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文艺批评」苏轼《满庭芳-归去来兮》阅读理解与答案解析(广东四校)
2023-10-11 | 阅:  转:  |  分享 
  
(广东省四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庭芳·归去来兮苏轼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
留别雪堂邻里二三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归去来兮,吾归何处?万里家在岷峨。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坐见黄州再闰①,儿童
尽楚语吴歌。山中友,鸡豚社酒,相劝老东坡。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②。好在堂前细柳,应念我,莫剪柔柯
。仍传语,江南父老,时与晒渔蓑。[注]①再闰:阴历五年两闰,苏轼谪居黄州五年,故称。②洛水:洛水流经洛阳,与汝州近,故云。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起句“归去来兮”,直接引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首句,但表达的归情与
陶渊明有所不同。B. 序言和上片部分,词人介绍了自己将离开黄州和汝州,回到岷峨,与雪堂邻里和江东好友依依惜别的情景。C. 临别之际
,春秋社日的劝饮场面、黄州父老的情谊,都让词人恋恋不舍。D. 这首词语言质朴,如娓娓叙谈,情致温厚,描写也真切细致,从中可见苏东坡
的才情与性情。16. 南宋周辉对东坡词有这样的评价:“居士词岂无去国流离之思,殊觉哀而不伤。”论者以为用来概括这首词的情感特征非常
恰当,请结合本词内容予以阐述。(6分)【答案】15. B16. 去国流离的怅恨失意:上片前五句,既写出了宦途失意、有家难归的怅恨,
又抒发了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无限悲慨。下片首句表达人生漂泊无定、来往如梭的悲叹。哀而不伤:下片想象即将赴任之地洛水之畔汝州的生活,
“闲”字透出作者的闲适自得;作者嘱托黄州父老照顾雪堂细柳、勤晒蓑衣待其重返故地,以幽默的拉家常化解离别的感伤。总之,情致温厚,乐观
旷达,哀而不伤。【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词人介绍了自己将离开黄州和汝州,回到
岷峨”错误。苏轼离开黄州前往汝州,向雪堂的两三位邻居告别。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上片开头三
句,起势十分陡健,作者翘首西望,哀声长吟,乡情浓郁感人。首句“归去来兮”,一字不易地搬用陶渊明《归去来辞》首句,非常贴切地表达了自
己思归西蜀故里的强烈愿望。这三句中,还包含了一段潜台词,让读者自去想象补充,这就是:当年陶渊明高唱“归去来兮”,是归隐之志已经得以
实现之时的欢畅得意之辞,而东坡虽然一心想效法渊明,无奈量移汝州是不可抗拒的“君命”,此时仍在“待罪”之中,不能自由归去,因此自己吟
唱“归去来兮”仅仅是表示欲归不得的怅恨而已。接下来“百年强半,来日苦无多”二句,以时光易逝,人空老大的感叹,加浓了失意思乡的感情氛
围。面对乡亲们的热情挽留,苏轼能说些什么呢?他只能感慨:“云何?当此去,人生底事,来往如梭”,他告诉乡亲们,人生如梭,自己也想留在
黄州,可是自己是朝廷的命官,而且还是一名戴罪的犯官,他没有选择的余地,他只能奉旨执行。下片首句叹息人生无定,来往如梭,表明自己失意
坎坷,无法掌握命运的痛苦之情。下片想象即将赴任之地洛水之畔汝州的生活,“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二句,却一笔汤开,瞻望自己即将到达之
地,随缘自适的思想顿然取代了愁苦之情。一个“闲”字,将上项哀思愁怀化开,抒情气氛从此变得开朗明澈。从“好在堂前细柳”至篇末,是此词
的最后一个抒情层次,以对黄州雪堂的留恋再次表达了对邻里父老的深厚感情。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恳请父老时时为晒渔蓑,言外之意显然是:
自己有朝一日还要重返故地,再温习一下这段难忘的生活。措辞非常含蓄,不明说留恋黄州,而留恋之情早已充溢字里行间。总之,情致温厚,乐观旷达,哀而不伤。1
献花(0)
+1
(本文系小窗悦读图...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