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红Red > 馆藏分类
配色: 字号:
五运六气解伤寒
2023-10-23 | 阅:  转:  |  分享 
  
【五运六气解伤寒】■ 运 气 病 例 解 : 五 运 六 气
——全息之气
【全息之气】地球时空分为年月日时及二十四山向,以太阳为中心的地球旋转,
在地球上形成年月时间概念; 以地球为中心的太阳旋转 , 在地球上形成日时的时
间概念。 实际上都是日地月的旋转体系, 只是运动的参照系不同而已 。 这就是年
月日时的天体机制。 《素问·运气九篇》 是关于年月的运气机制, 根据年月与日时
的同一机制, 这个运气也同样适用于日时。 这就是全息之气。 并不是中医界所认
为的只用于年月时空。 马宗素的 《伤寒钤法》 就论述了关于日时时空的运气论治 。
病案:
1、甲戌日土气自伤病:痛风病
56 1998 5 27
周某, 男 , 岁。 年 月 日 (甲戌日) 下午突发左足背红肿热痛, 以左
足大脚趾第一关节为著, 检查血尿酸高 , 以” 痛风病” 对症治疗 3 天, 静滴抗菌素,
口服秋水仙碱等, 症状无明显好转, 患者夜间疼痛难忍 , 彻夜不眠, 诊其脉搏弦
紧应手,属于甲戌日土气自伤病,给予口服补中益气汤,党参 30g,黄芪 100g,
余药物原方原量,同时给予针刺足三里,留针 30 分钟,当晚疼痛即减少 70% ,
2
剂,病除痛止。
2、乙酉日金气自伤病:支气管扩张咳血
杨某, 女 , 60 岁。 1999 年 9 月 30 日 (乙酉日) 夜突发咳血, 胸痛, 经过医院检
查诊断为: 支气管扩张咳血, 不排除肿瘤 。 诊其脉弦硬, 属于乙酉日金气自伤病 ,
50g 100g
入院止血同时服用补中益气汤, 党参 , 黄芪 , 余药物原方原量, 入院当
晚血即止住,连续服用补中益气汤 10 天,后复查胸片未见异常。
乙酉日, 太乙天符金日 , 金气自胜 , 并不是所有人都发病, 必是金气已胜自
刑之人,和所在之地理构和,相感而病金气,破金藏。金气有余,表现不同, 或

燥、或气急、或咯血、或皮肤疖癣、或咳、或悸等等, 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
侮所不胜; 其不及 , 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 , 己所胜轻而侮之” 。 至于脉象, 当时
所触之脉即如此, 涩滞脉大失血伤气血后可出现, 但不是必定出现的脉象 , 之所
以弦硬, 考虑可能是这类运气病的一个特点, 因为这五个病案的脉都不软 , 几乎
都是应手既得。 木火刑金, 那是人身小宇宙的木火刑金 , 病例是在研究大宇宙的
五行本气自伤病, 大宇宙日干支的运气是金气自胜, 物极必反, 伤及人身自身小
宇宙的金气金藏,所以用药只是按照运气干支的五行属性化合用药,至于机理,
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疗效是好的。用补中益气汤的考虑就是补人身的金气。
3、丙子日水气自伤病:脑部胶质细胞瘤
26 1998 9 26
王某, 男 , 岁。 年 月 日 (丙子日) 下午突然出现恶心、 呕吐, 头疼、头晕,视物不清。 C T 检查报告:胶质细胞瘤。诊其脉弦紧,属于丙子日水气自
伤病,入院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口服参芪金匮肾气汤,党参 60g,黄芪 120g,
桂枝 20g, 制附子 (白色) 15g (先煎 2 小时, 尝口不麻后加入他药 ) , 余药物原
1 C T
方原量,连续服用 个月。后检查 未见异常,痊愈。
4、丁亥日木气自伤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幽门梗阻
崔某,男,35 岁。平素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2000 年 5 月 29 日(丁亥日)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突然加重,出现恶心、呕吐,胃痛、胃胀,泛酸、烧心, 不
2
能进食, 食入 小时后即吐 。 胃肠透视 : 幽门完全梗阻。 建议检查胃镜及手术治
疗, 未同意, 补液对症。 诊其脉弦紧滑 , 属于丁亥日木气自伤病, 给予口服参芪
金 匮 肾 气 汤 , 党 参 60g , 黄 芪 120g , 桂 枝 20g , 制 附 子 ( 白 色 ) 10g ( 先 煎 2 小
时, 尝口不麻后加入他药) , 余药物原方原量, 1 剂病去 50% , 可入流食, 3 剂病
愈如常。
5、戊寅日火气自伤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陈某,女, 56 岁。2002 年 5 月 10 日(戊寅日 ) ,突发眩晕、恶心、呕吐,视物
旋转,不敢睁眼,周身大汗,皮肤湿冷,稍动即晕,自觉翻天覆地,痛苦异常,
怕冷。 静滴扩脑血管药物 5 日, 症状缓解不明显 。 诊其脉弦, 属于戊寅日火气自
60g 120g 20g
伤病, 给予口服参芪四味回阳饮, 党参 , 黄芪 , 桂枝 , 制附子 ( 白
色) 10g (先煎 2 小时, 尝口不麻后加入他药 ) , 干姜 25g, 炙甘草 20g。 一剂知,
三剂已。
六十年內, 有天符十二年, 岁会七年, 同天符六年, 岁会同天符二年, 同岁
会六年, 太乙天符四年, 干德符四年, 顺化运十二年, 天刑运十年, 小逆运十二
年, 不和运十二年.共 26 年, 其余 34 年份并不是如此极端 , 《经》 曰: 天符谓执
法, 岁会曰行令 , 太一天符曰贵人。 邪之中人 , 中执法者, 其病危而速; 中行令
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也。
运气同化就是五运与六气同类化合。 运与气在六十年变化当中 , 除互为生克、
互为消长, 还有二十六年同化关系 。 此种关系是因运与气两者性质相同而产生同
一性质的变化。包括木同风化、火同暑热化、土同湿化、金同燥化、水同寒化。
因岁运有太过不及, 岁气有司天在泉, 因而有同天化同地化的差别 。 其表现类型
有天符、 岁会、 同天符、 同岁会、 太乙天符五种。 在六十年甲子周期中, 计有二
十六年为运气同化。
天符: 该年岁运之气与司天之气的五行属性相同, 包括乙卯年、 乙酉年、 丙辰年 、
丙戌年、 丁巳年、 丁亥年、 戊子年 、 戊午年 、 己丑年、 己未年 、 戊寅年、 戊申年 ,
计十二年。
岁会: 该年岁运的五行属性与岁支的五方正位相同, 包括甲辰年、 甲戌年、 乙酉
年、丙子年、丁卯年、戊午年、己丑年、己未年,计八年。
同天符: 逢阳干之年, 太过的岁运之气与在泉之气相合同化 , 包括甲辰年、 甲戌
年、庚子年、庚午年、壬寅年、壬申年,计六年。同岁会: 逢阴干之年, 不及的岁运之气与在泉之气相合同化 , 包括辛丑年、 辛未
年、癸卯年、癸巳年、癸酉年、癸亥年,计六年。
太乙天符: 既是天符, 又是岁会的年份, 包括乙酉年、 戊午年、 己丑年、 己未年 ,
计四年。
在这些干支的日时时空里, 如果遇到类似的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 不妨可以
试一试,看看按照日运气思路治疗,是否有效。
日时干支的运用就是古中医学在量上的变化, 我解释的年月与日时的天文机
制很少有人会想到。 看一下 《 伤寒钤法 》 即可恍然大悟, 有许多人批判日时干支
的运用, 可是都是自以为是的伤寒、 内经的忠实捧哏 , 但你们知道的伤寒、 内经
就是伤寒、内经的原始之貌吗?你们就已经完全理解内经的原意了吗?伤寒论、
内经中有大量篇幅论述中医与干支的定量关系,有些人看不懂就乱发表意见, 无
知者无畏。
《正体类要》 为明代医家薛已所著关于伤科损伤内外治法的专著。 其中一个案
例如下: “ 一女子年十七, 闪右臂 , 微肿作痛, 寅申时发热……经水果先期而至。 ”
在这则医案中, 发热虽不属少阳 ” 往来寒热 ” 的典型热型, 为何以小柴胡汤和解论
治?结合全证分析,其发热不见恶寒,不见大汗、烦渴,故非太阳、阳明之证。

而寅申时发热,那更是《伤寒钤法》中提到的 少阳证歌纪字号一症寅申,少阳
一证, 纪字为号 , 柴胡所主, 更无别敖。 ” 由于木郁化火, 热伏冲任故 ” 经水果先
期而至” 。故以” 四物汤合小柴胡汤四剂热退” 。
十干:甲丙戊庚壬为天数五主阳,乙丁己酉癸为地数五主阴 。 《内经》以阳

配腑,以阴配脏 。 《藏气法时论 》 : 肝主春,其日甲乙。心主夏,其日丙丁。脾
主长夏,其日戊己。肺主秋,其日庚辛。肾主冬,其日壬癸” 。
十二地支分为四方。亥子丑配北方水,寅卯辰配东方木,巳午未配南方火,
申酉戌配西方金, 又主一年十二月之气。 人有六气, 以生十二经, 上应天的十二
辰。张仲景《伤寒论》专讲六气,概括疾病本源。
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己脾乡,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癸肾脏,
三焦亦向壬中寄,包络同归入癸方,
(三焦阳火需归丙,包络从阴丁火旁)
阳干宜纳阳之府,脏配阴干理应当。
肺寅大卯胃辰宫,脾巳心午小未中,
申膀酉肾心包戌,亥焦子胆丑肝通。人身四柱, 水火相宜, 金木临旺, 土库冠带之地均无病, 反之为有病。 具体
的说是寒暑湿燥火为病因, 肝心脾肺肾五脏为病位 。 日干支强弱, 刑冲克害为病
理。旺为实,弱为虚;实为自病,虚为邪病。
有的人患病时间长, 有的人患病时间短, 这是由岁运决定的。 四柱中, 原命
局中患病主终身病,大运为一运 10 年之病,时间长。流年太岁患病时间短,或
是突发的病。 大运、 太岁流年都是人生命的五行之气 , 又是人名利得失的情志表
现, 也是人的外界环境、 饮食起居劳役, 享乐的所在, 人的七情六、 喜怒哀乐直
接关系着人的身心健康。
如何计算病症情况, 以日干为主气, 其它为客气, 月令为节候。 天干为阳为
动气,地支为阴为静气。细看命局主客旺衰、动静吉凶、虚实表里,对照大运、
流年相结合诊察,来判断患者病症的轻重与死生之期。一般阴阳平衡紊乱偏差,
主客脏气受邪气入侵,只是得一般病。若果天克地冲,动静失平,阴阳阻隔, 一
定会有灾伤事故发生。
地支如同大地, 冲克如地震, 山崩地裂 、 自然发生灾伤。 要判断灾伤事故发
生的部位, 用” 洛书” 九宫图来对应人身像征 , 方法另讨论。 要问疾病灾伤发生的
具体年日, 阳日干生人应阳年 , 阴日干生人应阴年 , 同理阳年生人应阳年, 阴年
生人应阴年,反之就轻一点。
用四柱可以断病, 用同样以干支为工具的运气法也同样可以断病。 用孤虚法
计算病机也是一个秘诀。■ ■ 运 运 气 气 解 解 伤 伤 寒 寒 之 之 一 一 : : 病 病 气 气
■ ■ 运 运 气 气 解 解 伤 伤 寒 寒 之 之 一 一 : : 病 病 气 气
【病气】
十五日得一气,于四时之中,一时有六气,四六名为二十四气。
然气候亦有应至仍不至, 或有未应至而至者, 或有至而太过者, 皆成病气也。
二十四节气, 节有十二, 中气有十二, 五日为一候, 气亦同, 合有七十二候,
决病生死,此须悟解也。
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冽,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
冬时严寒,万类深藏,君子周密,则不伤于寒。触冒之者,则名伤寒耳。 其
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以伤寒为病者,以其最盛杀厉之气也。中而即病者,
名曰伤寒;不即病,寒毒藏于肌肤,至春变为温病,至夏变为暑病。
暑病者, 热极重于温也。 是以辛苦之人 , 春夏多温热者, 皆由冬时触寒所致,
非时行之气也。
凡时行者,春时应暖而反大寒;夏时应热而反大凉;秋时应凉而反大热; 冬
时应寒而反大温。 此非其时而有其气, 是以一岁之中 , 长幼之病多相似者, 此则
时行之气也。
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运气之法占之。■ ■ ■ ■ 运 运 运 运 气解 气解 气解 气解 伤寒 伤寒 伤寒 伤寒 之二 之二 之二 之二 :寒 :寒 :寒 :寒 温疫 温疫 温疫 温疫 病 病 病 病
【疫疠之气】参看《素问·遗篇·刺法论》 、 《素问·遗篇·本病论》 。
【伤寒】 从霜降以后, 至春分以前, 凡有触冒霜露, 体中寒即病者, 谓之伤寒也。
九月十月寒气尚微, 为病则轻 ; 十一月十二月寒冽已严 , 为病则重; 正月二月寒
渐将解,为病亦轻。此以冬时不调,适有伤寒之人即为病也。
【冬温】 其冬有非节之暖者, 名曰冬温。 冬温之毒, 与伤寒大异, 冬温复有先后,
更相重沓,亦有轻重,为治不同。
【温病】 从立春节后, 其中无暴大寒, 又不冰雪; 而有人壮热为病者, 此属春时
阳气,发其冬时伏寒,变为温病。
【时行寒疫】 从春分以后, 至秋分节前, 天有暴寒者, 皆为时行寒疫也。 三月四
月或有暴寒, 其时阳气尚弱, 为寒所折, 病热犹轻; 五月六月阳气已盛, 为寒所
折,病热则重;七月八月,阳气已衰,为寒所折,病热亦微。其病与温相似, 但
治有殊耳。■ ■ 运 运 气 气 解 解 伤 伤 寒 寒 之 之 三 三 : : 太 太 阳 阳
■ ■ 运 运 气 气 解 解 伤 伤 寒 寒 之 之 三 三 : : 太 太 阳 阳
病 病 、 、 太 太 阴 阴 病 病 之 之 运 运 气 气 解 解
病 病 、 、 太 太 阴 阴 病 病 之 之 运 运 气 气 解 解
寒湿相遘,燥热相临,风火相值
【太阳、太阴之 为病有主客之分也】
太 阳司天 ,主胜,则喉嗌中鸣(桂枝汤证 ) ;客胜,则胸中不利,出清涕,
感寒则咳也(麻黄汤证) 。
太阴在泉 , 主胜, 则寒气逆满, 食饮不下, 甚则为疝 (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
加大黄汤证) ; 客胜 , 则足痿下肿, 便溲不时 , 湿客下焦, 发而濡泄, 及为阴肿 ,
隐曲之疾(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汤、小柴胡加茯苓白术汤) 。
太 阴司天 , 主胜, 则胸腹满 , 食已而瞀 (承气辈 ) ; 客胜, 则首、 面、 跗肿,
呼吸气喘(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 。
太阳在泉 ,以水居水位,无所胜也。
【有胜必有复,无胜则无复也】
太 阴之胜 ,则火气内郁,疮疡于中(栀子豉汤类证 ) ,流散于外,病在〖月
去〗 胁甚则心痛热格 (上热下寒证) , 头痛, 喉痹, 项强 (大青龙汤证) , 又或湿
气内郁,寒迫下焦,少腹满,腰椎痛强,注泄,足下湿,头重,跗肿,足胫肿,
饮发于中,跗肿于上(小青龙汤证) 。
其复也 , 则体重, 中满, 食饮不化 , 阴气上厥, 胸中不便, 饮发于中, 咳喘
有声,头项痛重,掉瘛尤甚(桂枝加葛根汤证、葛根汤证 ) ,呕而密默,唾吐清
液,甚则入肾,窃泄无度(理中、四逆辈) 。
太阳之胜 , 则病痔疟, 发寒, 厥入胃, 则内生心痛, 阴中乃疡, 隐曲不利 (太
阳蓄水证) , 亘引阴股筋肉拘苛, 血脉凝泣, 络满血变 (太阳蓄血证) , 或为血泄
(葛根芩连汤证 ) ,皮肤否肿,腹满时减,热反上行,头项囟顶脑户中痛,目如
脱(麻杏甘石汤证、白虎加人参汤) ,寒入下焦,则传为濡泄(理中加黄芪汤) ;
其复也 , 则心胃生寒, 胸膈不利 (结胸证) , 心痛痞满 ( 痞证) , 头痛, 善悲,
时发眩仆,食减,腰椎反痛,屈伸不便,少腹控睾引腰脊上冲心(奔豚汤证、 桂
枝加桂汤证 ) ,唾出清水,及为哕噫,甚则入心,善忘,善悲,寒复内余,则腰
尻痛,屈伸不利(桂枝加附子汤证) ,股胫足膝中痛。
1、辨病发于阳与病发于阴:病发于辰戌太阳寒水,谓发于阳;病发于丑未太阴湿土,谓发于太阴。
2、太阳病变证
3、虚证
4
、上热下寒证
5、太阳蓄水证
6、太阳蓄血证
7、结胸证
8、痞证■ ■ 运 运 气 气 解 解 伤 伤 寒 寒 四 四 : : 少 少 阳 阳 病 病 、 、
■ ■ 运 运 气 气 解 解 伤 伤 寒 寒 四 四 : : 少 少 阳 阳 病 病 、 、
厥 厥 阴 阴 病 病 之 之 运 运 气 气 解 解
厥 厥 阴 阴 病 病 之 之 运 运 气 气 解 解
厥阴司天 ,主胜,则胸胁痛,舌难以言;客胜,则耳鸣,掉眩,甚则咳逆。
少阳在泉 , 主胜, 则热反上行 , 而客于心, 心痛发热 , 格中而呕 (厥阴病提
纲) ;客胜,则腰腹痛,而反恶寒,甚则下白溺白(紫参汤) 。
少 阳 司 天 ,主胜,则胸满,咳逆,仰息(柴胡芍药枳实甘草汤证 ) ,甚则有
血,手热;客胜,则丹疹外发,及为丹〖火票 〗 ,疮疡,呕逆,喉痹,头痛,嗌
踵,耳聋,血溢,内为瘛疭。
厥阴在泉 ,主胜,则筋骨徭并,腰腹时痛;客胜,则关节不利,内为痉强 ,
外为不便(乌头桂枝汤、大乌头煎) 。
厥 阴 之 胜 ,则病耳鸣,头眩,愦愦欲吐,胃膈如寒 , 〖月去〗胁气并,化而
为热,小便黄赤,胃脘当心而痛,上及两胁,肠鸣,飧泄,少腹痛,注下赤白,
甚则呕吐,膈不通(乌梅汤证) ;
其复也 , 则少腹坚满, 里急暴痛 , 厥心痛, 汗发, 呕吐, 饮食不入, 入而复
出 ( 麻黄升麻汤、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 筋骨掉眩清厥 ( 吴茱萸汤) , 甚则入脾,
食痹而吐(当归四逆汤证、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证) 。
少阳之胜 , 则病热客于胃 , 心烦而痛, 目赤呕酸, 善饥, 耳痛, 溺赤 , 善惊
谵妄,暴热消烁(少阳中风) ,少腹痛,下沃赤白(白头翁汤) ;
其复也 , 枯燥 , 烦热, 惊瘛, 咳, 衄, 心热 , 烦躁, 便数, 憎风, 厥气上行,
面如浮埃, 目乃 〖目闰〗 瘛 , 火气内发, 上为口糜 , 呕逆, 血溢, 血泄 ( 柏叶阿
胶汤) ,发而为疟,恶寒鼓栗,寒极反热(小柴胡汤证) ,嗌络焦槁,渴饮水浆,
色变黄赤, 少气肺痿 , 化而为水, 传为跗肿, 甚则入肺, 咳而血泄 (白虎汤证) 。■ ■ 运 运 气 气 解 解 伤 伤 寒 寒 五 五 : : 少 少 阴 阴 病 病 、 、
■ ■ 运 运 气 气 解 解 伤 伤 寒 寒 五 五 : : 少 少 阴 阴 病 病 、 、
阳 阳 明 明 病 病 运 运 气 气 解 解
阳 阳 明 明 病 病 运 运 气 气 解 解
少阴司天 , 主胜 , 则心热 , 烦躁, 胁痛支满 (黄连阿胶汤) ; 客胜, 则鼽嚏,
颈项强,肩背瞀热,头痛,少气,发热,耳聋,目暝,甚则跗肿,血溢,疮, 喑
(猪肤汤、桔梗汤、苦酒汤) ,喘咳。
阳明在泉 , 主胜, 则腰重, 腹痛, 少腹生寒, 下为鹜溏 (理中汤、 大建中汤 ) ,
寒厥于肠, 上冲胸中 , 甚则喘满, 不能久立 ( 附子粳米汤) ; 客胜, 则清气动下 ,
小腹坚满,而数便泄(大黄附子细辛汤、承气汤证) 。
阳明司天 , 主胜 , 则清复内余 , 咳, 衄, 嗌塞, 心膈中热, 咳不止而白血出
者死(白虎汤证、猪苓汤) ,金居少阳之位,客不胜主也。
少阴在泉 , 主胜, 则厥气上行, 心痛发热, 膈中众痹皆作, 发于 〖 月去〗 胁,
魄汗不藏, 四逆而起 ( 四逆汤 ) ; 客胜, 则腰痛, 尻、 股、 膝、 髀、 〖月耑〗 、 〖月
行〗 、足病瞀热以酸,跗肿不能久立,溲便变(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附子甘草
汤) 。
少阴之胜 , 则病心下热, 善饥, 脐下气动, 气游三焦, 呕吐 , 躁烦 (吴茱萸
汤) ,腹满而痛,溏泄赤沃(桃花汤) ;
其 复也, 则 〖火奥〗 热内作 , 烦躁, 鼽嚏, 少腹绞痛 , 嗌燥 (半夏散及汤 ) ,
气动于左上行于右,咳则皮肤痛,暴喑(通脉四逆汤 ) ,心痛,郁冒不知人,洒
淅恶寒振栗(附子汤 ) ,谵妄,寒已而热,渴而欲饮,少气,骨痿,膈肠不便,
外为浮肿(真武汤、白通汤 ) ,哕噫,痱疹,疮疡,痈疽,痤痔,甚则入肺,咳
而鼻渊。
阳明之胜 ,则清发于中,左【月去】胁痛,溏泄,内为嗌塞,外发颓疝 , 胸
中不便,嗌而咳(小柴胡汤) ;
其复也 , 则病生 【 月去】 胁, 气归于左, 善太息, 甚则心痛痞满 , 腹胀而泄
(承气汤类) , 呕苦 , 咳哕烦心 , 病在膈中 , 甚则入肝, 惊骇筋挛 ( 茵陈蒿汤类 、
抵挡汤、大柴胡汤) 。
阳明病本证、阳明病热证、阳明病实证
少阴病本证、少阴病寒化证、少阴病热化证■【作者简介 】 : 如意明月,昭阳大渊献之年 仲壮 之月获麟,垂髫之年,历尽风
雨,早熟。一日莫名作疾病状,头晕眼重,深夜辗转,忽远客来访,前朝衣着,
一袭白衣, 仙风道骨 , 氤氲缭绕, 轻点一指 , 习风阵阵, 秘语告之: 吾种一天书
种子, 于尔之泥丸, 他年必炫耀于世 , 然花开花谢 , 终有零期, 尔应惜之, 曰 《天
元经》 ……忽悠一梦, 猛然醒来, 顿觉神清气爽, 莞尔一笑, 终究一梦, 尽忘之。
后因缘际会, 见稀奇之人, 闻稀奇之事, 不足为奇。 一日, 恍惚之间, 河车搬运 ,
小周天子午热流, 任督二脉还周 , 胎息隐隐, 神清身凉, 口鼻呼吸若失, 玄府开
阖, 皮肤出入, 如入水中而自由, 出定后竟然虚度五个时辰, 始信, 古人不我欺
也。 始悟 , 肺主皮毛, 主呼吸之真谛 。 始见, 升降出入至道路。 后就学于某中医
药大学, 满腔热忱进去, 心灰意冷出来。 为谋生计, 而立之年, 师从某著名方剂
学教授,拿下中医方剂学专业硕士学位,杀掉若干鼠辈,本想继续博士之路, 但
彻底失望于现代之中医研究, 愤然自绝于中医界 , 混迹西医三甲医院 。 十年悠忽
而过, 本以为宠辱不惊, 见怪不怪 , 再目睹六十年中医研究之怪现状, 不仅怒向
胆边生,气从心中来,正是此时,醍醐灌顶,恍然大悟 , 《天元经》秘本随心而
出, 虽残缺不全, 犹见道矣。 遂作 《古中医书 ( 全本五卷) 》 , 吾心尽矣。
献花(0)
+1
(本文系红Red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