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乡村教师的述说
2023-10-30 | 阅:  转:  |  分享 
  
乡村教师的述说我叫艾昴,今年是我在基层教学的第六年了。2016年,我通过特岗来到了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的安庆小学。这是一所在大山里的学校,学生
特别少,我教的班级只有6名学生。虽然听起来很轻松,但是我一个人要负责这一个班级从早到晚所有科目的教学内容。我不能生病,不能请假,否
则整个班级的孩子都没有老师来上课,因为这里的老师实在太少了,即便是我们的校长也要负责带班教课。我任教的第一个班级工作虽然是辛苦的,
但生活却充满了甜蜜。这份甜蜜来自于老校长的关心和学生的热情。因为离家较远,平时我都住在学校,每逢周日学生返校,我的宿舍门口就异常热
闹,学生用很不标准的普通话对我说:“老si,这是我家的香蕉,你尝尝;老si,这是我家的红米,你带回家去吃;老si,这是我自己做的糯
米粑,烤一烤就可以吃了……”孩子们不善言辞,经常放下东西就跑。看着这些质朴、善良、可爱的孩子,我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他们走出大山
,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放学后的美食平时休息时,老校长总会带我们去寻野味。砍竹子取竹虫、剥黄鳝炸膳骨、抖蜂巢落蜂蛹或树下捡鸡枞菌。农
村生活就是这样的朴实无华,但是自给自足总能给你带来舌尖儿上的满足。第一届学生毕业了我在安庆小学度过了既“痛苦”又幸福的四年大山生活
。但我依然渴望去学生多一点的地方,能有一个搭班老师,能让我专心钻研教学,更好地帮助孩子们。“追”回学生返课堂2020年,我被调到了
期垤小学。巧的是期垤小学是红河县所有村小里面学生最多的学校,有四百多名学生,我不用包班,不再天天满课,终于有了可以喘息的时间。但新
的问题又出现了,这里的学生和家长都是少数民族,低年级的孩子很难听懂普通话,更不会说普通话。因为环境因素,孩子们普遍不爱学习。有一次
班上的孩子没来上课,我打电话询问家长孩子的去向,家长回我:老师你不用管,随便他,爱咋地咋地,不读就算了,不要你负责。我听了之后很无
奈,但也没办法。只能等放学之后自己去找孩子。家访因为担心有的家长不让孩子来上学,所以我会去家访了解情况,后来才知道,这里的很多家长
日常只会对孩子用蛮力,长期下来导致孩子特别怕读书,宁愿到处“游山玩水”,也不愿意来学校上课,所以我们这些乡村老师还要把很多时间放在
“追回”学生上。追回学生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要学着去摸清这些孩子们的“路数”。有一次,班里的一名学生又没来上课,我通过短视频平台找
到了他们,发现他们一边在镇上“吃喝玩乐”,一边还在上传视频。在这里,经常会遇到学生在前面跑,老师在后面追的情况。时间一长,每一位乡
村教师都练就了一身的“侦察本领”专门追学生。“随时放假”的孩子们我所在的地区哈尼族较多,他们有一个长期流传下来的民族习俗“叫魂”,
为了庇佑孩子身体健康,家里需要请客吃饭,但却没有固定的日期,所以几乎每周都有孩子因为“叫魂”不来上课。我无法接受这种因为吃饭不来上
课的请假理由,便与家长理论,但结果却往往不如人意,家长会亲自来教室把孩子领回去,还对我说:老师呀,书是天天读的,少读一天也没事,这
个饭,一年才有几次,得吃呀,毕竟吃饭是最重要的事,你就多理解理解。说完就带着孩子走了。留下我一脸的惊叹号!这样的事情多了,我经常感
觉很无力,但却毫无办法……看到这里,或许很多有乡村教师梦想的人会觉得很纠结,很烦恼,但这就是现实。大山里的人们普遍受教育程度低,很
多父母为了生计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老人照顾孩子们的生活,所以孩子们缺少基本的家庭教育和陪伴。由于思想封闭在大山里,所以这里的人们
,无论是家长对待教育的认知,还是孩子们对待学习的态度,都会令人感到震惊。带学生去蒙自培训改变现状,让更多山区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是乡村教师存在的根本意义。作为乡村教师的一员,虽然现在仍有很多的困难摆在我面前,有时候也会感到很累,但与内心收获的幸福和快乐相比,
这些困难好像都不算什么了。孩子们天真美好的笑容,暖心的举动;老师之间的扶持和鼓励,成为了我坚持走下去的动力。“教有真情,育无止境”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的“灵魂”,是乡村孩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面镜子”。我希望我可以为乡村教育种下一颗种子
,让孩子们知道人生还有很多个选择,让他们也可以拥有跳出井底的机会。六年来,我看到了很多坚守在乡村教育一线的老师,也看到了很多不远万
里奔赴而来的支教志愿者,他们每个人都是乡村教育的星星之火,是大山里的守望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点一滴,我相信,大山终能看见。
献花(0)
+1
(本文系内科博士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