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3燕歌行
2023-09-22 | 阅:  转:  |  分享 
  
燕歌行(并序)高 适http://qd-omega.watchsv.com/  http://wuhan-omega.watchsv.c
om/  http://wh-omega.watchsv.com/  http://zhengzhou-omega.watchsv
.com/  http://zz-omega.watchsv.com/  http://dalian-omega.watchsv.
com/  http://dl-omega.watchsv.com/  http://fz-omega.watchsv.com/ 
 http://fuzhou-omega.watchsv.com/  http://hf-omega.watchsv.com/  
http://hefei-omega.watchsv.com/ http://nanchang-omega.watchsv.com
/  http://nc-omega.watchsv.com/  http://nn-omega.watchsv.com/  ht
tp://nanning-omega.watchsv.com/  http://xiamen-omega.watchsv.com/
  http://xm-omega.watchsv.com/  http://sjz-omega.watchsv.com/  ht
tp://shijiazhuang-omega.watchsv.com/  http://omega.watchyz.cn/  h
ttp://omega-beijing.watchyz.cn/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 一字仲武,河北蓨(tiá
o)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天宝八年(749年),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辅佐哥舒翰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把守潼关。 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
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旧唐书·高适传》中说:“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著名边塞诗人,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全唐诗》存诗
四卷。 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燕歌行二首·其一【作者】曹丕?【朝代
】魏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诵读两首《燕歌行
》,有没有不同感受?燕歌行二首·其一【作者】曹丕?【朝代】魏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
归恋故乡,君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
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高适的《短歌行》由一开始的绮丽柔媚闺怨诗摇身一变为壮阔沉雄的边塞诗 燕,古国名。古燕
国所在地,位于我国东北部。此地最早称为“幽州”。蓟,在历史上是与燕并存的诸侯国,且蓟、燕两地相邻。后“蓟微燕盛”,蓟为燕吞并,称为
燕国的都城,蓟也成为燕的代称。 歌“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为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
”之地的民谣中,成为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 行,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行”一样,只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
均属“歌行体” 。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公元738年。主将。指
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张守珪。按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作诗词,作为酬答。应和,唱和。〔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2020全国卷I)〕定语后置标志。给……看。PPT模板:www.1ppt.com/moban/
PPT素材:www.1ppt.com/sucai/PPT背景:www.1ppt.com/beijing/
PPT图表:www.1ppt.com/tubiao/ PPT下载:www.1ppt.com/xiazai
/ PPT教程: www.1ppt.com/powerpoint/ 资料下载:w
ww.1ppt.com/ziliao/ 范文下载:www.1ppt.com/fanwen/
试卷下载:www.1ppt.com/shiti/ 教案下载:www.
1ppt.com/jiaoan/ PPT论坛:www.1ppt.cn
PPT课件:www.1ppt.com/kejian/ 语文课件:www.1ppt.com
/kejian/yuwen/ 数学课件:www.1ppt.com/kejian/shuxue/ 英语课件:www.1ppt.
com/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www.1ppt.com/kejian/meishu/ 科学课件:www.1
ppt.com/kejian/kexue/ 物理课件:www.1ppt.com/kejian/wuli/ 化学课件:www
.1ppt.com/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www.1ppt.com/kejian/shengwu/ 地理课件:
www.1ppt.com/kejian/dili/ 历史课件:www.1ppt.com/kejian/lishi
/ 写作背景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领奉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
克获(战胜并有所收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适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以求报效国家。由但是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
高适的愿望无法实现,高适对将帅不恤士卒,指挥无能,欺君邀赏的行为感慨颇深,因写此篇。1、自由诵读。2、结合书下注释以及翻译册,疏通
文意。15分钟自主学习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哪些人? 哪些景?事:人:景:战争将帅 士卒(征人) 思妇塞外秋景思考:按照什
么顺序写战事的?战事发展的顺序: 出师——失利——被围——死斗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
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
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
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
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边烽突起慷慨出师力尽关山轻敌战败被围不归两地相思死斗心愿怀念李广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
破残贼。〔汉家〕汉朝,唐人写时事,常托之于汉代。〔烟尘〕烽烟尘土,指代战争,古时燃烽烟以报边警。〔残贼〕指残忍暴虐的敌寇。男儿本自
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横行〕①“纵横驰骋,所向无阻,当横行天下。”——《资治通鉴》任意驰走,无所阻挡,恣意驰骋。②樊哙在吕后面
前说:“臣愿得十万众,横行匈奴中”,季布便斥责他当面欺君该斩。(《史记·季布传》)所以,“横行”意味着恃勇轻敌。(今) 贬义词,依
仗暴力做坏事。〔非常〕(古)特别,不一般。(今)程度副词,十分。〔赐颜色〕颜色:脸色。赐颜色:俗语给面子,赏脸。指给予褒奖恩宠。出
征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金伐鼓〕指击打钲、铙之类的金属乐器和鼓,作为行军指挥信号。〔榆关〕古关名,即今
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旌旆〕旗帜。〔逶迤〕舒展的样子。形容队伍浩荡,连绵不断。〔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西北。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校尉〕武官名,泛指统帅。〔羽书〕羽檄,古代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瀚海〕唐代对蒙古高原大沙漠
以北及其迤西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猎火〕打猎时焚山驱兽之火,借指游牧民族
兴兵打仗的战火。〔狼山〕古代称狼山者不止一处,这里借指边地交战区域的山。出征这次战役师出有名还是师出无名?第一句交代了战争的性质,
即卫国战争。天子派了什么部队去作战?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第二、三句可以看出来是精锐部队,非常有信心,天子非常重视。这支军队有没有赢?
所以你认为“横行”解释为“纵横驰骋”还是“轻敌”比较好?【明确】这里有“轻敌”之意,但解释成“纵横驰骋”更好,这样衬托出将军具有的
横行天下的豪迈气概,与皇帝的喜悦与张扬相呼应。似褒实贬,为下文的失败埋下了伏笔。为什么没有赢?从第四句哪里可以看出来?一个“飞”字
写出了军情危急。“照”,战火把山都照红了,说明战斗的激烈和规模很大。飞”、“照”使用夸张手法,充分展现了战争的紧迫激越。山川萧条极
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极〕穷、尽,指到了最远的边界。〔边土〕即边地,靠近边境的地域。〔胡骑凭陵杂风雨〕指敌人侵犯,来势凶猛如同风
雨交加。胡骑,这里指契丹人、奚人的军队。凭陵,逼压。败仗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军前〕战场。〔半死生〕死生各半,指伤亡惨
重。〔帐下)指统帅的营帐中。从第一句可以看出战士们怎样的作战条件?【明确】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②“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
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运用了什么手法?【明确】①(手法)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②(体
现/写出了)士兵奋力迎敌,那些将军们却远离阵地寻欢作乐,③(作用或意义)有力地揭露了汉军中将军和兵士的矛盾,暗示了必败的原因。④(
表达了)作者对军中不平极大的愤慨和讽刺。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穷秋〕晚秋,深秋。〔腓(féi)〕病,此指草木枯萎 。身
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当〕承受。〔恩遇〕天子的知遇之恩。茫茫大漠浩瀚无边,深秋的寒风在耳边呼啸,丛生的百草之上躺着无数牺
牲的战士,鲜血把枯萎的野草都染红了。落日的余辉洒在孤寂的边城之上,残酷的鏖战剩下了极少的士兵在城头巡逻,伴着晚风晚霞目光凝视远方…
…高调的出征,到一战损半;战士血战疆场,将军纵情享乐,多么鲜明的对比啊。萧条苍茫的山川,满目凄凉的边关,埋葬了多少热血男儿的青春和
梦想啊,又无声地控诉着多少将军的恃宠贪功、不劳而获、无德无才啊。如果你当时在战场,能否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当时在战场上看到的情形?
(写一写)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铁衣〕用铁片制成的战衣,借指战士。〔玉箸〕玉制的筷子,比喻思妇的眼泪。南朝梁刘孝威《独
不见》:“谁怜双玉箸,流面复流襟。”【注释】:被围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城南〕京城长安的住宅区在城南。〔蓟北〕蓟州(今
属天津)以北一带,此处当泛指唐朝东北边地。这两句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明确】①借代。铁衣代士兵,玉箸代家中的思妇。②对比。把征人和
思妇放在一起写,更能突出征人思乡、思妇断肠的分离之苦。“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涕别离后”句中哪个字最为关键?请简要分析。【明确】①
“久”字最为关键。②“久”字说明了穿着铁衣的戍边战士,驻守边疆之久,辛苦劳累之痛,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传达出思念亲人之
悲。③相思之怨并不在于出征,而在于久戍不归,强烈讽刺了边将的无能、边策者失当。表达了强烈的抨击和批判,深化了主题。 这一部分和曹丕
的《燕歌行》一样,是写思妇的哀怨和征人的思乡,和曹丕的《燕歌行》不同在哪里?内容是差不多的,但其背景、地点与一般的《燕歌行》不同,
它有一个更大的现实背景和精神背景,可称之为“大背景叙事法”或“大背景思维法”,因为有了这个大背景,此时思妇的哀怨就显得更深沉有力了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飘飖〕随风飘动,形容动荡不安。〔那可〕即“哪可”。〔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边庭飘飖那可度
〕边地动荡不安,难以越过。〔绝域〕极远的地方。〔苍茫〕形容荒凉。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三时〕早、午、晚。〔阵云〕浓重堆
积似战阵的云层。〔寒声〕凄凉的声音。〔刁斗〕三足长柄的锅,古代军中兼用于炊煮和夜里巡更敲击的铜制用具。被围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
岂顾勋。 〔纷纷〕表示多。〔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岂顾勋〕难道还顾及自己的功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广
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匈奴畏李广之略,……广居右北平,
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避之数岁,不敢入右北平。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代雁门,备匈奴。……厚遇战士。……李牧多为奇陈,
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史记》死斗为什么“忆李将军” 呢?一是以李将军为楷模,为军人的气节而死;二
是与带军打仗的将军形成对比,李将军有勇有谋,且体恤士卒,令士兵死得其所;三是寄寓了诗人对现实(将军的无能)的一个委婉间接的批评;四
是间接表达了自己想成为李将军的志向,越是“沙场征战苦”,越需要李将军那样的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燕歌行》中,“
, ”两句通过写汉将带
兵出征时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刻画了一位临战轻敌的统帅形象,为下文的战败被困作反衬。2.《燕歌行》中,“
, ”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
死与汉将在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
下犹歌舞3.有战争就会有别离,甚至是生离死别。在《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4.《燕歌行》中,“
, ”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
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5.初唐时期,在战场上建立功业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奔赴边塞为国建功也一度成为一种社会风
气,《燕歌行》中的“ ”一句就是很好的证明。此外,对于敢于为国效力的人,最高统
治者表现出来的态度是“ ”,这就直接推动了这种风气的形成。少妇城南欲断
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6.《燕歌行》中,“
”这一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从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 ”这
一句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7.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时的风景,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阔,而
高适的《燕歌行》则是“______________, ”的凄凉与悲壮。
8.李广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王昌龄在《出塞》中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对其的仰慕与赞颂之情。高适的《燕歌行》
也提到了李广,这两句是“ ,
”,委婉地表达了对如今带兵出塞打仗的将军的不满。单于猎火照狼山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
犹忆李将军 9.高适的《燕歌行》中“ ,
”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可见诗人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10.高适的《燕歌行》中“
, ”两句从将领和君王两个角度来写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
实则已隐含讥讽,预伏下文。11.高适的《燕歌行》中描写行军时金鼓齐鸣,旗帜飞扬的两句是“
, ”。12.高适的《燕歌行》中通过军情紧急和敌势盛大写战争开始的两句是
“ ,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
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13.高适的《燕歌行》
中用蒙太奇镜头写出两地离情深重和久戍之苦的句子是“ ,
”。14.高适的《燕歌行》中先从少妇角度写,再从战士角度写离别之苦的句子是“
, ”。15.高适的《燕歌行》中“
, ”两句写出了征夫思妇相去万里,永无见期。16.高适的
《燕歌行》中“ , ”两句写士兵
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视死如归,有力地讽刺了轻开边衅,冒进贪功的汉将。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
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概括总结“边塞诗”1.形成的原因唐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和突厥、回纥、吐蕃之间,在我国北方连年有战争。当时的诗人,对于参加这些卫国战争的将士,又常常歌颂他们为民族英雄,认为他们是为国死节,不是为了贪功受赏。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理念,而且他们也很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在诗歌创作上,他们融入了这样的所见、所闻、所感,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这就是边塞诗。概括总结“边塞诗”2.主要内容①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②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③抒发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④表达对现实不满或仕途不得志,壮志难酬、报国无门。⑤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对战争的厌恶,批判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或昏庸无能。概括总结“边塞诗”3.常见意象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常见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箭飞马走。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qi沙漠)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7762m...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