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2023-10-24 | 阅:  转:  |  分享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期中测试卷物理试卷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6分)1.下列估测中正确的是(  ) A
.一名中学生的身高大约160m B.某中学生百米赛跑的速度约25m/sC.眨一次眼的时间约10s D.淋浴用热水的温度约42℃2.
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漆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
选的参照物是(  ) A.山B.船C.流水D.河岸3.对速度相关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物理学中,把时间与路程之比叫
做速度;B.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千米每时,符号是km/h;C.速度公式中,s表示的是路程,t表示的是任意时间,v表示的
是速度;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这个数值越大,表明物体运动的越快。4.甲、乙两
个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向东运动,运动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全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从开始到5mi
n这段时间,甲和乙相对静止C.10min后,甲相对于乙向西运动D.从开始运动到第二次相遇的整个过程中,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5.下列
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力鼓掌比轻轻拍掌发出的声音音调高B.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到密闭的玻璃罩内,逐渐抽去空气,声音
变大C.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利用了声音可以传播信息D.通过辨别声音的音调可以辨别发声的人是谁6.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
的是(  )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B.“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D
.“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7.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 A.北方冬季贮菜,人们
在地窖放几桶水防止菜被冻坏——凝固放热B.饮料里面放冰块——熔化吸热C.夏天,给教室里洒水降温——汽化吸热D.利用干冰运输食品——
熔化吸热8.下列成语中所设计的物态变化,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雨丝风片B.露垂草弯C.琨玉秋霜D.雾气弥漫9.如图所示是
锡的熔化和凝固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锡的熔点和凝固点都是232℃ B.锡在BC段和EF段都吸热,都是固液共存状态C
.锡熔化过程用了7min,不断吸热 D.锡是不透明的金属,属于非晶体10.对于一个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关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B.物体运动所用的时间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小C.该物体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
反比D.该物体的速度不随路程和时间的改变而改变11.下列图象表示物体做变速运动的是(  ) A.B.C.D.12.下列现象说正确
的是(  ) A.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声能传递信息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列车上的降噪环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
用久的白炽灯壁会变黑,是钨丝先升华后凝华的原因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13.如图所示,铅笔在刻度尺上的读数是 cm;若此刻
度尺遇冷收缩,则所测结果 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4.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匀速行驶,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则甲的速度 (“小于”或“等于”或“大于”)乙的速度;乙的速度是 m/s,若经过4s,甲乙相距 m。15.“十一”假期,小明和爸爸
乘车去焦作旅游。汽车开动后,小明看到路边的树木逐渐向后退去,这是以 (选填“汽车”或“地面”)为参照物;而以汽车为参照物,小明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16.如图所示,小明用一张硬卡片拨动木梳的齿,能听到 (填“梳子”或“硬卡片”)由于 而发出的声音。
小明用相同的力快慢不同地拨动木梳齿,能够听出发出声音的 发生了明显变化(选填“响度”、“音色”或“音调”)。17.在花样游泳比赛中
,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到音乐,这是因为 ;小明向着远处的山崖大喊一声,2s后听到回声,则小明距山崖为 m。(在空气中声速为340m/
s)。在医院里医生通过B超来检查身体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通过超声波来“击碎”体内结石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18.如图所示的体
温计示数是 ℃,它是根据 的性质制成的,体温计的量程是 ℃,它 (填“能”或“不能”)离开人体而读数。19.小明看新闻看到一则消息
:一行人被楼顶檐上的冰溜子砸成重伤,小明分析了冰溜子形成的原因。原来是雪后楼顶上集聚一层雪,白天在太阳照射下,一部分雪因 (填:“
吸热”或“放热”)而 (填一物态变化名称)成水,水从楼顶檐流下时又遇冷 (填一物态变化名称)成冰。20.冰箱能制冷的原因是蒸发器中
制冷物质发生  吸热,达到制冷的效果,小花同学将刚包好的饺子放入冰箱的冷冻室,过一会儿发现饺子被粘住了,这是因为饺子里的水分发生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21.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   。玻璃在200℃时开始熔化,直到300℃时还未熔化完,可见玻璃是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2.严冬的早晨小亮发现家里窗子玻璃上出现了冰花,冰花的形成属于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
冰花出现在窗子的  (选填“室内一侧”或“室外一侧”)。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9分)23.(11分)如图所示,让小车从斜面
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该实验目的是练习使用 和 测量平均速度。
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 (填“大”或“小”)。该实验斜面的作用是 ,金属挡板的作
用 ;(3)图中AB段的路程为sAB= cm,测得时间tAB=2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 cm/s;(4)在测量小车到达B点
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 ;(5)vBC、vAC、vAB的大小关系是 ;(6)根据你的
实验,你认为小车由静止释放,斜面的倾角增大后,通过相同的路程,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将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24.(8分
)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特点”。(1)在安装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时,应按照  (选填“自上而下”
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安装,在安装铁圈B的高度时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2)同学们根据正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
制出了如图乙所示的水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可知,在当时的条件下,水的沸点为  ℃,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3)如图丙所示是
同学们记录的水加热过程中的两幅图片,其中  表示水沸腾时的情景;(4)在水加热过程中,同学们发现烧杯口有“白气”冒出,这些“白气”
实际是由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在该过程中会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5)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想提高水的沸点
,于是他们换用了火力更大的酒精灯,这种做法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四、简答与计算题(共18分)25.(5分)用水壶烧水时
,会看到壶嘴上方会有白气产生,而夏天吃冰棒也会在冰棒周围看见白气,请分别解释这两种白气产生的原因。26.(8分)一列火车沿平直的铁
路运行,速度是72km/h,司机在进入隧道前鸣笛,2s后听到隧道口处山崖反射的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求:
(1)(4分)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了多远;(2)(4分)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有多远。27.(5分)用超声测微仪向海底垂直发
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如果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此处海水约有多深? 答案1.D 2.B 3.D 4.D
5.C 6.B 7.D 8.C 9.A 10.D 11.A 12.D13.4.50;大于 14.小于;3;8 15.汽车;静止 1
6.梳子;振动;音调17.液体能传播声音;340;信息;能量 18.37.8;液体热胀冷缩;35~42;能19.吸热;熔化;凝固
20.汽化;凝固 21.相同;非晶体 22.凝华;室内一侧23.(1)秒表;刻度尺; (2)小;使小车获得向下运动的速度;让小车在
同一位置停下(3)40.0;20 (4)小 (5)vAB<vAC<vBC (6)变大24.(1)自下而上;需要 (2)97;吸收热
量、温度不变 (3)C (4)液化;放出 (5)错误25.用水壶烧水时,会看到壶嘴上方会有白气产生,是壶嘴处喷出的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夏天吃冰棒也会在冰棒周围看见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棒的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26.(1)解:火车的速度;由得,从司机鸣笛到听到回声火车前行距离;(2)解:时间内声音传播的距离;设鸣笛时火车距隧道口为s,则有,则火车鸣笛时离隧道口距离。27.解:由题知 超声波到海底的传播时间为 由 可得此处海水深度为 第 1 页 共 8 页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教育启航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