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国博24件禁止出境展出的文物24件禁止出境展出的文物.pdf
2023-10-18 | 阅:  转:  |  分享 
  
舞蹈纹彩陶盆(1973年,青海大通县)马 家 窑 文 化 的 代 表 , 原 始 舞 蹈最 初 可 能 是 劳 动 之 暇 的 娱 乐 活 动 ,也 有 可 能 是 对 狩 猎 、 渔 猎 过 程 的 演练 或 是 对 丰 产 的 祈 求 或 庆 贺 。盆 的 内 壁 绘 制 了 3组 舞 蹈 图 , 舞者 手 拉 手 , 面 朝 右 前 方 , 左 右 两 边人 物 的 外 侧 手 臂 都 用 两 条 线 表 示 ,似 乎 是 为 了 表 现 舞 蹈 时 摆 动 手 臂 的样 子 。人面鱼纹彩陶盆(1955年,陕西西安半坡)高 16.5厘 米 , 口 径 39.8厘 米 ,陶 盆 两 个 大 鱼 图 案 与 两 个 人 面图 案 两 两 对 称 , 带 来 了 独 特 的秩 序 之 美 , 堪 称 新 石 器 时 代 的艺 术 精 品 。

裸体浮雕彩陶壶(1974年,青海乐都县)彩 陶 壶 融 浮 雕 和 绘 画 的 艺 术 手法 于 一 身 , 裸 体 人 像 下 腹 处 塑 造 出有 生 殖 器 的 形 象 。 一 般 认 为 这 是 男女 同 体 的 崇 拜 物 , 具 备 沟 通 天 地 、人 神 的 能 力 , 其 特 殊 的 图 案 装 饰 表明 它 不 是 生 活 用 具 , 而 是 礼 器 或 专门 制 作 的 葬 具 。 船型彩陶壶(1958年,陕西宝鸡)有 人 推 测 , 5000年 前 的 先 民 靠 水吃 水 , 已 经 开 始 建 造 原 始 的 渔 船 ,用 渔 网 捕 鱼 谋 生 。人 们 用 船 形 壶 装 酒 , 会 觉 得 酒像 船 下 的 水 一 样 , 饮 之 不 尽 。 两 侧的 腹 部 各 用 黑 色 彩 绘 出 一 张 渔 网 ,似 正 在 撒 网 捕 鱼 , 工 艺 太 精 湛 了 。

镂雕旋纹象牙梳(1959年,山东泰安大汶口)象 牙 梳 略 呈 长 方 形 , 上 端 钻 3个圆 孔 , 边 缘 还 刻 有 沟 槽 , 似 为 镶 嵌之 用 。 象 牙 梳 造 型 美 观 , 工 艺 精 致 ,是 迄 今 为 止 远 古 时 期 保 存 最 为 完 好的 梳 子 , 中 国 历 史 上 最 早 的 一 件 象牙 镂 孔 工 艺 品 。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1978年,河南临汝县阎村)陶 缸 外 壁 彩 绘 有 鹳 、 鱼 、 石 斧 等形 象 。 一 般 认 为 鹳 和 鱼 应 分 别 代 表 了敌 对 的 两 个 部 族 , 石 斧 是 权 力 的 标 志 ,是 鹳 部 族 首 领 所 用 的 武 器 。 鹳 首 领 生前 曾 经 率 领 鹳 部 族 同 鱼 部 族 进 行 过 殊死 的 战 斗 , 并 取 得 了 决 定 性 的 胜 利 。画 面 内 容 是 当 时 社 会 政 治 生 活 的 生 动写 照 。

鹰形陶鼎( 1978年 , 陕 西 华 县 太 平 庄 )此 陶 鼎 采 用 伫 足 站 立 的 雄 鹰 造 型 。鹰 体 健 硕 , 双 腿 粗 壮 , 两 翼 贴 于 身 体 两侧 , 尾 部 下 垂 至 地 , 鹰 眼 圆 睁 , 喙 部 有力 呈 钩 状 。这 样 一 件 远 古 时 期 雕 塑 珍 品 , 我 们可 以 看 出 古 人 不 仅 善 于 绘 画 , 雕 塑 水 平也 很 高 , 双 足 和 尾 部 为 鼎 足 , 稳 定 地 撑于 地 面 , 被 找 到 地 时 候 是 用 来 喂 鸡 的 。 玉 龙(1971年,内蒙翁牛特旗)玉 龙 身 体 弯 曲 呈 C型 , 仅保 留 头 部 和 抽 象 化 的 身 体 , 龙头 大 眼 、 猪 鼻 , 与 后 世 的 龙 相比 更 像 野 猪 , 因 此 又 被 称 为“ 玉 猪 龙 ” , 其 中 的 部 分 连 头部 的 特 征 都 大 部 省 略 。

“利”青铜簋(1976年,陕西临潼)利 簋 内 底 铸 有 铭 文 4列 32字 。记 录 了 武 王 伐 纣 在 甲 子 日 的 清 晨 ,时 逢 岁 星 ( 木 星 ) 当 空 , 一 日 间结 束 了 灭 商 战 役 。 利 簋 是 目 前 为数 不 多 的 几 件 能 确 定 为 周 武 王 时期 的 青 铜 器 之 一 , 弥 足 珍 贵 。 孝端皇后凤冠(1957年,北京昌平定陵)明 孝 端 皇 后 九 龙 九 凤 冠 ,用 漆 竹 扎 成 帽 胎 , 面 料 以 丝 帛制 成 , 前 部 饰 有 九 条 金 龙 , 口衔 珠 滴 , 下 有 八 只 点 翠 金 凤 ,后 部 也 有 一 金 凤 , 共 九 龙 九 凤 。

“后母戊”青铜方鼎(1939年,河南安阳武官村)高 133厘 米 , 口 长 112厘 米 , 口宽 79.2厘 米 。 后 母 戊 鼎 重 832.84千 克 ,是 目 前 已 发 现 最 重 的 青 铜 器 , 与许 多 同 时 代 青 铜 器 相 比 装 饰 并 不算 繁 复 , 其 体 积 已 经 足 以 震 撼 世人 , 可 谓 “ 大 巧 不 工 ” 。 “子龙”青铜鼎(20世纪20年代,河南辉县)曾 流 入 日 本 , 是 商 代 体 积最 大 的 圆 鼎 , 因 为 鼎 内 壁 有“ 子 龙 ” 文 字 而 得 名 , 小 朋 友们 可 以 找 找 看 哦 。

“盂”青铜鼎(1849年,陕西郿 县礼村)"鼎 "是 古 人 用 以 烹 煮 肉 和 盛 放肉 类 的 器 具 , 大 盂 鼎 内 壁 铭 文 有291字 , 记 载 了 周 康 王 在 宗 周 训 诰盂 之 事 。 大 盂 鼎 真 实 地 反 映 了 当时 的 社 会 状 况 , 具 有 极 高 的 史 料价 值 。 是 西 周 早 期 青 铜 礼 器 中 的重 器 。 “虢季子白”青铜盘(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虢川司)似 一 大 浴 缸 , 四 壁 各 有 两 只衔 环 兽 首 耳 , 口 沿 饰 一 圈 窃 曲 纹 ,下 为 波 带 纹 。 盘 内 底 部 有 铭 文 111字 , 讲 述 虢 国 的 子 白 奉 命 出 战 ,荣 立 战 功 , 周 王 为 其 设 宴 庆 功 ,并 赐 弓 马 之 物 , 虢 季 子 白 因 而 作盘 以 为 纪 念 。

四羊青铜方尊(1938年,湖南宁乡)四 只 卷 角 羊 构 成 了 主 要 结 构 ,和 器 身 巧 妙 结 合 , 中 部 还 有 四 个 盘龙 , 造 型 非 常 精 美 。 抗 日 战 争 时 ,四 羊 方 尊 未 能 幸 免 于 日 军 的 空 袭 ,碎 成 20余 块 。 后 来 , 四 羊 方 尊 的 碎片 在 仓 库 一 角 被 重 新 找 到 , 并 在 1954年 被 修 复 , 国 之 瑰 宝 终 于 完 璧 。 鎏金嵌玉镶琉璃银带钩(1951年,河南辉县固围村)带 钩 是 古 人 系 腰 带 的 挂 钩 , 这件 带 钩 是 魏 国 王 室 用 品 , 银 质 銮 金 ,钩 两 端 铸 成 浮 雕 式 的 兽 首 , 钩 两 侧为 长 尾 鸟 。 钩 身 正 面 嵌 饰 3块 白 玉 块 ,玉 块 中 心 各 嵌 一 粒 半 球 形 蜻 蜓 眼 琉璃 珠 , 钩 头 为 白 玉 琢 成 的 雁 首 形 状 ,整 个 带 钩 把 金 属 铸 造 工 艺 和 琢 玉 工艺 结 合 起 来 , 十 分 精 湛 , 堪 称 中 国古 代 最 华 美 的 带 钩 。

诅盟场面青铜贮贝器(1956年,云南晋宁县)此 贮 贝 器 器 身 呈 筒 形 , 腰 微 束 ,两 侧 有 对 称 的 虎 形 耳 , 底 部 有 3只 兽爪 足 。 诅 盟 为 古 代 西 南 民 族 中 极 为盛 行 的 一 种 风 俗 , 凡 有 重 大 事 件 都要 用 盟 誓 来 约 束 , 设 立 祭 坛 , 供 奉祭 品 , 举 行 典 礼 。“滇王之印”金印(1956年,云南晋宁县石寨山)公 元 前 109年 , 汉 武 帝 出 兵 征 讨云 南 , 滇 王 拱 手 降 汉 , 汉 武 帝 在 其故 地 设 益 州 郡 , 封 滇 王 国 国 王 为“ 滇 王 ” , 并 赐 “ 滇 王 之 印 ” 。 滇王 之 印 用 纯 金 铸 成 , 蛇 纽 , 蛇 首 昂起 , 蛇 身 盘 血 , 背 有 鳞 纹 。 汉 武 帝赐 滇 王 之 印 后 , 对 云 南 实 行 羁 縻 统治 。

青瓷莲花尊(1984年,河北景县)莲 花 尊 以 仰覆 莲 花 为 主 题 纹 ,辅 以 宝 相 花 、 团龙 、 兽 面 等 纹 饰 ,运 用 了 模 制 堆 贴 、镶 嵌 、 翅 划 等 装饰 技 法 。 莲 花 尊的 装 饰 , 釉 层 凝厚 , 是 北 方 青 瓷精 品 。三彩釉陶载乐骆驼(1957年,陕西西安)骆 驼 载 乐 俑集 杂 技 和 马 戏 于一 体 , 表 现 的 应该 是 长 安 百 戏 中的 一 个 杂 技 节 目 。西 安 中 堡 子 村 唐墓 也 出 土 过 类 似的 作 品 , 这 种 节目 在 长 安 一 定 大受 欢 迎 。

绿玻璃盖罐(1957年,陕西西安西郊)此 罐 器 壁 极 薄 , 通 体 呈 透 明 绿色 , 晶 莹 玉 润 , 造 型 优 美 , 为 贵 族盛 香 料 之 用 。 此 件 玻 璃 器 是 采 用 魏晋 时 期 引 入 的 西 方 技 术 生 产 的 , 区别 于 传 统 的 透 明 度 不 高 的 铅 玻 璃 ,新 技 术 含 钠 钙 成 分 较 高 , 使 得 器 物透 明 度 、 延 展 性 都 大 大 提 高 。“赤乌十四年”款青釉虎子(1955年,江苏南京)长 16厘 米 , 高 9.5厘 米 。 口部 似 张 口 的 虎 首 , 背 有 提 梁 ,圆 腹 , 下 有 四 足 , 因 其 形 如 虎 ,故 名 。 其 用 途 有 两 说 , 一 说 是溺 器 ; 一 说 是 水 器 。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2426P...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