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道法仲景 术效长沙.ppt
2023-09-24 | 阅:  转:  |  分享 
  
道法仲景 术效长沙--仲景道、术临床应用系列讲座刘 世 恩目 录一、术效长沙案 1、仲景小小经方案例 2、上病下治案例
3、下病上治案例 4、外病内治案例 5、经方治癌症案例 6、循经治病案例 7、经方治奇症案例 8、经
方原汁原味治病案例二、道法仲景案 1、“气脱者目不明”案例 2、“精脱者耳聋”案例 3、“血海不足常想其身小”案
例 4、“肺主皮毛”案例 5、“祝由”案例三、临床应用仲景道、术的几点体会术效长沙案(此术指仲景方药之术:方术)  (
一)仲景小小经方是经方中的精品,一方一药或二至三味药一方,组方严谨,针对性强,价轻力壮,只要用之得当,每能效如桴鼓,大有单刀直入,
速战速决之感。在精准扶贫的社会大环境下,小小经方蕴含着无穷的社会价值,然而其学术价值有待业界进一步研究、挖掘。  (二)仲景小小经
方最能体现仲景“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精神,也是当代“方证对应”学说的理论基础。所谓“方证对应”,又叫“对症施方”:即是针对疾
病在某一证候中的主要症状选择经方给予治疗。临床上所见的主症,常常是某一证侯的重心,病机的主脑。所以,抓住了主要症状,也就抓住了疾病
的重心。此时,选用对应的经方进行治疗,往往能够垂手即愈。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列举有许多实例。如第10条云:“妊娠养胎白术散
主之”等。《伤寒论》第76条云:“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
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一、仲景小小经方案例(三)据统计,宋本《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小小经方共103首方1.一药一方共17
首方文蛤散、蜜煎方、猪肤汤、甘草汤、烧裈散、一物瓜蒂汤、百合洗方、苦参汤、矾石汤、皂荚丸、乌头煎、猪胆汁方、诃梨勒散、鸡屎白散、红
蓝花酒、蛇床子散、狼牙汤2.二药一方共37首方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干姜附子汤、桂枝甘草汤、栀子豉汤、栀子干姜汤、大黄黄连泻心汤
、赤石脂禹余粮丸、瓜蒂散、桔梗汤、苦酒汤、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汤、百合地黄汤、栝楼牡蛎散、百合滑石散、赤小豆当归散、头风摩散、葶苈
大枣泻肺汤、薏苡附子散、泽泻汤、小半夏汤、蒲灰散、甘草麻黄汤、枳术汤、消石矾石散、猪膏发煎、半夏麻黄丸、大黄甘草汤、半夏干姜散、生
姜半夏汤、橘皮汤、紫参汤、蜘蛛散、葵子茯苓散、枳实芍药散、矾石丸。3.三药一方共49首方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四逆汤、芍药甘草附子
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朴汤、大陷胸汤、小陷胸汤、白散、茵陈蒿汤、栀子檗皮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桃花汤
、半夏散及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枳实栀子豉汤、滑石代赭汤、蜀漆散、栝楼薤白白酒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桂姜枳实汤、厚朴三物
汤、大建中汤、大黄附子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十枣汤、厚朴大黄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麻黄附子汤、黄芪芍药桂枝苦酒
汤、柏叶汤、泻心汤、猪苓散、大半夏汤、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散、甘草粉蜜汤、甘草人参半夏丸、当归贝母苦参丸、下淤血汤、甘草大枣小麦汤
、旋复花汤、大黄甘遂汤。(四)小小经方的剂型分类1、膏剂:猪膏发煎2、丸剂:赤石脂禹余粮丸、半夏麻黄丸、当归贝母苦参丸、甘草人参半
夏丸、矾石丸、皂荚丸、蜜煎方。3、散剂:瓜蒂散、蜀漆散、滑石白鱼散、栝楼牡蛎散、百合滑石散、赤小豆当归散、薏苡附子散、蒲灰散、消石
矾石散、诃梨勒散、鸡屎白散、蛇床子散、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散、猪苓散、蜘蛛散、葵子茯苓散、枳实芍药散、烧裈散、头风摩散、半夏干姜散
、文蛤散、白散。4、汤剂: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调胃承气汤、四逆汤、小承气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
朴汤、大陷胸汤、小陷胸汤、干姜附子汤、桂枝甘草汤、栀子豉汤、栀子干姜汤、大黄黄连泻心汤、桔梗汤、苦酒汤、茵陈蒿汤、栀子檗皮汤、麻黄
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桃花汤、半夏散及汤、白通汤、通脉四逆汤、枳实栀子豉汤、滑石代赭汤、栝楼薤白白酒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
姜汤、桂姜枳实汤、厚朴三物汤、大建中汤、大黄附子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十枣汤、厚朴大黄汤、小半夏加茯苓汤、茯苓戎盐汤、麻黄附子汤、黄
芪芍药桂枝苦酒汤、柏叶汤、泻心汤、下淤血汤、甘草大枣小麦汤、旋复花汤、大黄甘遂汤、大半夏汤、甘草粉蜜汤、葶苈大枣泻肺汤、泽泻汤、小
半夏汤、甘草麻黄汤、枳术汤、乌头桂枝汤、红蓝花酒、狼牙汤、百合鸡子汤、百合地黄汤、大黄甘草汤、生姜半夏汤、橘皮汤、紫参汤、猪肤汤、
甘草汤、一物瓜蒂汤、苦参汤、矾石汤、百合知母汤、百合洗方、乌头煎。(五)小小经方涉及病种1、内科方:甘草干姜汤、芍药甘草汤、干姜附
子汤、桂枝甘草汤、栀子豉汤、栀子干姜汤、大黄黄连泻心汤、赤石脂禹余粮丸、瓜蒂散、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四逆汤、芍药甘草附子汤、栀子
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栀子厚朴汤、大陷胸汤、小陷胸汤、白散、茵陈蒿汤、栀子檗皮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汤、桃花汤、半夏散
及汤、甘草大枣小麦汤、旋复花汤、大黄甘遂汤、半夏麻黄丸、大黄甘草汤、半夏干姜散、生姜半夏汤、橘皮汤、紫参汤、枳实芍药散、蜜煎方、烧
裈散、文蛤散、一物瓜蒂汤、苦参汤、矾石汤、皂荚丸、乌头煎、乌头桂枝汤、诃梨勒散、百合洗方、百合知母汤、百合鸡子汤、百合地黄汤、栝楼
牡蛎散、百合滑石散、赤小豆当归散、头风摩散、葶苈大枣泻肺汤、薏苡附子散、泽泻汤、小半夏汤、蒲灰散、甘草麻黄汤、枳术汤、消石矾石散、
猪膏发煎、白通汤、通脉四逆汤、枳实栀子豉汤、滑石代赭汤、蜀漆散、栝楼薤白白酒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橘枳姜汤、桂姜枳实汤、厚朴三物汤、
大建中汤、大黄附子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十枣汤、厚朴大黄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麻黄附子汤、黄芪芍药桂枝苦酒汤、
柏叶汤、猪苓散、大半夏汤。2、外科方:薏苡附子败酱散、排脓散、甘草粉蜜汤、鸡屎白散、蜘蛛散。3、妇科方:下淤血汤、红蓝花酒、矾石丸
、蛇床子散、甘草人参半夏丸、当归贝母苦参丸、泻心汤、狼牙汤、葵子茯苓散。4、五官科方:桔梗汤、苦酒汤、猪肤汤、甘草汤。1、第一张处
方案例一女性患者于1982年10月就诊,自述:夏日某一天中午,下班回家后,渴不择饮,喝下凉水一碗。随后又因家中琐事与婆婆生气,自此
出现胃脘胀痛、纳差数月,曾用中西药半年不效,来诊。查:胃脘部扪及痛,且胀闷,苔白厚脉濡,属:水饮气滞,结于心下。随投此方:枳实10
g、焦术15g,先后6剂而愈。【原文】《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篇第34条,“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枳术汤主之。”枳实
七枚,白术二两。上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提示】(1)背诵原文,强化记忆,贮存信息,做到“青衿持卷,
皓首穷经。”(2)对经方要正眼相看,大胆实践,循序渐进,最后“登堂入室”。2、第一面锦旗案例1994年用栀子豉汤治愈一老妇人严重失
眠案。【原文】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栀子豉汤主之。(78)栀子十四个(擘) 香豉四合(棉裹)上二味
,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功效】清热除烦,宣达内外。【提示】熟悉经文中的方言俚语
及南阳区域文化、民俗风情等对仲景及仲景学术思想的影响。3、第一次用鸡屎白散治愈肾衰合并严重抽筋案余某,女,38岁,农民。2005年
6月4日初诊,患慢性肾炎5年余,先后在地市级医院诊断为肾病综合征,近半年来,常出现四肢、面部肌肉拘挛抽搐,伴发小腹及腰背疼痛,日趋
加剧,昼夜难眠。诊见:除上述症状外尚有头晕、失眠、心悸、乏力气短、恶心、纳差、小便量少等症,且面部及下肢浮肿,面色苍黄,舌淡胖,边
有齿龈,苔白厚有津,脉沉弦细,《金匮?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篇》第3条云:“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
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鸡屎白散方,上一味,为散,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考虑方症相投,嘱患者取鸡笼内陈年鸡粪(色白
者为佳)适量,置瓦上焙黄,研末,每服1克,早晚各1次,生姜红糖煲水冲服。两天后二诊。患者治病心切,用量加倍,服药一天后,晚上微微出
汗,抽筋次数已减少。守方继用6天,肢体拘挛抽筋现象消失,半年后随访;慢性肾炎虽未治愈,但肢体抽筋未再发生。鸡屎白为鸡子粪便上的白色
部分,味苦咸,性微寒而无毒。具有利水,泄热,祛风,解毒,达木展筋等功用。可用以治疗臌胀积聚、黄疸、风痹,破伤中风、筋脉挛急等病症。
本案患者属肾阳虚衰,水寒土湿,肝木不舒而见筋脉挛急的症证。取鸡屎白,意在利水道而泄寒湿,木达而筋舒。况且鸡在五行中与肝木之气相通应
。治疗筋脉拘挛,主要是取其“治本从类”之义。另外,鸡屎白属五谷杂物,经鸡的脾胃所化生,取陈年粉化者,意在取其得土味雄厚之理。令置瓦
上焙干,再用生姜红糖煲水冲服,均在取其健脾疏肝,达木展筋之利,而去其性寒伤阳之弊。【提示】应用经方要有淡泊名利的大医情怀。4、第一
次收受患者重奖案芍药甘草汤治疗刘某,女,90岁,顽固性老年便秘伴肢体抽筋。【原文】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
……芍药甘草汤与之,其脚即伸。(29)(共2条)芍药 甘草(炙)各四两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适应病证】阴
血亏虚,肠道失濡,筋脉失养而引起的便秘伴肢体抽筋。【使用方法】白芍60克 炙甘草60克 加水1200毫升,煎至600毫升,去滓,每
晚酉时服用。【方解】芍药酸苦微寒,益阴养血;炙甘草甘温,补中缓急。二药和用,酸甘化阴,阴液恢复,筋脉得养,则脚挛急自伸。 【提示】
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5、第一次治愈严重心血管神经官能症案桂枝甘草(鸡蛋)汤治疗杨某,男,30岁,阵发性心动过
速案。【原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64)桂枝四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上二味,以水三升
,煮取一升,去滓,顿服。【功效】补益心阳。【使用方法】桂枝60g,甘草30g。每日一剂,每剂只煎一次,药煎好后,去滓,打入荷包蛋一
枚,蛋熟后,一并温服。早上太阳出来后方能服药(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方义】桂枝辛甘性温,入心助阳;甘草甘温,益气和中
。二药相伍,辛甘化阳,使心阳复则心悸可愈。需要说明的是,鸡蛋属滋阴补血之品,本方加入鸡蛋是取其“善补阳者,于阴中求阳”之意。【提示
】 通过以上两个 “按时辰服药”案例,想说明以下几个问题:1、作为中医人,老祖宗传授的“伏主求因”、“审因论治”--因人、因时、因
地“三因制宜”的基本理念,无论到什么时候均不可丢弃。如果丢弃了我们中医这一理论根脉,那么,中医就偏离了自身的发展轨道,就会误入歧途
。2、仲景医学体系,究竟是什么样的体系?关于仲景历法医学体系内容,之前已做过专题讲座,此不再论述。但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六气论伤寒
讲的是“伏主求因、审因论治”,突出的是“三因制宜”;六经论伤寒讲的是“循经审症、辨证论治”,突出的是“方症对应”。“三因制宜”与“
方症对应”究竟哪个更符合仲景学术思想的深刻内涵,请各位同仁认真思考。6、第一次用苦酒汤治愈一70岁男性因服抗组织胺药物引起声带麻痹
案【原文】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312)【功效】清热涤痰,敛疮消肿。【提示】对于西医已经放弃治疗
的病症,只要认真辨证,巧用经方,大多可以起死回生。7、第一次用百合洗方治愈一因误用苓桂术甘治疗眩晕诱发大渴引饮案【原文】百合病一月
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六)【功效】清热养阴,润燥。【提示】应用经方一定要认真辨证,审慎处方,切不可草率行事,以免产生药源
性疾病发生。二、上病下治案例 五苓散治疗口舌干燥综合征(简述随某,女,85岁案例)  【仲景原文】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
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156)(共11条) 猪苓十五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
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功用】化
气利水,兼以解表。  【使用方法】猪苓12克,泽泻35克,白术9克,茯苓9克,桂枝12克,加水1200ml,煎至600ml,分三次
,早、中、晚饭前温服。  【方解】方以用药五味,且二苓为主,共为散剂得名。方中猪苓、泽泻渗湿利水,茯苓、白术健脾利湿,桂枝通阳化气
,兼以解表。为散剂使其迅速发散。服药后多饮暖水,以使出汗,共奏化气利水、通里达表之功。方为表里同治之剂,重在化气利水,而不拘于有无
表证。   关于口舌干燥综合征的病理分析: 口舌干燥综合征又叫舌干症,是指舌上有苔,苔面缺乏津液,苔质干燥,或舌面
无苔,望之枯涸,扪之燥涩。由于唾液分泌减少,而感到口腔干燥,有异物感、烧灼感,在咀嚼食物,特别是较干燥的食物时,不能形成食团而影响
吞咽。唾液分泌量少,对牙齿和口腔粘膜的冲刷作用也小,使口腔自洁作用变差。因而,舌干症患者的患龋率较高。多数舌干症患者的味觉也受到影
响,不能有效地刺激食欲,而且会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  从中医角度分析,本病主要病机是肾阳亏虚,气化失司,津不上承所致。《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中说:“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这段经文是说地上的水汽蒸发上升则形成云,天上的云下降就成了雨。
(以锅中冷水和热水是否在锅盖上产生水蒸汽的实例,说明用五苓散治疗口舌干燥综合征的原理。)  用仲景方苓桂术甘汤治疗因颈椎病或美尼尔
氏综合征等引起的眩晕均属此例。三、下病上治案例 麻黄汤与提壶揭盖法的临床应用(简述陈女士浮肿伴小便不利案例)  【仲景原文】
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35)(共9条)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
皮)甘草一两(炙)杏仁七十个(去皮尖)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
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病机】营卫凝滞,肺气郁闭。  【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使用方法】麻黄6克,桂枝
15克,甘草15克,杏仁9克,加水1500ml,煎至400ml,分两次,早、晚饭前温服。  【方解】方中麻黄辛温发汗,宣肺平喘。桂
枝解肌祛风,助麻黄发汗;杏仁宣降肺气,增麻黄平喘之力。炙甘草调和诸药且能防止大汗伤津。方为辛温发汗峻剂,是治疗太阳伤寒证之主方。有
关学者曾用麻黄汤治疗遗尿、老年便秘、女子闭经、男子不射精等疾病。四、外病内治案例 大承气汤治疗顽固性疮疡(简述陈姓,男,8岁
全身疮疡案例)  【仲景原文】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241)(
共25条)。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上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
内大黄,更煮取二升,去滓,内芒硝,更上微火一、二沸,分温再服,得下,余勿服。  【功用】阳明病、少阴病、阳明少阳合并症、外科疮疡等
。  【使用方法】大黄9克 厚朴12克 枳实6克 芒硝3克,加水1500ml,先煮厚朴、枳实至800ml,加入大黄煎至300ml,
再入芒硝,小火煮1~2沸即可。分三次,早、中、晚饭前温服。 【方解】本方用大黄苦寒泻热去实,推陈致新。芒硝咸寒软坚润燥,通利
大便。枳实辛微寒,理气消痞。厚朴苦辛温,利气消满。四味相合,为攻下实热荡涤燥结之峻剂,适用于阳明腑实重证或阳明痞满燥实坚数证具备者
。  【提示】治疗外科疮疡的理论依据---《灵枢·脉度篇》:“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和,则留为痈。 ”关于用经方治疗外科
病的其它案例:   1、大黄牡丹汤治疗阑尾炎未成脓期   2、大黄附子汤治疗阑尾炎成脓期 3、桂枝麻黄各半汤治愈
顽固性荨麻疹   4、黄连粉治疗浸淫疮   5、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脉管炎    6、桂枝麻黄各半汤治疗皮肤过敏   7、当归四逆
加吴苵萸生姜汤治疗冻疮   8、苦酒汤治疗外伤性咽喉炎   9、马鞭草、荆芥治疗海鲜过敏五、经方治癌症案例1、五苓散治疗刘某某,女
,42岁,脑部胶质瘤案例。2、刘梦影,脊髓瘤,五苓散治疗一年,复查一切正常。【原文】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中不得眠,欲
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71)(共11条)猪苓十五铢(支皮) 泽泻一两六
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功效】化气
利水,兼以解表。【使用方法】猪苓12克,泽泻35克,白术9克,茯苓9克,桂枝12克,加水1200ml,煎至600ml,分三次,早、
中、晚饭前温服。【方义】方以用药五味,且二苓为主,共为散剂而得名。方中猪苓、泽泻渗湿利水,茯苓、白术健脾利湿,桂枝通阳化气,兼以解
表,为散剂使其迅速发散。服药后多饮暖水,以使出汗,共奏化气利水、通里达表之功。方为表里同治之剂,重在化气利水,而不拘于有无表证。五
苓散治疗脑部胶质瘤案例讨论1、关于五苓散方名的问题在《伤寒杂病论》中用象数学命名的处方都有所指,例如:十枣汤指的是用大枣十枚煎汤送
服药物;三物白散是由三味药物组成,药呈白色,用量甚小,故取名“三物白散”。然而五苓散中只有猪苓、茯苓两味含“苓”的药物,又为何命名
为“五苓散”呢?《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其数五,其臭香。”一是本方共有五味药物组
成,二是其功效重在健脾除湿利水,故命之曰“五苓散”。中医认为脑为髓海,脑瘤即为髓溢之证,水来土掩,故对脑瘤的治疗应采用培土制水之法
,所选方剂即为五苓散。2、五苓散的药物组成及功效猪苓——味甘、淡,平;归心、脾、胃、肺、肾经;功能利水渗湿。茯苓——味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经;功能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白术——味苦、甘,温;归脾、胃经;功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泽泻——味甘,
寒;归肾、膀胱经;功能利水、渗湿、泄热。桂枝——味辛、甘,温;归肺、心、膀胱经;功能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五味药
合用,共奏健脾除湿利水之功。治疗癌症的三点体会1、见癌治癌,其医不才;见癌不治癌,其癌必自裁。2、“三因治宜”为纲,“辨证论治”为
目。纲目并重,标本兼顾,补虚泻实,培土护命,缓急应对,循序渐进,直至痊愈。3、“刘世恩ESMJ”抗癌综合疗法。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仅
供同仁临症参考。六、循经治病案例   (简述张春富,女,72岁,治疗臀部(承扶穴—足太阳膀胱经)囊肿案例。)   
【仲景原文】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中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
主之。(71)(共11条)   猪苓十五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去皮)
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功用】化气利水,兼以解表。
【方解】方以用药五味,以苓为主,共为散剂得名。方中猪苓、泽泻渗湿利水,茯苓、白术健脾利湿,桂枝通阳化气,兼以解表。为散剂使其迅速发
散。服药后多饮暖水,以使出汗,共奏化气利水、通里达表之功。方为表里同治之剂,重在化气利水,而不拘于有无表证。循经治病需要关注的几个
问题:1、熟知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  如: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向下络大肠,转回;沿胃上口过隔肌,属于肺,由“
肺系”横出向下,于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前,沿上臂前侧下行至肘横纹,沿小臂前侧的桡侧缘入寸口、过大鱼际,沿大鱼际边缘出手拇指内侧
端。  手太阴肺经主治病候:咳嗽、气喘、咳血,胸部胀满,咽痛,缺盆部及手臂前侧桡侧缘痛,肩、背寒痛。2、熟知十二经脉及相关脏腑所主
时令  足少阳胆:23-1时    足厥阴肝:1-3时  手太阴肺:3-5时    手阳明大肠:5-7时  足阳明胃:7-9时
    足太阴脾:9-11时  手少阴心:11-13时   手太阳小肠:13-15时  足太阳膀胱:15-17时  足少阴肾:17
-19时  手厥阴心包:19-21时  手少阳三焦:21-23时3、根据病变部位确定相应经络或脏腑  临床上,针对一些体表病症(如
肿块、疮疡)或疼症等,可依据十二经脉的循行路线,确立相关疾病的发病经络及其联属脏腑,以便给予针对性的治疗。4、根据病变发作时间确定
相应经络或脏腑  针对疾病的不同发作时间,依据十二经脉所主时令,进而判断相关病症所联属的经络和脏腑。如:失眠、痛症、汗症等。七、经
方治奇症案例1、真武汤治疗贾某某,男,75岁,重度癔病性尿失禁案【原文】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
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82) 茯苓 芍药 生姜各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
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
,加生姜,足前成半斤。【功效】脾肾阳虚,水气内停证。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脉沉。【使用方法】茯苓
45克,芍药45克,生姜45克,白术30克,乌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加水1500毫升,煎至600毫升,分3次,早、中、晚饭前
温服。【方义】本方用附子辛热以壮肾阳,使水有所主。白术燥湿健脾,使水有所制。生姜宣散,佐附子之助阳,是于主水中有散水之意,茯苓淡渗
,佐白术健脾,是于制水中有利水之用,芍药即可敛阴和营,又可制附子刚燥之性。【原理】《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水利
,故聚水而从其类也.”2、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李某某,女,42岁,“老淫风”案(刘志平,65岁,夜狂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6剂大减
)【原文】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07)柴胡四两 龙骨 黄芩 
生姜(切) 铅丹 人参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熬) 大枣六枚(擘)上十二味,以水八升
,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功效】和解少阳,通阳泻热,重镇安神。【使用方
法】柴胡25克,龙骨30克,黄芩15克,党参15克,桂枝15克,茯苓15克,半夏15克,大黄9克,牡蛎30克,磁石30克,大枣6枚
,生姜5片,加水1500ml,煎至600ml,分三次,早、中、晚饭前温服。【方义】本方由小柴汤加减变化而组成。因病入少阳,故治以小
柴胡汤,以和解枢机扶正祛邪为主,加桂枝通阳和表,大黄泻热清里,龙骨、牡蛎、磁石重镇理怯而安神明,茯苓宁心安神并可通利小便,因邪热弥
漫于全身,故去甘草之缓,以专除热之力,使表里错杂之邪,得以速解。案例讨论:1、对于疑难病症,要综合分析,首先抓住主症与主要病机,然
后再选定相应的经方进行治疗往往效如桴鼓。2、本案以发作时间定病位:该患者常在夜半子-丑之时,属肝胆经脉主令之时。3、本案病因病机分
析:该患者适逢月经来潮外受风邪,之后常在夜半如痴如醉,神魂颠倒,醒后如初,属热入肝经,魂不守舍之症。正如程郊倩所言:”妇人中风,发
热恶寒,自是表证,无关于里。乃经水适来,且七八日之久,于是血室空虚,阳热之表邪,乘虚而内据之。阳被阴扰,是以如见鬼状。“3、久服桂
枝加附子汤治疗漏汗证诱发王某某,男,88岁“春心”大发案【原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
枝加附子汤主之。(20)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功效】外感表证,用药不当,致汗出不止,也可用于更
年期综合症(自汗)。【使用方法】桂枝45克,芍药45克,甘草45克,生姜45克,大枣12枚,乌附片15克(先煎30分钟),加水20
00ml,煎至600ml,分三次,早、中、晚饭前温服。【方义】本方即桂枝汤方加制附子。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制附子温经复阳,固表止汗
。邪去阳回,津液自复,诸证皆愈。该案患者年近九旬,阴阳双虚,加之外感后多用发汗之药致卫阳更虚,营阴外漏而出汗不止,伴倦怠乏力、恶寒
等,服桂枝附子汤2个月,用附子总量约1.5公斤。据现代药理学分析:附子具有增强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进而促进和提高性生活能力的作用。
因此,引起了老汉春心大发而自觉寂寞难耐。八、经方原汁原味治病案例一女性患者,口苦咽干,胸胁苦满,嗳气频作近一年。处方:柴胡125g
 黄芩45克 党参45克 半夏45克 甘草45克 生姜45克 红枣12枚原方煎服法:水1斗2升,煮至6升,去滓,再煮至3升,
温服1升,日三服(1斗=2000毫升)。该患者一剂药未尽而告愈,达到了一服愈,而止后服的境界。关于原汁原味用经方的讨论:1.经方用
量的换算问题:历朝历代均不尽相同《张仲景全书》列专篇进行了考证和比照性研究。2.学界比较认可的汉与现代的重量折算结果:一是八十年代
初期上海中医药大学柯雪帆教授根据南京博物馆收藏的汉时“权”(俗称称垂)的重量换算汉时1两等于现在的15.625克。二是2014年南
昌市郊区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现的一套完整法码(如图)折算,汉时的1两等于现代的15.36克。3.中国中药药典用量的根脉渊薮:(1)南
北朝时期南朝梁时陶弘景的考证结果(汉时1两=1.3克),唐孙思邈认同并延续了这一说法。(2)现代药典的主要负责人周超凡教授,伤寒大
家刘渡舟教授,他们以李时珍“古之一两,今用一钱可也”的观点推算:汉时1两等于现代的3.33克。4.药典给中医人带来的困惑,中原地区
或西方 北方地区中医人若严格按照药典用量临床疗效无法保证,若是超剂量尤其超大剂量用药,不出意外则为名医,出了问题则是罪犯。5.若想
临床上原汁原味运用经方,一定要学道宜精,悟道宜明,守道宜恒。只有这样,才能登堂入室,达到如仲景所言:“一服愈,而止后服”的境界。古
代斤两(克)换算:据相关记载,十六两为一斤,系由南阳淅川人,被誉为“商圣”的范蠡所制定。他以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共十六颗
星星为记,在秤杆上刻制十六颗星花,故称为十六两制秤。前三星代表福禄寿之意。做生意的如果缺斤少两,后果可想而知:即少一两损福,少二两
损禄,少三两损寿。警示:做人必须诚信。“一斤等于十六两”在我国度量衡历史上,从春秋战国开始,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1959年截
止,共延续了2400年左右。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
.73克,一两等于13.92克。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
3.92克。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克。1959年3月22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八十六次会议原则通过了《
科学技术委员会关于统一我国计量制度和进一步开展计量工作的报告》和《统一公制计量单位中文名称方案》,发布命令:市制原定十六两为一斤,
因为折算麻烦,应当一律改为十两为一斤。1959年6月25日新中国国务院发布《关于统一计量制度的命令》,将1市斤=16市两改为十进制
。道法仲景案(此道指仲景治学之道: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一、“气脱者目不明”案例见于《内经》,如《灵枢·决气》说:“气脱者,目不明”
。气脱属于气虚的病机变化之一,但它是气虚至极,出现了亡气、失气,人体之气濒临竭绝的病理变化,是元气脱散的危重证候。医案举例:①平玉
兰,女,76岁,糖尿病病史,突发性失明(气脱)。益气生阳汤(黄芪50g,党参20g,焦术15g,茯苓20g,炒山药30g,百合50
g,桂枝6g,甘草15g),六剂愈。②小儿近视案③眼前飞蚊症④徐文业,女,65岁。2017.07.19来诊:眼干涩,视力降低,舌质
暗,苔白,脉虚。西医诊断为白内障,中医辨证为:肝肾阴虚,双目失濡。处方为:黄芪50g,党参20g,焦白术15g,云苓20g,炒山药
30g,百合50g,桂枝6g,甘草15g,葛根40g,菊花12g,红枣5枚,生姜5片。服5剂药后:症状好转。二、“精脱者耳聋”案例
《黄帝内经灵枢·决气》:“精脱者,耳聋。”脱,耗竭。耳的听觉功能,依赖于肾中精气的充养。肾精充盛,脑髓盈满,听觉才能灵敏,故有耳为
肾窍之说。肾中精气不足,脑髓空虚,耳就会失其所养,出现耳鸣、听力减退,甚至耳聋等症。医案举例:一男士,43岁,酒后嫖娼(2女),突
发性耳聋半月余(精脱),益气升精汤(党参20g、云苓15g、焦白术15g、炙甘草10g、黄芪50g、黄精30g、熟地50g),3剂
轻,6剂愈。三、“血海不足常想其身小”案例《灵枢·海论》说:“血海有余,则常想其身大,怫然不知其所病;血海不足,亦常想其身小,狭然
不知其所病。”医案举例:马叔芬,女,55岁。初诊:自觉身体缩小等病史。近日来,眠差,心烦,咽干口渴,乏力,脉虚数。处方:益气补血汤
(黄芪60g,当归30g,熟地30g,鸡血藤50g)服药后好转服药后好转。四、“肺主皮毛”案例《黄帝内经》记载:“肝主筋,肾主骨,
脾主肉,心主脉,肺主皮毛。”医案举例:①肺气实—多毛症:薄涛,女,21岁。2016.6.6首诊:多毛症,伴面生结节,脉浮数。诊断为
肺气实证。处方泻白散加减,清泄肺气之实。桑皮20g,地骨皮20g,杏仁6g,连翘30g,白茅根30g,甘草6g。先后服药两个月,先
是胡须基本消失,然后下肢体毛呈片状退去。②肺气虚—白癜风:韩文堂,补益肺气,黄芪60g,党参20g,云苓15g,焦白术20g,白蒺
藜12g,桑叶30g,甘草12g,补骨脂15g,百合50g,泽泻50g,苏叶15g,炙杷叶20g,红枣3枚,两个月诸症好转。崔雨晨
,男,10岁。黄芪20g,党参9g,云苓9g,焦白术9g,白蒺藜9g,桑叶20g,甘草6g,补骨脂9g,苏叶9g,炒麦芽25g红枣
3枚。 五、“祝由”案例  《灵枢?贼风第五十八》黄帝曰:今夫子之所言者,皆病人之所自知也。其毋所遇邪气,又毋怵惕之所志,卒
然而病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岐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发,因而志有所恶,及有所慕,血气内乱,两气相搏。其所从来者微,视之不
见,听而不闻,故似鬼神。黄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胜,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 医案举
例: 王一品,男,两岁,因惊致低热一周余。 李某某,男,28岁,方城县一小车司机,翻车后致心率失常半年余。临床应用仲景
道、术的几点体会一、了解张仲景其人仲景其人亦医亦药、亦儒亦佛、亦善亦美、亦哲亦博、亦吏亦黎、亦立亦破。二、了解南阳区域文化对仲景及
仲景学术思想的影响代勤劳智慧的南阳人民创造了许多辉煌业绩,形成了独特厚重的南阳区域文化。诸如天文历法文化、地质文化、物候文化、儒文
化、释文化、道文化、农文化、商文化、娱乐文化、水文化、酒文化、官文化、民俗文化、医文化、药文化、方言文化、饮食文化等等,对生于斯、
长于斯的仲景及仲景医学体系的形成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三、学习、研究、应用、传承仲景学说应道术并重道以术显,术以道昌;重道轻术,
其道必障;重术轻道,其术必殃。四、熟记原文我们曾对历史上近500位在仲景学说领域有所造就的医学大家进行了考证,通过研究发现,这些医
家无一不是自青少年起就对仲景原著勤学苦读,直到晚年,仍手不释卷,真可谓“皓首穷经”了。他们临证时,可将经方随手拈来,并多有起死回生
之术。如:近代已故伤寒学大师,北京中医学院刘渡舟教授就是一典型例子。刘老具有“伤寒泰斗”、“伤寒学活字典”等美誉。他曾多次告诫伤寒
学者:“一部《伤寒杂病论》代远湮久,几经修订,文词古奥,言简意赅,若不勤学苦读,熟记原文,仔细推敲,反复领悟,很难悟出其中的道理。
”他还说:“善读书者,读在字里行间,于无字处找真知,空白纸上求妙意,只有这样方能举一反三,其乐无穷。”五、明确经义对于《伤寒杂病论
》经文,不仅要做到熟读熟记,更要对经文中的字、词、句(包括句读,如:在《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篇》第十一条“太阳病,其症备,身体强,几几(shu)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萎桂枝汤主之。”若改为“太阳病,其症备,身体强几几(ji),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萎桂枝汤主之。”更为明了。)及每个方、每味药和药物的炮制、煎服法、药物加减、药后调护、注意禁忌等内容进行认真仔细的推敲和领悟,并从中求出真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在临床上灵活自如的应用经方,达到登堂入室的目的。六、谨守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之。”这是我们研究、应用、弘扬仲景学术思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其中“有者求之,无者求之”应视为临床选用仲景经方始终坚持的八字方针,“有者求之”应理解为临床所见病证只要与《伤寒论》所载方药的病因病机和主要临床表现是一致的,就可直接选用相应的方药进行治疗,这与仲景在“小柴胡汤”条下所指出的“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者求之”应理解为临床所见病证与《伤寒论》所载条文不相一致,但只要与仲景方药病因病机相符的,也可投以相应的方药进行治疗,照样可以达到“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目的。七、因、机、症、方融会贯通因、机、症、方四者之间必须始终保持环环相抱、线丝如扣、密不可分的联属机制,其中若任何一个环节偏离了这一内联机制的约束,都会给仲景方药的正确运用带来追虚逐实的或者不可预测的负面效应。八、敢于实践,循序渐进所谓敢于实践,就是指对仲景方药在临床上应该放心、大胆的广泛应用。现存经方除去重复的共254首,用药214味,在这些方药中,有明显毒副作用者微乎其微,附子、半夏之类,只要对药物进行了正确炮制,煎服法得当,绝不会出现中毒现象。临床上,对于初学者,首先从单味或1-2味药物组成的经方开始用起,也可作为偏方介绍开患者,如:《伤寒论》第312条:“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该条中用苦酒汤治疗音哑。再如第311条“少阴病二三日,咽痛者,可与甘草汤,不差者,与桔梗汤。”即甘桔汤治咽痛。或用芍药甘草汤、鸡屎白散治疗抽筋等。一段时间后,有了经验积累再循序渐进,扑开使用。只要我们对仲景方药大胆实践,经常使用,在不久的将来,经方临床家将象雨后春笋般的涌现出来。谢 谢!
献花(0)
+1
(本文系小生z5m6y4v...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