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06家族-精读批注.doc
2023-09-23 | 阅:  转:  |  分享 
  
家族

【批注】标题“家族”言简意赅,表明本篇内容主要论述“家族”相关的话题。尽管“家族”一词,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但是作者立足于乡土社会,又将如何定义“家族”,对“家族”又有什么样的新认识和观点呢?



①我曾在以上两章中,从群己的关系上讨论到社会结构的格局。【批注:第一句话,回顾前两章的论述逻辑】我也在那章里提出了若干概念,比如“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我知道这些生疏的名词会引起读者的麻烦,但是为了要表明一些在已有社会学词汇里所没有确当名词来指称的概念,我不能不写下这些新的标记。【批注:“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是作者提出的两个概念,显然作者要在这两个概念上进一步展开论述】这些标记并没有使我完全满意,而且也有容易引起误会的地方。譬如有一位朋友看过我那一章的分析之后,曾摇头说,他不能同意我说中国乡土社会里没有团体。他举出了家庭、氏族、邻里、街坊、村落,这些不是团体是什么?显然我们用同一名词指着不同的实体。【批注:按照我们平常的语境来理解,自然“家庭”“村落”等也是团体,但这个我们日常所说的“团体”与作者所言的“团体格局”中那个“团体”不是一个意思】我为了要把结构不同的两类“社群”分别出来,所以把“团体”一词加以较狭的意义,只指由团体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用以和差序格局中所形成的社群相区别;后者称之作“社会圈子”,把社群来代替普通所谓团体。社群是一切有组织的人群。【批注:也就是说,我们平常所认为的“团体”这个概念,作者采用“社群”这个名词来指代,而“团体”在作者的逻辑中只是指代西洋社会中的那种“社群”,我们中国乡土社会的诸如“家庭”“村落”这样的“社群”,作者称之为“社会圈子”或者前文的“差序格局”】在那位朋友所列举的各种社群中,大体上都属于我所谓社会圈子的性质。在这里我可以附带说明,我并不是说中国乡土社会中没有“团体”,一切社群都属于社会圈子性质,譬如钱会,即是赒,显然是属团体格局的;我在这个分析中只想从主要的格局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差序格局和社会圈子的组织是比较的重要。同样的,在西洋现代社会中差序格局同样存在的,但比较上不重要罢了。【批注:这几句话的补充,让作者行文逻辑更加缜密,也告诉读者,“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这两种格局普遍并存于中国乡土社会和西洋现代社会,只不过各有侧重罢了】这两种格局本是社会结构的基本形式,在概念上可以分得清,在事实上常常可以并存的,可以看得到的,不过各有偏胜罢了。【批注】本段主要回顾前文的行文逻辑,辨明并区别“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两个概念的内涵,为后文行文论述做铺垫。



②在概念上把这两种格局和两种组织区别出来并不是多余的,因为这个区别确可帮助我们对于社会结构上获得许多更切实的了解,免除种种混淆。【批注:这里作者解释了辨明区别“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两个概念内涵的原因】在这里我将接着根据这套概念去看中国乡土社会中基本社群——“家”的性质。【批注:我们在理解“家”的时候,也需要时刻注意作者的立足点“差序格局”】【批注】本段过渡,解释上一段论述的原因,并引出对“家”的论述。

【批注】①②两段为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回顾前文的论述逻辑及辨明前文提出的“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这一对概念的内涵,由此引出对“家族”的论述。



③我想在这里提出来讨论的是我们乡土社会中的基本社群,这社群普通被称为“大家庭”的。我在《江村经济》中把它称作“扩大了的家庭”(Expanded Family)。【批注:“大家庭”“扩大了的家庭”,为何作者要在“家庭”前面加上一些修饰语】这些名词的主体是“家庭”,在家庭上加一个小或大的形容词来说明中国和西洋性质上相同的“家庭”形式上的分别。【批注:紧接着这句话,就解释了上面的作者为何要加修饰语的那个问题了】可是我现在看来却觉得这名词并不妥当,比较确当的应该称中国乡土社会基本社群作“小家族”。【批注:作者又提出一个概念“小家族”,注意体会其内涵所指】【批注】本段作者认为我们乡土社会中“家”准确应该称作“小家族”。



④我提出这新名词来的原因是在想从结构的原则上去说明中西社会里“家”的区别。【批注:解释提出新概念“小家族”的原因】我们普通所谓大家庭和小家庭的差别决不是在大小上,不是在这社群所包括的人数上,而是在结构上。一个有十多个孩子的家并不构成“大家庭”的条件,一个只有公婆儿媳四个人的家却不能称之为“小家庭”。在数目上说,前者比后者为多,但在结构上说,后者却比前者为复杂,两者所用的原则不同。【批注:这里作者对“小家庭”和“大家庭”】这两个概念做出说明,区别大小不在人数,而在结构复杂度】【批注】此段过渡论述段,陈述“小家庭”与“大家庭”区别大小的因素,即家庭结构的复杂度。



⑤家庭这概念在人类学上有明确的界说:这是个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批注:引用人类学对“家庭”的定义】亲子指它的结构,生育指它的功能。亲子是双系的,兼指父母双方;子女限于配偶所出生的孩子。这社群的结合是为了子女的生和育。【批注:这几句解释“家庭”的定义】在由个人来担负孩子生育任务的社会里,这种社群是不会少的。但是生育的功能,就每个个别的家庭说,是短期的,孩子们长成了也就脱离他们的父母的抚育,去经营他们自己的生育儿女的事务,一代又一代。【批注:人生代代无穷已,观察我们的社会,可以说确实如此】家庭这社群因之是暂时性的。从这方面说,家庭这社群和普通的社群不完全一样。学校、国家这些社群并不是暂时,虽则事实上也不是永久的,但是都不是临时性的,因为它们所具的功能是长期性的。【批注:相对于一个家庭,一个学校可能存在几百年,一个国家可能存在几千年,自然可以算作长期性的】家庭既以生育为它的功能,在开始时就得准备结束。抚育孩子的目的就在结束抚育。关于这一层意思我在《生育制度》一书中有详细的讨论。【批注:《生育制度》是作者另一本著名的学术论著,主要讨论社会家庭的生育问题】【批注】本段主要引用并解释“家庭”这个概念及其基本功能生育。



⑥但是在任何文化中,家庭这社群总是赋有生育之外其他的功能。夫妇之间的合作并不因儿女长成而结束。【批注:儿女长大成家了,但是夫妇之间仍然还在一起】如果家庭不变质,限于亲子所构成的社群,在它形成伊始,以及儿女长成之后,有一段期间只是夫妇的结合。夫妇之间固然经营着经济的、感情的、两性的合作,但是所经营的事务受着很大的限制,凡是需要较多人合作的事务就得由其他社群来经营了。【批注:家庭主要是夫妇结合生育孩子的,尽管可能有其他的一些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并非主要的,而且经营这些事物功能可能已经不再只是“家庭”了,还有其他“社群”的辅助了。比如“知识教育”的功能,家庭也具有,但是在今天社会,这还需要学校这样的社群来帮助,并不能只由夫妇之间这个家庭来完成】【批注】本段承接上一段,继续论述“家庭”也有着其他的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并非主要的,主要的仍旧是“生育功能”。



⑦在西洋,家庭是团体性的社群,这一点我在上面已经说明有严格的团体界限。因为这缘故,这个社群能经营的事务也很少,主要的是生育儿女。【批注:西洋社会是团体格局,是界限分明的,所以“家庭”同理,界限分明,功能明确】可是在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并没有严格的团体界限,这社群里的分子可以依需要,沿亲属差序向外扩大。构成这个我所谓社圈的分子并不限于亲子。【批注:中国乡土社会是差序格局,是由自己推出去的,界限不分明,所以“家庭”也同样指代并不明确】但是在结构上扩大的路线却有限制。中国的家扩大的路线是单系的,就是只包括父系这一方面;除了少数例外,家并不能同时包括媳妇和女婿。在父系原则下女婿和结了婚的女儿都是外家人。在父亲方面却可以扩大得很远,五世同堂的家,可以包括五代之内所有父系方面的亲属。【批注:尽管中国乡土社会中“家庭”这个概念指代也明确,但是其由自己推出去的所包含的人构成的这个结构却是明确的,那就是只包括父系同姓的人】【批注】本段论述“家庭”在西洋社会和中国乡土社会中的不同。



⑧这种根据单系亲属原则所组成的社群,在人类学中有个专门名称,叫氏族。我们的家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批注:我们传统那种父系家族构成的社群,其实就是一种“氏族”】但是和普通我们所谓族也不完全相同,因为我们所谓族是由许多家所组成,是一个社群的社群。因之,我在这里提了这个“小家族”的名词。【批注:但是“氏族”又还包含更广泛的含义,仍会引起混淆,所以作者才引入“小家族”这个新概念来指代我们传统的那种父系家族构成的社群】小家族和大家族在结构原则上是相同的,不相同是在数量、在大小上。——这是我不愿用大家庭,而用小家族的原因。【批注:在作者的论述中,“小家族”和“大家族”中这个大小的区别就是我们熟悉的数量大小上的区别了】一字的相差,却说明了这社群的结构性质。【批注:注意区分“小家庭”“大家庭”中这个大小是结构上的差别,而“小家族”“大家族”中这个大小是数量上的差别】【批注】本段作者解释使用“小家族”这一概念的原因。



⑨家族在结构上包括家庭,最小的家族也可以等于家庭。因为亲属的结构的基础是亲子关系,父母子的三角。家族是从家庭基础上推出来的。【批注:家庭依照父系同姓的原则包括进去更多的家庭在其中就共同形成了家族】但是包括在家族中的家庭只是社会圈子中的一轮,不能说它不存在,但也不能说它自成一个独立的单位,不是一个团体。【批注:从家族的角度看,包括在家族中的一个家庭并非完全独立的个体,所以不能称之为西洋社会中的那个“团体”】【批注】本段解释“家族”和“家庭”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⑩形态上的差异,也引起了性质上的变化。【批注:其实在自然或者社会的很多其他方面,结构形态的变化都会产生质的改变】家族虽则包括生育的功能,但不限于生育的功能。依人类学上的说法,氏族是一个事业组织,再扩大就可以成为一个部落。氏族和部落赋有政治、经济、宗教等复杂的功能。【批注:家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生育功能了,这也是家族与家庭的一大差别】我们的家也正是这样。我的假设是中国乡土社会采取了差序格局,利用亲属的伦常去组合社群,经营各种事业,使这基本的家,变成氏族性了。【批注:最典型的,就是《红楼梦》中的“四大家族”】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在中国乡土社会中,不论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都可以利用家族来担负;另一方面也可以说,为了要经营这许多事业,家的结构不能限于亲子的小组合,必须加以扩大。【批注:双向因果,共同造成了我们的家族形态的出现和功能】而且凡是政治、经济、宗教等事物都需要长期绵续性的,这个基本社群决不能像西洋的家庭一般是临时的。家必须是绵续的,不因个人的长成而分裂,不因个人的死亡而结束,于是家的性质变成了族。【批注:这里论述了家庭演变为家族的必然原因】氏族本是长期的,和我们的家一般。称我们这种社群作小家族,也表示了这种长期性在内,和家庭的临时性相对照。【批注】本段继续论述“家族”与“家庭”在功能上的不同,表明在我们乡土社会中“家庭”必然演变为“家族”。

【批注】以上③-⑩段为本文第二部分,主要借助“家庭”这个概念的内涵与功能,来论述作者将“中国乡土社会中以父系成员为主要构成的社群”命名为之为“小家族”的原因,并同时阐述“小家族”的一些特点和功能。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批注:这是一个观点句,既是对上文论述的观点的一个概括,也总起下文要论述的观点】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批注:这一句就是对上句观点局的具体阐述】这说明了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大小变异可以很甚。但不论大小上差别到什么程度,结构原则上却是一贯的、单系的差序格局。【批注】本段论述家族根据事业大小而变化,它是一个事业组织。



?以生育社群来担负其他很多的功能,使这社群中各分子的关系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批注:在我们乡土社会中,父母子女之间就不完全只是一种养育关系了,但是西洋社会中就只是一种养育关系】在西洋家庭团体中夫妇是主轴,夫妇共同经营生育事务,子女在这团体中是配角,他们长成了就离开这团体。在他们,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有其他团体来担负,不在家庭的分内。【批注:这是西洋社会中家庭的特点,正符合他们的“团体格局”团体明确的形态】夫妇成为主轴,两性之间的感情是凝合的力量。两性感情的发展,使他们的家庭成了获取生活上安慰的中心。我在《美国人性格》一书中曾用“生活堡垒”一词去形容它。【批注:《美国人性格》也是作者一本比较著名的著作,主要分析了美国的文化,并且对比了中国的文化】【批注】本段论述西洋社会中家的主要特点。



?在我们的乡土社会中,家的性质在这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别。我们的家既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成了配轴。【批注:乡土社会下家族更强调“父子”之间的关系,甚至古代対妇人:出嫁从夫,夫死从子】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我所谓普通的感情是和纪律相对照的。【批注:传统乡土社会中,特别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女子对丈夫的忠贞,这都是一种纪律】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在中国的家庭里有家法,在夫妇间得相敬,女子有着“三从四德”的标准,亲子间讲究负责和服从。这些都是事业社群里的特色。【批注:这里作者也举出了一些例子,方便我们的理解,其实在生活中,我们这种尊卑有别的家族特点,与西洋社会完全不同,我们也能时刻体会到】【批注】本段与上一段构成对比论证,论述我们乡土社会中家的主要特点。



?不但在大户人家,书香门第,男女有着阃内阃外的隔离,就是在乡村里,夫妇之间感情的淡漠也是日常可见的现象。我在乡间调查时特别注意过这问题,后来我又因疏散下乡,和农家住在一所房子里很久,更使我认识了这事实。【批注:作者又一次用自身经历来论述其观点,这里也能读出,任何的观点其实都来源于我们对社会的观察的实践】我所知道的乡下夫妇大多是“用不着多说话的”,“实在没有什么话可说的”。一早起各人忙着各人的事,没有工夫说闲话。出了门,各做各的。妇人家如果不下田,留在家里带孩子。工做完了,男子们也不常留在家里,男子汉如果守着老婆,没出息。有事在外,没事也在外。茶馆、烟铺,甚至街头巷口,是男子们找感情上安慰的消遣场所。在那些地方,大家有说有笑,热热闹闹的。回到家,夫妇间合作顺利,各人好好地按着应做的事各做各的。做得好,没事,也没话;合作得不对劲,闹一场,动手动脚,说不上亲热。【批注:这一部分用简短的几句话刻画描写出中国乡土社会喜爱男女夫妇之间的日常生活状态,生动形象】这些观察使我觉得西洋的家和我们乡下的家,在感情生活上实在不能并论。乡下,有说有笑,有情有意的是在同性和同年龄的集中,男的和男的在一起,女的和女的在一起,孩子们又在一起,除了工作和生育事务上,性别和年龄组间保持着很大的距离。【批注:其实这样的乡村形态,从《白洋淀》到《平凡的世界》,从中国古典小说到莫言的小说中,都有类似的描绘】这决不是偶然的,在我看来,这是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拉入了这社群中去之后所引起的结果。中国人在感情上,尤其是在两性间的矜持和保留,不肯像西洋人一般的在表面上流露,也是在这种社会圜局中养成的性格。【批注:看外国电影,就会发现他们夫妻男女之间往往直接表达情感,不论喜欢或憎恶,而我们中国社会里夫妻男女之间往往就很含蓄了】【批注】最有一段继续承接上一段,论述了乡土社会中家庭中夫妇男女之间情感的隔离,成为下一篇文章论述“男女有别”的开端。

【批注】以上?-?段为本文第三部分,主要通过对比来论述了中国乡土社会中“家族”式的“家”与西洋社会“家庭”式的“家”的不同,并引出两者在男女关系上的不同。



佳句摘抄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

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



内容概括

本文是《乡土中国》的第六篇。在本文中,作者在上两篇提出的“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等概念和理论下,讨论了中国乡土社会中“家”的特点及功能。本文中,作者首先辨明“差序格局”与“团体格局”这一对概念;然后借助人类学对“家庭”这个概念的定义和功能,将中国乡土社会中常见的“父系姓氏构成的社群”命名为“小家族”,并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同时讨论了“小家族”的功能;最后对比西洋社会中“家庭”式的“家”与中国乡土社会中“小家族”式的“家”的不同,得出乡土社会中“家”是事业型的组织,除了生育功能,还具有事业功能,并因此引出这样的“家”中“男女有别”这一必然存在的现象。

关注“新课标读书会”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精品资料









1







献花(0)
+1
(本文系昵称519017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