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淺 談 史 傳 文 學 教 學
2023-10-08 | 阅:  转:  |  分享 
  


淺 談 史 傳 文 學 教 學

在 入 選 爲 中 文 教 材 的 古 典 文 學 作 品 中 , 史 傳 文 學 佔 了 將 近 四 分 之 一 的 比 例 ,其 中 既 有 以 《 史 記 》 爲 代 表 的 正 史 類 作 品 , 也 有 後 世 文 學 家 所 寫 的人 物 傳 記 。 目 前 通 行 的 教 材 分 析 書 , 對 這 類 作 品 的 分 析 大 多 從 選 材 、 結 構 、 人 物 等 方 面 進 行 , 幾 乎 成 了 一 種 “ 八 股 ”式 的 格 調 , 而 忽 視 了 史 傳 文 學 寓 敘 事 於 論 斷 之 中 的 這 樣 一 個 重 要 的 特 點 。 顧 炎 武 在 《 日 知 錄 》中 說 : “ 古 人 有 作 史 不 待 論 斷 , 而 於 序 事 之 中 即 見 其 指 者 , 唯 太 史 公 能 之 。 ” 也 就 是 說 ,作 者 把 自 己 對 歷 史 人 物 的 評 價 (即 作 者 的 愛 憎 感 情 與 審 美 傾 向 等 主 觀 因 素 )不 著 痕 迹 地 滲 透 在 人 物 傳 記 的 序 事 之 中 。 其 實 , 這 種 筆 法 非 獨 司 馬 遷 如 此 , 後 世 的 文 學 家 無 不 從 中 吸 取 了 這 一 營 養 , 從 某 種 角 度 上 講 ,“ 寓 序 事 於 論 斷 之 中 ”是 我 國 記 敘 人 物 爲 主 體 的 作 品 的 優 良 傳 統 。 這 種 筆 法 既 能 高 度 地 體 現 歷 史 的 真 實 性 , 又 能 充 分 地 展 現 文 學 的 藝 術 性 。

史 傳 文 學 的 寓 論 斷 於 序 事 之 中 , 大 體 有 如 下 幾 種 形 式 : 一 是 將 論 斷 寓 於 人 物 本 身 的 描 寫 之 中 。 如 《 廉 頗 藺 相 如 列 傳 》 一 文 , 它 對 藺 相 如 的 評 價 大 多 付 諸 這 個 人 物 本 身 的 描 寫 之 中 。 其 中 , “ 相 如 因 持 璧 卻 立 , 倚 柱 , 怒 髪上 衝 冠 ” 那 段 描 寫 ,雖 然 沒 有 摻 入 作 者 的 任 何 評 價 , 但 相 如 忠 於 國 事 與 大 義 凜 然 的 氣 概 卻 躍 然 紙 上 。 在 澠 池 會 中 , 相 如 爲 了 不 辱 趙 國 尊 嚴 , 令 秦 王 擊 缻 , 他 “ 張 目 叱 之 , 左 右 皆 靡 ” , 其 大 智 大 勇 著 此 一 語 盡 出 矣 。 又 如 《 記 王 忠 肅 公 翺 事 》 一 文 , 記 敘 了 王 翺 爲 人 廉 正 , 他 毅 然 拒 絕 了 升 調 其 女 婿 入 京 一 事 。當 他 的 妻 子 提 出 這 個 請 求 時 , “ 公 大 怒 , 取 案 上 器 擊 傷 夫 人 , 出 , 駕 而 宿 朝 房 , 旬 乃 還 第 。 ” 在 這 裏 , 作 者 只 著 幾 語 , 便 使 王 翺 這 個 人 物 廉 正 的 性 格 呼 之 欲 出 。

第 二 , 寓 論 斷 於 側 面 描 寫 之 中 。 例 如 《 記 左 忠 毅 公 逸 事 》 一 文 , 篇 末 雖有 “ 史 公 治 兵 , 往 來 桐 城 , 必 躬 造 左 公 第 , 候 太 公 、 太 母 起 居 , 拜 太 夫 人 於 堂 上 ” 一 語 ,史 可 法 在 左 光 斗 死 後 尚 對 其 家 存 恤 備 至 , 可 見 左 光 斗 與 閹 黨 頑 強 鬥 爭 的 那 種 精 神 對 後 世 的 教 育 感 化 至 深 。又 如 柳 宗 元 的 《 童 區 寄 傳 》 , 篇 末 有 “ 鄉 之 行 劫 縛 者 , 側 目 , 莫 敢 過 其 門 ” 那 麽 一 筆 , 而 全 文 無 一 處 評 價 區 寄 智 勇 之 語 ,在 結 尾 則 巧 借 豪 賊 的 行 爲 出 之 , 堪 稱 文 章 豹 尾 。

第 三 , 寓 論 斷 於 人 物 自 身 的 語 言 之 中 。 如 《 屈 原 列 傳 》 中 屈 原 與 漁 父 的 那 一 段 對 話 , 屈 原 回 答 漁 父 說 : “ 吾 聞 之 , 新 沐 者 必 彈 冠 , 新 浴 者 必 振 衣 。 人 又 誰 能 以 身 之 察 察 , 受 物 之 汶 汶 者 乎 ? 寧 赴 常 流 而 葬 乎 江 魚 腹 中 耳 , 又 安 能 以 皓 皓 之 白 而 蒙 世 之 溫 蠖 乎 ? ” 屈 原 毅 然 拒 絕 了 漁 父 對 他 提 出 的 隨 波 逐 流 的 規 勸 , 表 現 了 屈 原 “ 眷 顧 楚 國 ,繋 心 懷 王 ” , 乃 至 以 身 殉 國 的 忠 烈 之 志 。 又 如 《 廉 頗 藺 相 如 列 傳 》 中 描 寫 了 相 如 的 門 人 因 相 如 受 了 廉 頗 的 侮 辱 而 憤 憤 不 平 , 紛 紛 要 求 辭 去 的 那 個 場 面 。 這 時 , 相 如 對 其 門 人 說 : “ 夫 以 秦 王 之 威 , 而 相 如 廷 叱 之 , 辱 其 群 臣 。 相 如 雖 駑 , 獨 畏 廉 將 軍 哉 ? 顧 吾 念 之 , 強 秦 之 所 以 不 敢 加 兵 於 趙 者 , 徒 以 吾 兩 人 在 也 。 今 兩 虎 相 鬥 , 其 勢 不 俱 生 , 吾 所 以 爲 此 者 , 以 先 國 家 之 急 而 後 私 仇 也 。 ” 這 裏 用 相 如 自 己 的 話 表 明 了他 寬 廣 的 胸 懷 , 贊 揚 了 他 以 國 事 爲 重 的 優 秀 品 質 。 誠 然 , 在 這 個 合 傳 中 , 廉 疏 藺 密 , 但 下 文 中 的 廉 頗 負 荊 請 罪 , 那 疏 淡 的 幾 筆 , 卻 使 廉 頗 磊 落 率 真 的 性 格 活 脫 脫 地 表 現 了 出 來 。 再 如 《 童 區 寄 傳 》 描 寫 區 寄 殺 了 第 一 個 豪 賊 後 又 遇 上 去 市 回 來 的 第 二 個 豪 賊 時 , 區 寄 “ 遽 曰 :‘ 爲 兩 郎 童 , 孰 若 爲 一 郎 童 耶 ? 彼 不 我 恩 也 ; 郎 誠 見 完 與 恩 , 無 所 不 可 。’ ”這 段 話 是 通 篇 的 傳 神 之 處 : 首 先 , 一 個 “ 遽 ” 字 , 說 明 了 區 寄 有 急 才 ; 其 次 , 要 使 強 盜 放 下 屠 刀 , 談 何 容 易 ! 而 區 寄 抓 住 了 強 盜 視 錢 如 命 、 以 至 因 錢 財 而 骨 肉 相 殘 的 本 質 性 格 , 從 而 使 之 放 下 了 屠 刀 , 這 充 分 說 明 了 區 寄 有 大 智 ; 此 外 , 去 市 而 返 的 那 個 強 盜 的 貪 婪 的 心 理 狀 態 , 讓 區 寄 這 幾 句 話 全 給 描 繪 出 來 了 。

第 四 , 寓 論 斷 於 他 人 的 言 語 之 中 。 例 如 《 項 羽 本 紀 》 中 “ 鴻 門 宴 ” 那 段 文 字 , 其 中 , 范 增 建 議 項 羽 急 擊 劉 邦 , 他 說 : “ 沛 公 居 山 東 時 , 貪 於 財 貨 , 好 美 姬 ……” 劉 邦 本 是 一 個 市 井 無 賴 、 流 氓 頭 子 , 他 僅 是 順 應 了 歷 史 潮 流 而 做 了 個 皇 帝 , 作 者 借 范 增 之 口 將 之 揭 露 無 遺 。 又 如 《 資 治 通 鑒 》 中 “ 赤 壁 之 戰 ” 的 那 段 描 寫 , 其 中 有 周 瑜 勸 孫 權 抗 曹 的 一 句 話 : “ 操 雖 托 名 漢 相 , 其 實 漢 賊 也 。 ” 當 時 的 獻 帝 不 過 是 個 傀 儡 , 曹 操 搞 的 不 過 是 挾 天 子 以 令 諸 侯 , 在 這 裏 被 周 瑜 一 語 道 破 。 再 如 “ 鴻 門 宴 ” 中 范 增 受 玉 斗 後 , 扔 在 地 上 , 拔 劍 將 之 擊 碎 , 說 道 : “ 唉 ! 豎 子 不 足 謀 。 奪 項 王 天 下 者 必 沛 公 也 。 吾 屬 今 爲 之 虜 矣 。 ” 這 裏 的 豎 子 是 雙 關 語 , 明 指 項 伯 (一 說 爲 劉 邦 ), 實 譏 項 羽 。 項 羽 的 驕 橫 縱 敵 , 全 以 這 句 譏 詞 誚 語 出 之 。

此 外 , 史 傳 作 品 多 有 以 人 物 語 言 兩 相 對 照 以 見 論 斷 之 例 。 在 “ 鴻 門 宴 ” 中 , 劉 邦 至 鴻 門 謝 罪 時 說 : “ 臣 與 將 軍 戮 力 而 攻 秦 , 將 軍 戰 河 北 , 臣 戰 河 南 , 然 臣 不 自 意 能 先 入 關 破 秦 , 得 復 見 將 軍 於 此 。 今 者 有 小 人 之 言 , 令 將 軍 與 臣 有 隙 ……” 項 羽 竟 不 讓 劉 邦 把 話 說 完 , 就 冒 出 了 個 “ 此 沛 公 左 司 馬 曹 無 傷 言 之 ” , 一 語 輕 率 脫 口 , 竟 送 人 一 命 。 兩 相 對 照 , 前 者 老 奸 巨 滑 , “ 小 人 之 言 ” 在 這 裏 僅 是 推 卸責 任 之 詞 ; 後 者 則 草 率 輕 敵 (他 根 本 沒 有 考 慮 劉 邦 非 等 閒 之 輩 ), 判 若 兩 人 。

寓 論 斷 於 序 事 之 中 的 筆 法 是 我 國 史 傳 文 學 的 優 良 傳 統 , 也 是 我 國 以 人 物 爲 主 體 的 敘 事 性 作 品 的 主 要 特 色 , 因 而 我 們 在 教 學 中 決 不 可 忽 視 這 一 點 。 古 人 爲 文 , 很 講 究 “ 隱 秀 ” , 《 文 心 雕 龍 ·隱 秀 》 說 : “ 夫 隱 之 爲 體 , 義 生 文 外 ; 秘 響 窮 通 , 伏 采 潛 發 。 ” 由 此 可 見 , 我 們 在 史 傳 作 品 的 教 學 中 強 調 這 一 點 , 是 非 常 必 要 的 。 我 認 爲 , 我 們 在 講 了 好 幾 篇 史 傳 作 品 之 後 , 適 當 地 將 這 一 寫 作 特 色 提 出 來 , 進 行 一 下 歸 納 總 結 , 總 比 那 種 一 味 地 講 解 篇 章 結 構 的 老 調 調 好 得 多 , 學 生 所 學 的 知 識 也 要 系 統 得 多 。 同 時 , 對 於 學 生 敘 事 性 文章 的 寫 作 , 也 將 會 有 一 定 的 啓 示 , 對 於 提 高 他 們 寫 作 這 類 文 章 的 能 力 也 將 很 有 幫 助 。



献花(0)
+1
(本文系企愚書櫥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