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立德、立功、立言
2023-10-27 | 阅:  转:  |  分享 
  
作文主题训练------立德、立功、立言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②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礼记》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学校举行关于“立德”主题的演讲比赛,请
你以选手身份,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演讲稿。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阅读
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左传》②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逍遥游》③我们自古以来,就
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④一生奉行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
入世的事业”。——朱光潜请你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3.阅
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一篇文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古人读书,取科第
犹为第二事,全为明道理,做好人。——(清)孙奇逢《孝友堂家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大学校训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
。——(宋)王安石《洪范传》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对于立德与成人或立德与成才,你是如何看待的?读完上面材料,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请结合
材料,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
00字。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历代对儒学的解读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或言“立功、立德、立言”,或言“齐家、治国、平天下
”,或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宋代程颐、程颢兄弟向理学家周敦颐求学圣人之道时,周敦颐便让他们“
寻颜子、仲尼乐处,所乐何事”,意思是看看孔子、颜回所谓的快乐到底是什么,这就是“孔颜乐道”的来历。究其根本,儒学就是让人顺应发展规
律、充分发挥内在潜质,以达到完美人格,最终积极实现自我,乃至超越自我。上述材料能给认真求学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
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例文:立
德修身,以治国平天下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立德修身,以治国平天下”。先哲的话语,振聋发聩,让我们重拾起道德的话
题。道德如春风细雨,润人心田,道德为人生、社会重要的基石。新时代青年要立德修身,彰显道德的力量,为社会国家谋福祉,实现治国平天下。
德,为做人之本。陶行知曾言,“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人格长城’来”。在人生长河中,坚守道德底线,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
。遥看历史,奸臣秦桧卖国求荣,万世唾弃;英雄苏武持节坚守,彪炳千秋。放眼当下,无数道德楷模令人赞叹。且看散尽家财资助贫苦孩子的爱心
大使丛飞,且看不顾余震下跪苦苦请求再多救一个的人民子弟兵荆利杰,且看“爱心小院”里十几年如一日照料多名残疾孩子的高淑珍,他们或默默
奉献,或舍己为人,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民族久远的血液,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质,让他们光耀当今,为人永远铭记。德,为国家之基。“私德的健全,
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一束玫瑰馨香整座房宇,一簇星光点亮一方夜空,人人私德健全,汇聚成璀璨星空,照亮更多的人。犹记得
陆建新,从参与建设到主持项目,勤奋工作,不断刷新“第一高楼”的高度;犹记得张富清,几十年来,刻意尘封功绩,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
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亦难忘袁隆平,鲐背之年,在“禾下乘凉梦”中不知疲倦地探索耕耘,直至离世……他们身处不同的领
域,用优秀的道德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更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卓越的贡献。诚然,在社会生活中,偶见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高铁“霸座”、网络暴
力、不文明旅游;某些官员贪污受贿,腐化堕落。他们困于个人私利,道德界限模糊甚至缺失,必将使个人的人生航向偏离,更有甚者会影响集体与
国家的整体利益。管仲曰“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既是对这些人的劝诫,也是对青年一代的指引。青年不应囿于个人私利,而应以为国为民作为立
德之目标,胸怀天下,健全私德。如果说社会公德是大厦,那么私德就是砖瓦,与其一味地痛心道德缺失,呼唤道德复苏,不如从个人做起,从小事
做起,不受私利诱惑,来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凡建立功业者,以立品为始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用知识来填充大脑,用道德来丰富心灵,
不负时代的重托,不负国家期望,为社会发展尽心尽力,为国家复兴尽职尽责,踔厉奋斗,笃行不怠,立德修身,实现治国平天下。我的演讲到此结
束,谢谢大家!【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材料一出自《左传》,意思是最高的是树立德行,其次是树
立功业,再次是树立言论,这样,经历再久也不会废弃,这叫做不朽。“立德”系指道德操守而言,“立功”乃指事功业绩,而“立言”指的是把真
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对于人的意义价值,可以“不朽”。材料二出自《礼记》,意在说明大
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材料三是清华大学校训,意为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承担重大责任的品质。三则材料的“共性”是在强调立德之于
人的成长、成才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体现出“立德”与“成人”或“立德”与“成才”之间的关系。立德是基础,成人、成才是目的。德为做人的根
本。古往今来,道德都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丝一毫都关乎节操。道德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人真实的面貌。
道德也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道德,人类就没有了核心。同样,“德”与“才”的关系也是以“德”为先,司马光曾说:“才者,德之
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有德而无才者虽不能造福一方,但总能行走于世;有才而无德者,必为人之祸患,小则破坏邻里,大则贻害四方。强调“
立德”的重要性,似乎是老生常谈,其实不然。当今时代,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各种价值观念令人眼花缭乱,如果没有稳定的心性,很容易在价值
多元的时代迷失。尤其是青少年,三观还没有成型,尤其需要教育者多多引领。根据任务要求,选用议论文写作,从结构上来看,可以按照“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整体性逻辑思路展开,也可以就其中一个角度进行全面、细致、深入地论述。如先分析“德”究竟指什么,有什么
内涵;为何要强调先“立德”再“成人”“成才”,“立德”对于一个人有何意义;最后分析如何“立德”,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国家社会应当做些什
么。论据方面,古今中外大凡有突出成就的智者、学者、伟人,都是以立德为先,如孔孟的儒家对于“德”的阐释,林则徐、季羡林、袁隆平等人的
事例名言,大学生弑母等时事热点皆可入文。立意:1.青年成才,立德为先。2.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3.以德立身,以才立业。4.德才
兼备,方为完人。2.例文:以奋斗的姿态成为中国脊梁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担负着历史和时代的责任,理应以天下为己任,成为时代
洪流的中流砥柱,成为民族复兴的坚韧脊梁。立足当下,社会各行各业中不乏继承先辈精神,为国、为民、为梦想砥砺奋斗的模范青年。80后农业
科学院研究员陆宴辉,数年来深耕农业领域,获得显著成绩,靠的是对本专业不断深入的探究;80后国产航母总体副总设计师王硕威,在航母的研
制过程做出重大贡献……他们在科研领域中扎实钻研,为梦想执着奋斗,在新时代树起青春的丰碑。作为正值芳华的青年学子,我们应该应该保持清
醒,刻苦学习、不断进步、奋发有为,做好成为“中国脊梁”的准备。当下也有崇尚一切随缘,不苛求活法的“佛系青年”,凡事讲求随缘,得过且
过。鲁迅先生曾经说:“青年又何能一概而论?有醒着的,有睡着的,有昏着的,有躺着的,有玩着的,此外还多。但是,自然也有要前进的。”睡
着、昏着的“佛系”青年于国于家无望,只有“前进”的青年,只有不断追求进步的奋斗精神,才能担负起国家和历史的使命。鲁迅先生说过:“我
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回顾先辈的辉煌业绩,拼命硬干者有
焦裕禄,他心系人民,在兰考饱受自然灾害侵害的日子里,他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兰考的风沙和风雨见证了他艰苦奋斗和
无私奉献的精神。埋头苦干者有邓稼先,自1958年起,两弹元勋始终奋战在第一线,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真正地诠释了
“埋头苦干”的中国脊梁精神。舍身求法者有谭嗣同,变法失败,甘愿意为变法而流血牺牲,“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他用宝贵的生
命告诉了世人什么是英勇无畏、前赴后继的中国精神。无数先辈,以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为祖国发展繁荣而努力奋斗当中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
们不愧是中华民族的脊梁!经过漫长时间的磨拭,生命只会留下最粗粝的内核,而在万古岁月的风沙中能传承不断、历久弥坚的,必是脊梁,必是风
骨,必是民族精神。回顾历史,在中华民族波澜起伏的历史长河中,在最关键的时刻,总有中国脊梁力挽狂澜,于危难之际显身手。时光的大道上,
总会留下他们光辉的足迹。作为新时代青年,要以“中国脊梁”为榜样,振奋精神,踔厉奋发,在新时代的篇章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历史的浩
瀚星空中发出闪亮的星光,以奋斗的姿态成长为新一代的中国脊梁!【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第一则
出自《左传》,做好了树立德行、树立功业、树立言论这三件事,这样,经历再久也不会废弃,这叫作不朽。“立德”系指道德操守而言,“立功”
乃指事功业绩,而“立言”指的是把真知灼见形诸语言文字,著书立说,传于后世。强调“立德”“立功”“立言”对于人的意义价值,可以“不朽
”。第二则出自《庄子·逍遥游》,意思是道德修养最高的人能顺应客观,忘掉自己,修养达到神化不测境界的人无意于求功,有道德学问的圣人无
意于求名。庄子揭示了一种人生境界:摒弃主观偏执,扬弃功利计较,去除声名牵累。这是表明对“功名”的态度,即不受功名的约束。第三则鲁迅
先生指出自古以来,我们就有“中国的脊梁”,他们的表现是,为了国家的发展繁荣和社会的安定和谐: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
。而要“前进”的中国青年都应该从中找到前进的方向,进而成长为“中国的脊梁”。第四则中,朱光潜先生用极简单的语言,说出了人生复杂的道
理:以把世事看淡的态度做人,以积极、有效、踏踏实实的态度做事。何谓“入世”?“入世”指步入社会,投身于社会,表示一个人渴望在现实生
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考生可联想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林则徐;送无数女孩走出
深山,改变命运的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她们无一例外地勇于承担责任,都有着强烈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何谓“出世”?“出世”是古代一种对
世俗之事不关注的思想,就是视功名利禄如敝屣,摆脱功名利禄的禁锢,过着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天马行空,闲云野鹤般的浪漫生活。陶渊明可以
说是中国几千年来最为出世的人之一,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度使他归隐田园,忘情山水,饮酒作乐。综合看来,作文题目是让考生思考“奋斗
”与“躺平”的关系,以及为什么、为谁而“奋斗”、怎样去“奋斗”等问题。具体写作可选取一个角度,也可辩证来谈,可以先指出我们不应“躺
平”,而应积极努力进取,用奋斗让自己的青春精彩而有意义。同时可依据材料三指出,我们要为谁而努力,从而说明时代青年要有责任担当精神,
在奋斗的征程上要成为中国的脊梁,要有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落实到行动上要为家国大义不惧艰险,埋头苦干。然后可针对当下部分青年的“不作为
”现象进行分析批判,揭示根源,然后论述如何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具体写作过程中,可运用例证法,如青年扶贫干部用坚定脚步丈量脱贫攻坚之
路;青年医生护士逆行驰援疫情防控前线:年轻科技工作者以实验室为家,用一项项扎实的成果突破层层科技封锁。最后总结全篇,强调作为新时代
青年应当时刻秉持家国情怀,脚踏实地在人生之路上努力攀登、奋斗进取,为国家发展贡献一己之力。立意:1.做新时代拼搏奋进的有志青年。2
.做新时代的“前进”新青年,活出自己的精彩。3.青年是国家的希望,要勇敢奋进。4.做新时代中国的脊梁。3.例文:立德修身,以治国平
天下读罢材料,掩卷深思,几位先哲的话语,振聋发聩,让我们重拾起道德的话题。道德如春风细雨,润人心田,道德为人生、社会重要的基石。新
时代青年要立德修身,彰显道德的力量,为社会国家谋福祉,实现治国平天下。德,为做人之本。陶行知曾言,“把自己的私德健全起来,建筑起‘
人格长城’来”。在人生长河中,坚守道德底线,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本要求。遥看历史,奸臣秦桧卖国求荣,万世唾弃:英雄苏武持节坚守,彪
炳千秋。放眼当下,无数道德楷模令人赞叹。且看散尽家财资助贫苦孩子的爱心大使丛飞,且看不顾余震下跪苦苦请求再多救一个的人民子弟兵荆利
杰,且看“爱心小院”里十几年如一日照料多名残疾孩子的高淑珍,他们或默默奉献,或舍己为人,骨子里流淌着中华民族久远的血液,这些优秀的
道德品质,让他们光耀当今,为人永远铭记。德,为国家之基。“私德的健全,而扩大公德的效用,来为集体谋利益。”一束玫瑰馨香整座房宇,一
簇星光点亮一方夜空,人人私德健全,汇聚成璀璨星空,照亮更多的人。犹记得陆建新,从参与建设到主持项目,勤奋工作,不断刷新“第一高楼”
的高度;犹记得张富清,几十年来,刻意尘封功绩,退役转业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亦难忘袁隆平,鲐背之
年,在“禾下乘凉梦”中不知疲倦地探索耕耘,直至离世……他们身处不同的领域,用优秀的道德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更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卓越
的贡献。诚然,在社会生活中,偶见一些不和谐的音符,高铁“霸座”、网络暴力、不文明旅游;某些官员贪污受贿,腐化堕落。他们困于个人私利
,道德界限模糊甚至缺失,必将使个人的人生航向偏离,更有甚者会影响集体与国家的整体利益。管仲曰“道德当身,不以物惑”,既是对这些人的
劝诫,也是对青年一代的指引。青年不应囿于个人私利,而应以为国为民作为立德之目标,胸怀天下,健全私德。如果说社会公德是大厦,那么私德
就是砖瓦,与其一味地痛心道德缺失,呼唤道德复苏,不如从个人做起,从小事做起,不受私利诱惑,来提升自我道德修养。“凡建立功业者,以立
品为始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用知识来填充大脑,用道德来丰富心灵,不负时代的重托,不负国家期望,为社会发展尽心尽力,为国家复兴
尽职尽责,踔厉奋斗,笃行不怠,立德修身,实现治国平天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本题提供了
4则材料,学生首先应当从宏观上把握这些材料的“共性”:强调立德之于人的成长、成才的基础性和重要性。然后在此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立意写作
,即行文中要注意体现“立德”与“成人”或“立德”与“成才”之间的关系。立德是基础,成人、成才是目的。德为做人的根本,古往今来,道德
都是一个人的立足之本,一丝一毫都关乎节操,它不能用钱来买,不能用金子来换。道德是一个人的自身修养,是反映一个人品质的镜子,照出一个
人真实的面貌。道德也是人类建立美好生活的基础,没有了道德,人类就没有了核心。同样,“德”与“才”的关系也是以“德”为先,司马光曾说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有德而无才者虽不能造福一方,但总能行走于世;有才而无德者,必为人之祸患,小则破坏邻里,大则贻
害四方。强调“立德”的重要性,似乎是老生常谈,其实不然。当今时代,由于网络的迅猛发展,各种价值观念令人眼花缭乱,如果没有稳定的心性
,很容易在价值多元的时代迷失。尤其是青少年,三观还没有成型,尤其需要教育者多多引领。我想,这也是出题者的意图所在。从材料及写作要求
来看,选用议论文写作为佳。从结构上来看,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整体性逻辑思路展开写作,也可以就其中一个角度
展开全面细致深入地论述。如先分析“德”究竟指什么,有什么内涵;为何要强调先“立德”再“成人”“成才”,“立德”对于一个人有何意义;
最后分析如何“立德”,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国家社会都应当做些什么。论据方面,古今中外大凡有突出成就的智者、学者、伟人,都是以立德为先,
如孔孟的儒家对于“德”的阐释,林则徐、季羡林、袁隆平等人的事例名言,大学生弑母等时事热点皆可入文。立意:1.青年成才,立德为先。2
.立人先立德,树人先树品。3.以德立身,以才立业。4.德才兼备,方为完人。4.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一道任
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由引语式材料、具体任务和要求组成。材料分为三层:“历代对儒学的解读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为万世开太平”为第一
层,介绍人们学习儒学的一般态度,就是把儒学放到极高的地位上去研究,最终让学习的人成为人人敬仰的君子、圣人,强调修身和治国两个方面的重要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强调人要有信仰,应该有理想和抱负,应该继承先进的圣人思想,为天下人谋永福;“而宋代程颐、程颢兄弟向理学家周敦颐求学圣人之道时……来历”为第二层,介绍周敦颐的做法,就是让程颐、程颢二人寻找孔子、颜回的具体快乐,即为何孔子、颜回能够一生坚守高贵的品质,周敦颐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孔颜乐道”,向学生阐述追寻“道”的重要性;“究其根本,儒学就是让人顺应发展规律……乃至超越自我”为第三层,介绍学习儒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顺应规律、发展自我,最终达到完美人格、成就自我。作文的任务是要求考生以青年学子的身份写一篇文章,具体要求十分明确。文题中材料要表达的思想就是学习儒学不需要有特别高的要求,就是从自身入手,养成完美的人格。写作时应结合如何提高自身修养,如何塑造青年人的人格来写,不能仅论说儒学的特点,应结合青年人的自身实际谈对儒学的认识。立意:1.追寻真理,寻找学习的快乐。2.学习先辈修身之道,成就自我。3.制定目标,要符合自己的能力。4.有理想和抱负,为天下人谋永福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