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亩收益18448元,三种三收的栽培模式,不仅收益高,还能改善土壤结构!
2023-10-27 | 阅:  转:  |  分享 
  
亩收益18448元,三种三收的栽培模式,不仅收益高,还能改善土壤结构!茭白是长江中下游一带广泛分布的水生蔬菜,种植效益远高于水稻,是山区农民
增收的重要来源。在经济效益的驱驶下,许多农户将水稻改种茭白以增加收益,压缩了水稻种植面积,加剧了农田非粮化。如何在保证农民经济收益
不降的前提下,保障粮食生产面积,是茭白产区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难题。丽水农业科研人员探索出茭白水旱间作方法,在水田中挖沟作畦,沟内
蓄水种植茭白,旱畦种植旱生作物,茭白叶就地覆盖旱畦,在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还可改善土壤结构、缓减面源污染。水旱间作田的旱畦可以种植
马铃薯、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是茭白产区解决农田非粮化的新途径。笔者于茭白水旱间作田中开展旱畦不同茬口试验,总结了双季茭白—玉米—
花菜水旱间作套种种植模式,据调查统计,试验田每667 ㎡茭白产量为3 830 kg,产值13 788元;玉米每667?㎡产量540
kg,产值1 620元;花菜每667?㎡产量760 kg,产值3 040元;总产值为18 448元/667?㎡,经济效益良好。现
将该模式茬口安排及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茬口安排6月中下旬翻耕茭田,开沟整畦,7月中旬前定植双季茭白,10月中旬至11月下
旬采收秋茭,翌年5月上旬至6月上旬采收夏茭;旱畦于6月下旬7月初栽植玉米,9月下旬10月上旬采收玉米,12月上旬移栽花菜,翌年3月
中下旬采收花菜。2? ?双季茭白栽培要点2.1? ?秋茭田间管理?①开沟和整畦?双季茭白夏茭采收结束后旋耕茭田,排干田水,干燥后挖
深30~40 cm、宽约100 cm的种植沟,同时整理旱畦,旱畦宽约110 cm。在茭田两端开横向沟,用于进水、排水。②品种选择?
宜选择浙茭7号、浙茭8号、浙茭911等早熟品种及浙茭3号、浙茭2号等中熟品种。③定植?6月下旬至7月中旬定植,种植沟内蓄水深5~1
0 cm,定植前1周种植沟内每667?㎡施腐熟有机肥500~800 kg、三元复合肥(16-16-16)20 kg。沟内定植2行茭
白,茭白行距80 cm,株距45~50 cm,每667?㎡约栽1 300株。④肥水管理?定植缓苗后施提苗肥,每667?㎡施尿素10
kg。分蘖中期前控肥控水,9月上旬前不施肥,沟内保持3 cm左右薄水层,可减少无效分蘖的产生。9月中旬追肥1次,每667?㎡施三
元复合肥(16-16-16)30 kg。待50%左右植株孕茭后再施入孕茭肥,每667?㎡约施三元复合肥(16-16-16)40 k
g。⑤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锈病、胡麻斑病、二化螟、长绿飞虱、福寿螺等病虫害。a.农业防治。分蘖期清除田埂及田间杂草,及时清除病叶、
黄叶,以利行间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发生。茭白采收结束后及时清洁田园,压低病原菌及虫口基数。避免偏施氮肥,促植株健壮生长。b.物理防
治。4月上旬至10月下旬期间,基地内安装杀虫灯诱杀害虫,田间悬挂诱捕器、性诱剂诱杀二化螟。c.化学防治。4月上中旬病害发生前,选用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80%大生M-45可湿性粉剂 500倍液进行预防;胡麻叶斑病发病初期,可选用25%吡唑醚菌酯悬乳
剂 1 500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1 0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每7~10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锈病可用10%苯醚甲环唑
水分散粒剂2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悬乳剂1 5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 000倍液叶面喷雾防治。二化螟卵孵期
,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悬乳剂 3 000倍液或2%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微乳剂1 500倍液喷雾防治1~2次;长绿飞虱可选用25
%吡蚜酮悬乳剂2 000倍液、6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3 000倍液喷雾防治1~2次;福寿螺可
选用茶籽饼撒施防治,每667?㎡用量10~20 kg。⑥采收?秋茭一般于10月中旬开始采收,可站在旱畦上采收,也可行走在种植沟茭白
行间采收,茭壳采下后将茭白叶放在旱畦上,全田采收结束后将茭白残株收集覆盖旱畦。2.2? ?夏茭栽培管理?①肥水管理??a.水分管理
。夏茭抽生的本苗多,早春为提高地温促苗,可灌浅水,3月中旬后即可灌10 cm以上深水层控制产生分蘖。b.施肥。施肥应少量多次,植株
开始有新根抽生后即可施肥,分蘖期施肥3~4次,每次每667?㎡施三元复合肥(16-16-16)15~30 kg,随植株生长逐渐加大
施肥量。孕茭前30 d停止施肥,约50%植株开始孕茭后施孕茭肥,每667?㎡施三元复合肥(16-16-16)30~40 kg,约2
0%茭白采收后再每667?㎡施三元复合肥30 kg。②删苗定株??当苗高20 cm以上后就可开始删疏苗,每墩留疏密均匀的粗壮苗15
~20根。每667?㎡保留有效苗不少于2万株。为提高删苗效率,宜于施肥后10 d左右以手工拔苗方式删苗,更易于植株根颈断苗,也可用
删苗机先删苗后再手工补删。③病虫害防治?夏茭病虫害发生相对较少,分蘖后期重点做好胡麻叶斑病、二化螟、福寿螺防治,可参照秋茭病虫害防
治进行。④采收?夏茭一般于5月上旬开始采收,此期旱畦上花菜已采收,待茭白采收结束后及时翻耕茭田并开沟整畦。3? ?玉米栽培要点3.
1? ?种子处理?玉米种子播种前,可先进行晒种,播种前1 d晚上先用水浸泡7 h,捞出晾干表面水分后即可进行播种育苗。3.2? ?
育苗?6月中旬可开始育苗,播种前要确保苗床湿润,将浸泡好的种子播到苗床里后,盖上一层薄土,然后将苗床用水淋透,5 d左右即可出苗,
3叶1心时移栽到旱畦。3.3? ?定植?定植前先沟施底肥,按每667 ㎡畦面施有机肥1 000 kg、碳酸氢铵50 kg、过磷酸钙
25 kg,同时施入镁肥20 kg。每畦种2 行,株距约30 cm。3.4? ?田间管理?在施足底肥的情况下,玉米一般不需追施苗肥
,但要及时中耕除草,抽穗期时,可每667?㎡畦面追施三元复合肥(16-16-16)15 kg,玉米拔节前后做好侧枝的清理。3.5?
?常见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青枯病、黑粉病、叶斑病、玉米螟等。①物理防治?可通过悬挂杀虫灯、放置色板等物理防治方式诱杀害虫,减少化
学农药的使用量。②化学防治?青枯病可选用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加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600倍混合液叶面喷雾防治;黑粉病可在播种前
按用种量的0.4%~0.5%加入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进行拌种处理,提高防控效果;叶斑病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进行
防治;玉米螟在玉米幼苗期选用5%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1 000倍液进行防治,初穗期选用10%甲维·茚虫威悬浮剂3 000~4 000
倍液进行防治。3.6? ?采收?9月下旬10月上旬采收玉米,采收结束后清理畦面,准备种植花菜。4? ?花菜栽培要点4.1? ?品种
选择?宜选择耐低温、耐抽薹、生育期80 d以上的花菜品种。4.2? ?育苗?10月中下旬育苗,宜采用穴盘育苗,出苗前保持苗床湿润,
出苗后适当控制水分,当苗龄30 d、6片真叶左右时可移栽旱畦。?4.3? ?定植?定植前施底肥,每667 ㎡,旱畦沟施有机肥1 0
00 kg、三元复合肥(16-16-16)50 kg、硼砂4 kg。每畦种2行,株行距约60 cm×70 cm,667?㎡栽约1
500株。4.4? ?田间管理??定植成活后可进行1次中耕,然后将茭白秸秆覆盖在畦面上,起到防草保温的作用。花球形成期行间穴施追肥
1次,每667?㎡旱畦施三元复合肥(16-16-16)10~15 kg,并叶面喷施0.2%硼砂液以提高花球紧实度;当花球直径约10
cm时,将花菜的叶片拉起绑在花球上方盖住花球防晒。4.5? ?常见病虫害防治?重点防治霜霉病、黑腐病、菜青虫、蚜虫等。霜霉病发病
初期,可选用70%安泰生(丙森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600倍液喷施,每5~7 d 防治1次,连续防治4~6次;黑腐病发病初期,可选用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每7~10 d 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菜青虫可选用9%辣椒碱·烟碱微乳剂3 000倍液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防治。4.6? ?采收?3月中下旬即可开始采收花菜,遇雨天则延后采收,宜在傍晚进行。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