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2023-10-08 | 阅:  转:  |  分享 
  
江苏省北京师范大学盐城附属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
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是负责嫦娥三期工程“采样返回”任务的中国首颗地月
采样往返探测器。2020年11月24日,我国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从天体类型看,地球
属于(?)A.行星B.卫星C.流星D.恒星2.“嫦娥五号”将采集月壤返回地球,月壤中没有液态水的原因可能是(?)A.与地球距离太远
B.月面温度变化过大C.宇宙环境不安全D.没有昼夜更替现象下图为“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年太阳辐
射总量(?)A.哈尔滨比济南多B.分布呈东多西少C.上海大于1200kW·h/m2D.平原比高原地区丰富4.只考虑自然因素,最不适
合推销太阳能热水器的城市是(?)A.济南B.拉萨C.上海D.重庆2021年10月25日新华社报:目前太阳活动正在逐渐活跃,随着太阳
活动从极小期逐渐进入极大期,太阳的“脸蛋”上渐渐长出了“小黑痣”。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小黑痣”出现在图的(?)A.①层B.②层
C.③层D.太阳内部6.当太阳脸上“小黑痣”数量增多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耀斑爆发次数较少B.江淮地区洪涝较多C.“磁暴”
现象增多D.北京频繁可见极光赫尔曼德河发源于兴都库什山脉中部,河流下游汇入哈蒙—萨巴里湖、哈蒙—赫尔曼德湖和哈蒙—普扎克湖,形成罕
见的内陆淡水湖,合称为哈蒙湿地,连接哈蒙湿地与盐沼的甲河为季节性河流。图左为哈蒙湿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图右为赫尔曼德河源头逐月气温曲
线和降水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7.哈蒙—萨巴里湖、哈蒙—赫尔曼德湖和哈蒙—普扎克湖水域面积最大的月份是(?)A.2月B.5月
C.7月D.10月8.推测甲河流的流向是(?)A.哈蒙湿地流向盐沼B.盐沼流向哈蒙湿地C.春季哈蒙湿地流向盐沼,夏季反之D.夏季哈
蒙湿地流向盐沼,春季反之9.该区域形成罕见的内陆淡水湖主要原因是(?)A.降水丰富B.蒸发量小C.盐分排出D.下渗量大地震的能量以
波动的方式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下图为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0.到目前为止,人类对地球内部的
了解主要通过(?)A.电波测试B.地震波研究C.岩石分析方法D.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11.莫霍界面是指图中的(?)A.①B.②C.③
D.④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物质交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A.①②
B.②③C.①③D.③④13.“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体现的圈层作用是(?)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下图为“地
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A.①B.②C.③D.④15.深秋到次年早春,霜冻
少出现于阴雨夜晚的主要原因是(?)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减弱D.④较强2023年6月10日,位于印尼巽他海峡中喀拉喀托火山喷发
,火山灰柱高达3500m。火山灰会多方面影响人们的生活或生产,火山喷发还可能诱发其他自然灾害。下图示意大气的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
小题。?16.火山灰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是(?)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17.火山灰对当地人们生活或生产的影响说法
不正确的是(?)A.诱发呼吸道疾病B.污染水体C.降低土壤肥力D.破坏基础设施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
,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我国华北山区某气象站位于该山区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1月份某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
上下谷风)风向与气温增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该地山风转为谷风时刻约为(?)A.4:00前后B.10:00前后C.17:
00前后D.22:00前后19.推测气象站18时前后气温变化的原因是(?)A.风向骤变,西北风影响增强B.天气转阴,大气逆辐射增强
C.坡面降温,冷空气向下堆积D.逆温产生,谷底气温回升快我国华北山区某气象站位于该山区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下图示意1
月某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与气温增减变化示意图(注: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过的角度
)。完成下面小题。20.该日最高气温最可能出现在(?)A.10时B.12时C.15时D.18时21.推测气象站18时前后气温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A.风向骤变,西北风影响增强B.云层增厚,大气逆辐射增强C.形成逆温,谷底气温回升快D.坡面降温,冷空气向下堆积露
点温度表示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至饱和时的温度。下图为“某日8时我国及周边区域的地面天气简图”。据此完成下面
小题。?22.该日凌晨有降雨的测站最可能位于(?)A.北京B.广州C.南京D.乌鲁木齐23.正常年份情况下,该日最可能在(?)A.
1月下旬B.7月下旬C.10月下旬D.12月下旬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分别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读图,完
成下面小题。24.从图中可看出该河上游和下游水源的主要补给方式分别是(?)A.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B.降水、地下水C.高山冰川融水
、降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冰川融水25.从该河的径流量变化来看,关于该河参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陆地内循环B.大
多是陆地内循环、少量是海陆间循环C.大多是海陆间循环、少量是陆地内循环D.只有海陆间循环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6.图中洋流为寒流的是(?)A.abB.acC.bcD.bd27.洋流会使流经海域的等温线发生变化,能正确表示b洋流的是(?)A
.B.C.D.巴芬湾位于北美洲东北部巴芬岛与格陵兰岛之间,通过戴维斯海峡和大西洋相通。巴芬湾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其两侧海水性质
存在明显差异。1616年5月,为探寻北极西北通道,航海家威廉·巴芬从戴维斯海峡进入海湾,沿格陵兰岛西岸北上,历经3个月完成了环绕巴
芬湾一周的航行。下图示意巴芬湾海域及其洋流分布。完成下面小题。28.巴芬湾西侧表层洋流的流向及形成动力分别是(?)A.自北向南 盛
行西风B.自北向南 极地东风C.自南向北 盛行西风D.自南向北 极地东风29.与同纬度西侧海域相比,巴芬湾东侧海域(?)A.表层海
水结冰较早B.表层海水盐度较高C.海雾出现频率较低D.向大气输送水热少30.航海家威廉·巴芬在巴芬湾环绕一周的航行途中,最可能会感
觉到(?)A.日出时间越来越晚B.日出方位一直向北移动C.极光现象频繁出现D.正午船上杆影始终朝北二、单选题31.潮起潮落反映了日
、月、地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自然变化规律。人类积极利用潮汐的方式有(?)①稻田灌溉?②候潮进港?③潮汐发电?④滩涂养殖A.①②③B.②
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三、综合题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浙江某校中学生利用暑假进行研学活动。分别在图中的甲、乙、丙
三地发现形态相似的“蘑菇”石。学生对不同“蘑菇”石作如下描述: A.寂寞大海边,波涛伴孤独,雨虐风欺色凛然,只有神如故; B.塌崖
山林海花潮、峡谷峭壁、峰回石怪,山顶有一块巨石,远看像一个正在燃烧的火炬; C.辽阔无垠的沙海中,一座座参差不整的花岗岩怪石山,有
的像展翅腾空的苍鹰,有的像碧空飘展的祥云……,栩栩如生,比比皆是。材料二:丁地所属的广西河池市,曾发现300多株植物界“活化石”桫
椤树。桫椤树出现于3亿多年前,是目前仅存的木本蕨类植物。(1)甲、乙、丙三地相对应的“蘑菇”石分别为 、 、 。(填字母)(2)桫
椤树最早出现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代,该年代a所在岛屿 (未/已)形成。(3)d景观为喀斯特地貌中的 地貌,从地质地貌角度推断该景观
区域易发生 、 等地质地貌灾害。(4)列举三例与“蘑菇”石c成因相同的地貌 、 、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巴尔喀什
湖位于中亚干旱区,是世界第四长湖,分为东、西两湖,两湖间有狭窄水道相连,湖水盐度具有“东咸西淡”的一湖两水现象。伊犁河是其主要的补
给水源。目前,该湖泊面积萎缩明显。材料二左图为巴尔喀什湖流域略图,右图为巴尔喀什湖流域水循环示意图。(1)写出巴尔喀什湖流域主要的
水循环类型和图2中甲、乙所示水循环环节的名称。(2)简析巴尔喀什湖湖水盐度“东咸西淡”的主要原因。(3)结合水循环原理,请对稳定和
扩大巴尔喀什湖面积提出合理化建议。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表为我国主要气候区城市平均热岛效应强度(以城乡最低气温差
表示)。气候区年平均1月平均7月平均亚热带0.24℃0.14℃0.39℃温带0.54℃0.80℃0.25℃材料二:图甲为某城市近地
面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乙为该城市热岛环流模式示意图。??(1)我国城市热岛效应较强的热量带是 (亚热带、温带),其1月份热岛效应
更为明显的原因是 。(2)图甲中等温线a、b、c的数值大小关系是 。(3)与郊区相比,城市常常多雨、多雾,简述其形成原因 、 。(
4)说明城市近地面气温高的原因?参考答案1.A 2.B【解析】1.地球自身不发光,且围绕太阳(恒星)运动,属于行星;围绕行星
运动的是卫星;流星是指从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摩擦燃烧所产生的的发光现象;恒星是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天体,BCD错误。故选A。2.因为
月亮体积小,月亮表面的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不能将水蒸气吸附到月球表面,同时月球表面有日照的时候,温度很高,液态水会完全蒸发成水
蒸气,所以月亮上没有液态和气态的水,B正确;月壤中没有液态水与地球距离远近无关,A错误;月球和地球在一样的宇宙环境中,宇宙环境是安
全的,C错误;月球上有昼夜交替现象,D错误。故选B。【点睛】天体是所有宇宙星体的统称。天体分为天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天然天体主要有恒
星、星云、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星系际物质等。人造天体有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实验室、月球探测器等。3.C
4.D【解析】3.阅读图中信息可知,图例显示哈尔滨和济南的太阳年辐射总量都在1200-1500kw·h/m2之间,差异不大,故A错
误;图中显示太阳年辐射总量分布西北多东南少,故B错误;上海太阳年辐射总量在1200—1500kw·h/m2之间, 故C正确;结合图
例可知高原的太阳年辐射总量比平原地区丰富,故D错误。答案选择C。4.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只考虑自然因素,最不适合推销太阳能
热水器的城市应该是年太阳总辐射量最小的城市,对比图中显示图例数据可知,四城市中拉萨位于青藏高原之上,海拔较高,年太阳总辐射量最大,
上海和济南居中,故ABC错误;而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地势较低,四周地势较高,降水多,云层较厚,因此年太阳总辐射量最小,故D正确。答案
选择D。【点睛】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太阳辐射量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和日照时间,具体因素如下:1、纬度: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
太阳辐射强;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弱。2、天气: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3、地势:地势高
,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太阳辐射强;反之太阳辐射弱。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辐射强;反
之太阳辐射弱。5.A 6.C【解析】5.根据所学知识,“小黑痣”属于黑子,发生在光球层。①层属于光球层,②层色球层,③层日冕
层,结合选项,A正确;BCD错误;故选A。6.根据所需知识,当太阳脸上“小黑痣”数量增多时,代表太阳活动比较强烈,此时耀斑爆发次数
应该是增多的,A错误;江淮地区的洪涝灾害和我国季风区的气候特点有关,与太阳活动关联不大,B错误;在活动爆发的时候,地球磁暴现象会明
显增多,造成指南针失灵,C正确;北京由于纬度较低,无法观看到极光现象,D错误;故选C。【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
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
确指示方向;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7.B 8.A 9.C【解析】7.据图
推测可知,赫尔曼德河源头地区冬季气温较低,降雪量较大,形成较厚的积雪,春季气温回升大量积雪融水通过河流汇入湿地且春季降水量较多、为
赫尔曼德河提供较丰富的雨水补给,故哈蒙-萨巴里湖、哈蒙一赫尔曼德湖和哈蒙一普扎克湖水域面积最大的月份是5月,故B正确ACD错误。故
选B。8.春季时哈蒙湿地水域面积增大,三个湖泊连成一片,湖泊水位上涨,湖水顺着甲河流向盐沼,而夏季时积雪融水消失,哈蒙湿地面积减少
,甲河流会出现断流,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9.由图可知,该地月最大降水量70多毫米,月降水量在30毫米以下的有8个月,降水稀
少,A错误;该地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蒸发量大,故B错误;春季降水多,积雪融化多,使哈蒙湿地水域面积扩大,让三个湖泊连成一片
,成为一个连片的湿地,水位升高,湖水沿着甲河流向盐沼,排出湖泊的盐分,因此哈蒙湿地的盐度降低,形成内陆淡水湖,C正确;下渗量大不是
影响含盐量的主要原因,D错误。故选C。【点睛】湿地的成因分析 湿地形成原因: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 (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
、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10.B 11.A【解析】10.地球的内部结构,我们无法直接观察。科学家主要通过对地震波
(地震波有纵波和横波之分,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的研究来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
B。11.地球内部有两个不连续面,一个在地面下平均33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横波和纵波的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不连续面叫莫霍界面
,对应图中①界面,故A正确;②在地下约2900千米处,应为古登堡界面,B错误;③为地幔,④为外核,故CD错误。故选A。【点睛】因为
地震波的特殊性质,即传播速度的不同、传播速度会因为不同因素的作用而改变以及纵波的传播介质只有固体,横波的传播介质既有固体还有液体和
气体,帮助确定了地球的内部结构。12.B 13.D【解析】12.根据图示圈层降水、供水、渗透和供氧的功能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依
次代表的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落花”属于生物圈,“春泥”属于岩石圈,B正确。故选B。13.诗词的大意是作者歇于山中,忽
然天色突变,但见黑云衔带着豆大的雨点喷洒而至前山而我所坐的地方却晴朗无雨。说明雨是空气在沿着山坡向上爬升的过程中形成的,符合地形雨
的形成特点,属于岩石圈对大气圈的影响,对应的是②→④。故选D。【点睛】地球的圈层结构可分为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两部分。内部圈层由地核
、地幔和地壳组成,其中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大气圈指环绕地球外部
的气体圈层,可将大气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水圈是地球外部圈层中作用最为活跃的一个圈层,也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生物圈是指
地球上所有生态系统的统合整体,是地球的一个外层圈,是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14.C 15.D【解析】14.近地面大
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对应图中的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15.深秋到次年早春,霜冻少出现于阴雨夜晚的主要原因是云层较
厚,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强,大气逆辐射④较强,使得地面温度较高不易结霜,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1、对太阳
辐射的削弱作用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②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
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③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
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16.D 17.C【解析】16.读图可知,图中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火山灰到达不了这个
高度,故对其没有影响,A错误。②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此次火山喷发后,火山灰随风向周边扩散,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得到达地面
的太阳辐射量减少,B错误。③是地面辐射,由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少,C错误。④是大气逆辐射,火山灰会强烈吸收地面长
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回的形式回到地面,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D正确。故选D。17.火山灰会污染空气,诱发呼吸道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A正确。火山灰会落入水中,污染水体,B正确。火山灰增加土壤肥力,C错误。火山喷发的熔岩易引发火灾,破坏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D正
确。根据题干要求应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故选C。【点睛】火山灰的作用:火山灰会为土壤带来丰富的养料,可以使土壤非常肥沃,有利于发展
农业生产;火山喷发会给当地带来很多矿物质;火山灰的工业用途也很多,比如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制成墙板、楼板和隔音保温材料等;在化学工业
方面,可磨粉用作过滤剂、干燥剂和催化剂;火山灰还可用于填料工业,制作光学玻璃高级磨料、塑料抛光剂、橡胶塑料等其他化工品填料。还有人
将火山灰用作杀虫剂的载体和肥料的控制剂。18.B 19.C【解析】18.根据材料可知,山风转为谷风时刻应该是在日出后,根据图
示信息可知18:00-9:00以前风向方位角100°多一点,盛行偏东风,此时为黑夜,应为山风,10点及以后当地风向方位角为250°
左右,盛行偏西风,此时为白天,应为谷风,因此B符合题意;排除A、D、C。故选B。19.由图示可知此期间山谷风显著,说明盛行风比较弱
,且18时前后西北风转东南风,西北风影响减弱,A错误;受弱冷空气影响,10时左右出现降温、阴雨天气,B错误;18时前气温变化显示日
落后的气温变化,当地冬季,昼短夜长,18时前由昼转夜,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辐射减弱,使得18时前气温骤降,18时后时山坡
降温速度快,盛行下沉气流,冷气流在谷地积累导致谷地气温较低,同时抬升上方暖气流,18时后气温回升,C正确;逆温不会导致谷底气温回升
,D错误。故选C。【点睛】在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热较多,成为一只小小的“加热炉”,空气增温较多;而山谷上空,同高度上的空气因离地较
远,增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暖空气不断上升,并在上层从山坡流向谷地,谷底的空气则沿山坡向山顶补充,这样便在山坡与山谷之间形成一个热力
环流。下层风由谷底吹向山坡,称为谷风。到了夜间,山坡上的空气受山坡辐射冷却影响,“加热炉”变成了“冷却器”,空气降温较多;而谷地上
空,同高度的空气因离地面较远,降温较少。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因密度大,顺山坡流入谷地,谷底的空气因汇合而上升,并从上面向山顶上空流去
,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谷地,称为山风。20.C 21.D【解析】20.图示虚线为气温增减变化曲线,只要
增减变化为正值,气温就是在升高,图示虚线大致在15点左右处于连续增温的最低位置,因此可能是该日气温最高的时间点,C正确;10时和1
2时虚线都在0℃以上,说明此时气温仍在升高,但尚未到达最高值,AB错误;18时虚线数值在0℃以下,说明此时气温已经下降,此时不是最
高温出现的时间,D错误。故选C。21.由图示可知此期间风向方位角变化大,且该地区位于山谷中,说明此时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盛行风比较
弱,根据风向方位角的判读,可知18时前后风向方位角约为300°转变为130°,故此时西北风转东南风,西北风影响减弱,A错误;若云层
增厚,大气逆辐射加强,保温效果加强,温度应该升高,B错误;当地1月冬季,昼短夜长,故在18时前已经日落,18时前气温变化显示日落后
的气温变化,18时前由昼转夜,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辐射减弱,使得18时前气温骤降,18时后山坡降温速度快,盛行温度较低的
下沉气流,即冷空气,冷空气密度较大,在谷地积累导致谷地气温较低,与此同时将谷底原有的暖空气抬升,形成下冷上暖的逆温现象,而暖空气被
抬升后,覆盖在山坡位置,造成18时后山坡气温回升,而逆温不会导致谷底气温回升,B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地形逆温主要由地形造
成,主要发生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暖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高低的倒置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发生在晚上。还有一种情况是,冬半年冷空气在向低纬度地区运动过程中,因冷空气较冷重,把地势较低盆地和谷地地区填满(形
成冷空气湖),而盆地上空是暖空气,在盆地上空暖空气与盆地内冷空气交界的大气层形成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发生在冬半年。22.C
23.C【解析】22.材料信息表明,露点温度表示使空气冷却至饱和时的温度。在北京,南京,广州,乌鲁木齐四个测站中,只有南京的气温
低于露点温度,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空气容易成云致雨,该日凌晨有降雨的测站最可能位于南京,其它三个城市的气温均高于当地的露点温度,
空气中水汽没有达到饱和,不可能出现降雨,C正确,ABD错误,故选C。23.据图中北京8时气温和南京8时气温以及哈尔滨8时气温可知,
北京和哈尔滨这两座北方城市早上8时气温远远高于0℃,一月0℃等温线大致在秦岭--淮河一线。故可推测,该日不可能是深冬,故A、D错误
;7月,我国的的气温特点是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读图中几座城市温度可以排除B;故正常年份下,该日最可能在10月下旬,C正确,A
BD错误,故选C。【点睛】在自然界中,通常是由于大气冷却使气温降至露点以下而发生凝结。大气中常见的冷却过程有以下四种:(1)辐射冷
却:在晴朗静稳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较快,温度较低,地面和贴近地面的气层因冷却降至露点以下而发生水汽凝结。夜间云顶常因辐射冷却使云层
变浓加厚。(2)接触冷却:暖湿空气流经冷的下垫面,因热传导作用使空气降温至露点以下而出现凝结。(3)混合冷却:两块湿空气,当其温差
较大时,经过水平混合后产生冷却达到过饱和状态。(4)上升冷却:空气在上升运动过程中,大气温度降低,饱和水汽压减小,到达某高度之后,
空气由未饱和达到饱和及过饱和而发生凝结。这是自然界中最为重要的水汽凝结过程。24.C 25.C【解析】24.根据文字材料可知
,该河位于北半球,1月份该河上游径流量小,7月份该河上游径流量大,说明该河上游径流量受气温影响大,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川融水;下游
地区2月份径流量大,8月份径流量小,即下游主要是在冬季补给,故可能位于地中海气候区,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所以该河上游和下游的主要补
给方式分别是高山冰川融水和降水补给,C正确,排除ABD。故选C。25.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河下游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地中海气候主要分
布于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故该气候区河流大多参与海陆间循环,少量是陆地内循环,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睛】河流
补给类型包括雨水补给,季节性冰雪融水补给,永久性积雪或冰川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和湖泊水补给,不同的地区,河流补给类型有可能有一种或
几种共同作用于该河流补给,根据该河流所处地理位置判断主要补给类型。26.D 27.D【解析】26.图中为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为北太平洋暖流,b为加利福尼亚寒流,c为东澳大利亚暖流,d为秘鲁寒流。也可根据洋流的流向进行判断,由高纬流向
低纬的属于寒流,由低纬流向高纬的属于暖流。D正确、ABC错误。故选D。27.由图可知,b洋流从北半球的高纬流向低纬,为北半球的寒流
。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一致,AB错误。北半球高纬温度低,低纬温度高,D正确,C错误。故选D。【点睛】洋流的流向即等温线的凸出方向,
洋流从水温高处流向低处,为暖流,反之,从水温低处流向高处是寒流。28.B 29.B 30.D【解析】28.根据图中信息
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巴芬湾地区位于高纬度地区,该地区主要受极地东风的影响,因此巴芬湾西侧表层洋流为由北冰洋巴芬湾西部沿着巴芬岛向南
流的洋流,所以巴芬湾西侧表层洋流的流向是自北向南,其形成动力是极地东风,B正确,ACD错误。故选B。29.根据图文材料信息可知,巴
芬湾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与同纬度西侧海域相比,巴芬湾东侧海域是从南向北的洋流,是暖流,对沿岸地区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因此巴芬湾东
侧海域表层海水结冰较晚,表层海水盐度较高,海雾出现频率较高,蒸发更多,向大气输送水热多,B正确,ACD错误。故选B。30.航海家威
廉·巴芬在5月从戴维斯海峡进入海湾,沿格陵兰岛西岸北上,历经3个月完成了环绕巴芬湾一周的航行,所以在绕行一周的航行当中,日出时间先
变早再变晚,日出方位先向东北后向东南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加再减小,极光现象出现并不频繁,ABC错误。由于在绕行一周的航行当中正午
太阳始终在南方的天空,因此正午船上杆影始终朝北,D正确。故选D。【点睛】巴芬湾的海流以逆时针方向流动,主要有以下两股海流:格陵兰岛
西部的暖流每年通过戴维斯海峡将约99万立方米的海水注入巴芬湾。从北冰洋流入的寒流则沿巴芬岛东侧注入大西洋。31.B【详解】潮汐属于
海水运动,海水为咸水,不适合稻田灌溉,①错误;人们可以根据潮汐规律候潮进港、利用潮汐发电、进行滩涂养殖,②③④正确。综上所述,B正
确,ACD错误,故选B。32.(1) c b a(2) 古生代 未(3) 峰丛(峰
林) 滑坡 泥石流(可互换)(4) 风蚀柱 风蚀洼地 风蚀城堡、风蚀雅丹【分析】本题以研学
活动为背景,考查常见地貌的类型、特点、成因以及地质年代的判断等。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
的区域认识水平和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核心素养。【详解】(1)根据甲地的经纬度可知,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多风沙,因
此形成风蚀蘑菇,对应为c;乙地位于鲁中山区,综合受风力侵蚀、流水侵蚀等作用形成蘑菇石,对应b;丙地位于台湾沿海地区,受海水侵蚀作用
形成蘑菇石,对应a。(2)古生代大约距今2.52亿年——5.41亿年,桫椤树出现在3亿多年前,因此为古生代。台湾岛原本与大陆相连,
在新生代才与大陆分离,因此在古生代时期台湾岛还未形成。(3)d景观为外观陡峭突兀的峰林或峰丛地貌,由于坡度大,降水多,水土流失严重
,易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地貌灾害。(4)“蘑菇”石c主要是风力侵蚀形成,还有风蚀洼地、风蚀城堡、风蚀柱、风蚀雅丹地貌。【点睛】3
3.(1)陆地内循环地表径流地下径流(2)地处中亚干旱区,降水少,蒸发强;西部有伊犁河汇入,大量淡水的稀释作用强(东部淡水汇入少)
;连接东西部的水道狭窄,湖水不易流通,盐分交换不畅。(3)恢复流域内植被,增加下渗;控制农业用地规模,发展节水农业;合理分配河流上
、中、下游水资源;实施跨流域调水,增加湖水水量。【分析】本题以巴尔喀什湖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
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详解】(1)巴尔喀什湖流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属于陆地内循环;
图2中冰川补给河流,产生地表径流,甲为地表径流;径流下身形成地下径流,乙为地下径流。(2)盐度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蒸发,降水,地表径
流,水体交换等因素的影响。如图,巴尔喀什湖深居内陆,远离海洋,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西部有伊犁河汇入,大量
淡水的稀释作用强(东部淡水汇入少);巴尔喀什湖东西狭长分布,连接东西部的水道狭窄,湖水不易流通,盐分交换不畅,导致“东咸西淡”。(
3)巴尔喀什湖湖域面积的减少与蒸发,下渗,降水,入湖径流以及人类活动等有关;要稳定和扩大巴尔喀什湖面积,可以恢复流域内植被,增加下
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控制农业用地规模,发展节水农业,减少水量消耗;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实施跨流域调水,增加湖水水量
等。【点睛】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 :年降水量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流域面积(支流数量) 与地表径流量呈正相关;植被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地质条件(土壤质地)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蒸发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量影响大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34.(1) 温带 冬季取暖,产生更多废热(2)a>b>c/c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