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1036. “炮弹向鬼子们的机场砸去”——小记TF67的炮击蒙达机场之战(下)
2023-10-02 | 阅:  转:  |  分享 
  
1036. “炮弹向鬼子们的机场砸去”——小记TF67的炮击蒙达机场之战(下)接上期(第1035篇)午夜过后,在花了整整8分钟绕过班耶塔海岬
后,“纳什维尔”号上的瞭望哨立刻发现“灰鲸”号在该舰右舷前方约4000码处,其位置完全符合作战计划的要求。巡洋舰和潜艇通过灯光信号
进行了简短的确认,以尽量减少陆地方向发现海上闪烁的灯光信号的可能性。在通过时,“纳什维尔”号距离“灰鲸”号最近甚至不足2100码。
五艘军舰先后从“灰鲸”号潜艇旁边驶过后,炮击编队将航速放慢到18节,并向右转弯,此时舰艏几乎是直接指向蒙达机场方向。在接近和绕过班
耶塔海岬之后,各舰的位置几乎完全是根据SG雷达获得的方位和距离来标定的。后来通过舰上的瞭望哨目视观察,证实军舰进行机动的路线是准确
的。图13.操作员使用SG型雷达指示器来获取目标的距离及方位,操作员所在军舰的相对方位呈现在上排中间的圆形显示器上,其右侧为显示目
标、地形等的雷达屏幕午夜过后大约15分钟,“纳什维尔”号上的瞭望哨报告说,发现蒙达机场上空有信号弹。10分钟后,在旗舰的右舷方向发
现了飞机,随后,几乎立即在海滩附近响起了枪炮声。“纳什维尔”号上的舰员们认为,友军的飞机引起了日军炮手的注意,这原本是应当避免的。
在最后接近开火海域的关键时刻,由“弗莱彻”号驱逐舰带领炮击编队前进。“纳什维尔”号的舰载雷达清楚地确定了蒙达角周围的海域,外海的岩
石和暗礁在屏幕上显示离巡洋舰有七八海里远。班耶塔海岬被标记在右舷外侧。雷达探测结果和标绘的海图提供了旗舰当前位置的准确图象,并证实
炮击编队正按计划中的航线开进。炮击计划要求,每艘巡洋舰在沿着总长度为3海里的开火航线行驶时,进行10分钟的射击。一旦观测到炮弹落在
目标区域的中心,该舰将立刻转为急速射,并沿着预定海域进行主炮齐射。当前一艘巡洋舰停止射击后,下一艘巡洋舰再开始射击。巡洋舰炮击结束
后,驱逐舰再开炮射击,两艘驱逐舰将协同开火射击。图14.与炮击蒙达机场的三艘巡洋舰同级的“布鲁克林”号(CL-40)正在用前部主炮
轰击岸上目标,照片摄于1943年7月盟军登陆西西里岛战役期间,可见甲板上堆满了炮弹壳1月5日接近凌晨1点时,“纳什维尔”号转入开火
航线,该舰的航速也从最终接近开火航线时的25节放慢到18节。通过向左急转弯,“纳什维尔”号进入了一条与蒙达机场跑道平行的航线。大约
在同一时间,“黑猫”观测机也在蒙达机场上空进入待命状态,机上的无线电设备在观测频率上不断发出“马克、马克、马克”(Mark. Ma
rk. Mark)的信号,表示飞机已经就位。几分钟后,旗舰“纳什维尔”号的主炮开火了,海面上响起了打雷般的轰鸣声,一排6英寸口径的
炮弹划破了漆黑的夜空,朝着日本鬼子的机场砸去。旗舰“纳什维尔”号瞄准的是蒙达机场的跑道中心,初始距离为13400码。“黑猫”上的一
名观测员迅速通过无线电设备发出校射信号:“上500码,左右无修正。”第二轮炮击几乎正中目标,观测员传来的信息是“无修正”。图15.
军舰对海上目标射击时的弹着点修正举例,左边为从空中观测的弹着点情况,右边为从舷侧观测的弹着点情况,口令中的数字以100米为单位,如
“左2”表示向左修正200米。轰击岸上目标的弹着点修正与此类似随后,“纳什维尔”号轻巡洋舰又沿着跑道和邻近区域,朝不同方向打出了几
轮齐射。每当该舰的6英寸主炮发出咆哮时,就会有15枚130磅重的弹丸在夜色中挥洒而出。当“纳什维尔”号转入急速射时,其主炮向蒙达机
场砸出了大量炮弹。对其他各舰上的观测人员来说,“纳什维尔”号的炮击无疑是一幅壮观的景象。据安斯沃斯少将回忆:“从海上看,炮击展示了
一场美丽的焰火表演;从高空看自然也非常壮观——从观测机发来的消息称,在十五门主炮齐射期间,曳光弹仿佛被束成了漂亮的一团;而当巡洋舰
连续地进行急速射时,一发发曳光弹组成了一片连续不断的曳光弹流,看起来就像在目标区域用一根管子倾倒一样。”突然,“弗莱彻”号驱逐舰上
的瞭望哨报告说,在正前方发现了一艘大船,人们的神经立刻紧绷了起来。这艘船看起来离炮击编队有4000码到5000码远。尽管多位瞭望哨
确认了这一发现,但驱逐舰上的雷达却没有反应。雷达操作员认为是设备出了故障,于是挥舞着拳头朝着屏幕大喊大叫。这一发现立即通过舰船间通
话系统(TBS)电台报告给了安斯沃斯少将。图16.“弗莱彻”号驱逐舰(DD-445),照片摄于1943年3月。在炮击蒙达机场的过程
中,该舰突然发现了一艘神秘的“幽灵船”并一度引发混乱然而,当“弗莱彻”号转向时,尽管目标方位保持不变,但那艘神秘的大船似乎也在向同
一方向转弯。据一位名叫布里斯科(Briscoe)的“弗莱彻”号的舰员回忆,“这是给所有人员的第一个暗示,似乎有什么地方不对劲”。在
情况最终弄清之前,“弗莱彻”号叫停了鱼雷发射。在人们做出决定之前,目标突然消失了。很快,“弗莱彻”号的舰员们意识到,他们看到的是自
己的船的影子,只不过是被轻巡洋舰开炮的火光照亮在了一片光雾中。当目标的消失被确定与“纳什维尔”号的停火相同步,并且在“圣路易斯”号
开始射击时再度出现后,“弗莱彻”号的舰员们彻底确定了自己的结论。“弗莱彻”号驱逐舰并不是炮击编队中唯一看到过幻影目标的军舰。“纳什
维尔”号上的瞭望哨后来也发现了一个被认为是鱼雷艇的目标正在快速靠近该舰的右舷舰艏方向。于是,“纳什维尔”号的副炮迅速开火,在最终确
定是虚惊一场之前,已经向报告的目标发射了10发5英寸炮弹。“向自己的影子开火这件事比乍看起来的可能性要真实得多”,安斯沃斯少将合理
地解释说,“在每个人都小心翼翼、所有的瞭望哨都高度警觉的情况下,我们很容易‘看到’不存在的东西,而那些映照在地平线附近云团上的黑色
影子自然看起来像是敌舰。”当然,这只是人们经历的又一场“战争迷雾”罢了。图17.太平洋战争中,一艘美国军舰上的黑人水兵瞭望哨1月5
日凌晨1点13分,“纳什维尔”号停止炮击,并将航速提高到20节。在炮击过程中,其主炮发生了一些小的问题,不过都被炮塔里的人员解决了
。最终,“纳什维尔”号成功地向蒙达机场倾泻了853发6英寸主炮炮弹。这艘旗舰上的唯一伤亡是二号主炮塔里的一名炮手的手被烫伤,以及舰
上的通讯设备出现了一些故障。几乎就在“纳什维尔”号停止射击的同时,“圣路易斯”号开火了。该舰发射的头几发炮弹越过了跑道,并偏向右侧
。“黑猫”上的观测员通过无线电告知“圣路易斯”号将弹着点向左修正。很快,该舰的6英寸主炮炮弹就在日军的跑道上倾泻而下,天上的观测员
发出了“无修正”的报告。图18.“圣路易斯”号轻巡洋舰,该舰在1943年7月12日的科隆班加拉海战中被日军鱼雷重创,1944年11
月27日在菲律宾海域再次被“神风”自杀机撞中根据空中观测员克劳利少校的说法,据估计,“圣路易斯”号约65%的炮弹命中了目标区域,机
场边缘附近燃起了几场大火,并在炮击任务剩下的时间里继续燃烧。当“纳什维尔”号和“圣路易斯”号猛轰蒙达机场的同时,岛上的日本守军曾短
暂地试图反击,大部分反击火力似乎是针对“圣路易斯”号的。在“圣路易斯”号舰长科林·坎贝尔(Colin Campbell)上校看来,
“日军的还击是通过看到从机场附近升起的曳光弹而发现的,偶尔还可以看到大炮开火时发出的轻微闪光”。没有任何日军反击的炮弹飞近“圣路易
斯”号,也没有看到海面上溅起水柱。坎贝尔舰长在报告中称:“从敌人的弹道轨迹来看,可以得出结论:他们所有的炮弹都只飞行了相当短的距离
就落地了。”凌晨1点25分,轮到第三艘轻巡洋舰“海伦娜”号开火了。该舰打出的第一轮齐射全部落空,而且弹着点位于目标左侧。“黑猫”上
的观测员通过无线电发出了一系列校射信号,以帮助该舰将火力正确地倾泻到目标上。大约10分钟后,人们在无线电中听到一名观测员赞叹说:“
太漂亮了,打得太好了,太好了!”图19.“海伦娜”号轻巡洋舰(CL-50),其与“布鲁克林”级第九艘“圣路易斯”号在建造过程中进行
了一定的升级改造,如加强主装甲带和炮塔面板装甲、单管副炮换成双联装等,所以“圣路易斯”号和“海伦娜”号有时也被单独划为“圣路易斯”
级。此外,在炮击结束后的防空战斗中,一架日机很有可能是被“海伦娜”号击落的在根据各种报告对弹着点进行了修正后,“海伦娜”号的炮弹便
如雨点般落在了指定的目标区域。根据空中观测员克劳利少校的说法,“海伦娜”号的炮弹彻底覆盖了蒙达机场,并引发了一场大爆炸——“他们的
炮火席卷了蒙达角以北的海滩区域,并在跑道以北的山上引发了大爆炸”。根据克劳利少校在天上观测的结果,“海伦娜”号发射的炮弹中,大约8
0%都落在了目标区域。作为炮击蒙达机场的三艘巡洋舰之一,该舰展现出来的炮术令人印象深刻。之前离开战位追击幽灵船的“弗莱彻”号在确定
了是虚惊一场之后,最终行驶到“海伦娜”号后方,“奥班农”号驱逐舰则位于后方更远的750码处。当三艘轻巡洋舰的射击停止后,就轮到两艘
驱逐舰上场了。这两艘驱逐舰在凌晨1点40分同时开火,第一轮炮击就直接命中了目标,后续打出的5英寸炮弹落在了海岸线南北两侧的海滩区域
。驱逐舰的炮击还引发了一场大爆炸,估计可能是引爆了日军的一座弹药库。到凌晨1点50分炮击结束时,美军总共朝蒙达机场发射了大约400
0发炮弹。炮击一停止,“弗莱彻”号和“奥班农”号就把航速提高到32节,飞快地赶往巡洋舰前方。美军的炮击编队迅速收拢队伍,缩小各舰之
间的距离。之前隐蔽接近蒙达机场没有被敌人发现,这场炮击完全达成了突然性,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此时,安斯沃斯少将需要率领编队返回瓜
岛水域了,因为被打醒的日军肯定正在调集兵力追击美舰。图20.参与炮击蒙达机场行动的另一艘驱逐舰“奥班农”号,也属于“弗莱彻”级撤退
途中的炮击编队在向南转弯后不久就开始走“之”字形航线,并不时地改变航线。与接近蒙达机场时一样,在剩下的几个小时的暗夜中,“黑猫”在
舰艇编队前方进行搜索。为了避免遇到任何潜在的麻烦,安斯沃斯少将率领编队远远地避开了新乔治亚岛南端附近海域,因为据称日军在此处部署有
袖珍潜艇群。日军飞行部队的指挥官决心消灭实施突袭的美军特混舰队,遂命令在清晨时分增派侦察机升空。不久,日军进一步加强了追击美军的兵
力,他们派出了一支由14架零式战斗机和4架九九式俯冲轰炸机组成的编队,前去执行索敌攻击任务。这4架九九舰爆是从布因起飞的,各机挂载
一枚250公斤炸弹,由千头荣生中尉(海兵68期)率领。此时距离千头荣生中尉卒业才半年,距离他调来第582航空队也才不到一个月,是他
第一次参加实战。在特混舰队撤离日军控制下的海域时,美军炮击编队各舰上的瞭望哨和雷达操作员都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仔细观察着周围的一举一
动;炮击编队的空中掩护兵力则是从瓜岛亨德森机场起飞的4架“野猫”式战斗机。图21.一张罕见的驱逐舰在夜间向新乔治亚岛开火的彩色照片
。第67特混舰队炮击蒙达机场的战斗是一次非常冒险的行动,但由于各参战单位配合得当,因此在炮击中几乎没出什么大问题大约在早上7点,当
炮击编队驶抵拉塞尔群岛以南约30海里处时,舰上的雷达发现了一群正在接近的飞机。很快,这些飞机被确认为友军。当炮击编队将航速下降到2
8节时,这些飞机开始在编队上空盘旋以提供掩护。抵达瓜岛附近海域标志着炮击编队第一段返航旅程的结束。随后,安斯沃斯少将指挥编队向着与
第67特混舰队其余舰艇的汇合点前进。之前,在马龙·提斯代尔(Mahlon Tisdale)少将的指挥下,“檀香山”号、“阿基里斯”
号、“哥伦比亚”号和“路易斯维尔”号这四艘巡洋舰在三艘驱逐舰的护航下,正在瓜岛附近海域进行夜间巡逻。1月5日上午8点15分,两支编
队在瓜岛西南约30海里处相互目视发现了对方;大约45分钟后,两支编队已经重新合并成了一支特混舰队。此时,两支编队的巡洋舰都需要减速
,以便回收水上飞机。对安斯沃斯少将指挥的炮击编队来说,是需要回收在炮击前弹射的三架水上飞机,这三架水上飞机在任务结束后先是飞往图拉
吉,然后再飞回巡洋舰。提斯代尔少将指挥的巡洋舰则需要回收同样数量的执行反潜巡逻任务的水上飞机,并弹射放飞替换的飞机。图22.美军巡
洋舰回收柯蒂斯SOC型水上飞机的场景(照片所示为“孟菲斯”号轻巡洋舰回收的情景,时间是1942年年初)然而,就在回收水上飞机的关键
时刻,日军的搜索和攻击编队偶然发现了毫无防备的美军军舰。日机在瓜岛亨特角以南12海里处追上了美军舰队,并且突然从北方高速接近美军编
队,完全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此时,由于护航的“野猫”飞行高度较低,因此日军的九九舰爆在6000米高度不受影响地下降接敌。突如其来
的遭遇战导致各艘美军军舰都没有时间做出反应,很快,日军的四架九九舰爆就开始了大角度的攻击性俯冲。由于前三架舰爆距离提斯代尔少将的巡
洋舰更近,因此直接朝领头舰“檀香山”号飞去。“檀香山”号立刻急转弯规避,此时正好有三枚炸弹落在该舰周围:第一枚炸弹落在距左舷约25
码的地方,第二枚炸弹落在距舰艏约50码、略偏右舷的地方,第三枚炸弹落在离右舷横梁约25码至50码远的地方。当日机飞过“檀香山”号后
,舰上的各种防空火炮开火了,舰员们看到一架九九舰爆被小口径防空弹药打得千疮百孔。第四架九九舰爆瞄准了提斯代尔编队中的第二艘船——皇
家新西兰海军的轻巡洋舰“阿基里斯”号。该舰上的瞭望哨之前已经注意到了这些飞机,但误认为是美军战斗机。当俯冲而下的举动再明显不过地表
明这是敌机时,新西兰水兵们便飞快地操纵着防空火炮开火了。不幸的是,在投下的一枚250公斤炸弹落在该舰的三号炮塔上之前,只有少数几门
炮得以开火。这枚炸弹摧毁了三号炮塔,并造成13人死亡、8人负伤。图23.“阿基里斯”号轻巡洋舰(HMNZS Achilles),属
英国“利安德”级,曾参加拉普拉塔河口之战三号机上的安藤洁飞曹长(他当时负责率领第二小队索敌攻击,虽然之前已有8年的飞行生涯,但此次
战斗是他首次攻击舰队的实战)事后回忆说:“开始下降,在3000米高度俯冲,每架飞机间距拉开200米左右,防空炮火从4000米左右开
始炸裂,3000米左右开始猛烈,感觉精度一般,降下中操纵员大叫‘啊,一号机被打了’。轮到我了,一边看着高度计,一边喊下口令,可能是
由于我的高度计倾斜的关系,投下的高度有点高,很遗憾差了50米的至近弹,一、二号机也是至近弹,四号机成功命中,(美舰)冒出了黑烟。”
在攻击了领头的两艘军舰之后,日机短暂地与美军巡洋舰编队平行飞行,在转向攻击安斯沃斯编队的军舰之前遭受了来自“哥伦比亚”号和“路易斯
维尔”号防空火力的射击。“海伦娜”号和“圣路易斯”号也向接近的日机射击,舰上打出的炮弹犹如筑起了一道火墙。不过,“海伦娜”号和“圣
路易斯”号这两艘巡洋舰并未受到日军炸弹的攻击,因为这些日机飞过了“海伦娜”号的舰艉,然后急速转向北方,撤离了该海域。有一架九九舰爆
被美军的防空火力击中并起火坠毁,很可能是“海伦娜”号的战果;还有一架九九舰爆被护航的“野猫”式战斗机击中。由于参战的九九舰爆数量较
少(仅四架),因此日机的空袭几乎刚一发起就结束了。图24.美舰上空被击落的日军九九舰爆(照片所示为1942年8月24日所罗门以东海
战的情景,下方的军舰是“企业”号航空母舰)这段小插曲也标志着美军炮击蒙达机场任务的结束。“阿基里斯”号上的火势很快就被扑灭了,该舰
保持着其在编队中的位置没有掉队。汇合后的美军编队在附近海域进行了巡逻,然后向南航行,在1月8日上午9点前进入新赫布里底群岛的圣埃斯
皮里图锚地。其中,受伤较重的“阿基里斯”号轻巡洋舰在圣埃斯皮里图无法修复,因此前往英国本土维修和接受现代化改装,直到1945年6月
才重新参战。毫无疑问,安斯沃斯少将成功地指挥了美军对中所罗门群岛日军控制水域的首次重大海上反击,他后来写道:“我们在蒙达机场上空的
‘卡特琳娜’式水上飞机的观测结果表明,炮击行动是成功的,大约80%的炮火命中了目标区域,其余的也部分命中了目标区域边界附近。”和安
斯沃斯少将一样,参战的巡洋舰舰长们也认为这次炮击行动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认为他们各自的军舰都表现得非常出色。“圣路易斯”号舰长坎贝
尔上校对他的炮手和火控人员的表现给予了“优秀”的评价。事后总的来看,三艘巡洋舰总共向日军发射了2773发6英寸炮弹,驱逐舰又加射了
1376发5英寸炮弹。第二天早上,飞越蒙达的美军侦察机报告说,机场受到了很大的破坏,防空火力也不明显。不过,美军的胜利并未持续太长
时间:尽管舰炮的猛烈轰击摧毁了蒙达机场的10座建筑物,并造成日军32人死伤,但日军仅用两个小时就修复了跑道,据称机场在遭受美军炮击后18个小时便重新投入使用。图25.美军飞机空袭蒙达机场时,密密麻麻投下的炸弹在地面上爆炸。1月5日夜的炮击过后,日军迅速修复了受损的机场,并使其重新投入使用。直到1943年8月,蒙达机场才被美国陆军第14军的士兵拿下美日两军争夺蒙达机场的战斗一直持续到1943年下半年。尽管遭到了盟军来自空中和海上的联合打击,但除了很短的几段时间之外,狂热的日军还是让这座机场几乎在所有的时间里都维持着正常运作。1943年8月5日,在发起对新乔治亚岛的艰苦登陆作战之后,美军地面部队终于拿下了蒙达地区,蒙达机场也彻底落入美军手中。拿下蒙达机场之后,美国陆军第14军司令奥斯卡·格里斯沃尔德(Oscar Griswold)少将亲自用无线电向哈尔西上将报告了这个好消息:“我军地面部队今天夺回了蒙达,并把它献给您……作为该机场唯一的拥有者……”8天后,第一架盟军飞机降落在蒙达机场的跑道上,这也标志着盟军在中所罗门群岛的反攻掀开了新的一页。-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