噬菌体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核糖体不能合成DNA,C错误;D、细胞的边
界都是细胞膜,D正确。故选C。15.D【分析】 减数分裂过程:1、细胞分裂前的间期:细胞进行DNA复制;2、减一前期:同源染色体联
会,形成四分体,形成染色体、纺锤体,核仁核膜消失,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3、减一中期:同源染色体着丝点(粒)
对称排列在赤道板两侧;4、减一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移向细胞两极;5、减一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形成次级精母细
胞或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6、减二前期: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再次聚集,再次形成纺锤体;7、减二中期:染色体着丝点排在赤道板上
;8、减二后期:染色体着丝点(粒)分离,染色体移向两极;9、减二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细胞,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
和第二极体。【详解】A、如果发生交叉互换,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A2、A3所在的染色体可进入同一个卵细胞,A
正确;B、考虑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卵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A2、A3所在的染色体可进入同一个卵细胞,B正确;C
、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C正确。D、不考虑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患儿含有三个不
同的等位基因,不可能是卵原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21号染色体分离异常,D错误。故选D。16.C【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
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
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这保证了亲子代生物之间染色体数目的稳定。【详解】A、由于精子和卵细胞
都有多种,因此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结合的随机性,会导致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多样性,即过程①受精作用和②减数分裂有利于使同一双亲后代呈
现出多样性,A正确;B、这种动物雌雄个体的过程②产生的成熟生殖细胞的数目不同,通常雌性个体产生的卵细胞的数量远远少于雄性个体产生的
精子的数量,B正确;C、过程①②分别表示受精作用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
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前后代染色体数的恒定,维持了生
物遗传的稳定性,C错误;D、过程③表示受精卵经过有丝分裂、分化形成生物体的过程,该过程中既能增加细胞的数目又能增加细胞的种类,D正
确。故选C。17.B【分析】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2、
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摩尔根通过假说—演绎法证明基
因在染色体上,A错误;B、每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正确;C、非等位基因不一定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也可能
位于同源染色体的不同位点,C错误;D、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的基因不一定是等位基因,也可能是相同基因,D错误。故选B。18.C
【分析】1、分析图可知,I片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段,II 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Ⅲ区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2、基因位于性
染色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详解】A、由题图可以看出,Ⅲ区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只能遗传给男性
,则患者只有男性,A正确;B、II 片段是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存在等位基因,所以若X、Y染色体上存在一对等位基因,则该对等位基
因位于II,B正确;C、若某病是由位于Ⅰ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那么男患者致病基因总是传递给女儿,则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患病,C错误;D
、若某病是位于I片段上隐性致病基因控制的,儿子的X染色体一定来自于母方,因此患病女性的儿子一定是患者,D正确。故选C。19.D【分
析】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推出预测的结果,再通过实验来检验。如果
实验结果与预测相符,就可以认为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可以认为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作假说—演绎法。
【详解】A、根据摩尔根等人的假设推测F2中的红眼果蝇中的基因型有3种,XWXW、XWXw、XWY,A正确;B、不考虑性别时,F2的
遗传表现中红眼与白眼的数量比为3:1,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B正确;C、摩尔根和孟德尔得出的结论均采用了“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方法
,先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作出假设、演绎推理后实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C正确;D、根据摩尔根等人的假设,亲本果蝇是XWXW和
XwY,推测F1中的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D错误。故选D。20.B【分析】家鼠的灰毛和黑毛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遵
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灰毛对黑毛为显性,则灰毛的基因型为AA、Aa,黑毛的基因型为aa。【详解】A、若子代出现黑毛鼠aa,说明M不可能
是AA,则M一定是杂合子,A正确;B、若子代全为灰毛鼠,但由于子代数目较少,则不能确定M一定是纯合子,只能推测很可能是纯合子,B错
误;CD、若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雄鼠=3∶1,或子代中灰毛雄鼠∶黑毛雌鼠=1∶1,由于出现黑毛鼠aa,则M一定是杂合子,CD正确。
故选B。21.C【分析】题意分析,图中正常的1号和2号生出了患病的儿子,因此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但无法确定该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
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因此该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若为前者则1号和2号的基因型均为Aa,若为后者则1
号和2号的基因型为XAXa,XAY.。【详解】A、根据正常的双亲生出患病的儿子可推测该病的遗传方式是隐性遗传病,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
性遗传,也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 ;B、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图中个体3与4婚配子女不会患病,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
传病,则可能生出患病的孩子,B错误;C、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个体3为携带者的概率为1/2,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3号个体是携
带者的概率为2/3,C正确;D、若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该遗传病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基本相同,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男性发
病率高于女性,D错误。故选C。22.C【分析】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G=C+T,即嘌呤碱基
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基因在染色体上,且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该男子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A错误;B、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既有同源区段,也有非同源区段,则上述n个基因有一部分在X染色体上
有相应的等位基因,B错误;C、在双链DNA分子中,符合碱基互补配对,所以该DNA分子a链上的嘌呤数等于b链上的嘧啶数,C正确;D、
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分子中还含有许多非基因片段,故细胞中DNA分子的碱基对数多于所有基因的碱基对数之和,D错误。
故选C。23.C【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是:(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男病母女病,女正父子正”,即男患者的女儿和母亲都是
患者;女性正常,其父亲和儿子都正常。【详解】A.、男性患者的女儿一定是患者,儿子的性状与父亲无关,只取决于母亲,A错误;B、 若女
性患者是杂合子,其丈夫正常,则其后代中,女儿和儿子都是一半正常,一半患病,B错误;C、 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中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
者,患者的显性致病基因来自于亲本,所以亲本至少有一方是患者,C正确;D、伴X显性遗传病中,X染色体上携带相应致病基因的必定是患者,
所以表现正常的夫妇,X染色体上不可能携带该病的致病基因,D错误。故选C。24.B【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
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
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A(a)与B(b)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以知道,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错误;B、基因型AaB
b的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是9:3:3:1的条件之一是各种配子成活并参与受精的机会相等,由于花粉含AB基因时不能参与受精,故基因型
AaBb的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不符合9:3:3:1,比例为5:3:3:1,B正确;C、根据题意可以知道,含AB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
作用,含AB的卵细胞能参与受精,因此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植株正反交子代性状及比例不相同,分别为1:1:1:1、1:1:1,
C错误;D、单倍体育种是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获得可育二倍体植株,虽然AB花粉不能受精,但是可
以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故可以获得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D错误。故选B。25.C【分析】果蝇的体细胞中含有四对染色体,其中三对
常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详解】A、5和6是一对性染色体,且6为Y染色体,故为雄果蝇;图中的四对等位基因位于四对同源染色体上,故都
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因为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故D和d不可能是控制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B正确;C
、5和6形态不同,但二者是一对同源染色体,C错误;D、该果蝇是雄果蝇,性原细胞是精母细胞,通过减数分裂能形成四个精细胞,D正确。故
选C。26.(1) 紫色 实验一亲本均为紫花植株,而F?中出现了白花植株(合理即可,2分) 5:3(2)
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 3(3) bbdd 9:3:4【分析】1、分析表格:实验一亲本紫花与紫
花杂交,子一代出现了紫花和白花,说明紫花为显性性状,该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2、根据基因与果皮颜色关系图,可知紫果皮基因型为B_
D_,绿果皮为B_dd、白果皮为bb__。【详解】(1)实验一中,P1(紫花)×P2(紫花),F1紫花、白花,则紫花为显性性状,亲
本基因型为P1(Aa)×P2(Aa),F1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aa=1:2:1,所以F2的紫花植株中(1/4+1/2×3/4
)=5/8,白花植物为3/8,两者比例为5:3。(2)基因B和基因D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茄子的果皮性状。据题意
可知白果皮为bb__,自然界中白果皮茄子的基因型有bbDD、bbDd、bbdd3种。(3)实验二白果皮P3(bb__)与紫果皮P4
(B_D_)杂交,子一代全为紫果皮(B_D_),子一代自交,出现紫果皮(B_D_)、绿果皮(B_dd)、白果皮(bb__),可知P
3的基因型为bbdd,子一代紫果皮基因型为BBDD。子一代自交,F2基因型及比例为:9B_D_(紫果皮):3B_dd(绿果皮):3
bbD_(白果皮):1bbdd(白果皮),F2植株中紫果皮:绿果皮:白果皮约为9:3:4。27.(1) 5 2(2
)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3)雄株×雌株(4) 不能 基因型为Gg和Gg-的植株均为雄株,不能杂交产生后代【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喷瓜基因型GG或Gg或Gg-表型为雄株,基因型gg或gg-表型为两性植株,基因型g-g-表型为雌株,但由于雄株只
能与雌株或两性植株杂交,因此自然状态下不能出现GG的个体。【详解】(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喷瓜基因型GG或Gg或Gg-表型为雄株,
基因型gg或gg-表型为两性植株,基因型g-g-表型为雌株,但由于雄株只能与雌株或两性植株杂交,因此自然状态下不能出现GG的个体,
因此自然群体中喷瓜植株共有5基因型。一株喷瓜最多含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因此最多可以产生2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2)基因型为gg-
的两性植株自交,后代基因型为gg:gg-:g-g-=1:2:1,才会出现表型比例3:1。需要满足的前提条件有:含g基因的配子和含g
-基因的配子存活率是相等的;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3)若要对基因的分离定律进行验证,采用“测交”的方式,选用g-g-与杂合子
进行杂交,那么选用雌株和雄株杂交可以保证一定是g-g-与杂合子进行杂交。(4)基因型为Gg和Gg-的植株均为雄株,不能杂交产生后代
,更不能产生雄性后代。【点睛】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应用以及复等位基因,考查学生运用遗传定律,进行分析和计算的能力。28.(1)
酶的合成(2) BBXAXA、bbXaY 1/2(3) 蓝花雌株M与白花雄株(bbXaY)进行杂交
若后代蓝花雌株:蓝花雄株=1:1(后代均为蓝花植株),蓝花雌株的基因型为bbXAXA;若后代蓝花雌株:白花雌株:蓝花雄株:白花
雄株=1:1:1:1(后代会出现白花植株),蓝花雌株的基因型为bbXAXa。【分析】由题意可知,红色的基因型为:B_XAX-、B_
XAY;蓝色的基因型是bbXAX-、bb XAY;白色的基因型为:__XaXa、__XaY。【详解】(1)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上图
体现了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2)红色的基因型为:B_XAX-、B_XAY;蓝色的基因型是b
bXAX-、bb XAY;白色的基因型为:__XaXa、__XaY。F1红花植株B_XAX-、B_XAY杂交,子代出现了3/16的
蓝花植株bbXA_,即1/4×3/4,故推出F1红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XAXa、BbXAY,亲本红花植株、白花植株的基因型BBXA
XA、bbXaY。F2的纯合的白花植株(BBXaY、bbXaY)所占比例为1/4×1/4+1/4×1/4=1/8,F2的白花植株(
__XaY)所占比例为1/4,因此,F2的白花植株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1/8÷1/4=1/2。(3)现有一基因型未知的蓝花雌株M,确
定某蓝花雌株的基因型(bbXAXA、bbXAXa),可让其与白花雄株即bbXaY进行杂交,若蓝花雌株的基因型为bbXAXA,则后代
蓝花雌株:蓝花雄侏=1:1(后代均为蓝花植株);若蓝花雌株的基因型为bbXAXa,则后代蓝花雌株:白花雌株:蓝花雄株:白花雄株=1
:1:1:1(后代会出现白花植株)。29.(1)芦花鸡(2)ZAZA、ZaW(3)雄性芦花鸡:雌性芦花鸡:雌性非芦花鸡=2:1:1
(4) 用该芦花雄鸡与非芦花雌鸡(ZaW)杂交 若均为芦花鸡,则该芦花雄鸡为ZAZA;若后代芦花鸡:非芦花鸡=1:
1,则该芦花鸡为ZAZa【分析】基因分离定律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当细胞进行减数
分裂,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当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1)据题意可知,芦花鸡和非芦花
鸡进行杂交,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符合“A性状×B性状→全为A性状,则A性状为显性性状”,因此芦花鸡为显性性状。(2)芦花鸡和非芦花
鸡进行杂交,正交子代中芦花鸡和非芦花鸡数目相同,反交子代均为芦花鸡,正反交结果不同,说明控制羽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鸡的性别
决定方式为ZW型,因此正交亲本的基因型为ZaZa、ZAW,反交亲本的基因型为ZAZA、ZaW。(3)反交亲本的基因型为ZAZA、Z
aW,子代的雌雄鸡基因型为ZAZa、ZAW,子代的雌雄鸡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ZAZA(雄性芦花鸡):ZAZa(雄性芦花鸡):Z
AW(雌性芦花鸡):ZaW(雌性非芦花鸡)=1:1:1:1,即雄性芦花鸡:雌性芦花鸡:雌性非芦花鸡=2:1:1。(4)鉴定某个体的
基因型,常用测交大方式,测交是待检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因此要探究一只芦花雄鸡基因型,实验思路为:用该芦花雄鸡与非芦花雌鸡(Za
W)杂交,预期结果和结论:若该芦花雄鸡为ZAZA,后代基因型为ZAZa、ZAW,均为芦花鸡。若该芦花鸡为ZAZa,后代基因型为ZA
Za(雄性芦花鸡):ZaZa(雄性非芦花鸡):ZAW(雌性芦花鸡):ZaW(雌性非芦花鸡)=1:1:1:1,即雄性芦花鸡:雄性非芦
花鸡:雌性芦花鸡:雌性非芦花鸡=1:1:1:1。30. 不能 因为F1中眼色性状和性别没有关联 AXB:A
Xb:aXb:aXb=1:1:1:1 aaXBXb、aaXBY 实验思路:选取F1中棕眼雌雄果蝇进行交配,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代中棕眼:红眼=3:1,则棕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棕眼,则棕眼为隐性性状【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叫伴性遗传,伴性遗传也遵循分离定律,是分离定律的特殊形式。 2、由遗传图解可知,对于长翅来说,子代雌性个体、雄性个体中长翅:残翅都是3:1,因此长翅、小翅遗传是常染色体遗传,且长翅对小翅是显性,对于眼色来说,雌果蝇、雄果蝇中棕眼:红眼都是1:1,因此不能判断棕眼、红眼的显隐性关系及基因的位置,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X染色体上。【详解】(1)由分析可知,杂交后代中,子一代眼睛眼色遗传与性别没有关联,不论控制眼色的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都符合题意。所以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不能确定眼色基因在X染色体上。 (2)根据上述分析可知,控制长翅、小翅遗传的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子代雌性个体、雄性个体中长翅:残翅都是3:1,说明亲本基因型均为Aa。若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子代雌果蝇、雄果蝇中棕眼:红眼都是1:1,相当于测交实验,由于雄性个体只有X染色体上有眼色基因,即为纯合子,所以母本性状为显性性状,即棕眼为显性性状,故亲本棕眼雌果蝇基因型是XBXb,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bY,综合分析,亲本长翅红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Y,长翅棕眼雌果蝇基因型是AaXBXb,产生的卵细胞类型及比例是AXB:AXb:aXB:aXb=1:1:1:1,两亲本杂交的F1中小翅棕眼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 (3)该实验的目的是设计实验判断眼色的显隐性关系,因为已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如果棕眼是显性性状,则子一代棕眼基因型是Bb,雌、雄个体交配,子代棕色:红色=3:1,如果棕色是隐性,子一代棕色基因型是bb,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后代都是棕色。所以可选取F1中棕眼雌雄果蝇进行交配,观察并统计后代表现型及比例。若子代中棕眼:红眼=3:1,则棕眼为显性性状;若子代全部为棕眼,则棕眼为隐性性状。【点睛】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果蝇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学会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推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上,应用演绎推理的方法设计遗传实验判断显隐性关系,并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