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江西省宜春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解析)
2023-10-15 | 阅:  转:  |  分享 
  
江西省宜春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_一、选择题组2021年10月14日18时51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器“羲和号”,
顺利进入平均高度约517千米的轨道,其轨道经过地球两极上空轨道,实现我国太阳探测零的突破。这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探日”时代,但“义
和号”在轨运行时会受到太阳风的干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羲和号”探测器从发射到正常运行所经历的天体系统有(?)A.1级B.2级
C.3级D.4级2.在轨运行的“羲和号”探测器属于(?)A.恒星B.行星C.卫星D.彗星3.干扰“羲和号”探测器的太阳风来自太阳大
气层的(?)A.光球层B.色球层C.日冕层D.核心层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恐龙繁盛时
期全球气候特征是(?)A.总体比较寒冷B.总体比较湿润C.冷暖干湿交替D.温暖干旱明显5.在图示甲时期(?)A.被子植物繁盛B.大
陆冰川覆盖面积广C.海平面高于现代D.水稻、小麦等频频歉收6.太阳大气剧烈活动时产生的影响可能是(?)A.航行中轮船上的指南针突然
失灵B.我国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受阻C.无线电长波通信突然中断D.大西洋飓风出现次数增加2022年9月17日13时35分,神舟十四号
航天员蔡旭哲成功开启问天实验舱气闸舱出舱舱门,航天员蔡旭哲、航天员陈冬先后成功出舱。经过约5小时的出舱活动,完成出舱活动期间全部既
定任务返回问天实验舱,神舟十四号乘组第二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航天员出舱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下列不影响航天员
出舱的因素是(?)A.太阳耀斑爆发B.地球磁场异常C.地面控制中心受极端天气影响D.火星冲日8.家住上饶(28°N,118°E)的
小明同学说能根据当天正午时广场旗杆的影长(L)估算出旗杆的大约高度,他估算的高度约为(?)A.0.7LB.1LC.1.7LD.2L
下图为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经过地心的横切面),甲、乙是地球内部的两个不连续面(地壳、地幔、地核的分界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A地发生某次强地震时,包括图中A、B、C、D、E、F在内的众多观测点都测到A地发出的相同或不同类型的地震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地震震级在六地都不同B.烈度F地一定大于E地C.A地震感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D.在甲乙两个界面,地震波均会明显减速10
.阴影部分几乎接收不到横波,对此解释最合理的是(?)A.外核接近熔融状态B.距离太过遥远C.横波传播速度慢D.震级小于5级2017
年11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阿贡火山喷出火山灰,喷出浓烟高度达1500米。阿贡火山位于印尼旅游胜地巴厘岛东北部,海拔303
1米,是印尼129座活火山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阿贡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球圈层中的(?)A.岩石圈B.地壳C.软流层D.
地核12.当日,阿贡火山喷出的浓烟高度达到大气圈层的(?)A.高层大气B.平流层C.对流层D.整个大气圈13.该岛火山持续猛烈喷发
后,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生物
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滨海涌洞鱼化石发现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涌洞镇距今约4.36亿年的志留纪地层中。
如图示意该化石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4.含有滨海涌洞鱼化石的地层(?)A.具有明显的垂直层理构造B.由不同的水平岩层组成C.由
含有大量岩浆的物质组成D.各时期岩层都含有化石15.滨海涌洞鱼化石形成时的地质时期(?)A.为古生代晚期B.爬行动物盛行C.地壳运
动剧烈D.裸子植物繁盛图中左图为巢湖龙化石,发现于安徽巢湖马家山,巢湖龙属于爬行动物,生活于距今约2.3亿年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6.巢湖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新生代C.中生代D.元古代17.关于巢湖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描述正确的是(?)A.
该地质年代是主要的铁矿成矿期B.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C.是裸子植物繁盛的时代D.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寒夜灯柱”是大气中存在
的扁平片状冰晶把地面上的灯光反射在空中形成的奇景。下图为我国某地出现的“寒夜灯柱”奇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该现象最可能出现在
大气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电离层D.臭氧层19.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大气成分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水汽D.固体
杂质读大气垂直分层高度和温度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20.我国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A.气压很低、空
气密度很小B.最高气温约为40℃C.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D.有时会发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21.下列关于①大气层特点的描述,其
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②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③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④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①③B.①②④C.
②③④D.①②③④翼装飞行是指运动员穿戴着拥有双翼的飞行服装和降落伞设备,运动员从飞机、热气球、悬崖绝壁、高楼大厦等高处一跃而下,
飞行者运用肢体动作来掌控滑翔方向,用身体进行无动力空中飞行的运动,在到达安全极限的高度,运动员将打开降落伞平稳着落。无动力翼装飞行
进入理想飞行状态后,飞行时速通常可达到200公里/小时左右,翼装飞行的滑降比约3:1,即在每下降一米的同时前进约三米。读图,完成下
面小题。22.运动员从悬崖绝壁一跃而下进行翼装飞行时,一般会感觉到(?)A.气温越来越高B.气压越来越低C.尘埃越来愈少 D.呼吸
越来越困难23.若翼装飞行可从高层大气开始,运动员经过的大气层中水汽集中在(?)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臭氧层24.若
翼装飞行可从高层大气开始,滑降比明显增大的圈层是(?)A.对流层B.平流层C.中间层D.高层大气某气候研究实验室利用气象监测站资料
统计分析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气温差(地表温度一气温)。下表为我国江南地区和西藏逐月地气温差统计表,江南地区与西藏气象监测站纬度相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地区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江南1.01.11.31.72.32.84.24.23
.22.31.31.0西藏1.22.63.85.46.56.45.65.24.53.72.21.025.西藏的地气温差较江南大,主
要原因是西藏(?)A.太阳辐射弱B.空气稀薄C.阴雨天气多D.空气污染小26.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提高会导致(?)A.地气温差减小B
.地气温差增大C.江南地气温差超越西藏D.西藏地气温差逐渐消失《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常预于园中,
往往贮恶草生粪。天雨新晴,北风寒切,是夜必霜,此时放火做媪(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27.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对“此时放火做媪(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解释,正确的是(?)A.烟气增强大
气逆辐射,减少低温对农作物的危害B.放火增加地面温度,避免低温对农作物的危害C.烟气反射太阳光,减少晴天强烈的太阳辐射对农作物的灼
伤D.放火使霜快速融化,减少霜对农作物的冻害28.谚语:“上昼薄薄云,下昼晒煞人”,“晒煞人”是因为“薄薄云”使得图中(?)A.①
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29.图中所示环节导致对流层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是(?)A.①B.②C.③D.④城
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较低,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
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效应一般在夜间较强。下表是2010~2019年我国某特大城市城区和郊
区不同季节凌晨2:00的平均气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时段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城区气温11.7124.3511.832.21郊区气
温8.9422.188.66-5.4130.该城市与郊区形成的热岛效应最强出现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31.城市热
岛效应一般在夜间较强,其原因有(?)①白天城乡蓄热量存在差异②夜间城乡保温效果存在差异③白天城乡风向存在差异④夜间城乡气压存在差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风切变是一种大气现象,指风矢量(风向、风速)在空中水平和(或)垂直距离上的变化,发生在低空的风切变
是飞机起飞和着陆阶段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某机场受海陆风影响显著海陆风转换时期易出现较强的风切变,下图示意该机场近地面气温、气压、风
速的年平均日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2.该机场近地面年平均(?)A.气压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关系密切B.气压日变化与风速日变化
关系密切C.气温日变化与风速日变化呈负相关D.气压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呈正相关33.下列时段,该机场飞机起落最可能出现因海陆风转换而
风切变干扰的是(?)A.晴天,0时B.晴天,10时C.阴天,14时D.阴天,21时二、综合题34.读地理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
)若用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 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 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按运动特征,太阳系的八大行星公转运动具有 、 、 特征。(2)若用模式图表示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
为 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 。35.2021年两会首次将“碳达峰、碳中和”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我国应对全球
气候变化而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量二氧化碳的排放会造成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生活是应对其变化的必然选择。
材料二: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图1)和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高空示意(图2)等压线图(图3)和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
系图(图4)。????(1)读图1,人类在利用大气层空气运动规律时,适宜飞行的大气层是(?)A.①B.②C.③D.④(2)读图2,
该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递减→递增→递减B.递增→递减→递增C.递增→递减→递增→递减D.递减→递
增→递减→递增(3)请阐述对流层的特点。(4)图3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 ,其风向是 风;风速较大的为 。
(5)请根据图4解释:深秋晴朗夜晚,农民在田地里燃烧秸秆制造烟雾的理由。3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风沙肆虐的沙漠一直是蔬果
生产的禁区,日光温室可以极大地改变这一现状。南疆地区早期建成的温室,普遍存在着冬季夜间室内冻害时常发生的问题。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
统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研究表明,日光温室后墙白天接受太阳总辐射约占温室接收太阳总辐射的50%~60%,夜间,室内获得的热
量中墙面放热量约占1/3,地面放热量约占2/3。此外,土壤夜间放热性能较为稳定,受气候条件影响小。?(1)指出沙漠温室的主要功能。
(2)简述温室建设厚实后墙的作用。(3)解释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统能减轻冻害问题的原因。参考答案1.A 2.C 3.C
【解析】1.“羲和号”从地球发射进入大气层时为地月系,进入太阳同步轨道后还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因此是1级。A正确,故选A。2.“羲和
号”作为探日卫星的人造天体,在探日时具有独立的运行轨道,绕地球行星运转,属于地球的同步卫星,C正确。故选C。3.结合所学的太阳活动
知识可知,太阳风是来自日冕层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产生的。C正确。故选C。【点睛】天体系统有不同的级别,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
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天体有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人造天体要进入预定的轨道才能称之为天体。4.D 5.B 6.A【解
析】4.恐龙繁盛时期为中生代,读图可知,中生代全球气温较高,降水较少,故符合温暖干旱的气候特征,D正确;ABC气候特征不符合中生代
特征,故排除。故选D。5.图示甲时期是古生代后期,此时温度较低、降水较多,故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B正确;被子植物繁盛时期为新生代,
A错误;因温度较低,则海平面较低,C错误;甲时期为古生代后期,人类还没有出现,也就没有传统农业,D错误。故选B。6.太阳大气剧烈活
动时,可能产生磁暴现象,产生的影响可能是航行中轮船上的指南针突然失灵,A正确;无线电短波通信可能受到影响,交通运输及飓风次数与太阳
活动关系不大,BC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扰乱地球大气电离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
短暂的中断;2、高能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
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4、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的关系也是比较明显的,地球上气候变化与黑子数目变化周期密切相关,可是
其具体的作用机制还远远没有搞清楚。7.D 8.C【解析】7.宇航员出舱活动会受到空间辐射环境的影响,太阳耀斑爆发、地球磁场异
常,都会导致空间辐射增强,影响航天员出舱,A、B项错误;出舱活动期间,由中继卫星提供测控通信支持,由于中继传输数据量很大,地面控制
中心受极端天气影响会导致天地通信受到干扰,C项错误;火星冲日是指地球在火星和太阳轨道之间,对航天员出舱没有影响,D项符合题意。故选
D。8.9月17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因为上饶市的纬度为28oN,所以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60o,而影长为L,则电线杆的高度
约为1.7L,C正确,ABD错。故选C。【点睛】太阳活动往往对地球有显著的影响。当太阳活动增强时,太阳风变得强劲,会扰动地球的磁场
和大气层,会对卫星导航、空间通信、航空航天等人类活动产生灾害性的影响。9.C 10.A【解析】9.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
震级在六地都相同,A错误;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烈度与震级大小、震中距离、震源深度和场地条件等因素有关,烈度F地不一定大于E地,
B错误;纵波传播速度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A地震感是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C正确;甲界面是莫霍界面,横波、纵波速度都增加,乙界
面是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减速,D错误。故选C。10.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阴影部分几乎接收不到横波,是因为外核接近熔融状
态,A正确;与距离太过遥远、 横波传播速度慢、 震级大小无关,BCD错误。故选A。【点睛】震级是地震大小的度量,是地震释放能量级别
的对数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是指地面及房屋等建筑物受到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即地震时地表宏观物体破坏的程度,用“度”来表
示。11.C 12.C 13.A【解析】11.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地球圈层中的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C正
确,排除ABD。故选C。12.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据材料信息“阿贡火山喷出火山灰,喷出
浓烟高度达1500米”结合大气的垂直分层的知识可知,阿贡火山喷出的浓烟高度只能达到对流层,C正确,排除ABD。故选C。13.由题干
“蔓延的火山灰”可知火山灰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不是从火山灰的来源开始,又根据地球圈层结构分布判断,地球圈层最上面是大气圈,中间是
水圈,最下面是岩石圈,其中,生物圈位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很显然火山灰漂浮在大气圈中慢慢会沉积下来进入到水圈、
生物圈并最终沉积下来到岩石圈。故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点睛】大气的于垂直分层:1、对流层: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人类生
活在对流层底部,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2、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0-55千米;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
升;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利于高空飞行。3、高层大气: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2000-3000
千米;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通信;有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卫星的运行。14.B 15.C【解析】14.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含有化石的地层具有明显的水平层理构造,由不同的水平岩层组成,A错B对;含有大量岩浆物质的岩层是岩浆岩,不会含有化石
,C错;沉积岩中不一定都含有化石,D错。故B选项正确,本题选B。15.接和材料可知,滨海涌洞鱼化石形成时为志留纪,为早古生代,A错
;爬行动物盛行于中生代,B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早古生代,地壳运动强烈,C对;裸子植物兴盛于中生代,D错。故C选项正确,本题选C
。【点睛】古生代可分为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16.C
17.C【解析】16.材料中巢湖龙生活在距今2.3亿年前,属于中生代(距今2.52亿年---6600万年),与恐龙属于同一时代,恐
龙在中生代盛行,C正确。故选C。17.巢湖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中生代裸子植物盛行,C正确。地球的铁矿等金属矿成矿时期是前寒
武纪,A错误;早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B错误,新生代发生了喜马拉雅运动。D错误。故选C。【点睛】恐龙是中生代的优势陆栖脊椎动
物,尤其是在侏罗纪与白垩纪。中生代生物界最大特点就是继续向适应陆生生活演化,裸子植物演化出花粉管,能进行体内受精,完全摆脱对水的依
赖,更能适应陆生生活,形成茂密的森林;动物界中爬行动物也迅速发展,种类繁多,占领了海、陆、空三大生态领域。18.A 19.C
【解析】18.读图可知,该现象出现在近地面大气,且是将地面上得灯光反射到空中形成的奇景,所以主要出现在对流层大气中,A正确,BCD
错误。所以选A。19.由材料可知,“寒夜灯柱”是大气中存在的扁平片状冰晶把地面上的灯光反射在空中形成的奇景,而冰晶是由空气中的水汽
凝华形成的,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大气成分是水汽,C正确,氧气、二氧化碳、固体杂质不是形成该现象的主要大气成分,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寒夜灯柱的原理,是大气当中存在大量水平姿态的扁平片状冰晶(简称片晶)反射灯光,人眼所看到的虚像。这个原理就是简单的镜面反射,
只不过因为不同高度上均有冰晶充当镜面,所以灯光被反射到各个高度的合集,就是一根拉长的光柱。这就是寒夜光柱。这种灯柱现象的形成是由于
寒冷,使得空气中的水凝结成了冰晶,这些冰晶捕捉到附近的光线,并像数以百万计的微型镜子一样,将光线折射回地面。20.A 21.
B【解析】20.我国发射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属于高层大气,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A正确;根据图示曲线判断
,高层大气最高气温约为0℃,B错误;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的是平流层,C错误;高层大气缺少形成多变天气的条件---水汽和杂质,不会发生
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D错误。故选A。21.读图可知:①大气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下热上冷,空气对流运动显著,①②正确;①大
气层为对流层,对流层的高度因纬度而异,在低纬度地区高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高10-12千米,在高纬度地区高8-9千米,低纬地
区厚度大于高纬地区,③错误;①大气层几乎集中了全部的水汽和杂质,下热上冷,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④正确。故选B。【点
睛】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对流层有以下特点: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22.A 2
3.A 24.B【解析】22.运动员从悬崖绝壁一跃而下,此时的翼装飞行发生在对流层,对流层自高空向地面,气温越来越高、气压越
来越大、空气密度越来越大,尘埃含量也越来越多,A正确,BCD错误。故选A。2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集中了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
,A正确,BCD错误。故选A。24.平流层温度下低上高,气流以水平运功为主,空气阻力小,而理想飞行状态的滑降比为3:1,水平运动的
气流可以增加横向移动距离,从而导致滑降比增加,故滑降比明显增大的圈层是平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大气垂直分层的主
要依据是:温度、密度、大气运动状况。大气自下而上共分为三层:对流层、 平流层和高层大气(高层大气又可细分为中间层、热层(暖层)和散
逸层)。?25.B 26.A【解析】25.西藏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导致地气温差较江
南地区大,B正确;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烈,A错误;青藏高原阴雨天气较少,C错误;青藏高原空气污染小,但这不是地气温差较大的主要原因,
D错误。故选B。26.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浓度提高,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加强,温度提高,地气温差减小,A正确,B错
误;江南地气温差比西藏小,C错误;西藏地气温差并不会消失,D错误。故选A。【点睛】青藏高原海拔高,大气稀薄,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丰富的
地区;由于大气稀薄,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差,气温总体较低,以高寒气候为主。27.A 28.B 29.D【分析
】27.大气的受热过程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水汽、尘埃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大部分太阳辐射能直接到达地表,地表在
吸收了太阳短波辐射后,不断增温的同时释放长波辐射,近地面大气对地面的长波辐射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近地面大气增温后释放的长波辐射,大
部分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大气逆辐射的存在,使得近地面大气层,始终保持有一定的温度,因而具有保温作用。“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
气,则免于霜矣”造成“免于霜矣”的主要原因是烟气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28.“薄薄云
”使云层对太阳的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实际上使图中的②增强,B正确,①是没有经过大气层的太阳辐射,不受云层的
影响,A错误;③是大气逆辐射,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C错误;④是地面辐射,“晒煞人”与地面辐射无关,D错误,故选B。29.对流层大
气的热量主要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由于距离地面的距离越来越远,吸收地面热量越来越少,气温随之下降,故引起对流层温度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
是④地面辐射,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把图的数字代码的含义弄清楚,然后根据
每个代码的作用进行分析即可。重点把握大气的两个作用: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运用这两个作用的原理进行推断分析。30.D 31.A
【解析】30.根据材料2010~2019年我国某特大城市城区和郊区不同季节凌晨2:00的平均气温(℃)表,可知冬季城区与郊区的气温
差最大,热岛效应最强,D正确,ABC错误;故选D。31.白天城市除了获得太阳辐射,还有人为排放的热量,比乡村储存了更多的热量,在夜
晚时,城市上空大气较为浑浊,大气逆辐射强,保温作用强,而乡村空气清新,迅速降温,导致夜间城乡温差大,热岛效应较强,①②正确;影响城
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是风速,城市建筑物密集,风速小,热量不易散失,导致夜间城乡温差大,风向的影响小,③错误;根据城市热岛效应,城乡之间
的气压差异不分昼夜都是一致的,④错误;综上,排除BCD,故选A。【点睛】城市热岛: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
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在近地面气温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
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32.A 33.B【解析】3
2.结合所学知识和图示信息可知,某机场近地面年平均气压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整体呈负相关,D错;气压日变化与气温日变化关系密切,A对;
气温日变化与风速日变化不呈负相关,C错;气压日变化与风速日变化之间没有明显的关联性,B错。故选A。33.注意材料信息“某机场受海陆
风影响显著海陆风转换时期易出现较强的风切变”,所以该机场受较强的风切变干扰时应是受海陆风影响显著海陆风转换时期。读图,与0时、14
时相比,10时、21时前后气温和气压变化明显,正值海陆风转化时期,且10时、21时前后风速变化虽较小,但风向变化明显。而14时前后
机场附近气温高,气压低,主要盛行海风,海陆风转化不强,0时前后机场附近气温低,气压高,主要盛行陆风,海陆风转化不强,排除AC;同时
,晴天和阴天相比,晴天海陆气温和气压差异更为明显,机场受海陆风转换而风切变干扰更为明显,B对,D错。故选B。【点睛】海陆风,是出现
于近海和海岸地区的,具有日周期的地方性风。海陆风在近地面有两个局地环流组分,即日间由海洋吹向陆地的海风(s和夜间由陆地吹向海洋的陆
风。海陆风的成因为昼夜交替过程中海洋-陆地间的气温差,即日间海面上气温低于陆地,而夜间高于陆地。气温差带来了近地面大气的密度和气压
差,气压梯度力推动气流由高压(低温)区域向低压(高温)区域运动。海陆风的环流形态取决于海陆分布和由之产生的近地面气温梯度,在与山谷
风(海岸山地)或城市热岛环流(海岸城市)同时出现时会发生环流耦合。此外除传统意义上的海陆风,大型内陆水体,例如湖、水库和沼泽也会带
来类似的海陆风环流,在观测中被称为“内陆海陆风。海陆风在夏季的信号强于冬季,在夏季的日间能够缓解沿海地区的高温并输送水汽,形成雾或
降水,但通常仅在晴好天气下主导局地的风场和温度场变化34.(1) 土星 地球 同向性 共面性
近圆性(2) 日冕 黑子【分析】本题以地理模式图为载体,考查太阳系组成及运动特征、太阳大气组成及太阳活动等内容
。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等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1)太阳系八大行星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排
序是: 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其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因此读图根据①②轨道位于小行星
带外侧,③④轨道位于小行星带内侧,所以①是土星的公转轨道,④是地球的公转轨道。根据所学,太阳系中八大行星的运动特点是:从地球北极上
空看,八大行星都按逆时针方向,即自西向东沿着近圆形的轨道绕日运行,它们的轨道大体在同一平面上。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三大特征
。(2)根据所学,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类型主要有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等。其中太阳黑子出现
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层。因此,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日冕层,位于色球层外侧;曲线③④
之间为光球层,位于色球层内侧,出现的太阳活动是太阳黑子。35.(1)B(2)D(3)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气
,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大气温度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4) C 西南 A(5
)深秋时节,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农作物容易遭受冻害;农民在田地里燃烧秸秆制造烟雾,大气逆辐射
增强;从而起到了保温作用,避免或减轻了冻害【分析】本题以大气垂直分层图、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100km高空示意图、等压线图、大气受
热过程图为材料设置地理试题,涉及大气垂直分层和特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和热力环流原理等地理问题,主要考
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和热力环流原理和应用,突出了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平流层大气主要靠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增
温,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气流平稳;平流层里的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了,那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天气
变化少,非常有利于高空飞行。由图示可知①是对流层,②是平流层,③④是高层大气,③是中间层,④是暖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结合图示可知探空气球将从近地面升入100千米高空,经过对流层(对流层平均海拔是12千米),而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距地面越远
,气温逐渐降低;气球然后进入平流层(平流层的顶部大约是55千米),由于臭氧气温随高度增高;气球继续升高至100千米处,将进入高层大
气,温度先降低后又逐渐升高,因此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递减→递增→递减→递增。D正确,ABC错误,故选D。(
3)对流层的直接热源是地面,因此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上冷下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
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蒸气,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对流层是大气圈最低的一层,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大气对流运动越弱,厚度随纬度增加而降
低。(4)读图可知,图中①为低压中心,②为高压中心,北半球风向右偏,根据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且从高压指向低压,风向在水平气压
梯度力基础上向右偏转一个锐角可知,所以图中C符合当地风向。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法可知,其风向是西南风;图中等压线越密集风速
越大,A处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大。(5)深秋时节,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农作物容易遭受冻害;农
民在秋季晴朗的夜晚,农民点燃田地里的秸秆,烟雾弥漫,原因是烟雾可以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进而增加大气逆辐射,从而对地面起保温作用,避免
农作物受到冻害。36.(1)保温、保湿、防风沙。(2)墙面太阳高度角大,吸收太阳辐射多;墙体厚实,蓄热能力强;保温效果好;厚实的墙体较为稳固,利于阻挡(偏北)风沙。(3)墙面白天吸热多夜晚放热少;地面白天获得太阳辐射少而夜晚放热多;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统将白天墙体获得的热量传递给土壤;夜晚气温很低时土壤也能稳定放热而减少冻害。【分析】本题以南疆地区日光温室为背景材料设置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大气的受热过程等相关知识的掌握,考查学生的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详解】(1)沙漠温室在夜晚的时候会减少室内外的热交换,加强的大气逆辐射,从而起到保温作用。白天的时候温室可以削弱太阳辐射,减少水分的蒸发,阻止水分散失,起到保湿的作用。温室阻挡风沙也可以减少当地风沙对农业的影响。(2)由图可知,日光温室的后墙正好位于阳坡,因此可以利用太阳辐射,提升温室的温度,而且照射到墙体的太阳高度角较大,有利于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温室后墙的墙体比较厚实,因此可以作为温室的蓄能建筑,有助于调节温室夜晚的气温。南疆位于西北地区,风沙较大,厚实的墙体有助于阻挡风沙。(3)由材料可知,日光温室后墙白天接受太阳总辐射约占温室接收太阳总辐射的50%-60%。夜间,室内获得的热量中墙面放热量约占1/3,地面放热量约占2/3,沙漠地区由于热力性质的原因,造成昼夜温差较大,而墙面白天吸热多、夜晚放热少。而且温室地面白天获得太阳辐射少而夜晚放热多,又因土壤夜间放热性能较为稳定,因此可以利用水幕集热-地暖加温系统将白天墙体获得的热量传递给土壤,等到夜晚气温很低时土壤也能稳定放热而减少冻害。【点睛】大气的受热过程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太阳暖大地。大部分太阳辐射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②大地暖大气。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还大地。大气逆辐射把热量传给地面,这就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