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茶叶研究报告
2023-09-14 | 阅:  转:  |  分享 
  
茶叶研究报告


无论是大众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 还是文人雅士生活中的"琴棋书画诗酒茶"
, ,
茶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一、茶叶的历史
中国是茶的故乡,早在 3000 年前的夏商周时期就有了饮茶说,但真正发展、兴盛于唐
朝。
唐朝武则天当政后,茶叶开始作为贡品进入皇宫内院。也是从唐代起,茶叶开始从中
国向国外传播。饮茶在欧洲开始流行起来。
18 世纪 30 年代,英国人对茶的爱好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据说当时英国家庭开支
的十分之一是用来消费茶叶的,由喝咖啡变为喝茶。
18 世纪中叶, 茶叶已经成为了英国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 以就从中国不断进口茶叶, 所
当时英国对华的出口中白银占了 85%-90%,这种情况就把当时的英国经济拖入泥潭。英国 东印度公司开始将鸦片运入中国,由此从中国获得大量白银,用于购买茶叶运回英国。由此
也爆发了之后的鸦片战争,茶叶是这场战争的导火索之一。
目前,全世界约有 160 个国家和地区有茶叶消费习惯,超过 30 亿人在喝茶,喝茶人口
占世界总人口近一半,并且数量还在持续增加。
二、世界茶叶状况
世界上共有 224 个国家和地区(193 个国家,31 个地区) 全球有 160 多个国家与地区 。
近 30 亿人喜欢饮茶。每四个国家和地区中就有 2 个国家和地区喜欢喝茶。每五个人里面就
有 2 个人喝茶。
虽然茶叶起源于中国,但世界上最大的茶品牌却在英国,在这个一片茶都不产的国家
每年有 230 亿美元的茶销售额,几乎相当于中国整个茶产业全年产值的 70%。





































全球茶叶生产情况
世界茶叶产量自 2001 年以来保持了不断上升的趋势,由 2001 年的 305.8 万吨增加到
2015 年的 528.5 万吨,增长了 72.83%。但是与 2014 年的 519.5 万吨相比,2015 年的产量
仅增长了 1.73%,这主要由于部分国家茶叶种植回报率较低而弃茶改种其它作物。

























































全球茶叶出口情况:
近年来,国际茶叶出口贸易稳中有增,但相对产量增长来说,茶叶出口量增长不快。


全球茶叶消费情况:
中国和印度既是世界茶叶生产大国,又是世界上主要的茶叶消费国,大部分茶叶在国内
市场消费。2015 年中国茶叶消费总量为 182.2 万吨,居世界第一位,占世界茶叶消费总量
的 36.85%。其次是印度,其茶叶消费量为 94.7 万吨,中国和印度的消费量合占世界总消费
量的 56%。其他茶叶主产国肯尼亚和斯里兰卡的茶叶大部分供出口,本国茶叶消费非常低,
2015 年分别为 3.3 万吨和 2.8 万吨。其他茶叶消费国中,孟加拉、伊朗、摩洛哥、阿富汗、 中国台湾、伊拉克、波兰的茶叶消费量分别为 7.4、6.3、5.8、5.3、4.0、3.6、3.4 万吨。
全球消费量较大的是红茶和绿茶两个品种,未来十年内,世界红茶和绿茶产量将分别
以每年 3.7%和 9.1%的速度增长,红茶和绿茶出口量将分别以每年 2.4%和 8.9%的速度增长,
红茶和绿茶消费量将以 3%和 9%的速度增长。
全球茶叶发展趋势:
全球茶叶产量、消费量均保持稳步上升。全球茶叶市场价格回升,消费需求将进一步
增强。全球茶叶消费仍有潜力可挖,茶叶市场多元化发展, "互联网+"是发展的新潮流。
全球知名茶叶品牌:







































三、中国茶叶情况
中国茶叶分类:
中国茶叶按照采摘的季节可分为春茶、 茶、 叶以及冬茶;
夏 秋 按照加工过程可分为绿茶、



中国茶叶产区:

中国茶叶生产情况:
近年来,我国茶叶生产继续保持稳定,茶园面积增幅下降,但也在低幅扩大,产量继续 增加,产品结构调整,提质增效明显。六大茶类普遍增产,结构优化。茶叶产值中幅增加。
中国茶叶出口情况:
我国绿茶在出口量和出口额上继续保持绝对的优势地位,且出口数量与占比仍在扩展; 红茶和花茶虽然面临着肯尼亚、斯里兰卡、越南等国家的挤压,依然保持增长趋势,还存在 小幅上升空间;乌龙茶、普洱茶虽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传统茶品。近年来,出口份额呈持续下
降趋势。
在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的强力影响下,2015 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东盟和中东欧
贸易规模强势增长。 2015 年,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茶叶 8.2 万吨, 同比增长 15.2%; 对东盟地区出口茶叶 1.3 万吨,同比增长 41.4%;对中东欧 16 国出口茶叶 4364 吨,同比增
长 44.9%;对拉美地区出口 1472 吨,同比增长 31.5%。
此外,新兴出口市场潜力巨大,增势明显。对大洋洲茶叶出口同比增长 13.6%,对南美
洲茶叶出口同比增长 31.5%。
中国茶叶进口情况:
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民众消费观念和饮茶习惯趋于个性化、多元化,因此我国进口 茶叶数量在 2010 年后出现迅速增加。其中红茶占进口总量 76%,斯里兰卡、印度、印尼是
主要进口国;绿茶占 20%,越南、印尼和台湾是主要进口地区。
中国茶叶消费情况: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茶叶的消费区域继续扩大,特别是北方区域,
已经成为茶叶消费量规模快速增长的区域。
消费人群逐步转化。据茶叶行业协会 2015 年消费报告指出,2015 年我国茶叶消费群体 为 4.71 亿人,男性多于女性,便捷性的茶叶产品为白领和高端消费群体所喜爱,随着国家 文化产业政策的出台,健康、科学饮茶理念为更多不同消费需求的群体所接受,习茶、饮茶
之风也正在通过进校园的方式,逐渐 00 后,甚至 10 后中进行普及发展。
对"茶"最为偏好的地区前五位分别是:福建(2704 万) 海南(2613 万) 台湾(2232
、 、
万) 香港(2030 万)和澳门(1962 万) 全部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其中福建省以 2704
、 ,
万的输入热度高居全国榜首,其热度是全国热度水平的两倍还要多。有趣的是,西藏人民对
"茶"的偏好排在全国第 6 位,其热度指数为 1902 万,这个数字比广东(1856 万) 广西 、
(1758 万)都要高。男性(1339 万)对"茶"的谈论要高于女性(1181 万) 。
中国十大名茶:

四、茶叶行业存在的问题
经过累年增长,我国茶叶年毛茶产量已超过 220 万吨,但茶叶内销及出口量之和尚不足
220 万吨,产销之间差距已然显现。产能过剩已成为近几年茶叶行业将面临的问题之一。
企业数量多,龙头企业少;产品多,名牌少。加工企业由于规模小,导致设备落后、技 术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没有知名品牌,出口茶叶只能以原料茶为主,受制于人,难以
开拓市场。生产工艺简单,产品质量、原料、感观品质等很难保持稳定。
自 2013 年末"国八条"发布以来,量价配合的调整一直在进行,总体趋势表现为高端 茶持续回调,中档茶继续增多,低档茶仍在减少,不断向橄榄型的市场价格体系靠近。茶叶
消费市场的有效需求增长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逐渐曝露。
茶叶电商继续快速增长,但茶业电商对消费者购物方式、信息喜好程度、服务态度、商 品质量、购买便利度等的挖掘研究尚浅,由此致使电商竞争只能处于简单、初级、无序的价
格层面,同时电商的合规、合法性经营层面问题依然隐患存在。
贸易壁垒严重。欧盟及日本针对茶叶农残检测所制定的标准严苛,且检测方法多变,使 得中国输欧、输日的茶叶量居于低位。国内茶叶生产成本、检测费用不断上涨,而国外客户
拒绝相应提价,在这种双重挤压下,国内多数出口型企业利润微乎其微甚至难以为继。
饮茶文化差异。国际市场茶叶消费习惯与中国传统饮法差异较大,饮用红茶是世界茶叶 消费传统,全球红茶消费额占茶叶消费总额 60%;而中国除红茶外其他种类茶叶的口味和冲 泡方式在国际茶叶市场上认知度低,没有产生浓厚的品饮热情。同时,印度、斯里兰卡、肯 尼亚等红茶生产大国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长期竞争对手,近几年越南则以廉价的劳动力、
低价的红绿茶价格也抢占了一部分国际市场空间。
五、茶叶行业的发展建议
加强对产品消费区域的空间开发,探索更具消费潜力和实力的市场,尤其是乡镇市场和
农村市场。在产品设计和饮茶方式中融入更多贴近生活流行元素,加强市场细分,针对不同
性别、年龄、购买渠道的消费者行为差异进行分析,提炼更具针对性产品优势。在产品研发 过程中,通过包装、规格、风味的多元化形成目标市场与渠道不同的产品集合,不断丰富产 品组成,增强消费群体与渠道间的产品。生产精细化、标准化、特色化茶产品,同时提高综
合开发能力, 发展生态农业新模式, 延伸产业链, 开发以茶为主题的周边产品及深加工产品。
摒弃原有简单粗放的经营模式, 将未来市场的竞争由现有的价格战等低端竞争升级为服 务内容的丰富和产品的创新上,将未来市场的拓展热点引向微笑曲线两端。借助科技手段推 行茶叶全要素生产,不断丰富产业相关产品,为市场提供更多的消费选择。充分开发和拓展 现有的茶叶消费模式,将服务由茶叶产品为中心转变为茶叶消费空间的延伸上,增强茶叶产
品对消费者衣食住行乐的介入程度。


借助生产模式的升级提升产业链附加值, 通过引入社会化生产模式增加茶叶生产的专业 化和职业化程度,将新型的生产理念引入茶业生产中,依托社会资源提升劳动产出率,从而 彻底解放规模偏小零散的生产模式对综合管理的制约。同时,借助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提升 生产的智能化程度,增强对市场的预判和对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的把控,提高生产精准度,确 保生产资源的高效利用。对互联网+的运用还将更多的渗透到消费的管理领域,尤其是服务
性产品的预约、消费、付款、评价等功能。
从渠道上借助移动媒体、电商平台等新媒体突破空间限制,实现渠道下沉。通过消费模
式的丰富与渠道的便利把握年轻消费群体; 通过深加工等更具有更高科技与文化附加值产品
的研发探索未来高端市场,通过绿色消费与产品价值的回归巩固现有市场。
借助市场数据的分析应用准确定位有效消费需求,逐步建立"上行性"茶叶市场格局, 引导现有消费群体逐步增加消费量、提升消费层次,扩大人均基数,同步提升茶叶消费市场 的规模与规格。以新的社交工具为媒介,做好产销互动,引导消费者成为经营的智囊团,逐
步挖掘消费需求,提升产品与服务的设计准度。
国家应配套出台相关政策与措施,扶助对外经贸文化交流及茶品牌、茶产品、茶历史文 化宣传;行业组织应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在搭建国际产销交流平台,积极应对贸易壁垒、维
护产业正当权益, 加强国际经贸文化合作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扩大宣传力度, 推介诚信企业、 优质品牌,树立中国茶叶产业正面形象;出口企业应密切关注主要进口国和地区的茶叶质量 安全标准,重视质量安全,加大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力度,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开
拓空白区域市场。
献花(0)
+1
(本文系状元唐伯虎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