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2023-10-09 | 阅:  转:  |  分享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历史试卷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2.(2分)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
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A.英法联军B.英法美联军C.英法美俄联军
D.八国联军3.(2分)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
英国B.法国C.日本D.俄国4.(2分)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A.金田起义、天京事变B.永安
建制、定都天京C.永安建制、天京事变D.定都天京、天京事变5.(2分)洋务运动是中国人走强国之路的一次尝试,它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
程。以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B.它使中国富强起来了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 D.为中国近代企业培养了技术力量6.(2分)黄海海战结束后,光绪帝为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垂泪撰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
足壮海军威”。这位海军将领是(  )A.左宝贵B.关天培C.邓世昌D.丁汝昌7.(2分)陈旭麓认为:“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
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  )A.取得了巨大成功 B.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C.实行了君主立
宪制度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8.(2分)引发如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1894年1900年列强在
中国设厂总数80家933家A.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B.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C.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
须经双方协议D.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9.(2分)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故瓜分一事,
实为下策。”他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因为(  )A.三元里抗英斗争B.太平天国运动C.公车上书D.义和团运动10.(2分)1900年10
月11日,议和大臣李鸿章在俄罗斯军队的护送下,从天津来到北京(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
战争11.(2分)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  )A.秋瑾B.章炳麟C.陈天华D.孙中山12
.(2分)有学者指出:“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
门D.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13.(2分)小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历史时摘抄了如下名人名言,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民族精神是(  )法者
,天下之公器也;变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A.勇于革新B.不懈抗争C.善于学习D.忧国忧民14.(2分)民国元年,
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与该套教科书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华民国成立B.戊戌变法C.新
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15.(2分)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A.
帝制复辟B.军阀混战C.日军侵华D.东北易帜16.(2分)“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反对愚昧,斗争锋芒
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A.原因B.性质C.内容D.影响17.(2分)“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
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
的实质是(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1
8.(2分)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暴发后,各地打出“抗击疫情党旗红,迎难逆行守初心”。“初心”确立最早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
二大C.中共七大D.中共十四大19.(2分)中国有一座城市,它曾经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这座城
市是(  )A.上海B.重庆C.天津D.北京20.(2分)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却黑暗依旧;192
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五四运动的爆发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中华民国的成立二、综合题(共4小
题,第21题8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2分共40分)21.(8分)阅读下面的大事年表,回答问题。时间序号事件
1840年①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1年③安庆内军械所创办1894年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8年⑤戊戌变法
1900年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911年⑦辛亥革命1915年⑧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1919年⑨五四运动1921年⑩中共一大的召
开(1)(2分)如果将大事年表中的⑤⑦⑧⑨⑩合并为一类,你认为合适的主题是什么?(2)(2分)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大事再合并一类(至少
4个事件,只写序号),并写出对应的主题。(3)(4分)你认为大事年表中哪一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并说明理由。(任答一个
事件并写出理由即可。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材料二:开埠通商城市成为当
时连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桥梁,西方现代文明成果通过口岸城市陆续传入中国。开埠通商有效促进了沿海城市现代工业发展,推进了市场化进程——
李振华《开埠通商后口岸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1)(3分)分别说出被迫开放图1和图3通商口岸的近代不平等条约。(2)(3分)从图1到
图2再到图3,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3)(4分)依据材料二,概
括通商口岸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23.(10分)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回答问题。材料一:1
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立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些企业虽然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
,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摘编自《中国近代史》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
在开学校,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
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1)(
3分)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特点和目的。(2)(3分)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3)(4分)结合所
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说的“树墩”,进行了哪些努力?24.(12
分)在民族兴盛之时,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在国家危亡之际,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感知历史】材料一:
(如图)(1)(3分)结合漫画回答,巴黎和会上作出了怎样的规定导致德国人如此沮丧、日本人如此得意。【还原现场】(2)(3分)该画作
比较真实地再现这场爱国运动,请结合画作内容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时代觉醒】《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
6年停刊,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类别1920年9月前(篇)1920年9月后(篇)类别1920年9月前(篇)1920年9月
后(篇)思想(启蒙)652科学社会主义179文学3910俄国研究441新诗140101国民革命0113小说3415世界革命020—
—摘编自《(新青年)研究》(3)(3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3分)作为
21世纪的青年学生,你认为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2分)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首先被联军掠夺,
次被下令焚毁。”这里的“联军”是(  )A.英法联军B.英法美联军C.英法美俄联军D.八国联军【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
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解答】依据“圆明园为皇帝夏季离宫,
首先被联军掠夺,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疯狂抢掠园中珍宝。A符合题意。故选:A。3.(2分)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
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日本D.俄国【答案】D【分析】本题考
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对中国的侵略的相关内容。【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皇俄国趁火打劫、等共割占中国15
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故选:D。4.(2分)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其中①②处应该是(  )A.金田起义、天京事变B.
永安建制、定都天京C.永安建制、天京事变D.定都天京、天京事变【答案】C【分析】本题以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为切入点,主要考
查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关史实。【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1851年金田起义,相继建立各项制度,太平天国初具
建国规模,其后进行北伐,1856年军事上达到全盛,由攻势转为守势。所以其中的①②处是永安建制。故选:C。5.(2分)洋务运动是中国
人走强国之路的一次尝试,它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以下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B.
它使中国富强起来了C.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D.为中国近代企业培养了技术力量【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以洋务运动是中国人
走强国之路的一次尝试,它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依托,考查洋务运动的认识。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894﹣1895年甲午中
日战争期间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使中国出现了第一
批近代企业,培养了技术人才,是中国近代化的开始。故选:B。6.(2分)黄海海战结束后,光绪帝为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海军将领垂泪撰写挽联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位海军将领是(  )A.左宝贵B.关天培C.邓世昌D.丁汝昌【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甲午中
日战争中黄海海战的知识,关键信息是“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解答】1894年9月,清政府北洋舰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致远
舰管带邓世昌率舰冲锋向前,致远舰多处中弹,开足马力,日舰躲避,击中致远舰。“此日漫挥天下泪。故选:C。7.(2分)陈旭麓认为:“维
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他们向西方追求真理,为中国寻找出路(  )A.取得了巨大成功B.开始了中国近代
化的进程C.实行了君主立宪制度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戊戌变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据题干
“维新变法期间,第一批具有近代意义的知识分子已经出现……为广开中国的民智而介绍西方的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可知。故选:D。8
.(2分)引发如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1894年1900年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80家933家A.允许日本在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B.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C.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D.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
商口岸【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马关条约》。掌握《马关条约》内容及影响。【解答】由图表时间“1894年到1900年”结合所学,1
894年到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不断增加,A符合题意。故选:A。9.(2分)瓦德西在给
德皇的报告中指出:“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他产生这样的认识是因为(  )A.三元里抗英斗争B.太平
天国运动C.公车上书D.义和团运动【答案】D【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义和团运动。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反帝爱国运动。、【解答】据题干“中国群
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知。他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遭到义和团顽强抵抗后写这份报告的,为镇压
义和团,从大沽经天津向北京进犯,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D符合题意。故选:D。10.(2分)1900年10月11日,议
和大臣李鸿章在俄罗斯军队的护送下,从天津来到北京(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答案】
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以“1900年10月”“李鸿章”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知识。【解答】依据“1900年10月
”“李鸿章”可知,1900年6月,发动了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故选:D。11.(2分)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  )A.秋瑾B.章炳麟C.陈天华D.孙中
山【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了孙中山。孙中山是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解答】他从甲
午中日战争时期(1894年﹣1895年)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1894年。190
5年8月,大会选举孙中山为总理,恢复中华,平均地权”(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它的成立。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
刊词中把其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生”三大主义,它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选:D。12
.(2分)有学者指出:“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和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C.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
门D.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影响的准确识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
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但是,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而是为思考问题,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故C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13.(2分)小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历史时摘抄了如下名人名
言,从中我们感受到的民族精神是(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孙中山A.勇于革新B.不懈抗争C.善
于学习D.忧国忧民【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梁启超和孙中山的相关内容,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解答】A.勇于革新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
仍需努力”不符。B.不懈抗争与“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天下之公理也”不符。C.善于学习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D.根据材料“法者,天
下之公器也,天下之公理也”可知,是天下用来衡量是非的工具,则是天下不变的公理。“革命尚未成功!”指的是我们要做的事还未完成,体现了
孙中山在病危之中、拯救民众的爱国之心。故选:D。14.(2分)民国元年,为紧跟时势,商务印书馆编纂了《共和国教科书》,与该套教科书
编纂有直接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华民国成立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华民国成
立。1911年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
立。【解答】根据所学可知,1912年1月1日,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15.(2分)史学家常把1916年
至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A.帝制复辟B.军阀混战C.日军侵华D.东北易帜【答案】B
【分析】本题以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称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为切入点,考查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解答】据所学知,1
916年袁世凯死后,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军阀混战。故选:B。16.(2分)“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反对愚昧,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A.原因B.性质C.内容D.影响
【答案】C【分析】本题以“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
”为切入点,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新文化运动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
件。【解答】根据题干,“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反对专制,反对愚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15年起、李大钊、鲁迅等,认
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新文化运动,反对独裁专制;提倡新道德;提倡新文学,向尊孔复古的逆
流展开猛烈进攻。C符合题意。故选:C。17.(2分)“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在操场的树荫下,她们
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维新思想开始传播B.民主共和观念
深入人心C.民主科学思想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D.洋务运动兴办新式学校【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注意全面分析题干材料。【解答】据“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抗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可知。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
,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故选:C。18.(2分)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暴发后,各地打出“抗击疫情党旗红,迎难逆
行守初心”。“初心”确立最早是在(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七大D.中共十四大【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
的诞生,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解答】1921年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
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故选:A。19.(2分)中国有一座城市,它曾经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
岸之一,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这座城市是(  )A.上海B.重庆C.天津D.北京【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中
国近代侵略以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相关史实。【解答】结合所学可知,1842年8月,开放广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五四爱国运动发展
到新阶段,工人等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921年7月23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根据题干要求选择和“最早的通商口岸之一”“
无产阶级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开始踏上革命征程”等描述符合的城市。故选:A。20.(2分)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
的黑暗中;1911年,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B.五四运动的爆发C.新文化运动的
兴起D.中华民国的成立【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相关知识的内容,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切入点。【解答】19
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指的是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1911年,却黑暗依旧,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中国依
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故选:A。二、综合题(本大
题共4小题,第21题8分,第22题10分,第23题10分,第24题12分共40分)21.(8分)阅读下面的大事年表,回答问题。时间
序号事件1840年①鸦片战争爆发1860年②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861年③安庆内军械所创办1894年④甲午中日战争爆发1898年⑤
戊戌变法1900年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911年⑦辛亥革命1915年⑧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1919年⑨五四运动1921年⑩中共
一大的召开(1)如果将大事年表中的⑤⑦⑧⑨⑩合并为一类,你认为合适的主题是什么?(2)请你根据表格中的大事再合并一类(至少4个事件
,只写序号),并写出对应的主题。(3)你认为大事年表中哪一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并说明理由。(任答一个事件并写出理由即
可。【答案】(1)近代化的探索。(2)①②④⑥;列强的侵略。(3)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分析】本题考查列强的侵略、近代化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
础知识。【解答】(1)如果将大事年表中的⑤⑦⑧⑨⑩合并为一类,我认为合适的主题是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五四运动
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鸦片战争爆发、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都属于列强对华侵略,最合适的主题是列强的侵略。
(3)我认为大事年表中中共一大的召开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理由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故答案为:(1)近代
化的探索。(2)①②④⑥;列强的侵略。(3)中共一大的召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
题。材料一:《近代中国不同时期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材料二:开埠通商城市成为当时连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桥梁,西方现代文明成果通过口岸
城市陆续传入中国。开埠通商有效促进了沿海城市现代工业发展,推进了市场化进程——李振华《开埠通商后口岸城市发展的历史考察》(1)分别
说出被迫开放图1和图3通商口岸的近代不平等条约。(2)从图1到图2再到图3,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结合所
学知识说说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3)依据材料二,概括通商口岸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答案】(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2)变化:从东南沿海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再到中国腹地;说明: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断加深。(3)开埠通商城市成为当时连接中国与西
方国家的桥梁;有效促进了沿海城市现代工业发展,推进了市场化进程,使口岸城市走上以港兴市、商贸兴市的发展道路。【分析】本题以二则文字
、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说明的问题、通商
口岸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图1“广州、厦门、宁波,被迫开放图1通商口岸的近代不平等条
约是1842年的《南京条约》、重庆、杭州”可知。(2)从图8到图2再到图3,近代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是从东南沿
海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3)依据材料二“开埠通商城市成为当时连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桥梁,西方现代文明成果通过口岸城市
陆续传入中国,推进了市场化进程、商贸兴市的发展道路,开埠通商城市成为当时连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桥梁,推进了市场化进程、商贸兴市的发展
道路。故答案为:(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2)变化:从东南沿海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再到中国腹地。(3)开埠通商城市成为当时
连接中国与西方国家的桥梁;有效促进了沿海城市现代工业发展,使口岸城市走上以港兴市。23.(10分)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
独立,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立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些企业虽然由官府
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竞争,同时给军事工业提供资金、燃料。——摘编自《中国
近代史》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三:如果我们
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派创办民用工业的特点和目的。(2)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
键是什么?(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辛亥革命“将树砍断了”的含义。在20世纪初,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说的“树墩”,进行了
哪些努力?【答案】(1)政府控制,吸收私人资本,面向市场。与外商竞争,获取利益;支持军事工业。(2)变革官制。(3)辛亥革命推翻了
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相关
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立了一批民用工业,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但吸收私人资本
,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分洋商之利’、燃料”可知,吸收私人资本。目的是与外商竞争;支持军事工业。(2)根据材料“变法之本,在
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本;而一切要其大成,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关键是变革官制。(3)根据材料三“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人民为了清除材料三中所说的“树墩”,五四运动。故答案为:(1)政府控制,吸收私
人资本。与外商竞争;支持军事工业。(2)变革官制。(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五四运动。24.(1
2分)在民族兴盛之时,青年学生是中华民族腾飞的希望,在国家危亡之际,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感知历史】材料一
:(如图)(1)结合漫画回答,巴黎和会上作出了怎样的规定导致德国人如此沮丧、日本人如此得意。【还原现场】(2)该画作比较真实地再现
这场爱国运动,请结合画作内容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时代觉醒】《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按各
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类别1920年9月前(篇)1920年9月后(篇)类别1920年9月前(篇)1920年9月后(篇)思想(
启蒙)652科学社会主义179文学3910俄国研究441新诗140101国民革命0113小说3415世界革命020——摘编自《(新青年)研究》(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4)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你认为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答案】(1)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2)学生游行示威,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说明这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3)变化:由前期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为主,转变为宣传马克思主义、政治革命为主。主要原因: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4)努力学习,勇于承担历史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分析】本题以文字、图片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五四运动以及爆发原因、《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1)结合漫画可知,巴黎和会上作出了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特权转让给日本的规定导致德国人如此沮丧。(2)据题干图片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3)据题干表格内容,可知、思想启蒙为主、政治革命为主;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4)作为21世纪的青年学生,我认为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勇于承担历史责任。故答案为:(1)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2)学生游行示威,提出“废除不平等条约”“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3)变化:由前期宣传新文学、思想启蒙为主、政治革命为主;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4)努力学习,勇于承担历史责任。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限 公bubi1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期中测试卷 第 页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限 公bubi7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 期中测试卷 第 页
献花(0)
+1
(本文系教育启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