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承德,生命多样交错的时间符号06
2023-10-30 | 阅:  转:  |  分享 
  
承德,生命多样交错的时间符号在气候变迁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位置发生了一系列的震荡。这个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都具有过渡性的特殊地
带,在南中国的农业体制和北中国的草原体制之间游离。在6000年前的全新世大暖期,燕山也曾温暖潮湿,史前农业文明在这里十分兴旺,但随
着3500年前暖期结束,冬季风势力增强,400毫米等降水线南退至燕山境内,承德便成了农牧交错带的一部分。这里的耕地容易受风蚀和沙化
,生态十分脆弱,因对气候变化敏感而具有指示作用。承德南侧的隆化县有着深厚的农耕传统,水稻和玉米是这里主要的农作物。在酷暑难耐的七月
,承德隆化县农人们顶着烈日为稻田除草。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水稻和玉米以北,是中国马铃薯之乡——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这
里独特的北方最大梯田据称就始于清末,是八旗子弟和四方移民融合形成的农耕文化的一部分。同样多山的承德隆化县也有零星的水稻梯田。摄影/
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在更偏西的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却是一派放牧为主的景象。这里的草原不甚纯粹,有一些木本植物掺杂其中。真正的游牧民
族最迟形成于公元前8—前6世纪,脱胎自北方畜牧族群,而畜牧便是从事农耕的先民为适应越来越低的降水量的手段。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
队可以说,正是“时农时牧、半农半牧”的特征,和地处大片平原以北的屏障意义,使燕山成为了农业社会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屡次拉锯战的焦点。
明代的小冰期到来使燕山北侧的农牧交错带南撤,中原王朝被迫放弃承德,放弃燕山大部,转而沿燕山南部山脊走向筑城扼守,留下今天我们在燕山
能看到的最显著的一条分界线——明长城。界限之美人道PRAT3一条等降水线,分隔了季风与干旱,分割了林与草,带来农与牧的分野,又由此
成为了人口疏密的分界线。在久远的历史中,这条降水线的摆动又不断使不同的文明交错、碰撞乃至融合。文明碰撞带来的长城这条界限,就成了农
牧交错带的最佳注脚。长城代表的早已不仅仅是军事,而更是半湿润与半干旱的分界,是落地生根和逐水草而居两种文明的分界。摄影/中国国家地
理采编团队两千年来累计长度超过半条赤道的长城,如今已作为全球最长的文化遗产而成为鼓舞一个古老国家对抗外来侵略的精神象征。看长城,到
燕山。燕山是长城之山,沿山脊线蜿蜒的内外两列明长城,成为燕山走向的标志物。承德滦平县内的金山岭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
,是古北口长城的一个城段,向来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的美誉。金山岭长城被评为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原因正在于其保存相当完好,且视野
开阔、敌楼密集,有精美的建筑艺术和健全的军事防御体系。障墙、文字砖和挡马墙被视为金山岭长城“三绝”。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雄、
险、奇、长,独特的“长城美学”就由这四个关键字勾勒。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时至今日我们仍然可以看到,遍布燕山境内各处、时间跨度达两千
年的历代长城遗址,一直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一切往事。摄影/中国国家地理采编团队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