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至民国初期——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一、选择题1.鸦片战争后,广东、福建地区的农家手工织布已经基本上采用进口洋纱,以至于“觅一纺纱器具而不可 得”。但上海、江苏、广西“纱线均手车所纺”“乡人尚未行用机纱”。这些现象说明,近代中国( )A.长江流域发展模式相对滞后B.沿 海地区经济结构变动更加迅速C.区域经济发展呈现不平衡性D.开埠通商促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2.陈旭麓指出:“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 夷’,之所以给后继者有较大启迪,因为它是时代脉搏的跳动……洋务运动为了富国强兵,是‘师夷之长技’;戊戌变法为了救亡图存,是吸取西学 以变政。”他意在强调( )A.政治变革具有思想启蒙作用B.鸦片战争刺激了民族的觉醒C.学习西方符合时代发展趋势D.中西交汇促进 改良思想创新3.清朝钦差大臣李星沅和专办广西军务大臣周天爵在给朝廷的奏报中,称拜上帝会为“尚弟会”、“尚地会”,对太平军首领亦张冠 李戴,还奏报称广西起义除太平军外,尚有各州县天地会众,形势极为严峻。据此可知当时( )A.清政府对战局产生误判B.官员谎报军情 贻误战机C.列强侵略引发农民暴动D.中央权威受到严重削弱4.1874年日本侵台,清廷由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李鸿章等人力主海防,放 弃塞防;湖南巡抚王文韶主张塞防。左宗棠则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指出,不收复新疆,陕甘清军便会被长期牵制,不仅不能裁减兵饷、助益海防, 尤其招致英、俄渗透。晚清的“海防与塞防之争”( )A.说明了清廷政治统治的腐败无能B.体现出清廷维护国家主权的决心C.致使新疆 地区开始引起清廷重视D.反映出清廷面临严重的边疆危机5.有人评价中日甲午战争时指出:“威海卫之战的失败,并不是一次中国制造的武器的 失败(大多数武器实际上是从外国购买的),而是中国领导和战略的失败。”该观点( )A.肯定了中国海军的优势地位B.反对大量采购国 外军事武器C.直指前方将帅作战指挥失误D.认为清廷的腐败是主要原因6.强学会、保国会的创办结束了旧时代无政治团体状态,预示着近代政 党的到来。之后,各种政治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同盟会的建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全国性革命政党的出现,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团体最高级的组 织形式。这一现象的出现( )A.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势力优势地位的凸显B.根源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C.说明资本主义道路是 中国国情选择的结果D.证实了革命派是由维新派发展而来的7.1898年,湖南率先建立培养新式官僚的课吏馆,其课程分学校、农工、工程、 刑名、缉捕、交涉六类,戊戌政变后被废止。清末新政时期,清廷下令各省设立课吏馆。据此可知( )A.课吏馆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B. 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在湖南确立C.课吏馆是地方官制改革的标志D.湖南率先引入了近代官僚制度8.1900年,美国国务卿要求驻柏林、巴黎、 伦敦、罗马、圣彼得堡、维也纳、东京等地外交代表通知所在国外交部长:“我们认为北京的情况事实上已成为无政府状况……(美国)总统的目的 和过去一样,将与其他列强共同行动。”这次“共同行动”( )A.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B.导致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沿岸C. 刺激士大夫阶层提出政治改良D.使列强获得在京津地区驻军的权利9.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表 示“无论北方情形如何,请列国勿进兵长江流域与各省内地;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材料表明( )A.中央 权威式微与地方势力扩张B.中央对地方管理完全失控C.清政府政治体制改革颇具成效D.列强放弃了瓜分中国策略10.1908年《神州日报 》上,刊登了《外人以铁道侵略中国之危象》。该漫画反映了( )A.清政府积极维护交通权利B.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新态势C.日俄在中 国东北积极合作D.英在华推行“门户开放”政策11.武昌起义之后,“皇族内阁”提交辞呈,清政府批准,并宣布“袁世凯著授为内阁总理大臣 ”。资政院以《宪法重要信条》为据,要求摄政王收回上谕,等候选举结果,随后资政院以无记名投票公选总理大臣,袁世凯得票最多,摄政王再次 发布任命上谕。资政院的要求及其结果( )A.反映资政院掌握人事任免权B.表明清末政治运行完全紊乱C.有利于维护宪政的程序正义D .显示袁世凯篡权已成为必然12.作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写道:“其后二年,辛亥革命到来了。我们乡僻地带,交通阻梗,不知秦汉, 遑论魏晋,如‘革命’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过;乡间所说的,还是‘造反’。”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推动了共和观念的传播B.在 农村遭到百姓的抵制C.并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效D.未引起广大民众的共鸣13.辛亥革命不久,民国政府发布了关于妇女放足的告示,下令禁止缠 足。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发表《我之节烈观》批判中国古代女子节烈论的荒谬。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第二届高等考试时,已有女性“攀 登龙门”一举成名。这反映了中国近代( )A.男女平等理念深入人心B.政府注重提升妇女权益C.妇女解放风气逐渐深化D.社会习俗已 经全然改变14.二次革命失败后,为反对袁世凯,孙中山建立了中华革命党。该党入党誓词为“立誓人某某,为救中国危亡,拯生民痛苦,愿牺牲 一己之生命、自由、权利,附从孙先生……永守此约,至死不渝。 如有二心,甘受极刑”。该材料反映出( )A.孙中山更加重视革命的组 织性和纪律性B.中华革命党成为孙中山的私人组织C.中华革命党专制色彩浓厚D.孙中山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15.有学者曾对民国时期军 阀间相互攻击的300份通电、公告等进行统计,其中呼吁道德规范的30份、拥护民主共和的37份、要求实施宪政的19份、反对专制独裁的2 6份、主张联省自治的11份、呼吁文官政治的10份、反对“黩武主义”的32份、要求废督裁军的27份、呼吁国家统一的38份、主张建立法 律秩序的37份、主张实践民权的9份。这可以佐证( )A.民主政治观念的社会影响B.军人干政的现象得以改变C.近代中国法律秩序的 建立D.北洋军阀的统治逐渐削弱16.如表为近代中国某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统计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行业1912年 1920年平均年增长率(%)棉纺织业纱锭数(枚)5095641598074(1922年)12.1机器面粉业产量(万包)1966(1 913年)8316(1921年)19.8卷烟业资本额(万元)138168036.7电力业发电容量(千瓦)120132960211. 9机械采煤业矿产量(吨)416558327975729.4A.产业结构的发展已经趋于合理B.基本建立完整的工业体系C.落后的工业面 貌得到根本改变D.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二、非选择题1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恭亲王奕?为代表的 朝廷势力和地方实力派的汉族士绅都认识到了西方的船坚炮利,逐渐改变了对西方的政策,采取了现实的“承认主义”,迈出了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 。清朝的传统政治结构存在着对社会变革的容纳能力不足和不能有效地发挥现代化领导力量,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在经济增长与工业化的启动方面存 在问题,导致中国经济近代化的起步缓慢,军工企业、民用企业很难走上真正的现代化之路;清朝取消“策问”考试,严重阻碍了知识分子知识的增 长、精神的独立。“中国吃大亏的重要原因是固有文化有很强的排他性,它也吸收外来文化……但是已经固化为社会制度的三纲六纪,外来文化只能 融化在这个大框架下,成为添绿加彩的枝叶”。——摘编自余海翔《浅谈洋务运动与中国早期现代化》材料二:通过“拿来主义”美国跻身世界强国 之列。美国是由英国的殖民地发展而来的,有了可供效仿的对象,更有殖民时期形成的一定的工业基础。独立战争后,政治上的独立只是在束缚其发 展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英国不允许殖民地拥有自己的经济,于是经济独立的革命呼之欲出。美国是在不断探寻合群生活的道路上成长起来的 ,形成勇于探索乐于接受一般事实的平实态度。大多数美国人不愿意一生从事一种工作,当人不可能被专业化时,机器的专业化就成为时代所需,这 就是惠特尼“通用制”通过“拿来主义”取得成功的原因。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抓住时机大量“拿来”移民和资本,经济的发展迫切地需要法 律的调节,新的法律体制取材于英国的传统法律,并注入了新的内容,使之与新社会相适应。一个国家或民族想要发展,不妨学学美国的“拿来主义 ”。——摘编自王莹《美国的“拿来主义”与早期工业革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承认主义”的特点和背景。(2)根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与洋务派的“承认主义”相比,指出美国“拿来主义”所具备的优势,并简要分析其产生的影响。18.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织企业。1895年起,华 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4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 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 。即使像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 支持,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材料二晚清时期,工业各种组织特别是近代银行制度并不存在,政府不能建立和保证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等制度 的体制。由于没有关税自主权和外国人已索取的特权,华资企业无法与进口货和外资企业竞争。十九世纪后期的中国经济是贫困的:农村人口在人地 比例日趋不利的情况下生活,农业技术发展潜力消耗殆尽。但阻碍中国早期工业发展的因素并不是资本的绝对短缺,问题在于本来有限的经济资源, 在只有根本的政治变革才能打破的传统束缚中一直没有发挥作用。经济成就和政治权力的结合是当初公行等垄断事业的特征,在中国早期工业化时期 ,这种结合也没有分裂过。——摘编自《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美)费正清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并简要指出其起步背景。(2)依据材料二并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制造业发展的促进因素和制约因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政府要求各地定期测绘地图,并形成“三年一报”的地图造送制度,测绘了大量区域性地图。朱元璋为 掌握边防重镇的军事部署和防务情况,测绘过不少军事防务地图。郑和七下西洋进行了大量的海图测绘,发展了海上定位技术,绘制了举世闻名的《 郑和航海图》。明代中期也绘制了不少海防图、江防图,地图学家们绘制了数量众多、水平较高的地图集。清康熙皇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用西方 的测量技术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地图测绘,绘成了《皇舆全览图》。——摘编自马晨燕等《对中国古代地图测绘政治依附性的评价》材料二近代中国绘 制地图(部分)地图出版、编著者时间备注海国图志魏源1842年既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图志体例,又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 钦定大清会典图清政府1886—1899年采用传统“计里画方”法,绘制了省、府两级地图,并绘制了具有切圆锥投影技术的全国总图中外舆地 全图邹代钧主编1903年第一次民间公开出版地图集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清政府1903年绘制了送递快信邮路,以及电报局的分布等,各类要 素的表示均已符号化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周世棠、孙海环1906年民间刊行四大全国地图集之一东三省铁路图商务印书馆1905年时务专题地图 民国重要矿产分布图申报1912年——摘编自陈潮《中国近现代地图出版概况》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地图绘制的特点。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近代地图绘制新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图绘制 发展的意义。20.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阅读材料:材料一 自强这一概念在19世纪60年代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就民族意 义而言,自强以图御侮开始成为自觉意识,这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刺激的结果。……文化教育上的新设施是洋务运动仅次于工业的重要内容。这些设施 ,是传统的封建文教体制边上长出来的新东西。虽然它们没有直接取代后者,但由于它们的存在,保守的封闭圈子毕竟出现了缺口。——陈旭麓《近 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 教育救国思潮的发展脉络是与中国近代社会救亡图存的主题相一致的。内忧外患之下,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必然构 成近代文化知识体系的重要部分,发展教育被看成了重要的甚至根本的手段。民族危机愈深,救亡图存的呼声愈高,教育救国的思潮就愈为高涨。各 时期教育救国的重提并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从“睁眼看世界”、到“变器不变道”、再到“不中不西即中即西”,从知识层次、到制度层次、再到 文化心理层次,教育救国论者在对中西文化的反思中对“教育救国”内涵的认识逐步丰富和深化。教育救国论者以自己的积极实践推动了旧中国教育 的发展,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时至今日仍是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摘编自吴玉伦《教育救国思潮的形成与发展》完成下列要求:(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洋务运动在教育方面是如何打开“缺口”的?“缺口”带来的影响是什么?(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前期的相关 史实,以“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救国图存的关系”为主题撰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流畅;280字左右) 答案1.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广东、福建、上海各地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近代纺织业发展的程度有差异,反映当时中国不同区域之间经济发展 不平衡,C项正确;A与材料无关,排除。沿海地区经济结构变动更加迅速与材料“但据上海、江苏、广西地方志记载,当地‘纱线均手车所纺’‘ 乡人尚未行用机纱’‘布料多为土货’。”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不止提到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还体现了近代纺织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C。 2.答案:C解析:根据“之所以给后继者有较大启迪,因为它是时代脉搏的跳动”,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为了救亡图 存,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师夷之长技”,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他们都符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顺应了近代化的 发展趋势,C项正确。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师夷之长技”不属于政治变革,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鸦片战争的信息,排除B项 ;材料没有体现中西交汇促进改良思想创新,排除D项。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两位大臣给朝廷的奏报对当时的形势产生很大的误 区,甚至有很多的错误,据此可知,当时清政府对战局产生误判,A项正确;题干反映了信息的误报,而不是谎报,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列强侵略 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看不出中央权威削弱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 疆形势严峻。陆上,西北的新疆大部分地区被中亚浩罕国将领阿古柏率军占据,俄国还出兵侵占了伊犁。海上,日本侵略台湾。清政府内部围绕国防 问题发生了海防与塞防之争,故D项正确;“海防与塞防之争”不能说明清廷统治是否腐败,故排除A项;“海防与塞防之争”体现的是国防战略方 面的争议,不能简单地认为左宗棠主张海防与塞防并重就是“维护国家主权”,李鸿章力主海防就是“妥协投降”,且材料未提及清廷支持哪一方观 点,故排除B项;在海防与塞防之争出现之前清朝就已经重视新疆问题,排除C项。故选:D。5.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 因以及学生认知史料的能力。结合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时期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修缮颐和园、李鸿章命令威海卫守军不许出海迎敌等都史 实可以佐证中国领导和战略的失败这一观点,故D项正确。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题中虽提及购买武器但并未对其评价,B项错误,排除;前方将 帅战败主要原因还是中国领导和战略的失败,C项错误,排除。6.答案:B解析:选择B:据材料“强学会……预示着近代政党的到来……同盟会 ……近代中国全国性革命政党的出现”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促进了近代政治团体以及政党 的成立。排除A:材料中资产阶级维新势力与革命势力并非出现于同一历史时期,无法比较谁的优势地位更加“凸显”。排除C:近代中国历史的实 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排除D:材料无法证实革命派是由维新派发展而来的。7.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显示,戊戌变法时期,湖 南率先建立了具有近代意义的课吏馆,清末新政时期则在各省普遍设立课吏馆,课吏馆的课程设置旨在培养新式官僚,由此可知,课吏馆适应了社会 转型的需要,故选A项。由材料“戊戌政变后被废止”不能推知近代学校教育制度在湖南确立,故排除B项。课吏馆主要是培养新式官僚,据此不能 说明地方官制改革,故排除C、D两项。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00年,美国国务卿要求驻柏林、巴黎、伦敦、罗马、圣彼得堡、维也 纳、东京等地外交代表通知所在国外交部长:‘我们认为北京的情况事实上已成为无政府状况……(美国)总统的目的和过去一样,将与其他列强共 同行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这八国联军侵华,签订了《辛丑条约 》,列强获得了在京津地区驻军的权利,D项正确。《辛丑条约》以政治控制为主,并未割地,排除A项;导致西方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沿岸是第二 次鸦片战争的危害,排除B项;刺激士大夫阶层提出政治改良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9.答案:A解析:由材料“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 ‘东南互保’协议”可见中央的影响力下降而地方势力增大,故选A项;“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等国洽商‘东南互保’协议” 没有明确反对中央政权的信息,不能说明中央已经完全没有影响力,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期间”清政府并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排除C项; “各国人民生命财产,凡在辖区之内者,决依条约保护”表面上看有利于中国,但由于这些地方已经成为西方列强的势力范围,本质上讲也是在维护 殖民者自身的利益,排除D项。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方列强侵华方式的新态势。漫画中将中国的路权比喻成一个大西瓜,俄国取得东清 铁路的路权,日本取得了南满铁路的路权,英国在长江流域大肆攫取铁路权的同时,还力图将势力渗入中国东北地区,而代表着清政府的“帝国老大 ”却无视周围的一切,沉沉酣睡。这一阶段西方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国家侵略方式由早期的以商品输出为主改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因此B 正确;这一时期清政府通过出卖铁路权来换取向列强贷款,图中清政府对列强抢夺中国铁路权故作没看见,因此A错误;1905年日本和俄国为争 夺中国东北的控制权发生了日俄战争,两者在东北存在利益冲突,因此C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华推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因此D 错误。11.答案:C解析:预备立宪,清政府宣布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后,资政院要求摄政王收回上谕,并重新投票公选总理大臣,虽然前后结 果相同,但第二次的任命遵守宪法程序,这显然有利于维护宪政的程序正义,故C项正确。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当时辛亥革命缺乏 广泛的群众基础,导致革命对广大农村地区影响极其有限,难以得到广大民众的共鸣,以至于民众对革命缺乏科学的认知,故选D项;“如‘革命’ 这样的名词,从来没听过”说明当时革命思想并未渗透进广大乡村地区,不利于共和观念在乡村的传播,排除A项;辛亥革命对广大乡村影响有限主 要是因为革命缺乏足够的群众基础,而不是因为百姓对革命的抵制,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取得了丰 硕成果,排除C项。13.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主旨是“中国近代妇女解放”,从“不缠足”到“批判旧观念”到“女性‘攀登龙门’一举成名 ”,反映了妇女解放风气不断发展且深化,C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了女性的解放,没有涉及“男女平等”,且在当时的背景下还没有达到“深入人心 ”的程度,A项错误;三则材料中第二则材料没有提到“政府”,且“不缠足”也不能算提升妇女权益,B项错误;社会风气和习俗有所改善,并没 有“全然改变”,D项错误。1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孙中山的革命探索。据材料“为救中国危亡,拯生民痛苦,愿牺牲一己之生命、自由、 权利,附从孙先生”说明孙中山通过建立严密的革命政党组织及誓词来推动革命的进程,强调革命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故选A项;中华革命党是革命 组织,排除B项;材料“为救中国危亡,拯生民痛苦”说明依从孙中山的前提是为革命,因此不能说明中华革命党专制,排除C项;孙中山没有放弃 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排除D项。15.答案:A16.答案:D解析:从1912年到1920年的工业发展数值变化和平均年增长率对比可知, 当时中国的纺织、面粉和卷烟等轻工业,电力和机械采煤等重工业都得到了一定发展,D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主要在轻 工业,重工业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结构不合理,排除A、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中国工业落后面貌得到根本改变的结论 ,排除C项。故选:D。17.答案:(1)特点:外源性近代化(被动产生);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中央和地方改革派势力结合,领导能力弱 ;内部阻力因素多;中体西川(局限于器物层次)。背景:内忧外患;西方资本主义的强大;西学东渐的推动和新思想萌发(师夷长技以制夷);封 建专制体制根深蒂固。(2)优势;历史原因:英国在北美的统治为其提供了借鉴和客观有利条件;政治;实现政治独立,没有封建制度的阻碍;人 文因素;勇于探索和开放的心态;经济因素;外来移民和资本的大量流入。影响:有利于美国彻底摆脱英国的控制,实现完全独立;推动了美国资本 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为其他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借鉴。随着美国的强大,开始了对外殖民侵略和扩张。解析:(1)结 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承认主义”是指洋务派承认西方军事的强大,进而产生向西方学习的想法。故其特点根据“第二次鸦片战争”、“都认识到 了西方的船坚炮利,逐渐改变了对西方的政策”、“迈出了中国工业化的第一步”得出外源性近代化(被动产生);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其目的是维护 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其代表有恭亲王奕?和部分地方督抚,得出中央和地方改革势力相结合,缺乏统一领导核心与系统方案;根据“传统政治结构… …不能有效地发挥现代化领导力量,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严重阻碍了知识分子知识的增长和精神的独立”得出内部阻力因素众多:结合洋务运动 的具体活动以及“中体西用”洋务思想得出局限于器物层次(中体西用)。结合其特点及所学知识分析其背景。(2)“拿来主义”的优势:根据“ 美国是由英国的殖民地发展而来的,有了可供效仿的对象,更由殖民时期形成的一定的工业基础”得出英国在北美的统治为其提供了借鉴和客观有利 条件;根据“独立战争后,政治上的独立”及所学知识得出实现政治独立,没有封建制度的阻碍;根据“大多数美国人不愿意一生从事一种工作”及 人文主义和启蒙思想在美国的传播,得出勇于探索和开放的心态:根据“因为工业革命的开展,美国抓住时机大量‘拿来’移民和资本”得出外来移 民和资本的大量流入。根据“政治上的独立只是在束缚其发展的链条上打开了薄弱的一环,英国不允许殖民地拥有自己的经济,于是经济独立的革命 呼之欲出”、“一个国家或民族想要发展,不妨学学美国的‘拿来主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分析出其影响有;有利于美国彻底摆脱英国的控制,实 现完全独立;推动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跻身世界强国之列;为其他落后国家的社会发展提供了借鉴;随着美国的强大,开始了对外殖民 侵略和扩张等。18.答案:(1)特点:集中于沿海地区;官办色彩浓厚;主要集中在采矿、冶炼和纺织等行业;有一定的法律保障。背景:西方 的工业革命;民族危机和政府统治危机加深;西方的经济侵略;清末新政的推动。(2)促进因素:官方资助和支持;民族主义的发展和反帝斗争的 推动;政府政策的推动。制约因素:国内市场的狭小;农业落后和农村经济的凋敝;政治制度落后;近代经济制度缺乏;外国经济侵略和外国资本的 制约。根本原因在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解析:(1)特点通过材料“其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可以概括得出集中于沿海沿江地区;通过 材料“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铁和纺织企业”可以看出官办色彩浓厚,主要集中在采矿,冶铁纺织业;通过材料“1903年成立商部和190 4年颁布公司法”可以概括得出有一定的法律保障。背景,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危机的加深,清末新政推动,西方工业革命和西方经济侵略等角度 分析。(2)促进因素通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府的支持,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政策影响等角度概制约因素通过材料“信贷银行制度并 不存在”“政府不能建立和保障一个有法律,商业和教育制度的一个体系”“没有关税自主权和外国索取的特权”“中国经济贫困”“本来有限的经 济资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得出,并最后总结得出根本原因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19.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类型多样;数 量众多;成果显著;技术先进,且注重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完成了全国范围的地图测绘。(2)表现:地图绘制的主体日益多元化;功能的不断拓 展(由侧重于政治统治需要到服务政治和经济等的需要);形成了新的世界史地观;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各类要素均采用符号化表示。原因:民族危 机的加深;民族工业的发展;西方文化的传入;有识之士的推动。(3)意义: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有利于推动 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开阔了国人的视野;增强了国家认同意识。解析:(1)特点:根据材料一“明朝政府要求各地定期测绘地图,并形成‘三年 一报’的地图造送制度”可得出政府重视;根据材料一“测绘了大量区域性地图”“测绘过不少军事防务地图”“进行了大量的海图测绘”“明代中 期也绘制了不少海防图、江防图,地图学家们绘制了数量众多、水平较高的地图集”可得出类型多样,数量众多;根据材料一“绘制了举世闻名的《 郑和航海图》”“绘成了《皇舆全览图》”可得出成果显著;根据材料一“发展了海上定位技术”“地图学家们绘制了数量众多、水平较高的地图集 ”“用西方的测量技术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地图测绘”可得出技术先进,且注重吸收西方先进的技术;根据材料一“用西方的测量技术进行了全国范围 的地图测绘”可得出完成了全国范围的地图测绘。(2)表现:根据材料一“明朝政府要求各地定期测绘地图”“清康熙皇帝在西方传教士的帮助下 ”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地图主要由政府主持绘制,根据材料二表格“出版、编著者”一列可以看出,近代地图绘制的组织者既有政府,也有个人、出 版社、报社等,由此可分析得出地图绘制的主体日益多元化;根据材料一“朱元璋为掌握边防重镇的军事部署和防务情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 清时期的地图绘制主要为专制政治服务,根据材料二中地图的名称及其“备注”信息可以看出,近代地图绘制不仅为政治服务,还服务于邮政、铁路 修建、矿产开采、民众求知等,由此可分析得出功能的不断拓展,即由侧重于政治统治需要到服务于政治和经济等的需要;根据材料二“又树立了‘ 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观”可得出形成了新的世界史地观;根据材料二“并绘制了应用切圆锥投影技术的全国总图”可得出采用了最新的 技术;根据材料二“各类要素的表示均已符号化”可得出各类要素均采用符号化表示。原因:结合所学晚清至民国初年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变化 ,可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工业发展、西方文化传入、有识之士推动等方面分析作答。(3)意义:材料二中《大清邮政公署备用舆图》《东三省铁 路图》《民国重要矿产分布图》的绘制分别有助于邮政、铁路、采矿事业的发展,由此可分析得出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材料一中明清海防图、江防图等军事防务地图的绘制有助于防御外敌侵略,清康熙时《皇舆全览图》的绘制明确了当时的领土范围,材料二中《钦定大清会典图》的绘制更是彰显了疆域与领土,是对当时列强侵略的抗争,由此可分析得出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材料中明清和近代区域性地图、专题地图的绘制,有助于明确各地的地形、物产等信息,对地方治理有较大的帮助,由此可分析得出有利于推动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材料二中《海国图志》树立了新的世界史地观,民间出版的《中外舆地全图》《二十世纪中外大地图》有助于民众了解世界地理知识,由此可分析得出开阔了国人的视野;材料二中民间出版的全国地图、地图集以及专题地图等,有助于增进民众对祖国的了解,树立领土、主权意识,进而促进国家认同的构建,由此可分析得出增强了国家认同意识。20.答案:(1)表现: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影响:培养了近代科技人才;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2)论点:近代中国教育的发展与救亡图存主题一致,其内涵逐渐丰富和深化。 论据: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促使地主阶级洋务派开展洋务运动,其中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开近代教育的先河,推动了探索学习器物的救国之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促使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变法,要求兴学校、改科举,设立京师大学堂,促进了思想解放和学习制度的救国之路。《辛丑条约》签订后,随着新式学堂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扩大,推动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进一步促进思想解放,救国探索由制度层面发展到思想层面。解析:(1)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为洋务运动培养了科技人才同时也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近代中国的教育,受在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的影响,也受到了近代中国受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的影响,在不同的阶段表现是不一样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