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含解析)
2023-10-07 | 阅:  转:  |  分享 
  
河南省南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一、
单选题1.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从平面交通时代迅速步入水、陆、空立体交通时代。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发明是(?)A.蒸汽机B.内燃机
C.发电机D.计算机2.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是(?)A.马克思主义诞生B.巴黎公社建立C.二月革命D.十月革命3.古埃
及、古印度、古巴比伦的共同点有(?)①都处于大河流域,农业发达②都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③都制定了较为完整的成文法
典④都形成了严格的种姓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4.农奴制度的腐朽,通过对外战争更加暴露无遗:沙皇希望通过战争转移国
内矛盾,维护农奴制度,但却适得其反。由此可见,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B.农奴
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C.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5.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
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进行补充。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A.体现共和精神
B.说明司法权独立C.防止专制独裁D.凸显行政权至上6.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
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该国某机构的音译词。这一机构是(?)A.公民大会B.内
阁C.议会D.首相7.下表为英国各时期的煤、铁产量(单位:万吨),根据表格,推动英国煤铁产量变化的关键因素是(?)项目时间1770
年1880年1861年煤产量60012005700铁产量513380A.海外市场的拓展B.蒸汽技术的应用C.采矿工具的改进D.化学
工业的发展8.1789年后,法国平等派提出建立“平等共和国”的蓝图,工人阶级提出建立“社会共和国”的主张,建立起帝制的拿破仑家族也
不敢把“共和国”三个字从宪法中抹去,实行保守政策的梯也尔以及主张重建道德秩序的麦克马洪,也不敢恢复君主制。这表明(?)A.各派都认
可共和政体B.君主派势力相对较弱C.第二帝国失败有其必然性D.法国大革命的持久震撼9.组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三项法律都不曾
专门阐明“共和国”这一概念,也没有规定成立“共和国的国民议会”,但在法律中多次提到“共和国总统”“共和国检察官”等职务,并规定总统
任期为七年,可连选连任。这可用于解释(?)A.宪政体制形成过程中的严谨性B.民主共和制已成为法国社会共识C.法国内部政治力量的激烈
斗争D.启蒙思想的宣传与传播有待加强10.4世纪中后期,遭到匈奴进攻的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并于410年攻占罗马城。此后西罗马
帝国被汪达尔人和日耳曼人陆续进入,最终在476年灭亡了西罗马帝国。据此可知,西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匈奴人的进攻B.西
哥特人的占领C.欧洲的民族大迁徙D.西罗马帝国的没落11.空想社会主义主张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差别,共同劳动,平均分配产品,建立社
会平等。马克思认为他们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社会主义”。马克思的说法主要是基于空想社会主义者(?)A.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B
.反对开展暴力斗争C.没有进行社会实践D.提不出合理的社会改造方案1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共同点是(?)
A.处死了国王B.推翻了专制制度C.打败了外国的武装干涉D.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3.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
文明、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古印度文明、长江和黄河流域的中国文明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这主要是因为(?)A.热带地区有利于人类
食物采集B.人口众多有利于城市定居生活C.大河流域有利于早期农业发展D.地形破碎有利于部落自卫防御14.伊凡四世时期,建立了按部门
进行管理的专门机构——衙门,还设立了一些专门管理某些地缘的衙门。地方等级自治机构应当服从衙门的领导和监督。这说明,当时俄罗斯(?)
A.建立了统一国家B.消除了地方割据C.强化了中央集权D.打击了贵族势力15.导致下面图文材料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1400年
到1800年间……中国不仅是亚洲纳贡贸易体系的中心,而且在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它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
的白银货币的一半。——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①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②中国丝、茶、瓷器等商品享誉国际市场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金融
中心④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发展A.②③B.①②C.③④D.①④16.在古罗马前期和中期的家庭内部,家父握有统一的至高无上
的权力,“家子”(包括家庭内的妇女、卑亲属、奴隶等)对外均没有法律人格。这说明古罗马前期和中期的法律(?)A.意在延续习惯法的基本
做法B.违背了公民法的基本理念C.具有身份等级的不平等特征D.协调了立法与司法的矛盾二、材料分析题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王在
国家所有重要事务上.包括征税,必须征求贵族的意见并且得到他们的同意,国王不得随意侵犯贵族的人身自由。——l215年英国《大宪章》材
料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l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材料三:有人评价维多利亚女王说:“在选任政府方面,不管我们的宪法在理论上授予维多利亚女王多么大的自由,在实践中这种自由是不存在的”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l《政治文明历程》材料四:l7世纪,英国结束了建立在君权神授基础上的君主制,代之以建立在宪法原则上、
受到议会制约的新型君主制……。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体现了英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同时也为资本主义
经开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l《政治文明历程》(1)材料一、二中,国王权利分别受哪一群体或机构的限制?(2
)据材料二说明英国确立了什么政体。(3)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英王地位发生了怎样变化。(4)据材料四概括:英国社会政治发展的趋势是
什么?这一趋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提出了“法不阿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等思想。他还吸收了
荀子的思想,构建了一整套法、术、势相结合的君主集权理论。材料二?孟德斯鸠认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国家权力分为立
法、行政、司法三种,分别由议会、君主、法院三家掌管,各自独立,相互牵制,彼此平衡,以维系国家的统一。(1)指出材料一描述的思想家及
其流派。结合所学知识,在该派思想的影响下,秦朝确立了怎样的政治制度?(2)材料二中的内容体现了什么学说?结合所学,该学说在美国17
87年宪法中有何体现?(3)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思想理论对政治制度建设的意义。19.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
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
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1)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明朝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三、论述题20.人文精神,
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一层面人与自然从“万物始于水”到经典力学,是人类探究科学以增长知识,认识自然以摆脱神话和宗教迷信束缚的漫长之路
第二层面人与国家从古希腊“政权掌握在全体公民手中”到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说,人类孜孜不倦地追求自由、平等、充满正义的“理想国”第三
层面人与自我从“认识你自己”到人人生而平等、弘扬理性,人类逐渐关注自我修养,尊重生命价值的心灵家园——摘编自庞友海《西方人文精神的
起源及其发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知识,对材料中的“人文精神”进行解读。(要求:对材料中的某一个或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均可,论点
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1.B【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
平面交通”到“立体交通”的时代变化,依据题干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即将完成,交通工具
领域得益于内燃机的使用,B项正确。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排除。C项与交通工具无关,排除。D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排除。考
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工业革命·内容2.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它
使社会主义理论从空想变为科学。故答案为A项;B项是从理论到实践,排除;C项是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D项是理想到现实,排除。【
点睛】准确记忆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主干史实,理解和记忆每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并从中发现历史脉络,努力实现主干史实
网络化和体系化。3.C【详解】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处于大河流域,农业发达,它们都建立了奴隶制国家,都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①
②正确,故选C;③只符合古巴比伦,④只符合古印度,排除③④,故排除A、B;D不全面,排除。【点睛】4.C【详解】由材料“农奴制度的
腐朽,通过对外战争更加暴露无遗”可知,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激化了俄国国内的矛盾,进而刺激了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故选C。农奴
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维护沙皇的统治,而不是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排除A;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的状况由来已久,不是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
制改革的刺激因素,排除B;D项与B项原理相同,不属于直接刺激因素,排除。【点睛】现在历史考试趋向于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学生一
定要有史料史证的意识,要依托于材料进行合理分析。5.C【详解】限制英国国王和美国总统的权力,法国议会可以修改宪法都是为了防止专制独
裁的出现。故C正确;英国有国王,不是共和政体。排除A;材料中体现不出法国司法是独立的。排除B;材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
体现行政权受到制约,排除D。6.C【详解】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政治制度,“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说明国王的权力受到了“巴厘满
”的限制,所以此机构应该为议会,故选C;公民大会是古代雅典的机构,排除A;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排除B;首相是内阁首脑,不是机构,
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联系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分析解答。7.B【详解】材料体现的是
英国从1770年到1861年的铁产量和煤产量均显著增加,这主要是因为瓦特改良蒸汽机推动了冶炼业及采煤业的发展,B选项符合题意;AC
选项与当时英国铁产量和煤产量增加无必然关系,排除;化学工业的出现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D选项排除。故答案为B。8.D【详解】17
89年的法国大革命推动了民主、平等、自由等观念的广泛传播,为后来的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与维持奠定了思想基础,因此出现了题干中所列的各
个派别都在形式上坚持共和,不敢恢复君主制,说明大革命有持久震撼力,D项正确;A项错在“各派”,排除A项;法国君主派势力较强,排除B
项;材料与第二帝国的失败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9.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未明确“共和国”概念,未
规定成立议会,却多次提到“总统”“检察官”等职务,并授予总统较长任期等,可用于解释法国内部党派林立,政治斗争激烈,C项正确;《法兰
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措词和内容不能用来说明宪政体制形成过程中的严谨性,排除A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以一票优势通过宪法,确立共和政体,
民主共和制在当时并非社会共识,排除B项;法国是启蒙运动的中心,启蒙思想的宣传与传播较充分,排除D项。故选C项。10.C【详解】本题
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类题目,时空是西罗马帝国。根据材料“此后西罗马帝国被汪达尔人和日耳曼人陆续进入,最终在47
6年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可知,由于欧洲的民族大迁徙导致日耳曼人等外族入侵西罗马帝国,加速了西罗马帝国的灭亡,C项正确;匈奴人的进攻
只是促使了日耳曼各分支进入西罗马帝国,排除A项;西哥特人的占领只是欧洲各民族迁入罗马帝国的原因,排除B项;西罗马帝国的没落是其灭亡
的原因之一,但材料没有提及,排除D项。故选C项。11.D【详解】据所学可知,空想社会主义者包括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他们揭露和批判
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端,主张建立合作、平等、和谐的理想社会,但并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正确有效的途径,因此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
,D项正确;在工人阶级进行斗争的同时,以法国人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为代表的有识之士,无情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排除A
项;由于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抱有幻想,因此反对暴力斗争,但马克思的论断是基于无法找到实现理想社会的现实力量和有效途径,排除B项
;欧文创建了“新和谐公社”进行共产主义“劳动公社”的试验,但最终内部矛盾激化,最终失败,因此缺乏实践意识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
D项。12.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都有利于促进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进而促进本国资
本主义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只符合法国,排除;B项只符合英国和法国,美国没有经历封建制度,排除B项;C项只符合美国独立战争,排除
。故选D项。1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所
学可知,材料涉及的文明都属于人类早期的陆地文明,人类早期的陆地文明都发源于大江、大河流域,受制于生产力水平,大江、大河流域发展农业
的条件优越,C项正确;材料中中国就不属于热带地区,排除A项;人类早期定居地不是城市,而是聚落,因此,人口众多有利于城市定居生活的说
法错误,排除B项;据所学可知,人类早期文明的相似性主要是发源地的地理位置基本是大河流域,并非所有人类早期文明都是地形破碎,排除D项
。故选C项。14.C【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伊凡四世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即强化了中央集权,C项正确;16世纪初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
的统一国家得以建立,之后沙皇伊凡四世加强中央集权,材料反映沙皇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A项;“消除了”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提
到中央在地方设立机构,而没有涉及贵族势力,排除D项。故选C项。15.B【详解】白银由美洲流向欧洲,其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①正确;丝茶为中国出口贸易大宗,瓷器受国际市场欢迎,使得大量白银流入中国,②正确;根据材料中的“而且在
整个世界经济中即使不是中心,也占据支配地位”可看出中国并不是世界金融中心,1400年至1800年世界金融中心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
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最后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③错误;明清时期中国资本主义萌
芽出现并缓慢发展,但这并不是白银大量流入中国的原因,④错误。①②正确,B项正确;③错误,排除A项;③④错误,排除C项;④错误,排除
D项。故选B项。16.C【详解】根据材料,古罗马前期和中期,家父握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家庭内的妇女、卑亲属、奴隶等对外均没有法律人格
,家父与家子的地位差异反映了古罗马前期和中期的法律具有身份等级的不平等特征,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家父与家子在法律地位上不平等,无法
得出“延续习惯法”、“违背公民法理念”和“协调了立法与司法的矛盾”,排除A项、B项、D项。故选C项。17.(1)贵族议会(2)君主
立宪(3)从权力受限到统而不治(4)趋势: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影响:促进了英国政治文明的进步.也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详解】(1)机构:根据材料一即l215年英国《大宪章》中的规定可知,光荣革命前国王权力受到贵族的限制;根据材料二即l689年英
国《权利法案》中“未经议会同意……”可知光荣革命后,国王权力受议会的限制。(2)政体: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通过l689年《权
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3)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和材料三“宪法在理论上……在实践中……”,结合所学可知,英王的地位由权
力受到限制,逐渐发展到“统而不治”。(4)趋势:根据四则材料,特别是材料四中“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逐渐成为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
可知英国社会政治发展的趋势。影响:根据材料四“英国政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同时也为资本主义经开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从政治进步到社
会发展,由近及远进行概括。18.(1)韩非子;法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三权分立学说。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掌握立法权;
总统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权之间相互制衡。(3)思想理论是政治制度建设的理论指导(或思想基础)。(其他言之成理的
答案也可)【分析】(1)思想家及流派:材料“法不阿贵”“不期修古,不法常可”是法家代表韩非子的主张;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
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的政治制度格局。(2)学说:材料“国家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种”体现的是三权分立;
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87年宪法规定: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掌握国家行政大权;最高法院掌握司法权;三权之间相互制衡。(3)意义
: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思想理论是政治制度建设的理论指导。【点睛】19.(1)时间:明太祖时期。 原因: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2)时间:清朝雍正帝时期。 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 步得到巩固。 趋势:
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详解】(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可知,改制前有丞相,改制后废除了丞相,这是朱元璋时期“废丞相,权分六部”的结果,
所以时间是明太祖时期。明朝废丞相的原因是宰相专权乱政,威胁了皇权,为强化君主专制,明太祖进行改制。(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清朝
雍正帝时为用兵西北,防止军机泄密,建立了军机处;根据所学可知,军机处的建立,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
加强,中央集权进一 步得到巩固;从明初废丞相到设立内阁,再到清朝建立军机处的变化说明了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加强。20.示例:论点:西方
人文主义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解读:西方人文精神演进的历程是漫长的,它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公元前5世纪
中叶以后,古希腊出现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思想家,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认识你自己”等思想,使人们研究的主要对象由自然转向人类
自身,他们的思想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促进了希腊文化的发展。14~17世纪,西欧先后出现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文艺
复兴提出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宗教改革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觉醒。17~18世纪,启蒙运动倡导理性主义,提倡民主、平等、天赋人权等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特权主义,勾画了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蓝图,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总之,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人文主义精神不断地发展、丰富,不但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也对美洲、亚非拉等地区产生了深远影响。(“示例”仅供参考,不作为评分的唯一标准)【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首先,根据材料中西方人文精神在“人与自然”“人与国家”“人与自我”三个层面的发展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拟定论点为“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次,根据材料涉及的三个层面,结合所学知识对论点进行阐述,可以从古希腊时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启蒙运动等三个时期对西方人文精神演进的具体历程进行说明。最后进行总结概述,强调西方人文精神随历史发展而不断丰富,并对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小初高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