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漫话法国凯尔西寇斯山世界地质公园
2023-09-29 | 阅:  转:  |  分享 
  
漫话法国

凯尔西寇斯山世界地质公园

胡经国



一、概述及基本信息

法国凯尔西寇斯山世界地质公园(Causses Du Quercy Unesco Global Geopark-France,或Causses Du Quercy World Geopark-France),位于法国西南部,中比利牛斯区北部。2017年,该公园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其独特的地质历史塑造了这里奇异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在磷酸盐岩(资料原文如此)洞穴中具有成千上万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记录了5200万至2000万年前地球生命的演化状况,使这一地区成为名副其实的“自然进化实验室”。参与性科学教育计划——“古生物学家种子”计划的一部分,就是对这些古生物化石进行研究的计划。

其基本信息如下:

中文名:法国凯尔西寇斯山世界地质公园

外文名:Causses Du Quercy Unesco Global Geopark-France,或Causses Du Quercy World Geopark-France

地理位置:法国西南部,中比利牛斯区北部

公园经度:1.686388889

公园纬度:44.57194444

公园面积:1855平方千米

公园级别:世界地质公园

公园特色:磷酸盐岩洞穴中具有成千上万保存完好的古生物化石

公园网址:http://uk.parc-causses-du-quercy.fr/

二、比利牛斯山介绍

1、概述及基本信息

比利牛斯山(Les Pyrénées),是欧洲西南部最大山脉;该山脉东起于地中海岸,西止于大西洋比斯开湾畔,分隔欧洲大陆与伊比利亚半岛;也是法国与西班牙的天然国界;该山中有小国安道尔。

比利牛斯山长约435公里,一般宽80~140公里,东端宽仅10公里,中部最宽达160公里;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上,最高峰阿内托峰海拔为3404米;有现代冰川覆盖。



在比利牛斯山中,建有比利牛斯山国家公园。该公园成立于1967年,沿着法国和西班牙国界延伸100多公里。该地区景致壮观,包括了大量蝴蝶飞翔的草地和终年积雪的高山峰顶。由于海拔高度和气候变化颇大,因而该区内拥有多样化的动植物。

此外,安道尔公国也位于其间。

其基本信息如下:

中文名:比利牛斯山

外文名: Les Pyrénées

地理位置:欧洲西南部

长度宽度:长约435公里,一般宽80~140公里

海拔:一般海拔在2000米以上,最高峰阿内托峰海拔为3404米

2、山脉划分

按地理环境划分

按地理环境,比利牛斯山可分西、中、东比利牛斯3个自然区:

西部山,从大西洋岸到松波特山口,为比利牛斯山西段;山体由石灰岩构成;大多山峰海拔不到1800 米。这部分山脉降水量大,河流遍布,山体被河水侵蚀,形成山口,为法国和西班牙两国开辟了一条天然通道,为两国密切来往提供了一个便利条件。

中部山,包括从松波特山口到加龙河上游河口的部分山体。其山势最高,险峰林立,海拔为3000 米的山峰就有5 座;其中,阿内托峰最高,海拔达3404米。

东部山,从加龙河上游到地中海岸,又称为地中海比利牛斯山。其海拔较低;多为由结晶岩组成的块状山地和山间盆地。在离地中海大约48 公里处,有一海拔300 米的山口,是通达南北的交通要道。

按自然特征划分

按自然特征,也可分为3段,即:

西比利牛斯山,从大西洋岸至松波特山口,大部分由石灰岩构成,平均海拔不到1800米,降水丰沛,河流侵蚀切割,形成山口,成为法国和西班牙之间的通道。

中比利牛斯山,从松波特山口往东至加龙河上游河谷,群峰竞立,山势最高,海拔3000米以上山峰有5座,主要由结晶岩组成,最高点阿内托峰海拔3 404米。

东比利牛斯山,从加龙河上游至地中海岸,也称地中海比利牛斯山,为由结晶岩组成的块状山地,有海拔较高的山间盆地,离地中海岸约48公里处有海拔仅300米的山口,为南北交通要道。

从靠近东端的卡利峰(Carlit Peak,海拔2921米)到奥里(Orhy)峰和阿尼(Anie)峰,有一串海拔近2987米的山岳崛起;仅有远靠西面的少数几个地方,可以由海拔1980米以下的山口通过此山脉。该山脉较低的东段和西北段,都有河流将地面切割成许多小的盆地。该山脉的两翼都连着广阔的洼地——北有亚奎丹(Aquitaine)和朗格多克(Languedoc),南有厄波罗(Ebro),两翼洼地接纳来自山脉的大河(法国的加伦河和西班牙的厄波罗河主要支流)的流水。

3、气候概况

自然气候

比利牛斯山脉北坡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为1500~2000毫米。南坡属亚热带夏干型气候,年降水量为500~750毫米。

比利牛斯山脉是法国的阿杜尔河、加龙河(属大西洋水系)和西班牙的埃布罗河(属地中海水系)的分水岭。河流一般春季融雪,为洪水期,冬、夏为枯水期。大西洋水系的河流,由于降水比较均匀,水位变化较小;地中海水系的河流,由于降水冬多夏少,水位冬夏变化明显。

垂直变化

比利牛斯山脉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明显。以南坡为例,海拔400米以下及山麓地带,冬季气温为-6~2℃,大气湿度较小,有典型的地中海型植物,如石生栎、油橄榄、栓皮栎等;海拔400~1300米之间,冬季气温-6~-13℃,降水较多,是落叶林和其他阔叶落叶林分布带;海拔1300~1700米之间,冬季气温-13~-16℃,降水量多,是山毛榉和冷杉组成的混交林带;海拔 1700~2300米之间,冬季气温-16~-20℃,主要为高山针叶松林带;海拔2300米以上则为高山草甸;海拔2800米为雪线所在,有稳定的冰雪覆盖层。

4、水文概况

比利牛斯山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东西邻近两大水体,南北连接广袤的大陆地域。大西洋大气的影响穿过西比利牛斯山的低峰,向南渗入远至西班牙的潘普洛纳(Pamplona),对南、北山坡间的气候差别有些调节作用。不过,它对山脉的其余部分,尤其是对中比利牛斯山,并非如此。法国、西班牙两国的温度有显著的不同。

其水文系统主要包括:从高峰和从山口下降的各个系列平行的河谷。河谷的两侧是高大的南北向的(垂直于山脉轴线的)分水岭。这种河谷产生向短距离地带急速倾泻湍急流水的短河道。春季,由于降雨和融雪最多,通常流量最大。

比利牛斯山的冰川(或许北山坡较南山坡常见)已经减少,仅在海拔2987米以上的高山盆地——冰斗或悬谷方可见到。在地壳断裂的地区有许多温泉,有含硫的和含盐的两种。前者在轴向高山各地皆可发现;后者却常见于高山的边缘。这些温泉在罗马时代就已经受人喜爱;到19世纪末曾经得以整顿和现代化;现已成为温泉疗养胜地。

5、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与植被

按西北-东南方向,其植被受海洋性气候的影响由显著而递减;相反地,从东南到西北,地中海的气候影响也逐步减少。山地表面的裸露和山势起伏所导致的当地气候条件,造成了各种特殊的地方化的“残遗群落”。最具海洋性影响特征的是,在海拔较低和中等高度的山区,森林中大多是阔叶的、每年落叶的树木;可是受地中海气候影响而生长的常绿阔叶树木,不仅多生长在炎热的环境中,而且耐旱力也较强。高处植被的品种可由其海拔高度来说明。从中等高度向上的山区,海拔极限约为1,585米的阔叶林,皆由需要水分较少的针叶林所代替。亚高山带——有时低至海拔1980米,但是一般在2377米以上,被高山带较稀疏的草原牧场所取代。这些都属于奥里峰和阿尼峰以东的植被。然而,该山脉的西部,由于受海洋性气候影响,降雨量较大,植被的类型与东部不同。在海拔至1783米的地方,可见阔叶的、每年落叶的山毛榉,间杂有些亚高山带的针叶树。

比利牛斯山脉的气温和植被随山脉海拔的变化而变化,层次明显。海拔400米以下的地带,多生长石生砾、油橄榄、栓皮栎等典型的地中海型植物;而海拔1300 米以下,则是落叶林和其他阔叶落叶林的分布带;海拔1700米到1300米,是山毛榉和冷杉分布的地区;再往上到2300 米海拔高度,则为高山针叶松林带;海拔2300 ~2800 米,则为高山草甸;海拔2800米以上则长年积雪覆盖,缺少植被。

比利牛斯山代替了古老的海西褶皱山脉,热带起源的比里牛斯植物在没有任何古代欧洲植物竞争的条件下分化了;北极起源的植物在比较近代的冰川期间被带向南方,现有分别来自欧洲中部和西伯利亚两类不同的嗜山植物可以说明此情况。其他嗜山植物迄今早已分化;不过它们起源于地中海地区,在较干燥而日照较强的南坡占支配地位。大西洋品种的植物在西比利牛斯山占据有优势。

动物资源

在比利牛斯山脉动物中,某些群落(如挖洞的动物、蛙和蟾蜍)说明古代曾经有过动物自第勒尼亚(Tyrrhenia,与科西嘉岛和萨丁尼亚岛有关)迁移的浪潮;迁移来的动物代替了某些欧洲本土动物,将其“驱逐”到坎塔布连山脉西部。现在比利牛斯山大型食草动物很多,食肉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很多。在山脉的北部,有几种动物,如狼、山猫和棕熊等,皆已经消失或数量已经大大减少,不过旱獭现已成功地被重新引进。然而,在该山脉的南部,却是从人口稠密地区被“驱逐”出来的欧洲野生动物的最后一批重要的保护区之一。

6、地质概况

比利牛斯山脉的结构特点在于:其地形起伏模式和地下结构模式都是(像基础岩石那样)呈北-南排列顺序。这些排列模式与一些洼地交替相间;有些洼地是地壳内部变形而形成的,而有些洼地则是由侵蚀抵抗力较弱的上层沉积岩形成的。

从直接穿过中央区域(这里构造运动曾经达到最广泛和最剧烈的程度)的横断面可以看出,从北向南两条与轴向高山并列的比较近代的“先庇里牛斯褶皱”地带:一条在西班牙,一条在法国。北面的外层地带由形成小比利牛斯山的褶皱构造所构成。靠近山脉的中间,有内层山脊(表现为阿列日(Arcege)河畔雄伟的悬崖峭壁)隆起,其中就是原始的(或花岗岩的)轴向分布地层。在西班牙一侧,另有一层山脊与内层山脊相同而方向相反,它发育得更加成熟而更加粗壮,有时山脊比邻近原始的轴向山峰还高。

从其地形起伏的结构及其由地理情况所造成的气候条件(尤其在南段)来看,比利牛斯山一般被划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即:东比利牛斯山或地中海比利牛斯山、中比利牛斯山和西比利牛斯山。

比利牛斯山脉是一串古老山脉地质的再现,而不是像阿尔卑斯山脉那样是比较近代、强劲活跃的造山运动的产物。大约在5亿年以前,覆盖现在由比利牛斯山所占据的这一区域的,是古生代时期所形成的褶皱山脉——海西褶皱山脉。现今法国的中央高原和西班牙的中央高地仅为其两处残留物而已。这些高山自其形成以来,虽然其他高山比较平静,无明显的内部变形或地壳变动,而庇里牛斯地块则位于地壳较不稳定的区域之中。

最早形成的地层是沉积在花岗岩基底上被严重褶皱的沉积地层。它们下沉以后又被第二层沉积地层所覆盖。它们被高高隆起,成为两条平行的山脉,在原先海西褶皱山脉的南边和北边延伸。这样,它们便成为两条“先比里牛斯山脊带”;其中西班牙的山脊带发育得更充分。这些“山脊带”就是现在比里牛斯山主脉的“大山嘴”。

在褶皱构造驱动力的影响下,比较近代和比较有弹性的地层发生褶皱而没有破损;但是,原先的刚硬的基底则发生断裂而错位。在此期间,侵蚀作用持续不断;在那些隆起而裸露得最彻底的地方,风化侵蚀了较为柔软的岩石,露出古老的海西期沉积地层,偶尔还达到更深的花岗岩基底。

比利牛斯山脉是阿尔卑斯山脉主干的西延部分,地质构造比较复杂,具有阿尔卑斯山脉的地质特征。其山体中轴部由强烈错动的花岗岩以及古生代页岩及石英岩构成;两侧为中生代和第三纪地层;北坡为砾岩、砂岩、页岩等岩层交错沉积所组成的复理石建造层。

在第四纪冰期,东、中比利牛斯山冰川广泛发育,冰蚀谷(U型谷)、冰蚀湖普遍分布。现代冰川仅限于在海拔近3000米的冰斗和悬谷内;北坡多于南坡;总面积约为40平方公里。

比利牛斯山脉矿产资源主要有铁、锰、铝土、硫磺、汞和褐煤等;多硫磺温泉。

5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