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在布依族之乡,看一次精彩绝伦的传统表演02
2023-10-26 | 阅:  转:  |  分享 
  
在布依族之乡,看一次精彩绝伦的传统表演铜鼓,黔西南州布依族最古老、最具民族特色的神器和乐器,也是布依先民的三大祖神(官厅、神树、铜鼓)之一。
不管是祭祀、祭祖,还是祛病消灾、喜庆丰收、节日庆典等,都离不开铜鼓演奏。▲布依族活动上的铜鼓铜鼓十二调,是指用铜鼓演奏的十二段乐曲
,它们或古朴厚重,或热情奔放,或绚丽欢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布依族铜鼓十二调由“喜鹊调”“散花调”“祭鼓调”“祭祖调”“三
六九调”“祭祀调”“喜庆调”等组成,是在庆典、祭祖和祭祀等仪式中表达布依族人民精神追求和向往的民族音乐。2006年,贞丰县的铜鼓十
二调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铜鼓演奏布依族铜鼓的鼓面直径一般是48~52厘米,鼓的厚度为28~30厘米,整体重
量一般为16~28千克。铜鼓的纹饰、重量、高度、周长等数值,以及乳钉、花纹数目,通通为偶数。每面铜鼓的鼓面核心敲击处,均有光芒四射
的12芒太阳图。无论是哪个朝代铸造的铜鼓,其鼓面的纹饰,从鼓心到鼓边一般都是12圈图纹,这与布依族“12重天”“12层海”“12个
太阳”的古歌神话十分吻合,与布依族对12个太阳的图腾崇拜密切相关。各圈之间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种纹饰,显示出古代布依族深厚的文化底蕴。
▲布依族铜鼓布依族铜鼓的演奏有一系列技巧,主要根据鼓槌敲击各点位(鼓心、鼓边、鼓腰、鼓足)的轻、重、缓、急所发出的音响而组成不同的
铜鼓曲调。布依族铜鼓古朴深沉的节奏,雄浑粗犷;激越高昂的韵律,气势磅礴。其声音穿透力强,辐射面广,有“惊天地、泣鬼神”之气势。?布
依戏老戏新生的典范▲黔西南州布依戏流传区域示意图布依戏,布依语称为“谷艺”,也叫“土戏”,是流传于南盘江沿岸册亨县、贞丰县、兴义市
等布依族聚居地区的少数民族戏曲剧种之一。它已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布依戏传人黄成珍布依戏的音乐曲
调起源于“摩公调”,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吸收了南盘江流域的民歌、“浪哨腔”和“苦调”,继而又吸收“八音坐唱”的一些曲牌,形成“起落
调”“灯调”等。其伴奏乐器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牛骨胡、葫芦胡、月琴、竹笛、勒浪、木叶、唢呐、包包锣、刺鼓等。表演行当则分为“三旦七生”
,即:小旦、老旦、武旦,小生、老生、文生、武生、大王、差官和丑角。▲布依戏传统剧目剧照布依戏按照反映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传统剧目、移植
剧目和现代剧目三大类。传统剧目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如《卜当》《四妹夫》等,唱词、道白皆用本民族语言,这是布依戏的基本特色。移
植剧目是将其他剧种的剧本改编、移植上演的,也有根据历史小说改编的剧目,如《精忠传》《过五关斩六将》等,演出时用“双语”演出,即道白
多用布依语,唱词多用汉语。现代剧目是1949年后各布依戏班(队)创编的反映布依族人民的新生活、新思路、新风貌的戏剧作品,有《三妹回
娘家》《打草鞋》等。由布依戏坚守者们新创的讲述现代布依族传奇故事的大型现代布依戏《谷艺神袍》,获得了极大成功,是老戏新生的典范。▲
现代剧目《谷艺神袍》剧照图文选编自《中国国家人文地理·黔西南》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