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朝花夕拾 利比亚,飓风来袭
2023-10-03 | 阅:  转:  |  分享 
  
朝花夕拾 | 利比亚,飓风来袭飓风利比亚飓风“丹尼尔”10日在利比亚东部地中海沿岸登陆并引发洪水,在东部城市德尔纳、贝达和舍哈特造成大量人员
伤亡(截止当地时间9月12日晚间,飓风“丹尼尔”已在利比亚东部德尔纳市已造成超过5300人死亡,另有上万人失踪)。其中,德尔纳市处
于德尔纳河入海口,历史上就饱受德尔纳河季节性洪水侵袭(如地中海气候,冬季有较强的降水)。此次,受飓风“丹尼尔”的影响,德尔纳河上游
的两座水坝决堤,洪水全部灌入德尔纳城中,淹没了该城的绝大部分区域。飓风“丹尼尔”的成灾程度,与利比亚的混乱时局关系较大,如水坝缺少
监管和维护,风灾、洪灾少有监测预警(灾后抢救、重建则又缺乏强有力的政府组织)等。利比亚的概况利比亚国(State of Libya
),是非洲北部、地中海南岸的一个国家。该国与埃及、苏丹、乍得、尼日尔、阿尔及利亚及突尼斯接壤,陆地总面积为176万平方千米,首都的
黎波里(位于撒哈拉沙漠西北部、地中海南岸的绿洲沿海地区,是利比亚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注意,利比里亚(Liberia)与利比亚都是
非洲国家,其中外名相似度较高,但二者相距甚远,没有直接的关系。利比里亚位于西非的大西洋沿岸,与几内亚、塞拉利昂等国相邻,首都蒙罗维
亚。利比亚的国名源于希腊语,意为“白种人居住的地方”,而利比里亚则多为黑人,国名意为“自由之地”。利比亚的自然利比亚全境95%以上
地区为荒漠,大部分地区是平均海拔500米的低高原,北部沿海一带有狭窄平原。该国境内无常年有水的河湖,井泉(地下水)分布较广(主要水
源)。利比亚北部沿海属于地中海气候,内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年均温为25℃,年降水量从北往南由500—600毫米递减到30毫米以
下。注意,非洲北部的撒哈拉(阿拉伯语意为“大荒漠”)沙漠,是世界最大的沙质荒漠(位于北非阿特拉斯山脉与苏丹草原以及大西洋与红海沿岸
之间),面积约932万平方千米(一说约966万平方千米)。该地区气候条件非常恶劣(年降水量大部不足50毫米),是地球上最不适合生物
生存的地方之一。利比亚的历史公元前3世纪,利比亚人曾建立统一的努米底亚王国,后成为罗马领地。7世纪,阿拉伯人打败拜占庭(东罗马)人
,当地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16世纪中叶,奥斯曼帝国攻占、控制了沿海地区,并逐渐控制了全境。1912年,利比亚在意土(奥斯曼土耳
其)战争后成为意大利殖民地。1943年初(二战中),法、英分别占领利比亚南、北部。二战后,由联合国对利比亚行使管辖权。1951年1
2月24日,利比亚宣告独立,称利比亚联合王国(联邦制)。1963年,取消联邦制,改名利比亚王国。1969年9月1日,卡扎菲发动政变
,推翻伊德里斯王朝,成立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1977年3月,改名为阿拉伯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1986年4月,改国名为大阿拉伯
利比亚人民社会主义民众国。2011年,利国内反对派在法、英、美等(北约)联军空袭协助下,发动了国内战争,卡扎菲政权被推翻。2013
年5月,使用“利比亚国”为国名。目前,利比亚两大势力割据对峙,战乱不断——卡扎菲政权倒台的十余年以来,利比亚从未成功组建一个统一运
作的中央政府。目前,分别割据利比亚西部地区的民族团结政府与东部地区的国民代表大会冲突不断,极端组织也在“三不管”地带滋生并长期发展
。利比亚的社经利比亚的总人口为698万,主要是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一类欧罗巴人种。“柏柏尔”的称呼,来自拉丁语中的“barbari
”,意为“野蛮人”)。利的国语为阿拉伯语,绝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2022年,利比亚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88亿美元,人均
国内生产总值是5465美元。利比亚依靠丰富的石油及天然气资源(石油是利比亚的经济支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大半,绝大部分出口收入来自
石油——产量80%以上供出口),曾一度富甲非洲,但因遭受国际制裁,经济下滑。特别是利比亚战争以来,局势动荡使利比亚石油生产受到严重
影响,社会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除了采油业,利比亚的天然气液化和石油化工企业规模较大,还有钢铁、电力、纺织、食品等部门。利比亚的农牧业
非常落后(食品自给能力不足,近一半的粮食和畜牧产品依赖进口),主要农作物有小麦、大麦、玉米、花生、柑橘、(油)橄榄、烟草、椰枣、蔬菜等。利境内无铁路,交通运输主要依赖公路。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