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海南省三亚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2023-10-02 | 阅:  转:  |  分享 
  
海南省三亚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模拟试卷一、单选题(共72分)1.(本题3分)秦汉时期,实行百工长期服役的制度,官府
奴婢、刑徒和更卒(官府征发服役者)是官营手工业的主要劳动力。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百工番役(轮番服役)和工匠雇佣制度。这一变化(?)A
.说明工匠对国家依附关系的松弛B.顺应了农业发展的需要C.有利于手工业生产技术的提高D.导致了社会分工的扩大2.(本题3分)春秋战
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A.诸侯争霸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铁
农具出现和牛耕的推广D.“初税亩”的出现3.(本题3分)研究表明,宋廷岁入税钱额,北宋时最高为6000万贯,相当于晚唐时的7.5倍
;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达到8000万贯,仅绍兴府征收的免役钱、折帛钱等杂税就有100万贯。这一变化(?)A.保证了政府收支平
衡B.表明南方成为经济重心C.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D.说明宋朝国力强于唐朝4.(本题3分)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市镇的分布十分密集,以苏
州府吴江县盛泽镇为例,东南至新杭市五里,东至王江泾镇六里,北至平望镇十五里,西南至新城镇三十里,至濮院镇五十里,西至震泽镇三十里,
至南浔镇五十里。这些密集的市镇网络(?)A.体现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B.反映了资本主义的萌芽C.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D.阻碍了农业
生产的发展5.(本题3分)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大专业产品产区:运河沿线粮区、濒江沿海棉区、太湖周边桑区、苏南浙西山区木茶产区。该格
局的形成主要反映当时(?)A.经济重心正在南移B.全国性交通网络形成C.对外贸易迅速发展D.农业区域专业化发展6.(本题3分)《清
文献通考》卷33中记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益已有年,后深入
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
。这段记载充分说明(?)A.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B.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7.(本题3分)19世纪30年代,中国平均每年出口茶叶45万担,1868年增至152万担,188
8年达到241万担。国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促使种茶面积扩大,形成了浙江、福建、安徽、湖南、湖北等大面积的产茶区。这说明当时我国(?)
A.茶叶区域化生产格局初步形成B.早期现代化出现加速发展态势C.江南地区商品经济进入繁荣期D.传统的农村自然经济逐渐解体8.(本题
3分)如图为1881年发行的开平矿务局股票,股票下面记载:“……直隶爵阁督部堂李,批准设局招商开采煤铁等矿,札饬筹办等因,当经本局
议定先后招集股银壹百贰拾万两,分作壹万贰仟股,每股津平宝纹壹百两,一股至千股,皆可附搭……”由此可知(?)A.洋务派为军事工业招股
筹款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企业具有一定资本主义性质D.洋务派开始采用官督商办方式9.(本题3分)1920年2月17日长
沙《大公报》摘编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定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
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绝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下列选项对此报道理
解不正确的是A.新文化运动后封建守旧思想依然存留(?)B.辛亥革命后女子在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开始走向社会C.一批受过新思潮影响
的青年人主张婚姻自主D.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10.(本题3分)如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表,造成这
种较大盈利势头的客观原因主要是(?)年份19151916191719181919盈利指数-4.387.6136.9321.4370
.56A.政府鼓励民间兴办实业B.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战C.群众性反帝斗争的推动D.“实业救国”新思想的大推动11.(本题3分)
1945年9月9日,国民党陆军总部发布命令,规定自12日起,一律使用法币,并将法币与日伪货币的兑换率定为1:200。按当时日伪货币
的实际购买力,法币1元约合伪币50元。由此可知,这一规定(?)A.实现对全中国的经济控制B.解决了国民党的军费问题C.恶化了收复区
的经济形势D.促进了国统区的经济恢复12.(本题3分)“一五”计划中心任务是发展钢铁、煤炭、电力等重工业。1953年12月,鞍山钢
铁公司三大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和七号炼铁炉建成投产。1956年,我国第一座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第一座飞机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架
喷气式飞机。由此可见。“一五”计划(?)A.造成了经济结构严重失衡B.体现了国家的发展战略C.超越了生产关系变革程度D.实现了社会
主义工业化13.(本题3分)1961年4月,湖南省长沙县委将农村人民公社体制调整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队设管理委员会,规定
生产队有权合理使用耕地,因地制宜种植。这些做法(?)A.意在纠正经济工作的“左”倾错误B.落实“三面红旗”的指导方针C.改变了公有
制为主体的经济体制D.有利于长沙农耕经济的现代化14.(本题3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大致保持了一种
动态平衡,中国政治力量在受到社会力量和资本力量必要制约的同时,大致维持了自我规范和引领资本力量于社会力量的能力。中国发展的这一特点
对于中国超越西方具有决定性意义。该观点认为(?)A.中国四十年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B.三力平衡政治引领是中国崛起的保障C.社会力
量通过互联网影响政治和经济D.资本力量创造了财富增长的世界奇迹15.(本题3分)下图是1978年与1986年北京郊区男户主职业占比
变化情况。这一变化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酝酿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C.城乡之间的差异呈缩小趋势D.城市产
业结构日益完善16.(本题3分)1506年在罗马出土的古代雕塑《拉奥孔和他的儿子们》,刻画了特洛伊祭司拉奥孔与神抗争而被巨蛇缠死的
情形。经鉴定,此雕塑是公元1世纪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他的《自然史》中所记述的作品。雕塑技巧高超,获得极高赞赏。作品获得赞誉的原因是
(?)①体现了意大利人对国家统一的渴望②属出土文物且有相关文献史料印证③肯定人的价值,反映了时代的需求④启蒙运动对于思想的解放推动
明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7.(本题3分)《工业革命史》这样描述1840的曼彻斯特:“滚滚的浓烟从各工厂的巨大烟囱里冲
出,空气中弥漫着异样的味道,不少地方令人作呕。”而一位旅居于此的埃及人则在其回忆录中说:“它们(浓烟)为城市带来了活力,为普通民众
带来了希望,(这)让我感到无比兴奋,相比之下,我的家乡要落后的多得多。”这表明(?)A.历史研究难以形成定论B.史书记载更加准确可
信C.当事人的回忆接近史实D.视角不同影响历史结论18.(本题3分)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这里“雾如此之浓,
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A.圈地运动的进行B.
蒸汽动力的应用C.石油化工的发达D.电器的广泛使用19.(本题3分)下表为《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表》(单位:百
万吨二氧化碳)据此可知,当时(?)英国德国法国美国1850年122.715.219.619.81870年228.776.750.6
98.71890年353.3208.497.9402.11900年420.1327.0129.4663.3A.世界环境破坏源于英美
经济发展B.英国经济发展始终停滞不前C.西方主要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D.英美经济发展速度超过德法20.(本题3分)列宁曾说:“当时所
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当国内战争切断了我们与……产粮区的联系……不实行余粮收集制,我们就不
能维持下去。”列宁所说的“这种政策”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重商主义政策21.(本题
3分)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曾把上街购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以下评价正确的是(?)A.没有看到“过剩危机”是因为社会对商品的需
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B.没有看到消费水平归根结底取决于广大中下层民众的购买力C.强调消费是生产的动力,鼓动消费以减轻供大于求的压力
D.提倡超前消费,反对勤俭节约22.(本题3分)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
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A.彻底打破
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B.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D.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23.(本题3分)传统上,世界
被划分为人的世界和物理世界,人的一切活动就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信息技术出现后,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使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新的
“三元世界观”,即在人的世界和物理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数字世界”。这说明信息技术的发展(?)A.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B.拓展了人们
的认知方式C.加快了世界经济的发展D.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24.(本题3分)西方学者罗伯特·赖克在《国家的作用》一书中说:“我们正
在经历一场变革……每一个国家的基本政治使命将是应付全球经济的离心力,这种力量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该观点反映出经济全球
化(?)A.弱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B.促进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C.打破了贸易的国界限制D.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二、材料分析题(共28
分)25.(本题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主要出口物历年海关报告表1871-1873年1891-1893年茶叶1022
159公担1055064公担蚕丝37529公担59946公担大豆57506公担760522公担棉花8486公担290417公担--
--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光绪十四年(1888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
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具详,光绪十一、十二年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已难支持;十三年
亏折尤甚,统计亏银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亦因之交困。”----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时至今
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摘自董汝舟《
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材料四: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人,从占人口的5.1%上升6
.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厂.民
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 摘自皮明麻《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五: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
代开始到1911年的五十年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1.3万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8年间,建成厂矿4
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万亿元,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统计资料选辑》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三所揭示的经济现象,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概况。(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近代中国
城市化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2至1919年“8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的主要原因。26.(本题9
分)工业革命引发人类社会出现诸多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除了工具的改造、机器的出现、人造动力的运用之外,工业革命还引发了
许多新技术,形成技术革命的第一次高潮……工业革命还包括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这同样也提高了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众所周
知,机器的使用是有局限性的,并非任何行业都可以使用机器……当纺织、制钉、刀具这些行业早早实行机械化时,多数行业却仍然保持手工操作,
无法使用机械。但工业革命仍然把这些行业改造过来了,办法就是工厂化。——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材料二?19世纪前半期,与工
业革命伴生的贫民窟、矿井和工厂中的悲惨景象激发了另一种倡导变革的意识形态——空想社会主义,这很大程度上是一些政治理论家或知识分子的
产物,他们希望将平等引入社会条件之中,并坚信人类之间的合作要比竞争更为重要。他们反对私有产权和早期工业资本主义的竞争精神。他们认为
,通过取缔这些东西,创建一些新的社会组织体系,人类将能够获得一种更好的环境。——摘编自(美)斯皮瓦格尔《世界文明简史》(1)列举工
业革命中“人造动力”运用的范例,指出生产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并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变化带来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提炼空想社会
主义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27.(本题11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社会
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根据提问,回答问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2)依据下列四幅图片,概述中共十一届三
中全会的伟大决策是怎样得到贯彻落实的? (3)阅读下表,概括1978年以来江苏发生的重大变化,并指出发生这些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参考
答案1.A【详解】从秦汉时期百工长期在官营手工业中服役,到南北朝时期出现百工轮番服役和工匠雇佣制度,说明工匠对国家的依附关系有所松
弛,A项正确;国家对手工业者的控制减轻,顺应了工商业的发展而非农业发展的需要,B项错误;工匠受国家控制减少不是手工业生产“技术提高
”和“社会分工”的扩大主要原因,CD两项不符合题意。2.C【详解】根据所学,铁农具出现和牛耕的推广逐步瓦解了井田制,并确立了土地私
有制度,这是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故C项正确;ABD项都不属于根本原因,排除。3.C【详解】由材料“相当于晚唐时的7.5倍”可知
,宋朝时期商品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这会推动农业的商品化发展,故选C;材料没有提及政府的财政支出状况,其是否能保证收支平衡,我们
无从得知,排除A;材料没有说明北方的赋税状况,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国力的强弱还和政治、军事等因素相关,D项结论无法
得出,排除。4.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叶以后,江南地区的市镇增多,形成了分布密集的市镇网络,其交通便利,生产的分工和专
业化加强,促进了地区间的经济交流,C项正确;仅江南地区市镇密集、形成网络不能说明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排除A项;资本主义的萌芽的表现
并非市镇分布密集,排除B项;市镇的发展带动而非阻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5.D【详解】由材料“明清时期江南形成了四
大专业产品产区”可以得出,明清时期农业区域专业化程度较为明显,故D正确;经济重心在南宋已经移到南方,故A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业专
业区域的出现,不能的出交通网络发达的信息,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对外贸易,故C不正确。6.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
进行完整、准确解读的能力。据材料中“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清朝官员认为葡萄牙人在澳门与广东商人通商,容易“生事”,于是“仍
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清朝统治者担心对外开放会影响到统治秩序的稳固,故沿袭明末的对外封闭政策。故
选B项。考点: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点评:闭关锁国政策实行的原因:首先,“闭关政策”是落后的、闭塞的、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封
建统治者自我满足并昏睡在这种自然的庄园中,他们既昧于世界大势,又盲目排斥外国的一切东西。其次,“闭关政策”是清朝统治者民族狭隘性的
表现。由于满清贵族与人民群众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与斗争,满清统治者便企图通过“闭关”的办法将国内的汉人与外界隔绝,以防止外国人支持
汉人形成反清力量。同时,明朝中期以后,日本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和西方殖民者向东方的殖民扩张,也是明清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的客观原
因。7.D【详解】依据材料“国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促使种茶面积扩大,形成了浙江、福建、安徽、湖南、湖北等大面积的产茶区”,可以看出中
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当中,本国传统的小农经济在遭到破坏,D项正确;“初步形成”表述错误,排除A项;材料不能看出现代化加速发
展,排除B项;材料不能看出江南地区商品经济进入繁荣期,排除C项。故选D项。8.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开平矿务局属于封建官办企
业,但是却发行股票,这说明该企业具有一定的资本主义性质,C选项符合题意;开平矿务局属于洋务运动中的民用企业,A选项排除;清政府放宽
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在甲午战后,B选项排除;D项说法明显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9.D【详解】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李欣淑不满包办婚姻,进行
抗争,表明自由平等的思想得到传播,但是李欣淑父母让其为包办婚姻未过门的丈夫守寡,表明落后的封建守旧思想观念依然存在,不能表明天赋人
权、自由平等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故D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遏制辛亥革命后女子在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开始走向社会、一批受
过新思潮影响的青年人主张婚姻自主,故BC不符合题意,排除。10.B【详解】依据表格信息可知,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持续增
长。结合所学可知,1915—1919年处于一战时期,这一时期由于西方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
有利的外部条件,出现“短暂的春天”因此出现表格现象,B项正确;ACD三项均是主观原因,不是客观原因,排除。故选B项。11.C【详解
】按照当时日伪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法币1元约合伪币50元。但国民党却规定法币与日伪货币的兑换率为1:200,导致伪币大幅贬值,因此这
一规定恶化了收复区的经济形势。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法币与日伪币的兑换比率同国民党军费问题的解决无关,排除B项;这
一规定与国统区的经济恢复无关,排除D项。12.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一五”计划体现了当时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发展战略,B项正确
;“一五”计划并未造成经济结构的严重失衡,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生产关系的变革,C项错误;“一五”计划仅仅是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
础,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D项错误。13.A【详解】结合所学,大跃进、人民公社等“左”倾错误导致了三年经济困难,人民公社过分强调公
有化程度,挫伤人民生产积极性,1961年开始实行八字方针调整,所以材料中“调整为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队设管理委员会,规定生
产队有权合理使用耕地,因地制宜种植”这些做法意在纠正经济工作的“左”倾错误,A项正确;“三面红旗”指的是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
社,材料中这些做法是为了纠正“大跃进”、人民公社中的“左”倾错误,不是落实“三面红旗”,排除B项;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决不能被改
变,排除C项;农业现代化是指由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上,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经济
科学来管理农业等等,材料不能体现农业现代化,排除D项。故选A项。14.B【详解】材料“中国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大致保持了一
种动态平衡……中国发展的这一特点对于中国超越西方具有决定性意义”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三力平衡政治引推动了中国崛起,故B项正确;材
料主旨不是反映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故A项错误;材料也不仅仅涉及社会力量,故C项错误;材料不仅仅涉及资本力量,故D项错误。【点睛
】“中国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大致保持了一种动态平衡……中国发展的这一特点对于中国超越西方具有决定性意义”是关键信息。15.
B【详解】依据材料图示可以看出,农业占比减少,工商业、运输业等的占比有所增长。20世纪80年代,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农业
劳动力逐步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形成了日益庞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群体,加上此时农村改革进入市场化改革探索阶段(1985~1991)
,更多农民选择从事别的职业,因此有了个体工商、物流运输等迅速发展,B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排除A项;材料不
能看出城乡之间的差距,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郊区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参考百度百科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16.C【详解】根
据题干和时间可知,特洛伊祭司拉奥孔与神抗争的精神肯定了人的价值,反映时代需求,③符合题意;根据“此雕塑是公元1世纪罗马博物学家普林
尼在他的《自然史》中所记述的作品”可知属出土文物且有相关文献史料印证,②符合题意,C项正确;无法得出国家统一的渴望,与启蒙运动无关
,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17.D【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革命史》认为工业革命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埃及人的回忆录
认为工业革命给城市发展带去了活力,因此这说明角度不同导致对历史结论的认识也不同,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历史研究可以形成定论,排除
A项;二者说法均符合史实,只是角度不同导致的,排除BC项。故选D项。【点睛】18.B【详解】18世纪末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
汽动力的应用,煤的大量使用,造成大量烟雾,故选B项;圈地运动与浓雾现象无关,排除A项;CD项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可排除。19
.C【详解】从《1850—1900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表》的数据可以看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排放量不断增长,反映出其工业生产不断发
展的现实,即工业化进程加快,C项正确;源于说法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A;B项不符合史实,英国经济正在快速发展,排除B;从排放量的增
速来看,德国更快,排除D。20.A【详解】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材
料中的“余粮收集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一个重要内容,本题的材料主旨是强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必要性,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A。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1.C【详解】美国处于“过剩危机”时,国
家面临的最大危机就是消费能力严重不足。上街购物是解决“过剩危机”的重要手段,是促使生产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动力,故选C。材料中把上街购
物的家庭主妇称作爱国者实际是看到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远远低于商品的供给,故排除A;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造成的,故排除B;材
料和提倡超前消费无关,排除D。22.C【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企业
自主权,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规定“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
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故C项正确;“彻底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的说法错误,勃列日涅夫
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故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故B项错误;“用经济管理代替行政命令”与材
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23.B【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技术出现后,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使世界逐渐形成一个新的‘三元世界观’
”可知,二战后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人们认识世界的观念,拓展了人们的认知方式,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信息技术对人们世界观的影响,未涉及信
息技术推动科技进步或世界经济的发展,排除AC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奠定了现代物理学基础,排除D项。故选B项。24.A【详解】西方学者
学者认为全球化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拆散把公民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其产生的离心力是所有国家都要面对的问题,反映出经济全球化弱
化了民族国家的主权,A项正确;促进了区域集团化的发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打破了贸易的国界限制与材料内容不
符,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全球化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D项错误。25.(1)材料一:农产品出口量不断增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已大大
加深;材料二:中国经济已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但是以出口为目的商品性农业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材料三:外来资本主义冲击下,中国传
统的小农经济开始破产。流入城市的农民日渐成为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须的劳动力。(6分)(2)西方列强侵略下,通商口岸被迫开放;洋务运动和
民族资本主义的推动;小农经济日益破产,农村人口城市流动。(4分)(3)民国的建立,激发了资产阶级振兴实业的热情;政府实行有利于发展
经济的政策,倡导使用国货;一战期间,欧洲各国对华的商品输出减少;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4分)【详解】
此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1)根据材料分析经济发展概况,在提取材料信息时要注意关键信息。材料一出口增加
,商品化程度高;材料二,中国的商品受制于外国人;材料三 农村破产,农民进入城市。(2)材料三 农村破产,农民大量涌入城市;材料四,
注意两个省略号后面的句子,进行总结就是原因。(3)回答此问主要依据所学知识回答。26.(1)范例:蒸汽机车、汽船等。变化:工厂化。
影响:提高生产力;推动社会变革;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2)主张:强调平等;提倡合作;批判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试图建立新的社会组织
体系。人物:欧文。【详解】(1)范例:结合所学,蒸汽机车、汽船等都是采用蒸汽为动力的。变化:结合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工厂。影响:根据“这同样也提高了生产力,并且更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变革”得出提高生产力,推动社会变革;根据“工业革命仍然把这些行业改造过来了”得出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2)主张:根据“希望将平等引入社会条件之中,并坚信人类之间的合作要比竞争更为重要”得出强调平等,提倡合作;根据“反对私有产权和早期工业资本主义的竞争精神”得出批判私有制和资本主义制度;根据“创建一些新的社会组织体系”得出试图建立新的社会组织体系。人物:结合所学,英国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是欧文。27.(1)伟大决策:把党和国 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2)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 指导下,(图一)对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图二)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图三)实行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图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变化: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原因:江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详解】(1)依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决策可知,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以及实行改革开放。(2)依据图一领取合同可知是家庭联产承包制度;依据图二石油公司可知对城市(国有企业)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依据图三对外开放格局可知实行对外开放,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依据图四中共名十四大可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四表格信息可得出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所学可知,坚持改革开放以及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