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读懂诗歌 66.pptx
2023-09-27 | 阅:  转:  |  分享 
  
懂诗是解题的基础 懂题是得分的关键活动一:旧知回顾我来说活动二:诗意理解我来讲 小组作业我来评故人
寄茶李德裕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其馀不敢费,留伴读书行。霞脚:经煮泡后沉至杯底的茶叶。“微月”“泉声”“竹”三个意象对写饮茶一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抓意象
: (2)析作用:故人寄茶李德裕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半夜邀僧至,
孤吟对竹烹。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其馀不敢费,留伴读书行。霞脚:经煮泡后沉至杯底的茶叶。“微月”“泉声”
“竹”三个意象对写饮茶一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抓意象:微月、泉声、竹(2)析作用: “微月”点明开茶的时间,渲染了清幽
的气氛; “泉声”以动衬静,突出了碾茶时环境的清静; “竹”写出了饮茶之处的雅致。 三个意象展现了烹茶饮茶的美好环境,
从侧面烘托出饮茶的清雅脱俗之趣。我来总结意象的作用:①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②塑造环境或背景;③表情达意方面: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
衬托人物节操或性格。④结构上:线索。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①五首(其二)元好问惨淡龙蛇②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高原水出山河改
,战地风来草木腥。精卫③有冤填瀚海,包胥④无泪哭秦庭。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注】 ①1232年,蒙古军围攻汴京,令哀宗
去帝号称臣,将士激愤,杀使者及随从,和议失败。十二月城中粮尽,哀宗只得率兵出京,前往河朔,这就是所谓的“车驾东狩”。第二年正月,金
兵与蒙古军在黄河北岸交战,金兵大败。当时元好问留守汴京,目睹了国破兵败的惨剧,写下了这组律诗。②龙蛇:比喻双方军队。③精卫:《山海
经》中所载的炎帝之女,因溺于东海,化而为鸟,立志衔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④包胥:即申包胥,是春秋楚国大夫,其时郢都为吴国等诸侯军所破
,他到秦国痛哭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王,发兵救楚。(1)找典故: (2)析作用:用典可分直用、活用和反用。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①
五首(其二)元好问惨淡龙蛇②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精卫③有冤填瀚海,包胥④无泪哭秦庭。并州豪杰知
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注】 ①1232年,蒙古军围攻汴京,令哀宗去帝号称臣,将士激愤,杀使者及随从,和议失败。十二月城中粮尽,哀
宗只得率兵出京,前往河朔,这就是所谓的“车驾东狩”。第二年正月,金兵与蒙古军在黄河北岸交战,金兵大败。当时元好问留守汴京,目睹了国
破兵败的惨剧,写下了这组律诗。②龙蛇:比喻双方军队。③精卫:《山海经》中所载的炎帝之女,因溺于东海,化而为鸟,立志衔西山之木石以填
东海。④包胥:即申包胥,是春秋楚国大夫,其时郢都为吴国等诸侯军所破,他到秦国痛哭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王,发兵救楚。 “并
州豪杰”,本来是指五代时拥重兵驻节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的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后晋开运三年(946)十二月,契丹攻下后晋都城开封;
明年,掳晋帝北归。刘知远得到这一消息后,“声言欲出兵井陉(今河北井陉县西)”救援晋帝,但不久却自立为帝。 元好问用这
一值得沉思的史实影射当时金廷所面临的形势。汴京被围后,哀宗曾一再诏征各地入援,但“累召援兵复无至者”(《金史·白撒传》)。诗人对此
极为愤慨。诗中以“豪杰”二字称呼那些拥兵观望、畏缩不前的诸豪帅;以“莫拟”二字揭出他们居心叵测的嘴脸,语意辛辣、讽刺。壬辰十二月车
驾东狩后即事①五首(其二)元好问惨淡龙蛇②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草木腥。精卫③有冤填瀚海,包胥④无泪哭秦
庭。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注】 ①1232年,蒙古军围攻汴京,令哀宗去帝号称臣,将士激愤,杀使者及随从,和议失败。十二
月城中粮尽,哀宗只得率兵出京,前往河朔,这就是所谓的“车驾东狩”。第二年正月,金兵与蒙古军在黄河北岸交战,金兵大败。当时元好问留守
汴京,目睹了国破兵败的惨剧,写下了这组律诗。②龙蛇:比喻双方军队。③精卫:《山海经》中所载的炎帝之女,因溺于东海,化而为鸟,立志衔
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④包胥:即申包胥,是春秋楚国大夫,其时郢都为吴国等诸侯军所破,他到秦国痛哭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王,发兵救楚。(
1)找典故: (2)析作用:壬辰十二月车驾东狩后即事①五首(其二)元好问惨淡龙蛇②日斗争,干戈直欲尽生灵。高原水出山河改,战地风来
草木腥。精卫③有冤填瀚海,包胥④无泪哭秦庭。并州豪杰知谁在,莫拟分军下井陉!【注】 ①1232年,蒙古军围攻汴京,令哀宗去帝号称臣
,将士激愤,杀使者及随从,和议失败。十二月城中粮尽,哀宗只得率兵出京,前往河朔,这就是所谓的“车驾东狩”。第二年正月,金兵与蒙古军
在黄河北岸交战,金兵大败。当时元好问留守汴京,目睹了国破兵败的惨剧,写下了这组律诗。②龙蛇:比喻双方军队。③精卫:《山海经》中所载
的炎帝之女,因溺于东海,化而为鸟,立志衔西山之木石以填东海。④包胥:即申包胥,是春秋楚国大夫,其时郢都为吴国等诸侯军所破,他到秦国
痛哭七天七夜,终于感动秦王,发兵救楚。(1)找典故: 精卫填海;包胥哭秦(2)析作用:①精卫填海的典故:诗人以精卫自比
,表达了自己有克敌复仇的强烈愿望和不灭志向。②包胥哭秦的典故:诗人用申包胥的典故,感慨自己或者同道中人有心杀贼却无力回天,也无法向
朝廷痛哭。感情极为沉痛,令人扼腕叹息。我来总结用典的作用:1、品评历史,借古论今:引用典故来影射时事。古代诗人在一些以慨叹历史为主
题的诗歌中,因受到周围环境的限制不便畅所欲言的时候,往往通过引用关于历史人物或历史故事的典故来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2、抒情言志,
表明心迹:对美好事物的讴歌和赞美、对积极乐观人生态度的进取和追求、对壮志难酬的悲愤和慨叹。但诗人的情感有时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
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达。 3、引发联想、创新意境:促使人产生联想。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能创设新的画面,加深诗的意境。 4、简
洁精练、内涵丰富。古诗词往往受字数、句数的限制,用典可以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丰富的内涵。用典可分直用、活用和反用。醉中出西门偶书【注
】陆 游古寺闲房闭寂寥,几年耽酒负公朝。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醉来挟箭西郊去,极目寒芜雉
兔骄。【注】 本诗作于淳熙四年(1177),此时作者免官闲居成都。有人评价此诗:“愤懑却不消沉。”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
析。(1)请找出诗中的显性词语和隐性词语。(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醉中出西门偶书【注】陆 游古寺闲房闭寂寥,几年耽酒
负公朝。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末路自悲终老蜀,少年常愿从征辽。醉来挟箭西郊去,极目寒芜雉兔骄。【注】 本诗作于淳熙四年(
1177),此时作者免官闲居成都。有人评价此诗:“愤懑却不消沉。”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1)请找出诗中的显性词语和
隐性词语。①显性词语:寂寥、负、羞、悲、常愿;②隐性词语:闲房、耽酒、终老蜀、寒芜。(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①耽酒之
寂、蜀地之悲和郊外之芜表现了诗人不被重用、壮志难酬的愤懑。②负于朝廷的愧疚感、为国征战的宏愿、不迎合世俗的操守则表明他依然有壮志豪
情和高尚品格。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陈文龙【注】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囚堪衅鼓,未
闻烈士树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注】 陈文龙: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1)下列对这首诗的
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写得慷慨悲壮,从多方面体现出作者临危不惧、忠义爱国的精神品格。B.本诗颔联写了作者愿珍惜生命
,但要死得其所,深信这样终会得到朝廷的表彰。C.虽家族多人已相继死难,作者仍对尚存的第二个儿子表达了自己的不屈之志。D.诗中“支”
“移”“时”“旗”“知”押韵,朗朗上口,也增添了作品的抒情色彩。(2)本诗颈联是怎样凸显作者不苟的气节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元兵
俘至合沙,诗寄仲子陈文龙【注】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一门
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注】 陈文龙: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2)本诗颈联是怎样凸显作者不苟的气节
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一是用典,累囚是古时被拘囚于异国的官吏对所在国家的自称。典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以累臣衅鼓”。衅鼓指
的是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把血涂在鼓上行祭。这里作者点出自己作为被元军俘虏的人,必定会被元军杀戮,表达出自己必死的信念。二是直抒胸臆
,烈士古指有抱负有作为的人,这里指自己。树降旗,指把旗子降下,表示投降。颈联表达必死的意向,“我”自知被俘后会被敌人杀害,但从来没
有听说过烈士会投降(树降旗)。以此来表达自己临危不苟的气节。三是对偶和对比手法。“须信”与“未闻”,“累囚”与“烈士”,“堪衅鼓”
与“树降旗”,对仗鲜明,对比强烈,深刻表达出作者临危不惧的气节。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陈文龙【注】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树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注】 陈文龙:南宋咸淳年间状元,元兵攻占福州时被俘,绝食而死。(2)本诗颈联是怎样凸显作者不苟的气节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①这一联的含义是:宁肯被敌人杀掉以血衅鼓,也不会屈服;②上下句形成了转折关系,有力地表明了作者为国捐躯的决心;③“须信”“未闻”两个词语不仅起到关联的作用,且对仗工稳,音节铿锵,强化了作者凛然殉国的豪情。
献花(0)
+1
(本文系昵称5190171...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