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2023-09-22 | 阅:  转:  |  分享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埃及因为有
了文字,账本和合同书才成为可能。法律文书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官员们可以上报文书给国王,国王也可以给官员们颁布命令”。这说明(
)A.古埃及的商品经济发达B.古埃及发明了楔形文字C.文字推动埃及文明发展D.古代埃及官员精通法律2.“在古代埃及,大臣见国王时,
要匍匐在地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亲自用王杖责打大臣。”上述现象反映了( )A.古代埃及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B
.古代埃及讲究君臣礼节C.古代埃及吏治严酷D.古代埃及法老具有无上的权威3.古埃及人发现,每年7月,当太阴和天狼星在地平线上同时升
起时,尼罗河就会开始涨水。他们据此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材料反映了古埃及的文明成就是( )A.天文历法B.建筑雕塑C.解
剖医学D.文学艺术4.古埃及人根据尼罗河河水的涨落等制定了每年365天的太阳历,把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两河流域人发明了
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这说明( )A.地理环境造就多元文明B.不同文明可以相互影响C.农耕文明影响科技文
化D.大河流域文明高度发达5.据下表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具有( )文明古国国家机器与制度大型工程文化古埃及军队、刑法、法老金字塔
太阳历古印度种姓制度佛教、发明十个数字符号A.多样性B.一致性C.互信性 D.互鉴性6.威尔?杜兰特在评述某古代文明时说:“这里之
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甸园、西亚的谷仓,主要靠河流的定期泛滥。”这表明,该古代文明能够存在的原因是( )A.农业十分发达B.优越的
自然条件C.土地十分肥沃D.先进的生产技术7.古代两河流域,公元前21—前18世纪,先后颁布了《乌尔纳姆法典》《利皮特一伊什塔法典
》《埃什鲁那法典》《汉谟拉比法典》。这些法典的颁布( )A.说明法制建设的完备B.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C.有利于法律意识增强D.
表明惩罚力度的加大8.《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
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这反映了该法典( )A.客观上迟滞巴比伦的
发展B.导致巴比伦阶级矛盾激化C.养成自由民妄自尊大心理D.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9.历史叙事和历史解释是历史认识的两个层面。所谓
历史叙事,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而历史解释则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金字塔是
古埃及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B.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十二铜表法》C.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D.《汉谟拉比法典
》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1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拥有公民权的
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必须遭受同样损害;但如果损害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眼睛,则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这说明该法典具有(
)A.公平性B.等级性C.随意性D.民主性1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
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这本质上体现了该法典( )A.代表了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 B.维护市场秩序的精神
C.适应了巴比伦商品经济比较活跃的现实 D.成文法典的历史价值12.下列可以作为研究亚非文明古国第一手史料的是( )①
金字塔遗址 ②种姓制度的传说 ③《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④帕特农神庙遗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13.在一部反映印度古
代社会生活的电影中,符合印度种姓制度的史实是( )A.刹帝利命令婆罗门率兵出征B.婆罗门掌管祭祀C.吠舍在法庭上审判犯人D.首
陀罗经营自家店铺14.某班级以话剧的形式再现古印度历史,有一句台词是不正确的,是( )A.“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
B.“别看我只是一个武士,但我和国王同属刹帝利”C.“我是一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商人,却屈居第三等级”D.“我很苦恼,我爱上了一个上
一等级的姑娘,但我们不能步入婚礼殿堂。”15.据《印度快报》消息,在一次可怕的事件中,一名达利特(“贱民”)青年因与“特权等级”社
区一名女孩发生恋情而被处以私刑。这一惨剧的历史根源在于( )A.种姓制度的影响B.佛教创立的影响C.印度法制不健全D.封建迷信
的危害16.在一部反映印度孔雀王朝(前324-前187年)历史的影视作品中,有一处情节与史实严重不符,它是( )A.华氏城是当
时世界上最繁荣,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B.一些富人开始信奉佛教C.农民的儿子与官吏的女儿正在举行婚礼D.国王出行时动用了上百头大象1
7.下边示意图描述的是( )A.佛教传播的路线 B.亚历山大东征的路线C.伊斯兰教传播的路线D.十字军东征的路线18.下列有关
佛教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B.提出“众生平等”C.公元前3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D.佛教的创始
人是乔达摩·悉达多19.宗教是人类的重要文化遗产。下列关于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的背景是受苦受难的犹太人渴望得到“拯
救”B.它宣扬“众生平等”是为了反对婆罗门的特权C.它的创始人是汉谟拉比D.它的主要传播地区是东亚、西亚和北非20.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平等”,力图在宗教领域内破除古印度种姓之间的严格界限。这说明早期佛教( )A.尊奉黄帝和老子
,也吸收神仙方术B.反对婆罗门种姓的特权地位C.将长期遭受苦难的犹太人解脱出来D.解决水源与牧场的资源之争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
小题,共6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 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埃及国家建立起来。国王被认为是“
神之子”。材料二埃及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材料三 下图是埃及卢
克索一座古墓中发现的距今约3500年的壁画,墓中还发现了参照埃及《亡灵书》描绘的图像和象形文字。(1)材料一中的“古埃及”诞生于哪
一大河流域?古埃及国王的地位如何?(4分)(2)古埃及法老修建金字塔的目的是什么?(2分)(3)假设你是一名导游,你将带旅游团参观
材料三中所说的古墓。当你看到古墓壁画中的文字时,你会怎样给游客介绍这种文字?(3分)(4)通过对以上材料的阅读及问题的解答,你能够
获得哪些深刻认识?(6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王国的崛起】材料一 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游牧民族阿摩利人侵
入两河流域,建立了一些各自独立的国家,其中一支占据巴比伦,建立了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在他
的治理下,古巴比伦王国很快从蕞尔小邦一跃成为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大国。(1)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是谁?请结合史实说明他是一位
“具有雄才大略的国君”。(4分)【文明的发掘】材料二 二十世纪初,一支由法国人和伊朗人组成的考古队在埃兰古都苏撒遗址发现了一块石碑
。石碑上部是太阳神、正义神沙马什授予国王王权权标的浮雕。浮雕下面是围绕石碑镌刻的法典铭文,是垂直书写的。法典中部分铭文在古代就被磨
损。(2)材料二中法典铭文是用什么文字书写的?石碑上部的浮雕内容说明了什么?(3分)【文明的真相】材料三 前言(节选)要让正义之光
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正文(部分内容)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贵族打了贵族,罚银
处置; 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隶的眼睛.与弄瞎牛的眼睛处理原则一致。结语(节选)(如果后人篡改法律)他的城市
将毁灭,人民将离散,王国将更换,他的名字将永远被人遗忘。(3)根据材料三判断颁布这部法典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部法典的特点。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此法典? (6分)(4)根据以上材料,说说这部法律与当今法律相比最欠缺什么。(2分)23.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古王国时代稳固的神王观念深刻地影响着这一时期埃及人的来世信仰。神王在来世生活所独享的种种特权,从某种角度上代表了古王国时代
埃及人对于死后世界认识的最高理想。而无论是国王在来世生活所享有的特权,还是对臣民来世负有的保障责任,体现的都是他作为神王的威仪,这
是他在现实生活中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折射。——张赫名《古王国时代埃及的神王观念与来世信仰》材料二 两河地区的统治者以几种不同的方式表
现他们的公正。一方面是发布“解负令”……缓解因贫富分化严重而变得更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另一方面,有些统治者通过编撰和颁布法典来体现自
己的公正。——马克垚《世界文明史》材料三 在西方根本不存在与印度的诸如种姓、杀戒、轮回转世和因果报应之类的基本观念和制度有些微相似
的东西。这些东西不仅仅是印度思想中深奥的抽象观念,还构成了印度文明的基础,决定了印度人的思想和日常生活。——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
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请回答:(1)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什么?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埃及政治文明特征。(2分)(2)结合所
学知识,实证材料二的“有些统治者通过编撰和颁布法典来体现自己的公正”。导致两河地区“贫富分化严重”的主要经济因素是什么?谈谈你对统
治者“体现自己的公正”的根本目的的认识。(6分)(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古代印度文明的主要表现及其特点。(4分)24.阅读材料,回答
问题。(18分)【等级森严的制度】材料一 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各种姓依所居地区的
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的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如此层层相扣,整合成一套散布于整个南亚次大陆的社会体系。
因此,种姓制度涵盖印度社会绝大多数群体,并与印度的社会体制、宇宙观、宗教与人际关系息息相关,可以说是传统印度最重要的社会制度与规范
。【众生平等的宗教】材料二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随着经济地位的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
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材料三 到古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已经有两百年左右了,此时
佛教已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全国推广佛教,佛教俨然成为当时古印度的国教。(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印度
社会划分不同种姓的主要依据。(2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种姓制度“等级森严”的表现并对其进行评价。(6分)(3)根据材
料二,概括佛教诞生的历史背景。(4分)(4)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佛教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佛教俨然成为当时古印度国教的原因。(
6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埃及因为有了文字,账本和合同书才成为可能。法律文书可以用文字记录下来,官员们可以上报文书给国
王,国王也可以给官员们颁布命令。”这说明古埃及文字是其文明重要部分,文字推动埃及文明发展。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
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物,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故选:C。2.答案:D解析:“大臣见国时,要匍匐在地
上,吻国王脚下的土地”“经常亲自用王杖责打大臣”均体现了古代埃及法老具有无上的权威,D项正确;题干只涉及国王与大臣,体现不出古代埃
及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排除A项,题干描述的不仅仅是大臣见国王时的礼节,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古代埃及的吏治,排除C 项。故选D项。
3.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由于计算尼罗河泛滥周期的需要,产生了古埃及的太阳历,属于天文历法范畴,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中
制定太阳历的内容不符,排除BCD三项。故选:A。4.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把一年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两
河流域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都与农业相关,故C项正确;ABD不能反映与农耕文明之间的关系,排除ABD
。故选:C。5.答案:A解析:据如表可知,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非洲的尼罗河流域是古代埃及的发源地,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金字塔和
象形文字。金字塔是埃及国王的陵墓。古埃及的科学和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中天文学、数学和医学最为突出。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
就之一。古印度人发明了0-9十个记数法,古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和种姓制度故A符合题意。故选:A。6.答案:B解析:亚洲西部的幼发拉底河
与底格里斯河并行奔流,被称为两河流域,因形似一轮弯月,土地肥沃,有“新月沃地”之称。材料“这里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甸园、西亚的谷仓
,主要靠河流的定期泛滥”说明优越的自然条件成就了古巴比伦文明,B是正确的选项;ACD观点片面。故选:B。7.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
“公元前21——前18世纪,在两河流域,先后制定了《乌尔纳姆法典》《埃什鲁那法典》《利皮特一伊什塔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并结合所
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因此这些法典的颁布有利于法律意识的增
强,C项正确;法制建设基本完备说法有误,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因此无法缓和尖锐的社会矛盾,排除B项;《乌
尔纳姆法典》《利皮特一伊什塔法典》《埃什鲁那法典》《汉谟拉比法典》并没有惩罚力度加大的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8.答案:D解析:
本题考查《汉谟拉比法典》。据“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处以割耳之刑”并结合所学可知,这表明在法律面前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
由民和奴隶是不平等的,反映了该法典旨在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D正确。A、B、C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D。9.答案:D解析:D是对
《汉谟拉比法典》历史价值的解释,属于历史解释,D正确。A、B、C属于对历史事件的叙述,与题意不符。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汉
谟拉比法典》的相关知识。由材料“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要高于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只需赔偿少量的钱财”及所学可知,古巴比伦王国分为
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汉谟拉比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具有等级性。故选B。11.答案
:A解析:“倘自由民购买奴婢,未满月而该奴即患癫痫,则买者得将其退还卖者而收回其所付之银”本质上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代表了统治阶
级的经济利益。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制定的《汉漠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汉漠拉比法典》维
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A符合题意,题干材料说明《汉谟拉比法典》本质上代表了统治阶级的经济利益,维护市场秩序的精神、适应了巴比伦商品
经济比较活跃的现实、成文法典的历史价值均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BCD。故选:A。12.答案:B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按照史料价值的不
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史料),通史、传说、复原图都属于第二手资料。①古埃及金字塔的遗址,
属于第一手资料,②《汉谟拉比法典》石柱,属于第一手资料,③有关古印度种姓制度的传说,不属于第一手资料,④古巴比伦空中花园想象复原图
,不属于第一手资料,由此可知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古印度建立
“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B项正确;古印度建立“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最高等级是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是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排除A项;古印度建立“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三等级是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排
除C项;古印度建立“种姓制度”,在这一制度中,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
等级服务,排除D项。故选B项。14.答案:A解析: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
、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
削,干最低贱的职业。“本国王把持军政大权,国家唯我独尊”这个表述是错误的。故选:A。15.答案:A解析:一名达利特(“贱民”)青年
因与“特权等级”社区一名女孩发生恋情而被处以私刑。这一惨剧的历史根源在于种姓制度的影响。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
,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A项符
合题意;B项与材料事件没有关系,排除;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故选:A。16.答案:C解析:古印度种姓
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僧侣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
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
,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之间高低贵贱有别,下一等级的人没资格从事高一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C农民的儿子与官吏的女儿正在
举行婚礼说法不正确。故选:C。17.答案:A解析: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是阿拉伯半岛的麦加;亚历山大东征的起点是马其顿;罗马帝国扩张的起
点是罗马。排除BCD。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后由中国传播到朝鲜、日本。故选A。18.答案:C解析:根据所
学知识可知,佛教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早期佛教提出“
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同时,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
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佛教往南经锡兰,传到东南亚的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C项符合题意;而ABD表述正
确,排除ABD项。故选:C。19.答案:B20.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创立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因此B
表述正确。故选:B。21.答案:(1)尼罗河流域。古埃及的国王称“法老”;法老作为全国最高的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
法老被认为是“神之子”,具有无上的权威。(2)作为法老的陵墓。(3)这种文字叫象形文字,是古埃及人发明的,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4)古埃及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古埃及的金字塔和象形文字是人类历史活动的重要见证,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
要体现。22.答案:(1)汉谟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
权;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2)楔形文字。君权神授,不可侵犯。(3)维护奴隶主的利益。体现了早期奴隶制社会的特点,社会等级严格;
实行家庭奴隶制;具有契约精神;刑罚严峻。这部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面貌;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4)最欠缺当今法律所具有的平等精神和人道主义精神。23.答案:(1)象征:金字塔。特征:王权与神权的结合。(2)实证:古代两河流
域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因素:商品经济活跃。认识:根本目的是维护奴隶主利益。(3)表现:实行种姓制度,创立
佛教。特点:宗教性。24.答案:(1)职业;所居地区;所居聚落等。(2)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
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它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3)公元前6世纪,
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4)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
得到了下层人民的支持;佛教提倡“忍耐顺从”,有利于麻痹人民的反抗意识,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因此得到统治阶层的大力扶持。解析:(1)根据材料一“种姓制度以统治阶层为中心,划分出许多以职业为基础的内婚制群体,即种姓。”可得出古代印度社会划分不同种姓的主要依据是职业;根据材料一“各种姓依所居地区的不同而划分成许多次种姓……”可得出主要依据是所居地区;根据材料一“这些次种姓内部再依所居聚落的不同分成许多聚落种姓”可得出依据是所居聚落等。(2)根据所学知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种姓制度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种姓制度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并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3)根据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可得出佛教创立的背景是公元前6世纪,古代印度社会矛盾尖锐,形势错综复杂;根据材料二“随着经济地位的上升,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极力主张取消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可得出背景是特权阶层在种姓和宗教方面的特权阻碍了经济的发展。(4)根据所学知识,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得到了下层人民的支持;佛教提倡“忍耐顺从”,有利于麻痹人民的反抗意识,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因此得到统治阶层的大力扶持。所以佛教传播到印度次大陆的广大地区和佛教俨然成为当时古印度国教。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教育启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