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白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2023-09-20 | 阅:  转:  |  分享 
  
ICS?67.160.10

X60

????? DB37

山东省地方标准

DB 37/T 3148—2018

?????



白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Implementation Guidelines for the system of screening for and elimination of Liquor manufacturing industry hidden risks of work safety accidents



2018 - 02 - 24发布

2018 - 03 - 24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景芝酒业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维振、刘金宝、杨冬梅、孙春杰、宋传香、王静静、薛金刚、王世恩。

引??言

本标准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东省地方标准《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通则》和《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要求,充分借鉴和吸收事故预防原理和白酒制造行业隐患排查治理的先进管理经验编制而成。

本标准用于规范和指导山东省白酒制造行业生产经营单位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据本标准要求,通过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保证各类安全措施有效全面的实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促进企业安全发展。

白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施指南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白酒制造行业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隐患分级和分类、工作程序和内容、文件管理、隐患排查治理效果、持续改进等。

适用于山东省内白酒制造行业企业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DB37/T 2883-2016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DB37/T 3011-2017 工贸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细则

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

综合性隐患排查季节性排查,对查的问题,并对整改效果予以验证原材物料作业行为

实施全员培训

编制培训计划

可与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计划一并制定并有效落实。

培训内容与实施

企业应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组织全员培训,对隐患排查清单编制的方法和标准,隐患排查及治理流程,重大隐患判定、治理方案制定和信息报告编制方法等内容进行培训,并对企业制定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运行管理考核制度等进行传达落实,促使每位员工熟练掌握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建设步骤及运行工作流程。

培训考试及考核

可与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考试及考核一同实施。

培训记录

可与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记录一并建立并存档。

安全管理一体化

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应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紧密结合,作为企业各层级、各岗位日常工作重要组成部分。

隐患分级与分类

隐患分级

一般事故隐患

按 DB37/T 2883-2017第6.1.2条规定执行。

重大事故隐患

白酒生产企业以下情形应视为重大事故隐患:

——违反法律法规有关规定,整改时间长或可能造成较严重危害的隐患;

——涉及重大危险源且不能立即排除整改的隐患;

——粮食粉碎车间、曲粉碎车间等存在粉尘爆炸危险场所设置在非框架结构的多层建构筑物内,或与居民区、员工宿舍、会议室等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距离不足;干式除尘系统未规范采用泄爆、隔爆、惰化、抑爆等任一种控爆措施;

——粮食粉碎车间、曲粉碎车间等存在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未制定粉尘清扫制度,作业现场积尘未及时规范清理。或采用正压吹送粉尘,且未采取可靠的防范点燃源的措施;或采用粉尘沉降室除尘;或采用干式巷道式构筑物作为除尘风道;

——粮食粉碎车间(20区内)、白酒库等存在气体、粉尘爆炸危险的场所未使用防爆电气设备设施;粉碎工序等易于产生机械点火源的工艺设备前,未按规范设置去除铁、石等异物的装置;

——清理污水处理池、地窖等有限空间作业未按照“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程序作业,擅自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

——白酒储存、勾兑场所未规范设置乙醇浓度检测报警装置的;

——设区的市级以上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认定的;

——其他

隐患分类

按DB37/T 2883—2016第6.2条的规定执行。

工作程序和内容

编制排查项目清单

基本要求

企业应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点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排查项目清单。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包括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A)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参见附录B)。

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以各类风险点为基本单元,对应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中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五类管控措施和标准以及基础安全管理要求编制;至少包括:排查范围(风险点)、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等信息。

生产现场类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在作业场所环境、设备设施及作业行为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设备设施;

场所环境;

从业人员操作行为;

消防及应急设施;

供配电设施;

特种设备

职业卫生防护设施;

辅助动力系统;

现场其他方面。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以各类基础管理项目为基本单元,依据有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要求编制,至少包括:排查项目、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排查类型、排查周期、组织级别等信息。

基础管理类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及程序等方面存在的缺陷),开展安全标准化管理的企业,按照安全标准化的条款进行对照排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存在的问题或缺陷:

生产经营单位资质证照;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及人员;

安全生产责任制及落实;

法律法规识别应用及违规情况;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操作规程执行;

安全生产投入及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管理档案;

事故处理及应急管理;

职业卫生基础管理;

相关方安全管理;

基础管理其他方面。

制定排查计划

隐患排查可分为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和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两类隐患排查同时进行。根据生产运行特点、专业管理、排查层级及季节性,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型隐患排查的排查时间、排查目的、排查要求、排查范围、组织级别及排查人员等。确保隐患排查的系统性、专业性和排查深度,做到逐条排查、精准排查。

隐患排查

排查类型

按 DB37/T 3011-2017第6.3.1条规定执行。

其中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主要是指:

对设备、电气、消防等分别进行的专业排查;

根据行业特点对有限空间作业、粉尘防爆、原酒储存及输送等所涉及的场所、环境、人员、设备设施和所有作业及管理活动进行的专项隐患排查;

在连续运行装置开停前、新装置竣工及试运行等时期进行的专项隐患排查

组织级别

企业应根据排查类型结合自身组织架构确定不同的排查组织级别。排查组织级别一般包括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班组级,也可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情况对组织级别进行调整。

日常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班组级、岗位级;

综合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

专业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部门级,按照专业类别划分;

连续运行装置开停车、锅炉运行、粉尘防爆、有限空间作业、原酒储存及输送、设备电器、消防设施、特种设备等专项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按照专业类别及职责划分;

新装置施工期间或竣工时及试运行等阶段专项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按照职责分工;

季节性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

节假日隐患排查的组织级别为公司级、部门级、车间级。

排查周期

企业应根据法律、法规要求,结合企业生产计划、停产大修、淡季旺季和生产工艺特点,确定综合、专业、专项、季节、日常等隐患排查类型的周期。具体包括:

日常隐患排查周期根据风险分级管控相关内容和各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将日常班前班后排查、交接班排查、班中巡回排查中发现的隐患一起进行汇总;

综合性隐患排查应由公司级至少每季度组织一次;基层单位(车间)结合岗位责任制排查,至少每月组织一次;

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应由工艺、设备、电气、消防、仪表、特种设备等专业技术人员或相关部门至少每半年组织一次;停产大修期间及开车前应组织进行专业或专项隐患排查;

季节性隐患排查应根据季节性特点及本单位的生产实际,注重有毒有害气体窒息、防火及用电安全,至少每季度开展一次;

节假日隐患排查应在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后进行一次隐患排查。

当发生以下情形之一,企业应及时组织进行相关专项隐患排查:

颁布实施有关新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或原有适用法律法规、标准规范重新修订的;

组织机构和人员发生重大调整的;

装置工艺、设备、电气、仪表、公用工程或操作参数发生重大改变的;

外部安全生产环境发生重大变化;

发生事故或对事故、事件有新的认识;

气候条件发生大的变化或预报可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确定排查项目

按DB/T3011-2017第6.3.5条执行。

排查结果记录

按DB/T3011-2017第6.3.6条执行。。

隐患治理

隐患治理要求

按DB/T3011-2017第6.4.1条执行。

隐患治理流程

按DB/T3011-2017第6.4.2条执行。

一般隐患治理

按DB/T3011-2017第6.4.3条执行。

重大隐患治理

按DB/T3011-2017第6.4.4条执行。

隐患治理验收

按DB/T3011-2017第6.4.5条执行。

文件管理

企业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策划、实施及持续改进过程中,应完整保存体现隐患排查全过程的记录资料,并分类建档管理。至少应包括

隐患排查治理台账;

隐患排查项目清单(见附录A、附录B)及排查记录等内容的文件;

重大事故隐患排查、评估报告,治理方案、整改复查验收等应保留纸质记录,单独建档管理。

患排查治理效果

按DB/T3011-2017第8条规定执行。

持续改进

评审

按DB37/T 2883-2016第10.1条规定执行。评审的实施可结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内部管理评审或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预评审一起进行。

更新

按DB37/T 2883-2016中第10.2条的规定执行。当企业发生变更或者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更新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应及时更新

沟通

按DB37/T 2883-2016第10.3条规定执行。

(资料性附录)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业/专项性检查 季节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风险点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检查项目)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标准) 管控措施 交接班 巡查 职业健康 设备电气 消防 车间级 公司级 车间级 公司级 序号 名称 每班/班组级 每4小时/岗位级 每月/安全管理部门 每月/设备管理部门 每月/消防管理部门 每季度/车间级 每季度/公司级 每半月/车间级 每月/公司级 1 作业活动 原粮入库 三级 辅助车间 1 原料检验 进行抽样检验时原料掉落。 (工程技术) 利用粮食取样器进行取样。 (√) (√) (√) (√) (√) (管理措施) 观察原料的码放,选择安全位置取样,防止原料掉落砸伤。 (√) (√) (√) (√) (√) (培训教育) 1.新员工经三级教育培训合格后上岗。2.按照部门培训计划进行培训。3.按照公司培训计划进行培训。 (√) (√) (√) (√) (√) (个体防护) 佩戴手套操作。 (√) (√) (√) (√) (√) (√) (应急处置) 及时呼救、上报,并拨打急救电话。 (√) (√) (√) (√) (√) 2 原料卸车 利用皮带输送机卸车时,输送机轮、支架不牢固倾倒砸伤。 (管理措施) 1.勤俭常查,发现支架开焊松动、轮不牢固及皮带断丝、裂纹等及时汇报整改。2.班前班后会强调安全注意部位,提高安全意识,注意自我防护。3.张贴当心机械伤手警示标识警示提醒。 (√) (√) (√) (√) (√) (√) (√) (培训教育) 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培训并告知厂区注意事项。 (√) (√) (√) (√) (√) (√) (应急处置) 每年进行应急演练,发生事故及时进行应急处理,并拨打120急救。 (√) (√) (√) (√) (√) 表A.1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业/专项性检查 季节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风险点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检查项目)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标准) 管控措施 交接班 巡查 职业健康 设备电气 消防 车间级 公司级 车间级 公司级 序号 名称 每班/班组级 每4小时/岗位级 每月/安全管理部门 每月/设备管理部门 每月/消防管理部门 每季度/车间级 每季度/公司级 每半月/车间级 每月/公司级 1 作业活动 原粮入库 三级 辅助车间 2 原料卸车 输送机卸粮操作不当。 (管理措施) 1.定期督促检查粮食输送机皮带和电机防护罩装置、输送机轮、支架及电源线路,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整改。 (√) (√) (√) (√) (√) (√) (√) (培训教育) 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培训并告知厂区注意事项。 (√) (√) (√) (√) (√) (个体防护) 佩戴防尘口罩、手套作业。 (√) (√) (√) (√) (√) (√) (√) (应急处置) 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演练,发生事故时根据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处理,立即停机断电,抢救伤者。 (√) (√) (√) (√) (√) 登高上车卸货及装卸粮食操作不规范。 (工程技术) 粮食输送机代替部分人工卸车。 (√) (√) (√) (√) (√) (管理措施) 每年初按要求与外协人员签订安全协议。 (√) (√) (√) (√) (√) (培训教育) 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安全教育培训并告知厂区注意事项。 (√)     (√) (√) (√) (√) (个体防护) 佩戴防尘口罩作业、手套作业。 (√)  (√)  (√) (√) (√) (√) (√) (应急处置) 每年组织应急演练,提高作业人员应急能力。发生事故及时进行应急处理,并拨打120急救。 (√)     (√) (√) (√) (√) (√)



表A.1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业/专项性检查 季节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风险点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检查项目)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标准) 管控措施 交接班 巡查 职业健康 设备电气 消防 车间级 公司级 车间级 公司级 序号 名称 每班/班组级 每4小时/岗位级 每月/安全管理部门 每月/设备管理部门 每月/消防管理部门 每季度/车间级 每季度/公司级 每半月/车间级 每月/公司级 2 设备设施 除尘机组 三级 五粮粉碎车间 3 线路 依据《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440)、《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粉尘场所设备需静电跨接,电源线无破皮漏电并穿不锈钢套管防护。 (工程技术) 1.设备进行静电跨接。2.线路穿不锈钢套管防护。3.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     (√) (√) (√) (√) (√) (管理措施) 定期检查,确保设备静电跨接可靠,线路套管防护到位,无破皮漏电现象。 (√)  (√)   (√) (√) (√) (√) (√) (培训教育) 1.员工经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上岗。2.部门加强粉尘作业场所个体防护及粉尘爆炸方面的培训。3.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 (√)     (√) (√) (√) (√) (个体防护) 电工检查时佩戴绝缘手套。    (√) (√) (√) (√) (√) (应急处置) 配备灭火器、消防栓。定期组织消防演练,发生事故时根据火灾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处理。 (√)     (√) (√) (√) (√) (√) 4 设备防护 依据《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440)、《粉专项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设备转动部位必须安装防护罩,定期润滑。 (工程技术) 设备电机等转动部位安装防护罩装置,并安装到位。 (√) (√) (√) (√) (√) (√) (√) (管理措施) 1.定期检查,确保设备防护罩防护到位,强调督促作业人员按规操作,进行班组考核。2.定期润滑保养,避免转动部位摩擦发热产生火花。 (√) (√) (√) (√) (√) (√) (√) (培训教育) 1.员工经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上岗。2.部门加强粉尘作业场所个体防护及粉3.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 (√) (√) (√) (√) (√) (个体防护) 粉碎作业时佩戴防尘口罩。 (√) (√) (√) (√) (√) (√) (√) (应急处置) 发生事故时根据机械伤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处理,及时对伤者进行应急救助,严重时拨打120急救。 (√) (√) (√) (√) (√) (√) 表A.1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业/专项性检查 季节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风险点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检查项目)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标准) 管控措施 交接班 巡查 职业健康 设备电气 消防 车间级 公司级 车间级 公司级 序号 名称 每班/班组级 每4小时/岗位级 每月/安全管理部门 每月/设备管理部门 每月/消防管理部门 每季度/车间级 每季度/公司级 每半月/车间级 每月/公司级 2 设备设施 除尘机组 三级 五粮粉碎车间 5 除尘器密封性 依据《粮食加工、储运系统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7440)、《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除尘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 (工程技术) 除尘器设备运行时具有良好的密闭性能,以防粉尘扩散。 (√) (√) (√) (√) (√) (√) (√) (√) (管理措施) 1.定期检查设备密闭性,除尘器工作时,不能打开传动护罩、灰斗上的检修门及箱体上的检修门。2.及时清扫地面、墙体、设备表面的粉尘,避免粉尘堆积。3.作业场所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安装上墙,动火作业严格执行审批程序。 (√) (√) (√) (√) (√) (√) (√) (√) (培训教育) 1.员工经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上岗。2.部门加强粉尘作业场所个体防护及粉尘爆炸方面的培训。4.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 (√) (√) (√) (√) (√) (个体防护) 粉碎作业时佩戴防尘口罩。 (√) (√) (√) (√) (√) (√) (√) (应急处置) 发生事故时及时救助伤者,抢救物资,根据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处置。 (√) (√) (√) (√) (√) (√) 6 除尘器运行性能 依据《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除尘器负压状态下工作,调整脉冲宽度和间隔,防止过度清灰或清灰不足。 (工程技术) 除尘器必须在负压状态下工作。 (√) (√) (√) (√) (√) (√) (√) (管理措施) 定时观察其工作状态,观察或检测除尘器,以更好地调整脉冲宽度和间隔,防止过度清灰或清灰不足。 (√) (√) (√) (√) (√) (√) (√) (√) (培训教育) 1.员工经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上岗。2.部门加强粉尘作业场所个体防护、粉尘爆炸、设备操作规程方面的培训。4.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 (√) (√) (√) (√) (√) (个体防护) 粉碎作业时佩戴防尘口罩。 (√) (√) (√) (√) (√) (√) (√) 表A.1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业/专项性检查 季节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风险点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检查项目)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标准) 管控措施 交接班 巡查 职业健康 设备电气 消防 车间级 公司级 车间级 公司级 序号 名称 每班/班组级 每4小时/岗位级 每月/安全管理部门 每月/设备管理部门 每月/消防管理部门 每季度/车间级 每季度/公司级 每半月/车间级 每月/公司级 2 设备设施 除尘机组 三级 五粮粉碎车间 7 风道 依据《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风道内积尘厚度不大于1mm;风道设计风速按照风道内的粉尘浓度不大于爆炸下限的25%计算;除尘机风道不可与其他设备风道连通。 (管理措施) 通过风道检测口,定期观察风道内积尘,达到一定厚度加大风力吹净,或除尘完毕后多开一会除尘器,直至积尘清理干净。 (√) (√) (√) (√) (√) (√) (√) (√) (培训教育) 1.员工经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上岗。2.部门加强粉尘作业场所个体防护、粉尘爆炸、设备操作规程方面的培训。4.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 (√) (√) (√) (√) (√) (个体防护) 粉碎作业时佩戴防尘口罩。 (√) (√) (√) (√) (√) (√) (√) (应急处置) 发生事故时及时救助伤者,抢救物资,根据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处置。 (√) (√) (√) (√) (√) (√) 8 风机 电机必须为防爆型电机,密封性好。 (工程技术) 安装防爆型电机。 (√) (√) (√) (√) (√) (√) (管理措施) 定期检查风机线路、接地及密封性,确保正常运行。 (√) (√) (√) (√) (√) (√) (√) (培训教育) 1.员工经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上岗。2.部门加强粉尘作业场所个体防护、粉尘爆炸、设备操作规程方面的培训。5.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 (√) (√) (√) (√) (√) (个体防护) 粉碎作业时佩戴防尘口罩。 (√) (√) (√) (√) (√) (√) (√) (应急处置) 发生事故时及时救助伤者,抢救物资,根据火灾、爆炸现场处置方案进行处置。 (√) (√) (√) (√) (√) (√) 表A.1 现场管理类隐患排查治理清单 (续)

风险点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日常检查 专业/专项性检查 季节性检查 综合性检查 编号 类型 名称 风险点等级 责任单位 作业步骤(检查项目) 危险源或潜在事件 (标准) 管控措施 交接班 巡查 职业健康 设备电气 消防 车间级 公司级 车间级 公司级 序号 名称 每班/班组级 每4小时/岗位级 每月/安全管理部门 每月/设备管理部门 每月/消防管理部门 每季度/车间级 每季度/公司级 每半月/车间级 每月/公司级 2 设备设施 除尘机组 三级 五粮粉碎车间 9 永磁筒 永磁筒磁性强,能将原料中的金属杂质清除干净。 (工程技术) 安装合规的永磁筒。 (√) (√) (√) (√) (√) (管理措施) 定期清理永磁筒内金属杂质,戴手套操作,避免扎伤手指。 (√) (√) (√) (√) (√) (√) (培训教育) 1.员工经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合格上岗。2.部门加强粉尘作业场所个体防护、粉尘爆炸、设备操作规程方面的培训。5.定期参加公司组织的培训。 (√) (√) (√) (√) (√) (个体防护) 粉碎作业时佩戴防尘口罩。 (√) (√) (√) (√) (√) (√) (√) (应急处置) 扎伤手指时,利用急救药箱内物品,进行消毒、包扎处理,严重时拨打急救电话送县医院救治。 (√) (√) (√) (√) (√) (√)

















(资料性附录)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表B.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综合性检查 每周/班组级 每月/车间级 每季度/公司级 1 营业执照 企业取得《营业执照》。     (√) 企业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经济类型、经营范围等事项发生变更的,依法申请变更登记。     (√) 企业在规定的时间内接受年度检验。     (√) 2 消防验收文件 建设工程(包括二次装修建设工程)到当地消防部门申请图纸审查,取得审查意见书。     (√) 建设工程(包括二次装修建设工程)进行消防验收。     (√) 3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 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时进行安全设施设计。     (√)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施工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时施工。     (√) 建设项目竣工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前,组织对安全设施进行竣工验收。     (√) 4 法律法规获取及辨识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及时获取或辨识   (√)  (√) 组织学习适应于企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  (√) (√) 及时将适应于企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融入到企业的安全管理     (√) 5 安全管理制度 按照安全法规及公司要求修订完善安全规章制度   (√) (√) 定期对制度的适用性进行评估   (√) (√) 新修订安全规章制度及时传达下发至员工 (√) (√) 6 岗位安全责任制 岗位安全责任制齐全 (√) (√)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及时修订岗位安全责任制     (√)  逐级签订岗位安全责任书 (√) (√) 7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齐全、有效 (√) (√) (√) 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定期评审、修订     (√)  表B.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续)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综合性检查 每周/班组级 每月/车间级 每季度/公司级 8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按规定建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含职业健康管理机构)。     (√) 单独设置安全管理部门。     (√) 生产车间、处室明确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和职责。     (√) 9 安全管理人员 企业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含职业健康管理人员)。     (√) 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人员用红头文件任命。     (√) 10 安全教育培训 对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并取得资格证书。     (√) 特种作业人员定期接受培训教育,并按规定取证。证件到期及时复审。 (√) (√) 新员工培训合格后上岗作业 (√) (√)  按照员工需求进行培训 (√)  11 安全投入 安全资金足额投入 (√) 安全资金投入使用范围或使用金额符合要求等。 (√) 12 相关方管理 对相关方有关安全资质和能力确认。 (√) (√) 按规定签订安全协议,或在劳动、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责等。 (√) (√) 按规定对相关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作业现场监督管理等。 (√) (√) 13 职业健康 按规定申报危害因素岗位。 (√) 对作业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定期监测。 (√) 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进行现场告知。 (√) 给作业人员配备符合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 (√) 职业危害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  设置内容全面的职业危害告知卡 (√)  按规定在劳动合同中写明,告知员工职业危害因素。 (√)  按照职业健康监护规范要求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 (√)  进行岗前职业病体检 (√) 表B.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续)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综合性检查 每周/班组级 每月/车间级 每季度/公司级 13 职业健康 进行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查体     (√) 建立员工健康监护档案     (√) 14 危险源管理 进行危险源辨识评估。 (√)  (√) (√) 按规定进行登记、建档管理等。     (√)  按规定对重点危险源进行监控。     (√) 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或告知牌。   (√) 15 隐患排查治理 按照危险点控制措施开展事故隐患排查工作。 (√) (√) (√) 按照隐患排查周期分专业进行隐患排查。     (√)  对照排查出的隐患开展事故隐患治理工作。   (√) (√) 对事故隐患进行统计分析。   (√) (√) 按规定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上报。     (√)  对重大事故隐患制定整改方案。       16 应急管理 按规定设置或指定应急管理办事机构,配备应急管理人员。     (√) 按规定建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     (√) 按规定制修定各类应急预案。     (√) 对预案进行有效管理(论证、评审、修订、备案、年度分工演练计划和持续改进等)。     (√)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演练计划。   (√) (√) 按规定进行应急演练,对应急演练进行评估和总结。   (√) (√) 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     (√)  建立救援器材、救援物资台账     (√)  应急救援人员会使用应急救援器材 (√) (√) (√) 按规定对应急救援器材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和管理等。 (√) (√) (√) 编制重点岗位应急处置卡。     (√)  表B.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续)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综合性检查 每周/班组级 每月/车间级 每季度/公司级 17 事故管理 按规定及时报告,并保护事故现场及有关证据等。 (√) (√) 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分析等。   (√) (√) 对事故案例进行培训,落实“四不放过”的原则。   (√) (√) 18 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办理动火作业证。   (√) (√) 焊接作业人员持特种作业资格证上岗。   (√) (√) 动火作业按照作业票的要求落实安全措施。   (√) (√) 动火作业许可部门到现场确认是否满足动火条件。   (√) (√) 动火作业监护人具备监护能力   (√) (√) 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 (√) 作业人清楚动火作业相关要求或了解作业场所存在的危险因素   (√) (√) 作业现场不得存在易燃易爆物品。   (√) (√) 19 吊装作业 吊装办理吊装作业票。   (√) (√) 吊装作业现场专人监护,吊装作业现场无人员走动。   (√) (√) 作业场所对作业区域进行隔离,无关人员不得进出。   (√) (√) 吊装作业负责人检查确认吊装工具。   (√) (√) 吊装物件不得超出吊装设备的额定吨位。   (√) (√) 20 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办理作业票。   (√) (√) 有限空间作业审批部门安排人员现场确认安全措施的落实。   (√) (√) 有限空间作业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要求。   (√) (√) 有限空间作业监护人不得离开现场   (√) (√) 有限空间内作业采用安全电压   (√) (√) 21 临时用电 临时用电办理作业票   (√) (√) 作业人员取得电工作业证   (√) (√) 表B.1 基础管理类隐患排查清单 (续)

序号 排查项目 排查内容与排查标准 综合性检查 每周/班组级 每月/车间级 每季度/公司级 21 临时用电 临时用电线路敷设符合标准要求   (√) (√) 临时用电按照一机一闸一保护的要求敷设   (√) (√) 临时用电的用电设备与开关、电源线匹配,用电设备绝缘良好   (√) (√) 22 动土作业 动土作业办理作业票   (√) (√) 动土作业按照作业票的要求现场确认地下管线   (√) (√) 超过2米深的土坑防护到位   (√) (√) 23 高处作业 高处作业办理作业票 (√) (√) (√) 进行确认高处作业使用的工具安全性   (√) (√) 高处作业监护人不得脱离作业现场   (√) (√) 高处作业人员正确使用安全带、安全帽等防护与用品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B37/T 3148—2018



1







献花(0)
+1
(本文系wuzheng8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