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吉林省辽源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2023-10-15 | 阅:  转:  |  分享 
  
吉林省辽源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一、选择题组2017年2月23日,NASA(美国航空航天局)宣布,在距离地球40
光年的一颗恒星(TRAPPIST-1)周围发现了7颗与地球大小相当的类地行星,其中e、f、g位于宜居带内,图为“TRAPPKT-1
系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位于“宜居带”内的行星“宜居”,最可能是因为(?)A.与TRAPPIST-1距离适中B.天
体表面平坦C.有富含二氧化碳的大气D.有肥沃的土壤2.与“TRAPPIST-1系统”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
C.银河系D.总星系《科技周刊》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专家。苏杨专家表示,近期,如果你使用覆盖巴德膜的相机拍摄太阳,你会
发现,明亮的太阳表面有5颗“痘痘”,虽然看起来很小,但每一个的直径都超过地球。2019年以来太阳活动日益频繁,到2025年更将迎来
活动最高峰,高峰时不仅仅有太阳风暴,还有诸多射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材料中的“痘痘”指的是(?)A.黑子B.耀斑C.日珥D.太
阳风4.太阳活动迎来高峰,可能会出现(?)A.宇航员太空行走无妨B.卫星全都要关机或进入保护模式C.宇宙射线有可能破坏生物DNAD
.地球上的无线电长波信号受到干扰图为某地层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属于古生代地层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
.③④6.古生代末期,发生的灭绝事件是(?)①蕨类植物明显衰退②古老的两栖类灭绝③恐龙灭绝④原始鱼类灭绝A.①②③B.①②④C.②
③④D.①③④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7.组成岩石圈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③④8.能削
弱宇宙射线、减少陨石撞击、对地球起保护作用的是(?)A.岩石圈B.水圈C.生物圈D.大气圈2012年10月14日,奥地利人鲍姆加特
纳乘坐氦气球从39千米的高空勇敢地跳下,开始了人类历史上最高的自由落体运动。他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
,头盔中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鲍姆加特纳勇敢地跳下时,位于(?)A.对流层B.高层大气C.平流
层D.电离层10.鲍姆加特纳在降落过程中,气温(?)A.逐渐降低B.先降低再升高C.逐渐升高D.先升高再降低11.鲍姆加特纳配备特
制宇航服的原因是(?)A.平流层水汽、杂质含量大B.对流层中天气变化剧烈C.39千米处的大气层氧气含量少D.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
线增温在低温霜冻来临之前,可以在田地里熏烟,能有效的避免霜冻出现。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2.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
要来自于(?)A.①B.②C.③D.④13.田地里熏烟可避免霜冻主要是因为烟可以增强(?)A.①B.②C.③D.④太阳落下地平线并
不完全代表夜晚来临。天文学意义上的夜晚,是从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18°开始计算的,此时太阳的暮光消失,夜晚真正来临,这才是开始观测星
空的正确时间。近年来,青海省冷湖镇附近的赛什腾山成为天文爱好者观测星空的理想之地。下图为冷湖镇及周边区域地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
4.太阳落下地平线,并没有真正进入夜晚,其主要原因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B.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C.地面对太阳辐射的
反射作用D.由地球自转运动引起的15.春分日,天文爱好者到赛什腾山观测星空的开始时间,不应早于北京时间(?)A.18:00B.19
:12C.21:00D.22:4816.与藏北高原无人区相比,赛什腾山成为观测星空理想之地的主要优势是(?)A.夜间云量更少B.无
城镇光污染C.大气透明度更高D.交通较便利风向符号由风向秆和风羽组成,其中风向杆(向下的竖)表示风向,风羽(右边的横)表示风力的大
小,风羽条数和风力大小成正相关,如“F”表示北风3-4级。下图示意某年8月24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风向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7.该日武夷山山区气象站记录的谷风最强时的风向为(?)A.偏东风B.偏西风C.偏南风D.偏北风18.若夏季上午10开始吹谷风
,冬季晴朗微风条件下,该气象站谷风开始出现的时间最接近(?)A.7:00B.9:00C.11:00D.13:00坎儿井是我国西北地
区著名水利工程,是一种结构巧妙的自流集水、引水、输水系统。坎儿井位于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主要由竖井、暗渠、明渠和蓄水池四部分组成。
下图为坎儿井结构的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坎儿井采用暗渠输水的主要原因是(?)A.当地全年高温干旱B.暗渠地下径流蒸发
小C.高山冰雪融水较多D.地表土壤水分易下渗20.坎儿井输水过程中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有(?)A.蒸发、下渗、径流B.蒸发、径流、
植物蒸腾C.下渗、降水、径流D.蒸发、降水、下渗、补给与水稻插秧不同,水稻旱作种植是种子不经育苗和插秧,而是在旱地条件下直接进行播
种,之后覆盖黑色地膜的种植方式。整个生长期稻田实行滴灌补水,其它如施肥、除草等田间作业均在旱田条件下进行,实现了水稻生产的节水、高
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1.相比水稻插秧,水稻旱作种植(?)A.叶面蒸腾多B.地表蒸发少C.径流流失多D.地下渗漏多22.水稻旱作
种植适宜大面积推广的地区是(?)A.海南岛B.长江三角洲地区C.山东丘陵D.辽河平原西部潮汐发电是利用涨潮、落潮时水坝两侧形成水位
差,潮水流入或流出水坝过程中推动水轮机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图左为潮汐发电站水位示意图,图右为当地潮汐时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
面小题。23.图左所示水位状态最可能对应图右中(?)A.0时前后B.8时前后C.14时前后D.20时前后24.潮汐发电(?)①能量
来自太阳辐射②清洁无污染③发电有周期性④发电量稳定⑤地域性较强A.①②⑤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⑤读图回答问题。?25.若甲海
域等温线弯曲是洋流影响所致,则该洋流属于(?)A.暖流B.季风洋流C.副极地环流D.副热带环流26.图示季节,乙地区的气候和植被特
征分别是(?)A.温和多雨、绿树成荫B.高温少雨、野草稀疏C.冷风劲吹、树叶凋零D.寒冷干燥、草木枯黄读图,甲乙丙丁四图代表我国四
大高原区域范围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7.关于四高原相对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在乙的东北B.乙在丙的西南C.丙在丁的东南
D.丁在甲的东南28.四大高原均为生态脆弱区,但造成生态脆弱的原因不尽相同(?)A.甲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土层较薄,植被稀疏B.
乙高原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C.丙高原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岩石裸露,植物难以生长D.丁高原气候干旱,戈壁、荒漠广
布,水源不足下图为“某地地貌景观图”,图中周围沙漠广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29.通常,图中地貌景观体现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
干旱、多大风B.湿润多雨C.河流众多D.植被茂盛30.影响图示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河流侵蚀B.海水侵蚀C.风化和风力
侵蚀D.冰川侵蚀31.图示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的(?)A.东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南地区D.西北地区下图为世界某大洲局部地区某月等
温线(单位:℃)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2.M地气温最有可能是(?)A.18℃B.22℃C.28℃D.32℃33.导致甲、
乙两地气温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差异C.地形起伏D.洋流性质34.图示季节,影响圣地亚哥的大气环流是(?)A.
东南信风B.副热带高压C.盛行西风D.东南季风35.图中西南沿海地区海岸线曲折,多幽深的峡湾,其形成原因主要是(?)A.断裂下陷B
.火山作用C.流水作用D.冰川作用二、单选题36.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与深
度无关B.一般来说温度高的海域的海水密度相对较高C.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D.海水密度垂直分布上出现的“海中断崖”现象不会影响
人类活动三、综合题37.图甲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乙为“某地晴天和阴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填写甲图
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A B C D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填字母),其原因为: 。(3)我国青藏高原的纬度与四川
盆地相差不大,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四川盆地 ,据甲图所示原理分析其原因是: 。(4)根据大气受热过程判断以下四幅天气状况图能反映乙
图②状况的是 ,据甲图所示原理说明判断理由是: ; 。A.B.C.D.38.读“太平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洋
流①②③④,属于风海流的是 ,属于补偿流的是 。(2)若M海域发生石油泄漏,洋流对其有利的影响是 ,不利影响是 。(3)洋流⑥对沿
岸气候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4)M、N均为世界大渔场,M为 渔场,洋流对N渔场形成所起到的作用是 。(5)洋流③⑦从水温特点看,
(是,否)属于同一类洋流。参考答案1.A 2.B【解析】1.根据所学,地球上有生命的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液态水、适合的大气厚
度和大气成分,其中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决定了是否有适宜的温度和液态水,从而决定了宜居带内的行星是否宜居,因此A正确。天体表面平坦、有富
含氧化碳的大气、有肥沃的土壤不是宜居的原因,排除BCD。故选A。2.据材料知,TRAPPIST-I是一颗恒星,周围有7颗行星环绕,
构成一个类似太阳系一样的恒星系统,因此与"TRAPPIST-1系统“级别相同的天体系统是太阳系,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
】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外部条件(太阳辐射稳定、各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宇宙环境安全等);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适宜,
温度适宜;质量和体积适中,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有液态水)。3.A 4.C【解析】3.太阳黑子就是太阳上磁场聚集的地方,磁场
较强,温度较周围的光球温度(大约6000摄氏度)低,所以观测时就是黑色的。故A正确;耀斑指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现迅速发展
的亮斑闪耀,颜色较亮,故B错误;日珥、太阳风均不具有黑色的特征,故C、D错误,故选A。4.高峰时,不仅仅有太阳风暴,还有诸多射线,
会对太空行走的宇航员造成伤害,A错误;部分卫星需要关机或进入保护模式,不需要全部,B错误;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信号受到干扰,并非长波
,D错误;宇宙射线有可能破坏生物DNA,C正确。故选C。【点睛】耀斑指日面上(常在黑子群上空)突然出现迅速发展的亮斑闪耀,颜色较亮
,故B错误;日珥指日全食时,太阳的周围镶着一个红色的环圈,上面跳动着鲜红的火舌,太阳风指的是从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等离子体带电
粒子流。5.D 6.B【解析】5.含三叶虫化石的地层为古生代早期地层;含鱼类化石的地层为古生代中期地层;含恐龙化石的地层为中
生代地层;含裸子植物化石的地层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层。所以①为中生代地层;②为古生代晚期和中生代地层;③④均为古生代地层。故选D
。6.根据所学知识,恐龙繁盛于中生代,因此恐龙灭绝出现于中生代,③错误,排除。①②④均正确。B正确,ACD错误。因此,本题应选B。
【点睛】地质时期生物的演化发展简史大概是:原始的蓝细菌、藻类—埃迪卡拉动物群—小壳动物群—澄江动物群—寒武纪生命爆发,三叶虫等原始
节肢动物繁盛—半索动物出现,鱼类出现,腔肠动物繁盛,海洋节肢动物开始衰落,头足类、腕足类出现—泥盆纪植物登陆,之后节肢动物登陆,鱼
类登陆—两栖动物及原始爬行动物出现—爬行动物繁盛,海洋中鱼类繁盛,陆地蕨类及原始裸子植物繁盛—恐龙繁盛,菊石繁盛,裸子植物繁盛—恐
龙绝灭,爬行动物衰落,菊石绝灭,裸子植物衰落,原始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出现—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繁盛—人类出现。7.C 8.D【
分析】7.图中①为地壳,②为地幔顶部,③为软流层到古登堡界面之间的地幔部分,④为外核,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的顶部,即①②层
。C正确,A、B、D错误。故选C。8.据所学可知,能削弱宇宙射线、减少陨石撞击、对地球起保护作用的是地球外部圈层最外一层的大气圈,
其他圈层位于大气圈以下,起不到保护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的内部
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地核。9.C 10.B 11.C【解析】9.鲍姆加特纳跳下的高度为距离地面39km,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对流层最高为18到19千米,该高度位于对流层以上,在平流层,所以鲍姆加特纳勇敢地跳下时,位于平流层,所以C正确。ABD错误。故
选C。10.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因此,鲍姆加特纳在降落的过程中,气温先降低再升高,
所以B正确。ACD错误。故选B。11.平流层水汽杂质含量很小,A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
,头盔中有液氧系统,护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主要原因在于39千米处的大气层氧气含量少,且气压低,C正确。对流层中天气变化剧烈,但这
与其特制宇航服的特点关系不大,B错误。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增温这与其特制宇航服的特点关系也不大,D错误。故选C。【点睛】在对流
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在平流层,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在中间层(高层大气底部),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在热层(中间层顶之上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12.B 13.C【解析】12.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
射,④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即②。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3.熏烟可以增加大气中的二
氧化碳和尘埃杂质,这些物质可以吸收地面辐射②,增强大气逆辐射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从而预防或降低霜冻对农作物的伤害,故C正确,AB
D错误。故选C。【点睛】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主要原因)和地球内部的内能。14.A 1
5.C 16.D【解析】14.由于地球有大气层,太阳落下地平线以后,仍有一部分太阳光线被空气分子向四面八方散射,使天空仍然亮
着,A项正确。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表现在昼夜温差上,B项错误。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需要在太阳还没落到地平线上,C项错误。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的现象,D项错误。故选A。15.根据题意,要完全进入夜晚,需要等到太阳落到地平线以下18°,
即要在日落后1小时12分左右,又因为春分日冷湖镇(93°E)日落的地方时为18时,由此算出赛腾山观测星空的开始时间为当地地方时19
时12分,可推算出此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19时12分+(120°-93°)÷15°=21时,C项正确,ABD项错误。
故选C。16.本题要求与藏北高原相比,藏北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夜间云量少,人口稀少,无城镇光污染并且大气透明度较高,所以赛什腾山
比藏北高原不具有这些优势,ABC项错误。从图中的信息,赛什腾山铁路、公路连接,交通较为便利,D项正确。故选D。【点睛】所求地方时=
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 (所求地在东,“±”号取“+”号,反之取“-”号;经度差:同在东经或西经,用减法;一个东经,一个
西经,用加法。)17.B 18.C【解析】17.根据材料信息“风向符号由风向杆和风羽组成,其中风向杆(向下的竖)表示风向,风
羽(右边的横)表示风力的大小,风羽条数和风力大小成正相关”可知,风羽数量越多风力越大,同时根据所学知识,白天吹谷风,晚上吹山风,综
合可知,12-14时谷风最强,根据风向杆判断出风向为偏西风,因此B正确,排除ACD。故选B。18.根据热力环流相关知识,白天吹谷风
,晚上吹山风,当山风转谷风时,风向应在白天发生明显改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在12点之前,10点之后风向发生明显改变,即11点前后符
合条件,因此C正确,排除ABD。故选C。【点睛】白天,山坡升温快,大气上升山谷升温慢,大气下沉,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19.
B 20.A【解析】19.坎儿井所在地区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高温,冬季严寒,A错。区域降水少,水资源相对短缺,夏
季高温,地表径流蒸发大,采用暗渠输水,地下径流蒸发量小,可减少水资源损失,B正确。高山冰雪融水量相对有限。同时,如果高山冰雪融水较
多,则没有必要采取暗渠输水,C错误。地表土壤水分易下渗不是当地采用暗渠输水的主要原因,D错。故选B。20.坎儿井输水对地区的降水影
响不大,降水主要与当地的气候有关,排除CD。利用坎儿井采取暗渠输水,减少蒸发,同时,增大了地下径流,所以影响了蒸发和径流环节。将部
分地表水变为地下水,影响了下渗环节,A正确。坎儿井输水过程中对植物蒸腾影响不大,B错。故选A。【点睛】人类对水循环的正向利用: ①
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减少洪水期径流量,增加枯水期径流量;同时由于水面面积的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蒸发量
和降水量。 ②跨流域调水,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 ③植树造林、保护湿地资源,
起到涵养水源的作用,使下渗增多,减少地表径流。 ④城市铺设渗水砖,可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大地下径流量。 ⑤实施人工增雨,加大
降水量。21.B 22.D【解析】21.水稻旱作种植是在旱地条件下直接进行播种,之后覆盖黑色地膜的种植方式,水稻生长长出地膜
后叶面积受阳光照射出现蒸腾作用,但与水稻插秧相差不大,A错误;地膜覆盖,能够减少地表蒸发,土壤含水量较高,B正确;相比于水稻插秧湿
润地区,水稻旱作种植地区降水少,径流流失少、地下渗漏少,CD错误。故选B。22.海南岛水热条件良好,可以种植常规水稻,A错误;长江
三角洲地区水热条件较好,也适宜种植常规水稻,B错误;山东丘陵地区,地形起伏较大,适宜发展林果业,旱作水稻不适宜大规模推广,C错误;
辽河平原西部地形较为平坦,降水相对较少,适宜借助地膜发展水稻旱作种植,D正确。故选D。【点睛】水稻旱作是为了克服水稻种植过程中水耗
费过大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种植方式。主要的方法有孔栽法、纸膜覆盖旱作法和高产半旱作技术。23.C 24.D【分析】23.读左图可
知,此时大海水位高,利用潮水流入推动水动水轮机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发电。因此最可能位于14时前后 ,因为此时之后,涨潮时,且之后出
现一天中的最大潮时,发电量最多。C正确;0时前后潮位低,之后虽然也涨潮,但一天中的低潮时,发电量较小,A错误;8时前后和20时前后
潮位低,都是潮位较低时,且落潮时,应时海湾内的水流出水坝过程,BD错误。故选C。24.潮汐发电能量来自天体引力能,①错误;潮汐能发
电清洁无污染,②正确;潮汐有规律性和周期性,因此发电有周期性强,③正确;潮汐的周期性决定潮汐发电量不稳定,④错误;潮汐发电只能用在
沿海地区,地域性较强,⑤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潮汐发电优点:1、潮汐能是一种清洁、不污染环境、不影响
生态平衡的可再生能源。2、全年总发电量稳定,不存在丰、枯水年和丰、枯水期影响。3、不存在人口迁移、淹没农田等复杂问题。4、潮汐电站
不需筑高水坝。5、潮汐能开发存在一次投资大、发电成本低的特点。6、机组台数多,不用设置备用机组。缺点:1、潮汐发电量存在日变化和月
变化。2、潮汐电站 投资大,造价较高。3、潮汐电站对建筑材料性能要求高。25.D 26.A【解析】2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
中洋流位于30附近的大陆西岸,属于副热带环流,故D正确,C错误;与1905年的7℃等温线相比,2015年的7℃等温线南移,据此可以
确定图示区域为南半球,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向一致,30°附近大陆西岸的洋流向低纬方向流,故性质为寒流,A错误;当地地处30°附近
的大陆西岸,受季风影响较小,B错误。故选D。26.结合上题可知,图示区域为南半球,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向一致,可知该地洋流自南向
北流,故性质是寒流。此时陆地等温线凸向较低纬度处,根据“等温线向高纬度凸出,则其温度高于同纬度两侧地区,向低纬度凸出则其气温低于同
纬度两侧地区”的规律可知,此时陆地气温较低,海洋气温较高,得出此时是南半球冬季;乙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为地中
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由此可得,乙地区此时温和多雨,绿树成荫,既非高温,也不寒冷,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
睛】洋流判断方法:1根据洋流分布与气压带、风带之间的内在联系判断,2.等温线凸出的方向就是洋流的流向3.由较高纬向较纬流的是寒流,
由较低纬向较高纬流的或水温高于所经海区的洋流是暖流。27.D 28.A【解析】27.图中纬度为北纬,纬度数越高,越靠北,因此
甲在乙以南,乙在丙以北,丙在丁以北,丁在甲以南,A、B、C错误;图中经度为东经度,度数越大, 越靠东,因此丁在甲以东,故丁在甲东南
。D正确、A、B、C错误。故选D。28.根据图中经纬度可判断:甲乙丙丁四幅图代表的高原区分别是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
高原。青藏高原海拔高,热量不足,土层较薄,植被稀疏,A正确;水旱灾害频繁,水土流失、土壤侵蚀严重的应是黄土高原,应对应丙,B错误。
喀斯特地貌广泛发育,地表岩石裸露,植物难以生长的为云贵高原,应对应丁,C错误;气候干旱,戈壁、荒漠广布,水源不足,应是内蒙古高原,
应对应乙,D错误。故选A。29.A 30.C 31.D【解析】29.由材料可知,该地区“周围沙漠广布”,因此该区域位于
干旱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温差大,多大风天气,A正确。该地不可能湿润多雨、河流众多、植被茂盛,BCD错误。故选A。30.读图可知
,图中的地貌景观头大身子小,是风蚀蘑菇,是风化和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C正确,排除ABD。故选C。31.我国西北地区由于气候干旱,降
水少,植被稀少,冬春季节多大风,所以风力作用强烈,多风力侵蚀和风力堆积地貌,风力侵蚀地貌有风蚀蘑菇,风蚀柱、风蚀城堡、风蚀洼地等,
D正确。东北地区、东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属于季风区,降水相对多,以流水作用为主,ABC错误。故选D。【点睛】风成地貌是由风力对地表的作
用而形成的地貌。风力是塑造风成地貌的主要动力。32.A 33.B 34.B 35.D【解析】32.根据所学地理知
识可知,M所在区域为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其温度应该较相邻周边地区更低,图中等温距是5℃,M地外围等温线的数值为20℃,所以M地气温的
范围为15℃~20℃,A正确,BCD错误。故选A。33.甲乙两地纬度相当,所以导致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不是纬度位置,A错误;甲地气温
大于25℃,乙地气温在15℃~20℃之间,两地海陆位置存在差异,甲地靠近内陆,升温快,乙地濒临海洋,受海洋的影响较强,升温较慢,B
正确;两地地形差异不大,C错误;两地气温差异与洋流性质关系不大(乙地即便是受巴西暖流的影响,其气温应该比甲更高,说明与洋流关系不大
),D错误。故选B。34.读图,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表示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圣地亚哥位于30°-
40°的大陆西岸地区,应为地中海气候,该季节为南半球夏季,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B正确,ACD错误。故选B。35.
图中西南沿海地区纬度相对较高,气温较低,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峡湾地貌主要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
在较高纬度地区,大陆冰川和岛状冰盖能伸入海洋,冰川谷进入海面以下,继续深掘,拓宽冰床,冰期后海面上升,下端被海水入侵淹没,受海水
影响,形成两侧岸壁平直、陡峭、谷底宽、深度大的海岸线曲折的海湾,即峡湾。36.C【详解】海水温度高,密度大,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C对。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有温度、盐度和深度;A错。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低,B错。“海中断崖”现象会影响潜艇活动,D错。故
选C。【点睛】37.(1) 太阳辐射(或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被大气反射回宇宙空间的太阳辐射(2) B 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所以,地面辐
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3) 高 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且多晴朗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
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4) B 阴天时,白天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比晴天时低
阴天时,夜晚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气温比晴天时高。【分析】本题以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与某地不同天气状况下的气温日
变化图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大气的保温作用、大气的削弱作用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本地理原理的掌握程度。(1)由图甲可知:A由太阳指
向地面,故A为太阳辐射(或射向地面的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B由地面指向大气,为低层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故B为地面辐射或
地面长波辐射;C由大气指向地面,大气辐射指向地面减少了地面热量的散失,故C为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太阳辐射受到云层影响,其方向发生了
变化且指向外太空,故D为被大气反射回宇宙空间的太阳辐射。(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波长较
长的红外线,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的很少,大部分可见光都能到达地球表面;而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地面辐射经过大气时几乎
全部被吸收,从而使大气增温,故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3)因为两地纬度相当,所以分析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太阳辐射的
差异主要从大气的削弱作用这个角度考虑。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青藏
高原晴天多,日照时间长。而四川盆地,盆地地形使水汽不易扩散,阴雨天气较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弱。故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量多于四川盆地。(4)乙图中②曲线与①曲线相比,昼夜温差较小,且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晴朗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较高,故排除A、C;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较弱,气温较低,排除D;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气温较晴天低;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补偿了地面热量的散失,气温较晴天高,B对。故选B。38.(1) ①③ ②④(2) 加快净化速度 扩大污染范围(3)降温减湿(4) 北海道 上升流带营养盐到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生,饵料多(5)否【分析】本题以洋流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了5个小题,涉及到洋流成因及影响等知识,考查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详解】(1)图中洋流①②③④位于北太平洋中低纬度,①是北赤道暖流,③是北太平洋暖流,分别受东北信风和盛行西风影响形成,都是风海流。②是日本暖流,④是加利福尼亚寒流,属于补偿流。(2)洋流运动有利于污染物扩散,加快了污染地区的净化速度;不利影响是扩大了污染范围,使原本没有污染的区域受到污染。(3)洋流⑥是秘鲁寒流,寒流对气候的影响是降温减湿。(4)M、N分别是北海道渔场和秘鲁渔场。流经秘鲁沿岸的秘鲁寒流在东南信风和南风的吹拂,以及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形成表层海水的离岸流,下层海水携带硝酸盐、磷酸盐类营养物质上涌,浮游生物丰富,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著名的秘鲁渔场。(5)洋流③为北太平洋暖流,⑦为西风漂流,为寒流,因此从水温特点看不属于同一类洋流。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