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孟浩然作品 专题练习(含解析)
2023-10-03 | 阅:  转:  |  分享 
  
202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古代诗歌阅读 孟浩然作品 专题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登江中孤屿赠白云先生王迥①孟浩然悠悠清江水,水落沙屿出。
回潭石下深,绿筱岸傍密。鲛人②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夕阳开晚照,中坐兴非一。南望鹿门山,归来恨如失。【注】①
江中孤屿:涧南园附近汉江中的一个小岛。王迥:号白云先生,家住襄阳鹿门山,是孟浩然的好友,两人关系相当密切。②鲛人:传说中的海底怪人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先描写汉江泛舟和登江中孤屿,再回忆与王迥游江和登江中孤屿,最后抒写诗人对王迥的思念
,全诗行文流畅,浑然一体。B.开头两句写潮水退后,清悠悠的汉水中小岛显得更加突兀:这两句诗扣题面而不直接写登孤屿,只以“水落沙屿川
”暗示。C.“夕阳”句为景语,“中坐”句为情语,“兴非一”指兴致无穷,不一而足:这两句将两人一起游览的情景清晰地展现在眼前。D.“
南望”句写因为思念友人王迥,遥望他所住的鹿门山;“恨如失”写诗人回到家中,因不能入仕而顿生满腔怨恨,若有所失。2.试从表达技巧和表
达效果两个方面对“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一联作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永嘉上浦馆逢张八子容①孟浩然逆旅②相逢处
,江村日暮时。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廨宇③邻蛟室,人烟接岛夷。乡园万余里,失路④一相悲。[注]①张八子容,即张子容,排行第八,是
作者同乡好友。作者来此游历之前,曾赴举不第。开元二年冬天,孟浩然来此游历,与张子容相遇(当时张子容被贬为乐清尉),好友结伴游赏,遂
有此诗。②逆旅:旅馆。③廨宇:官署,衙门。④失路:比喻不得志。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逆旅相逢处”照应标题
,点明了诗人与朋友张子容相遇的具体场所,叙事中寓有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情。B.“江村日暮时”与“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都是
借景物的描写抒发浓郁的思乡情怀。C.“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写出了诗人与旧友饮酒、题诗,有群山为伴,有孤屿相陪,高标异韵,超凡
脱俗。D.全诗短短四十字,有记叙,有写景,有抒情,情融于景,诗人将微妙心绪寓于诗中。4.“乡园万余里,失路一相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留别王侍御维[注]孟浩然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当路
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注】孟浩然到京城考试,失意后决定归隐山林,但不忍与朋友离别,故写下此诗。5.下列对这
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孟浩然在长安科举失意后创作的赠别王维之诗作,全诗语调低沉,表达直率,有怀才不遇的嗟
叹,有不忍远别知心朋友的留恋。B.颔联上句中的“芳草”象征作者归隐的理想,表明他想要归隐。一个“欲”字和一个“惜”字,显示出作者思
想上的矛盾与斗争。C.颈联说明了归去的原因,语气沉痛,充满辛酸之泪、怨怼之情。一个“谁”字,反诘颇为有力,表明他体会到了人情如水的
滋味。D.尾联写作者想归隐田园、隐居不仕,表明了要彻底远离世态炎凉、是非颠倒的社会的决心。失意后的牢骚之情贯穿全诗,线索分明。6.
请简要赏析首联的艺术手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义公禅房孟浩然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
,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注]义公:唐代高僧。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亦指《莲花经》。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
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为题赞诗,也是山水诗,义公禅房点明了身份地点,同义公习禅相呼应。B.空林是禅房背景,空寂的山
林为义公安心修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C.连绵雨后,夕阳斜照,翠影斑驳,庭院阴冷,义公禅房显得空寂落寞。D.禅房驻足,可仰观高峰,可欣
赏深壑,所见之景气象宏大,雄奇壮观。8.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
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9.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作者写此诗是在什
么季节?10.“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中“遥隔”有何内涵?透露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游凤林寺西岭孟浩然共
喜年华好,来游水石间。烟容开远树,春色满幽山。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
项是A.首联扣题,写诗人与友人趁着良辰美景同游山水之事,笔触清新,语言轻快。B.颔联描写了烟雾散开、远树初露、春色满山、一派清幽的
景象,景中融情。C.颈联对仗工稳,借景抒情,写诗人与友人饮酒酣歌,情谊款洽,逸兴遄飞。D.本诗叙述与友人同游之事,意境清幽,洋溢着
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12.简要赏析尾联中“招”字的表达效果。夜归鹿门山歌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
乘舟归鹿门。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注)。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注:庞公:庞德公,东汉襄阳人,隐居鹿门山。荆州刺
史刘表请他做官,不久后,携妻登鹿门山采药,一去不回。13.请把诗中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描绘出来。14.赏析“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
自来去”。答案及解析1.D 2.①借用传说(或典故),虚实结合;②从水底到水面,从虚写到实写,将传说中的鲛人和江上的渔父交织
在一起描写,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③既表现游汉江之乐,同时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做铺垫。【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
理解和赏析能力。D.“‘恨如失’写诗人回到家中,因不能入仕而顿生满腔怨恨”理解错误,诗句中的“恨”是遗憾的意思,本诗并未表现“怨恨
”之意。且“南望”两句是写因为思念王迥,遥望王迥住的鹿门山;回到家中,仍然怅然若失。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诗歌中的“鲛人”,指传说中住在海中的人鱼。张华《博物志》载:“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其眼能泣珠。”可见运用了典故(或传
说),写出了江水的美丽。由“潜不见”,可见是眼前实景,“鲛人”是想象的传说;“渔父歌”也是眼前实景,诗人将汉江、汉江两岸的景色、传
说中的鲛人、江上的渔父交织在一起,多角度地表现汉江的神奇美丽。故可概括为虚实结合。从结构上看,这两句写传说中的鲛人潜伏在水中;江上
的渔父唱着歌儿,怡然自得。由后句“忆与君别时,泛舟如昨日”,可见写游汉江,为后文回忆与王迥泛舟作铺垫。3.B 4.①对万里之
外故乡家园的思念之情;②科场失意的寥落惆怅之情;③对故乡好友张子容被贬的理解与同情。【解析】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鉴赏
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B.“都是借景物的描写抒发浓郁的思乡情怀”错,“江村日暮时”是说在乡愁最浓的日暮时分,作者与同乡故知相逢,表现
人间充满真情的一幕,抒发的是故知相逢的真情,不是思乡之情。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失路一相悲”,
失路:比喻不得志。指诗人科场失意。本句抒发了作者在科场失意后的寥落惆怅之情。“乡园万余里”,乡园指家乡,本句意为家乡远在万里之外。
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结合“廨宇邻鲛室,人烟接岛夷”可知,廨宇是指张子容所在乐成官舍,僻处海滨,人烟荒凉。“乡园万余里,失路
一相悲”,孟浩然为自己才华正茂的同窗好友被谪迁至远离故乡而且是如此荒僻之地深表同情和惋叹。5.D 6.①运用叠词。“寂寂”“
朝朝”两个叠词,既强化了门庭的冷落、寂寞,又从时间上强化了每天无人问津的窘况。②运用双关。既是写实,又是写虚,既渲染了作者落第后门
庭冷落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寂寞的心情。③直抒胸臆。“寂寂竟何待”意为在寂寞清冷中等待什么呢?“朝朝空自归”意为每天都茫然失落地独自
回家。科举考试成空,似乎一切成空,表达了作者面对考试失利的无限惆怅和落寞之情。④这一联是全诗的枢纽。由落第而思归,由思归而惜别。开
篇暗扣题目,渲染考试失利的悲哀、落寞、孤单之情,是为了引出下文与朋友因留别而显露的深沉而伟大的友谊。【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
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彻底远离世态炎凉、是非颠倒的社会”无中生有且过度解读。尾联“只应”二字,是耐人寻味的,它表明了在作者看来归
隐是唯一应该走的道路。也就是说,赴都应举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场误会,所以决然地“还掩故园扉”了,所以尾联只是叙写了作者决心隐居不仕,归
隐田园,并没有体现出作者彻底远离世态炎凉、是非颠倒的社会。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运用叠词。“
寂寂”,寂寞、落寞的意思,一个落第士子,没有人来理睬,更没有人来陪伴,只有孤单单地“空自归”了;“朝朝”,天天、每天的意思,落第之
后,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运用叠词,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落第后的景象:门前冷落,车马稀疏。其次,运用双关。“寂寂”两字,既是写实,又
是写虚,既表现了门庭的景象,又表现了作者的心情。“朝朝”面对这种情形,作者深知,长安虽好,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他考虑到返回故乡了,
“竟何待”正是他考试不中必然的想法。再次,直抒胸臆。该诗首联意为:这样寂寞还等待着什么? 天天都是怀着失望而归。作者到京城考试而不
中,失意后作者感觉自己在京没有什么希望,天天在寂寞失望中度日,想离京却又可惜与好友分别,这两句直接抒发了作者心中的怅惘和矛盾。最后
,在结构上。首联直接说出“自归”,颔联则写题意“惜别”,颈联说明“自归”之故——乃是知音既少,当道不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尾联叙
写决心隐居不仕,归隐田园。由此可知,作者因为“失意”而“自归”,因“自归”而不忍与友人分别,而后道明“自归”的缘由,最后说明归隐的
决心,所以,首联在整首诗中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开篇扣题,渲染悲凉气氛,暗含失意之悲,同时引出下文的“惜别”与“归隐”。7.C
8.①对义公禅房及周围美景的喜爱之情。②对义公追求禅境、超凡脱俗情怀的赞美。③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分析】7.本题考查学生理
解诗歌内容及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庭院阴冷,义公禅房略显空寂落寞”分析错误,“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是说当雨过天晴
之际,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清爽怡人。可见景色应该为清幽。
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联“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构成了一种“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描绘出
了义公坐禅的环境背景,为全诗写景勾画了一个总背景。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
。人到此地,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这二句诗,景物交叠,气象森闳,雄奇壮观,层次感十分强烈。前
两联描绘高僧禅房位置、禅房庭前的自然环境,通过环境的清雅脱俗、悠远深邃衬托出义公清高的志趣。既有对义公禅房及周围美景的喜爱之情,也
有对义公追求禅境、超凡脱俗情怀的赞美。颈联“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描写雨后空山清幽之景。这二句从动的方面描写禅院清净爽洁,与前两
句从静的方面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相结合。虽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人。这时,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
。这一联,诗人抓住一了雨后高僧隐居环境的特点,进一步由景色环境的描写烘托义公脱离凡间、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无一字赞美高僧却字字饱
含尊敬和赞美之情,明是写景实是赞人;明是赞景实是赞人。尾联“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巧用佛教的比喻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义公选取
了这样美妙的山水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有佛眼般清静的境界,方知他怀有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襟怀。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介,志在隐逸
。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也寄托着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9.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
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写此诗时是在秋季。 10.不仅表明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还表明两地阻隔不能归去。透
露出了作者思乡念亲的心情。【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注意审题,审题的时候要注意审清题
干中的“从诗中哪些地方可知季节”这一信息,然后到诗歌中圈出能体现出季节的意象,据此判断季节。由诗歌标题《早寒有怀》的“早寒”已经可
以感知到季节;首联“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中涉及如下意象,“木”“雁”“风”“江”,接着分析意象的特点,“木”是“落”,“雁”是
“南度”,“风”是“北风”,“江”是“寒”,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由此可知,应为秋季。10.本题考查学生理
解诗句意思,分析作者情感的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先理解诗句的意思,再结合全篇体会其中的情感。“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意思是“我家
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隔”意思是“隔
开”,而“遥”则是“远”的意思,“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 “楚云端”,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
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透露出思乡而归不得的愁绪。考生可以围绕这
些内容分析概括。11.C 12.招月伴人还”意谓让“我们”把月亮召唤出来,伴“我们”回家,“招”字将月亮人性化,仿佛月亮是善
解人意的伙伴。用“招”字不仅表达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而且也反映出年轻人无所不能的朝气,十分传神,颇具浪漫主义色彩。【解析】11.本题
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
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
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借景抒情”错,颈联写与伙伴们饮酒酣歌,情谊款洽,逸兴遄飞,应是“直抒胸臆”。故选C。12.此题
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题是,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此题要求简要赏析尾联中“招”字的表达效果,答题时,就要理解尾联的含义
,理解“招”字在尾联中的特殊意义,以及在写景抒情方面的作用。“莫愁归路暝,招月伴人还”,游兴未尽,流连不忍离去,直待明月相伴而归。
“招”是“召唤、召来”的意思,“招月伴人还”指把月亮召唤出来,伴人回家,“招”字写出了“人”的兴致盎然与“月”的善解人意。诗人通过
写与友人同游之事,表达了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注意】炼字的题目注意从炼意、炼境、炼结构和炼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一般都有炼意的
内容,如是写景的诗句往往有炼意的成分,炼结构主要是统领全诗或在诗歌的结构中起关键的作用,如转折、过渡等,炼手法主要是修辞和表现手法
。13.江边的场景: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的人们争着渡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
鹿门山。山中的场景: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蒙;鹿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诗人独自来去。 14.“岩扉松
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诗人自己。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
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
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解析】13.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理解诗歌所表达的内容,首先要读懂诗歌,要
精确把握诗歌中的意象,明了诗歌中的典故,将诗句用通顺流畅的现代汉语表达出来。本题中要求“把诗中江边和山中两个场景描绘出来”,只要找
到相关的诗句并翻译出来即可。诗的首联和颔联是描写江边的场景的,“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从诗句中可知,此时天色已近黄昏,山寺里的钟声响起,渔梁渡口的人们争着渡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着小舟返回鹿门山。此时是一幅热闹喧哗之景;接着,诗的颈联和尾联则是笔锋一转,描写了另一幅完全不同的画面,“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皎洁的月光照映着鹿门山,山树一片迷蒙;鹿门的山岩、松间的小路幽幽静静,只有诗人独自来去。这样一幅幽静清冷的画面与江边的情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14.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句子的能力。炼句是诗歌鉴赏的高频考点,所炼之句往往是在该诗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答题时,先要释句,然后指明手法,最后分析表达效果;分析表达效果时要将句子放回到诗中,体会其表情达意上的妙处。诗的尾联“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幽人”,此处明指庞德公,也喻指作者自己。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一幅幽静清冷的画面,作者刚刚经历江边那热闹的场景,转眼间来到清冷寂寞的山中隐居之地,抒写作者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展现了作者的隐逸情怀。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