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多彩”贵州,好山好水出好菜
2023-10-09 | 阅:  转:  |  分享 
  
“多彩”贵州,好山好水出好菜这里有剪不断的文化根脉。五百年前,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次裂变。傩戏、花灯戏、黔剧等民间曲
艺惊艳四方,苗绣、蜡染、银饰等民俗制品精美绝伦,一刀一工、一针一线尽显匠心。这里有抹不去的城市记忆。多情山水间,苗族、侗族、布依族
、土家族、彝族、仡佬族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生生不息,姊妹节、火把节、芦笙节等民族节日盛大隆重,构成多彩贵州、爽爽贵阳的绚丽色彩。这
里有飨不完的特色蔬菜。海拔落差近3000米,不同区域气候迥异,好山、好水、好空气,可大规模发展优质蔬菜生产;低纬度高海拔的地质形态
形成“天然空调”,夏秋蔬菜在全国影响力持续提升,冬春蔬菜结构不断优化;冰雪冷冻杀菌、早晚适宜温差积累丰富营养,使贵州蔬菜更有“蔬菜
味”。作为全国唯一辣椒种植面积超过500万亩的省份,贵州辣椒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加工产值位居全国第一。蔬菜总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
的49.2%,高于全国平均占比近10%。随着贵州蔬菜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区等城市群中竞争力持续提升,贵州已成为全国重要“菜篮
子”。01立体化气候特色种质瑰宝青山如屏,水明如镜。贵州气候优势独特,有天然凉棚和天然温室两大资源地,整座城市呈现出“十里山水半入
城”的诗意画卷。好山好水出好菜。我国栽培蔬菜有近300种,其中常年生产的蔬菜达14大类近150种,分布在六大优势产区。其中,贵州便
占据两席,分别为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域、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优势区域。瀑布、溶洞、峡谷、湖泊比比皆是,山奇、水灵、石秀、物华处
处成景。贵州境内河流纵横交错,贵州森林覆盖率超60%,独特的地理环境有效阻隔疫病传播和病虫灾害的发生,耕地、水源和大气受工业及城市
“三废”污染较少,为农业生产提供了绿色纯净的生态条件。图源:知知贵阳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独特的气候类型,多样的地理环境,为贵州
带来了丰富的种质资源。“除大白菜、萝卜、番茄等大宗优势蔬菜外,生姜、芥菜、韭菜(韭黄)等区域特色蔬菜和野生蔬菜同样资源丰富,具有产
业化开发潜力。”贵州省高原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专家、贵州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徐秀红评价。目前,国家云贵高原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圃、国家食用
菌种质资源库、国家油菜育种创新平台已落户贵州;岑巩县水稻、新蒲新区辣椒、乌当区蔬菜、仁怀市高粱四个品种展示基地获批国家农作物品种展
示评价基地。今年7月,贵州完成了86个县的普查和22个县的系统调查,共征集和收集资源5249份,实现了区域、生态和作物的全覆盖。收
集到化屋小黄姜、大方五里香、毕节大白包谷、独山青菜、关井胡萝卜等一批优异、珍稀、特色资源,挖掘了小白壳薏仁、威宁黑苦荞等一批优异资
源并推广利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其中,化屋小黄姜获评全国十大新发现资源。图源:知知贵阳02多样化品种蔬菜供应全球八月的贵州天气渐凉
,田里的辣椒日益红火。遵义播州区的一片辣椒示范田中,颗颗红艳艳的辣椒挂满枝头,天刚亮工人们就已开工采摘。贵州省辣椒研究所副所长何建
文介绍,这片试验田占地300亩,种植的指型朝天椒辣研101具有高抗病性,目前处于示范推广阶段。“今年辣研101的收购价每斤约2.8
块,比当地其他品种高5毛钱左右。”“上一个十年中,我们重点关注产量目标,育成品种的产量平均提升10%,当下辣椒的育种目标已从单一产
量转向优质、高抗并重。”何建文介绍,省辣椒研究所着力开发泡椒、油辣椒等加工专用型的品种,在贵阳、遵义、同仁等地都有试验田,广泛试验
品种适应性的同时,就地开展示范推广工作。据了解,目前贵州省有重点加工企业311家,加工产值达16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基本形成了北
部加工辣椒产业带、南部加工鲜食辣椒产业带的格局。山水滋养,水土孕育,黔菜之优不止在辣椒产业。清水煮素瓜豆凭借朴素本味入选贵州十大名
菜,是许多贵州人心中家的味道。低纬度高海拔的地质形态在乌蒙山区、大娄山区和苗岭山区中高海拔区域形成了夏秋“天然空调”的气候优势,较
长的生长周期和传统的耕作模式,保证了贵州蔬菜营养更丰富、食用更安全、口感更香甜。“菜有菜味,肉有肉味”,是许多人对黔菜的第一印象。
此外,贵州蔬菜产业主要采用露地生产方式,在生产成本方面也颇具优势。徐秀红介绍,与全国露地生产平均成本相比,贵州露地大白菜、菜豆、黄
瓜、茄子、番茄、结球甘蓝的生产成本都明显甚至极显著低于全国平均值。目前,贵州香葱、豆苗等产销规模均位居全国前列,销售区域涵盖畅销粤
港澳大湾区、重庆、武汉等地,还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外市场。据了解,2022年,贵州蔬菜(含辣椒、食用菌)种植面积2271.6万
亩、产量3355.7万吨、产值1630.5亿元。03自主化种苗建设蔬菜强省种苗是蔬菜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
步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蔬菜集约化育苗中心。去年9月,《贵州省粮油生产能力提升行动方案》出台,把“种子种苗提升”确定为重点实施的“六大
工程”之一,明确提出要大力推广良种壮苗。冬日的贵州阴雨绵绵,低温弱光不利于种苗生产,省外采购不仅成本高,苗还容易闷坏。徐秀红介绍,
贵州蔬菜种苗产业建设起步晚,要素投入不足,育苗企业小散弱,蔬菜育苗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扩大黔菜产能,种苗的本土化生产是关键。贵州省
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在开阳县建有2个现代化蔬菜良种繁育中心,开展良种繁育研究、集约化工厂育苗、品种引进筛选及展示等工作。中心利用现
代化设施增温补光技术探索种苗本土化繁育规模化生产,今年春茬繁育的400万株嫁接苗全部就地销完。“我们培育的种苗涵盖了番茄、茄子、辣
椒等品类,成品苗运输到地里可以直接定植,供应贵州及周边南方省份相对于从北方产地来讲,运输成本更低。"贵州省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
经理李显溦介绍,成品种苗通过订单化生产已销至四川、广东、福建等地,目前公司组建了一支育苗专业技术团队,基地正在满茬生产运行,今年嫁
接苗产量预计有3000多万株。李显溦介绍,种业集团与贵州大学农学院张万萍教授团队合作开展贵州特色蔬菜育种创新平台建设项目,进行特色
蔬菜品种选育。“很多贵阳人本土白棒豆、小青瓜等特色蔬菜儿时的味道记忆正在逐渐消失,我们计划通过品种选育、提纯复壮等方式进行改良,挖
掘更多特色品种。”《贵州省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显示,“十四五”时期,贵州要建成全国重要的夏秋蔬菜基地,调补省
内和周边省区的冬春蔬菜基地,适度规模的城镇保供蔬菜基地,建设全国“干净·优质”蔬菜为标志的产业强省。贵州省提出,菜园中“宁要草,不
要草甘膦”。贵州在全国率先提出禁用化学除草剂,试点推进以草治草、机械化回收废旧地膜和尾菜无害化处理等技术,打造贵州干净健康菜园。全
省40多名专家组成质量安全和绿色防控专家小分队,全面推广生态化栽培技术、创建示范性健康菜园,推动产业绿色发展。据悉,贵州将以绿色为
底色,以市场化为导向,突出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围绕规模化、标准化、数字化、机械化和品牌化“五化”发展,构建种子种苗、生态化技术、商品化处理、市场流通、加工“五大体系”,培育农技推广、科研、新型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产业农民“五支队伍”,着力在结构优化上作调整,在种子种苗上破难题,在生态栽培上求突破,在采后处理上下功夫,在质量效益上求提升,在精深加工上谋新篇,做强千亿级蔬菜产业,从产业大省向产业强省转变。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