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演示文稿
2023-10-04 | 阅:  转:  |  分享 
  
别 云 间 夏完淳(1631—1647),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末著名诗人,抗清将领。14岁随父亲夏允彝和老
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兵败被俘,英勇就义,年仅17岁。有《南冠草》《续幸存录》。 弘光元年/顺治二年(1645年),夏完淳时年1
5岁,跟从父夏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其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次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
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永历元年/顺治四年(1647年)夏,作者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
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别云间》即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
,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别云间     夏完淳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
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译文:三年来(我为抗清复明的事业)四处奔波,现在又成为阶下囚。
首联写再别。诗人过去三年别家乡是为作“羁旅客”而别,即为抗清事业而奔走。而今天是被捕而别。 这两句回忆了抗清过程中充满艰苦的
历程。诗人运用典故,抒发了苦战被捕后的沉痛、愤懑之情。“又”字充满感叹之情,显得极为悲苦无奈。寄居他乡,生活漂泊不定。《左传·成公
九年》载,楚国人锺仪被俘,仍戴着“南冠”(楚国的冠)。后世遂以“南冠”为俘虏的代称。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译文:无限(美好的)山
河,似乎也在落泪,(而今我被俘)谁说天地宽阔无边。 颔联写别情。前后“别”时境况不同,心情也不同。前时之别尚冀抗清有望,河山
可复;这次别后不能再起兵抗清,面对破碎的河山流不尽自己的伤心之泪。 这两句抒发了诗人的英雄末路之悲。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译文:(我)已经知道死期不远,(然而)想到永别故乡(确实)犯难。 颈联写死别。前次离别故乡,是怀着慷慨的心情参加抗清队伍,别
还容易;此次却难了,此去必当一死,死后家乡父老、慈母贤妻如何,都令人依恋忧虑。 诗人在此已抱定了杀身成仁的决心,但又难以告别
家乡和亲人,表现出了他情感和心理的矛盾,抒发了依恋故乡之情。黄泉路,指死亡之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译文:(我死后)灵魂回到故
乡的那一天,(一定还会)看到高举的抗清义旗。 尾联写别后。诗人别后成了鬼魂,也还关心着故乡,还要归来在空中看后继者率领部队起
来抗清。 这两句运用典故和想象,感情由悲而壮,格调由低沉而高昂,表现出了诗人誓死不屈、战斗不止的决心。英魂。灵幡,旧时招引亡
魂的旗子。这里语意双关,也暗指战旗。再读诗歌,思考: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 抗清事业难成,老父已经殉国,
家中老母尚在,妻子孤守在家,今日踏上死亡之旅,再也难见故园和亲人,心中怎能无所留恋?2.赏析“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两句。
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
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
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3.这首诗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都是诗人在被押解途
中所作,两首诗在思想感情上有何异同?请你简要分析。 同:都包含着诗人对山河破碎的满腔悲愤、对救亡图存大业未就的遗憾和强烈的爱
国之情、视死如归的精神。 异:《别云间》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亲人的依恋和对抗清的坚定信念。  http://rolex-zhe
ngzhou.watchwk.com/  http://rolex-zz.watchwk.com/  http://rolex-d
alian.watchwk.com/  http://rolex-dl.watchwk.com/  http://rolex-fu
zhou.watchwk.com/  http://rolex-fz.watchwk.com/  http://rolex-hef
ei.watchwk.com/  http://rolex-hf.watchwk.com/  http://rolex-nanch
ang.watchwk.com/  http://rolex-nc.watchwk.com/  http://rolex-nann
ing.watchwk.com/  http://rolex-nn.watchwk.com/  http://rolex-xiam
en.watchwk.com/  http://rolex-xm.watchwk.com/  http://rolex-shiji
azhuang.watchwk.com/ 这首是用血和生命写出来的诀别故乡之作,真实地记录了诗人永别故乡时的复杂心情,流露出
了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表现了英雄末路的哀痛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1.风格沉郁顿挫,手法老道圆熟,成语典故信手拈来。 2.诗意流畅,语词率真豪壮。?3.现实与理想完美结合。
献花(0)
+1
(本文系大鱼a7vrlbi...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