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海南省万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10-31 | 阅:  转:  |  分享 
  
海南省万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一、单
选题1.如图表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部分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f表示核糖体,含有蛋白质及tRNAB.b、c、d、e
这四个多肽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及排列顺序都是不同的C.图中所述过程越旺盛,核仁就越大D.图中所表示的翻译过程是从右向左进行的2.基
因、遗传信息和密码子分别是指(?)①信使RNA上核苷酸的排列顺序②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③D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
基④转运RNA上一端的3个碱基⑤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⑥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A.⑤①③B.⑥②⑤C.⑤①②D.⑥
③④3.某种抗生素可以阻止tRNA与mRNA结合,从而抑制细菌生长。据此判断。这种抗生素可直接影响细菌的(?)A.多糖合成B.RN
A合成C.DNA复制D.蛋白质合成4.一条多肽链中有200个氨基酸,21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m
RNA分子和用来转录mRNA的DNA分子中至少含有多少个碱基?合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A.600个和600个;22018B
.200个和400个;25600C.600个和1200个;22018D.10000个和2000个;256005.一个蜂群中,蜂王和
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研究发现,若幼虫一直取食蜂王浆,则将来发育成蜂王;若幼虫以花粉和花蜜为食,则将来发育成工蜂。幼虫体内D
NMT3基因的表达产物DNMT3蛋白(DNA甲基转移酶)可以作用于DNA分子中的胞嘧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如下图所示
),最终幼虫不能发育为蜂王,而发育为工蜂。据此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环境可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影响生物体的性状B.在胞嘧
啶上添加甲基会改变DNA分子原有的碱基序列C.若敲除受精卵中的DNMT3基因,则幼虫将来可能发育为蜂王D.DNMT3基因可通过控制
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6.低氧环境引起机体缺氧是高原病的病因,机体会出现呼吸困难、头疼头晕等症状;另外缺氧条件能促进促红细胞
生成素的产生,该物质是一种糖蛋白,主要由肾脏产生,可促进机体红细胞生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
的作用,Mg参与组成血红蛋白B.正常情况下,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pH发生明显变化C.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作用于肾脏,能促进肾
脏中红细胞的生成D.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可通过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7.美罗培南是治疗重度感染的一种抗生素类药物,下图表示该抗生素
在某医院住院患者中的人均使用量,以及从患者体内分离得到的某种细菌对该抗生素的耐药率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菌耐药率的变
化与抗生素的使用量之间不存在关联B.美罗培南的使用诱导该细菌产生了可遗传的耐药性突变C.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使得细菌耐药性增强不属于
协同进化D.规范使用抗生素和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种抗生素可减缓耐药率的升高8.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血红蛋白的一
个氨基酸不正常B.信使RNA中一个碱基发生改变C.基因中碱基对发生替换D.血液中红细胞容易破裂9.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
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能改变基因的碱基序列,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B.基因重组可以实现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C.基
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10.杂合体
雌果蝇在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对等交换,导致新的配子类型出现,其原因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  
)A.基因重组B.染色体重复C.染色体易位D.染色体倒位11.N-脂酰鞘氨醇(Cer,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细胞膜中的鞘磷脂)能通过对
线粒体产生作用来促进凋亡酶激活因子的释放,从而激活细胞内的凋亡酶,使癌细胞凋亡,其调控过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细胞凋亡是由细胞癌变所引起的细胞被动结束生命的过程B.细胞癌变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产生原癌基因的结果C.图示癌细胞的凋亡通常
会引起周围正常组织产生炎症反应D.细胞凋亡过程中Cer和凋亡酶激活因子都可能起信号分子的作用12.下图中a、b是核苷酸链,c是肽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表示基因的复制和转录B.图中由于氨基酸没有改变,所以没有发生基因突变C.除图示情况外,基因突
变还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和增添D.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13.下列有关染色体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5号染色体
上某基因发生个别碱基缺失导致猫叫综合征B.21三体综合征患者因联会紊乱不能产生可育的配子C.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单倍
体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片段交换可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14.人类基因组计划测定了24条染色体上DNA的碱基序列。每条染色体上有一个
DNA分子。这24个DNA分子大约含有31.6亿个碱基对,其中构成基因的碱基数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不超过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测定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B.生物体的DNA分子数目和基因数目相同,基因碱基总数小于DNA分
子的碱基总数C.基因的碱基数目虽然所占比例较小,但基因在DNA分子上是连续分布的D.每个基因的碱基都包括A、T、G、C、U 5种1
5.在人类单基因遗传病中,男性患病概率高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很可能在(?)A.线粒体中B.常染色体上C.X染色体上D.Y染
色体上16.某二倍体动物种群中A基因对a基因为显性,A基因频率为0.6。由于栖息环境气温升高,含有a基因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无法存活
而被淘汰,此淘汰比例称为淘汰系数,用d表示。此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若基因A和a都不发生突变,且没有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动物种群因气温变化而发生了进化B.该动物种群中AA基因型的频率会逐渐升高C.若d=1/2,则F1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
/16D.自交代数较多时,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消失17.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约1133公顷)位于广东省,是中国第一个
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地带性森林植被。该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华南地区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被生物学家称为“
物种宝库”和“基因储存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该地区物种的多样性B.森林植被能利用CO2和H2O制造
有机物和O2C.鼓励人们进入自然保护区给鸟类喂食和建巢D.在保护区建立隔离带防止不同地带互相干扰18.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
论观点的是(?)A.狼和兔子奔跑能力的提高是二者共同进化的结果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C.马和驴交配能产生骡说明
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D.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的基因库相同19.熊蜂是常见的温带蜜蜂科昆虫,其蜜源植物通常为簇生,而且每种花的形态各
异,因此每只熊蜂都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熟练过程才能成为有效的采蜜者,尽管每只熊蜂的确可以同时采食几种植物的花蜜,但一般每只熊蜂都以某
一种花蜜为主,偶尔采食其他一两种次要的花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熊蜂的取食行为变化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蜜源植物开花特性
上的分化决定熊蜂变异的方向C.熊蜂的取食行为可能会导致蜜源植物开花行为的特化D.熊蜂和其蜜源植物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基因库不会改变20
.如图表示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丙依次为组织液、血浆、淋巴B.甲中
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穿过2层磷脂分子C.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乙的pH稳定在7.35~7.45D.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
大小关系为乙>甲>肝细胞21.人体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环境,但不包括( ?)A.细胞液B.血浆C.组织液D.淋巴2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
外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外液的量少于细胞内液的量B.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可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C.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
持在37℃左右D.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血浆的渗透压会有所下降23.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A、B、C表示细胞外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结构1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和CB.细胞代谢产生酸性物质后,A的pH仍将保持相对稳定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A渗
透压降低,引起组织水肿D.C的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24.在下列物质中,一般不存在于内环境中的是(?)A.氨
基酸、甲状腺激素B.O2、尿素C.纤维蛋白原、抗体D.呼吸酶、血红蛋白25.2022年9月第56届世乒赛团体赛在成都举行,我国运动
员奋勇拼搏,取得了优异成绩。在运动员的科学训练和比赛期间需要监测一些相关指标,下列指标中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血红蛋白
B.尿酸 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睾酮二、综合题26.香蕉束顶病是香蕉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由香蕉束顶病毒侵染引起,病株一般不
长花蕾,蕉农称之为“不治之症”。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脱毒香蕉苗,建立脱毒苗圃是防治香蕉束顶病的重要措施。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培育脱毒香蕉苗时常选用植物顶端 区组织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 。(2)在培育脱毒苗的过程中,有可能获得一些突变体,从而培育出香蕉
新品种,原因是 。所得突变体的突变方向不能由人的意愿决定,是因为 。(3)为探究超低温保存对外植体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做了相关实验,
结果如表。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外植体预处理方式外植体数量(个)外植体成活数(个)成活率(%)脱毒率(%)正常温度保存605693
.326.7超低温保存603355.060.627.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的两种生理过程,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I中甲的名称为
。(2)过程I中,方框内应该用 (填“→”或“←”)标出该过程进行的方向。(3)过程Ⅱ中,如果合成的一条多肽链中共有150个肽键,
则控制合成该肽链的基因至少应有 个碱基。(4)若过程Ⅱ的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一丝氨酸一谷氨酸一”,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
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则物质①中模板链的碱基序列为 。(5)物质①在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细胞中表达得到的蛋白质的种类
并不完全相同,原因是 。28.如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甲中,a表示呼吸系统,c表示 。图
乙中,B液为 。(2)病人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浆pH ,但乳酸可以与血浆中的 发生反应
,使血浆的pH维持相对稳定。(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 的调节网络下进行。(4)外界中的
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穿过 层磷脂分子。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
起图中增多的液体是 (填字母),将导致 。29.科学家乘坐“里亚斯特”号深海潜水器下潜至近万米的马里亚纳海沟海底进行科考时,惊奇地
发现有比目鱼和小红虾在游动。(1)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组成了一个 。(2)几百万年前的海沟下与海沟上的比目鱼还是属于同一物种
,但由于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群体长期与较浅海域的比目鱼缺乏基因交流,最终会产生 隔离。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 和 。(3)
由于地质巨变,最终人类只抢救了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则此种群的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与
原种群相比要 (填“少”或“多”)。(4)下图表示某群岛物种演化的模型,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过程。A物种演变为B、C两
个物种的过程包括 三个环节。由A物种演变为B、C两个物种,其内在因素是生物体的 发生了改变。参考答案1.D【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
示细胞内蛋白质合成部分示意图,其中a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b、c、d、e为翻译形成的多肽链;f表示四个核糖体,其上的多肽链越长
,说明开始翻译的时间越早。【详解】A、分析题图,f表示核糖体,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及rRNA,A错误;B、控制b、c、d、e这四个多
肽合成的模板相同,因此它们所含氨基酸的种类、数目及排列顺序都是相同的,B错误;C、原核细胞没有核仁,但细胞中也能发生翻译的过程,C
错误;D、核糖体上的多肽链越长,说明开始翻译的时间越早,根据肽链的长度可知,翻译过程是从右向左进行的,D正确。故选D。2.B【分析
】遗传信息:基因中能控制生物性状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遗传密码:又称密码子,是指mRNA上能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反密
码子:是指tRNA的一端的三个相邻的碱基,能专一地与mRNA上的特定的3个碱基(即密码子)配对。【详解】基因通常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遗传信息通常是指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称为密码子,所以基因、遗传信息和
密码子分别是指⑥、②、⑤,B正确。故选B。3.D【分析】转录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翻译指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
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多糖合成不需要经过tRNA与mRNA结合,A不符合题意;RNA合成可以
通过转录或RNA复制的方式,均不需要tRNA与mRNA结合,B不符合题意;DNA复制需要经过DNA与相关酶结合,不需要经过tRNA
与mRNA结合,C不符合题意;翻译过程需要经过tRNA与mRNA结合,故该抗生素可能通过作用于翻译过程影响蛋白质合成,D符合题意。
故选D。4.C【分析】mRN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
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碱基数目的1/3,是DNA(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即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
数:氨基酸个数=6:3:1。【详解】DNA(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已知一条多肽链中有200个
氨基酸,则作为合成该多肽链的mRNA分子至少含有碱基数目为200×3=600个,用来转录mRNA的DNA分子至少要有碱基200×6
=1200个。该蛋白质是由200个氨基酸形成的1条肽链,因此脱去的水分子数是200-1=199,如果21种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为128,该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是128×200-199×18=22018,C正确。故选C。5.B【分析】蜜蜂幼虫取食蜂王浆发育成蜂
王,而取食花密和花粉的幼虫发育成工蜂;DNMT3基因控制合成的DNMT3蛋白可以将DNA甲基化,进而影响基因的复制和表达,从而改变
生物的性状,而不含DNMT3蛋白的幼虫直接就可以发育成蜂王。【详解】A、取食蜂王浆的幼虫发育为蜂王,取食花粉和花蜜的幼虫发育为工蜂
,说明了环境通过影响基因的表达来影响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B、在胞嘧啶上添加甲基不会改变原有的碱基序列,只是改变了基因的表达,B错
误;C、DNMT3基因使胞嘧啶甲基化,通过一系列作用最终使得幼虫不能发育为蜂王,敲除该基因,幼虫可能发育为蜂王,C正确;D、DNM
T3基因的表达产物是DNA甲基转移酶,可以作用于DNA分子中的胞嘧啶,能使DNA某些区域添加甲基基团,最终幼虫不能发育为蜂王,说明
该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正确。故选B。6.B【分析】分析题意可知,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促进红细胞的产生与成熟,
而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因此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增多时,红细胞数目多,运输的氧气也多。【详解】A、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
具有运输氧的作用,Fe参与组成血红蛋白,A错误;B、正常情况下,由于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故剧烈运动产生的乳酸不会使血浆pH发生明显
变化,B正确;C、分析题意可知,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糖蛋白,能够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表达,促进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生成红细胞
,C错误;D、促进贫血病人缺氧诱导因子基因的表达,从而促进红细胞的 生成,可能会缓解贫血症状,但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红细胞异常,不能
通过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进行治疗,D错误。故选B。7.D【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
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
】A、随着年份的增加,抗生素美罗培南的使用量也增加,患者体内某种细菌的耐药率也随之升高,说明这种细菌耐药率的变化与该抗生素的使用量
之间是存在关联的,A错误;B、耐药性突变原本就存在,美罗培南的使用只起选择作用,B错误;C、不同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在相
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协同进化,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越来越强,它们之间发生了协同进化,C错误;D、为减缓耐药率的
升高,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种抗生素使菌体产生抗药性,D正确。故选D。8.C【分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
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详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这
样的红细胞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产生这种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的一个碱基对T—A突变成了 A—T,导致谷氨酸的
密码子变成缬氨酸的密码子,结果出现了异常的蛋白质,C正确,ABD错误。故选C。9.C【分析】1、基因突变是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包括
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因突变的特征:基因突变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变异是随机发生的、
不定向的;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多数是有害的,但不是绝对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性状是否适应环境;2、基因重组类型:(1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位于同源
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会随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而发生交换。【详解】A、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引起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但基因在
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变,A正确;B、基因重组实现基因的重新组合,能产生新的基因型,B正确;C、基因突变发生在DNA分子复制的过程中,而
DNA分子的复制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基因突变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
中,C错误;D、基因突变可以产生原来没有的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基因重组是指减数分裂过程中,控制不同性
状的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可产生新的基因型,从而控制新的表现型,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D正确。故选C。10.A【分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
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基因重组的概念、类型及意义,尤其是基因重组的类型,再结合题干信息做出准确的判断即可。基因重组的两种类型:(
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
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
发生对等交换”可知,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型的基因重组,进而导致配子具有多样性。 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
要注意区分基因重组和染色体易位,前者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相应片段发生交叉交换,后者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片段。11.D
【分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叫细胞的程序性死亡。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
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A错误;B、细胞癌变是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即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B错误;C、图示癌细胞的凋亡对机体是有积极意义的,不会引起周围正常组织产生炎症反应,C错误
;D、结合图示可知,细胞凋亡过程中Cer和凋亡酶激活因子都可能起信号分子的作用,进而促进细胞凋亡过程,D正确。故选D。12.D【分
析】分析题图可知,c是多肽链,b是mRNA,a是DNA分子中转录的模板链;b链上的密码子CGC和CGG都编码精氨酸,说明密码子具有
简并性;DNA中的转录的模板链上的C突变成G,编码的氨基酸没有发生变化,说明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详解】A、a→b是
转录过程,b→c是翻译过程,A错误;B、题图C替代G是基因突变,氨基酸没有改变的原因是密码子具有简并性,B错误;C、染色体片段的缺
失和增添不是基因突变,是染色体结构变异,C错误。D、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不一定传递给后代,如体细胞基因突变产生的新基不会经有性生殖
传给后代,D正确。故选D。13.D【分析】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染色体数目变异。(1)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片段的缺失、
重复、易位和倒位,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而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染色体结构变异大多数对生物
是不利的,有的甚至会导致生物死亡。(2)染色体数目变异分为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和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减。【详解】A
、5号染色体上部分片段的缺失导致猫叫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错误;B、21三体综合征患者,其细胞中含有3条21号染色体,但其
他染色体正常,故不会联会紊乱,B错误;C、由配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就是单倍体,C错误;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
生片段交换可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属于易位,D正确。故选D。14.A【分析】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全部DNA序列
,解读其中包含的遗传信息。2、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详解】A、人类基因组计划需要
测定22条常染色体和X、Y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A正确;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生物体的DNA分子数目和基因数目不相同
,基因碱基总数小于DNA分子的碱基总数,B错误;C、基因在DNA分子上不是连续分布的,C错误;D、每个基因的碱基都包括A、T、G、
C4种,没有U,D错误。故选A。15.C【分析】常见的几种遗传方式及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①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②男患者
将至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交叉遗传)。(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①女性发病率多于男性;②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3)
伴Y遗传:只在男性中发病。(4)常染色体遗传时,与性别无关,男性与女性发病率相等。【详解】男性患病机会多于女性的隐性遗传病,由该病
在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推测该病最可能为伴X隐性遗传,即致病基因很可能在X染色体上,C正确。故选C。16.D【分析】A对a为显性,A
基因频率为0.6,即a基因频率为0.4,若配子均存活,则含A配子和含a配子的比例为3:2。【详解】A、环境温度效应引起使小鼠种群带
有a基因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被淘汰,说明环境温度起到自然选择的作用,使A/a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种群因气温变化而发生了进化,A正确
;B、栖息环境温度效应会使带有a基因的配子中有一定比例被淘汰,则a基因频率有所下降,基因型为aa的个体所占比例减小,AA基因型的频
率会逐渐升高,B正确;C、若淘汰系数d=1/2,a基因频率为0.4,存活的a基因频率为0.2,A基因频率为0.6,故种群中A:a=
3:1,则含a配子所占比例为1/4,F1 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16,C正确;D、d为淘汰系数,表示的是比例,是指含有a基因的配
子中有一定比例被淘汰,含有a基因的配子一定存在,自交代数较多时,种群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会消失,D错误。故选D。17.B【分析】
1、生物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产生的原因是共同进化的结果。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又叫基因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个体所包
含的遗传信息的总和,不同物种的生物基因有较大差异,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也有差异)、物种多样性(地球上生物有机体的多样化)和生
态系统多样性(涉及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系统的多样化。例如,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等等)三
个层次。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最有效措施):在原地对被保护的生态系统或物种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2
)迁地保护(又叫易地保护):把保护的对象从原地迁出,建立动物园、植物园、濒危物种保护中心等,在异地进行专门保护。(3)加强宣传和执
法力度。(4)建立精子库、种子库,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实质是反
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利用大自然,提倡“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详解】A、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三个层次,保护生物多样性不仅仅是保护该地区物种的多样性,A错误;B、森林植被能通过光合作用利用CO2和H2O制造有机物和O2,B正
确;C、人类活动可能会破坏野生物种的生存环境,干扰野生物种的生活,使物种生存受到威胁,所以不能让人们进入自然保护区给鸟类喂食和建巢
,C错误;D、在保护区建立隔离带隔开不同地带,会使某些物种的栖息地丧失和碎片化,让种群难以维持,不建设隔离带还能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
流,有利于生物的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D错误。故选B。18.A【详解】狼和兔子的奔跑能力的提高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A正确;东北
虎和华南虎只存在地理隔离,B错误;马和驴交配产生强壮的骡子,骡子不可育,因此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
是两个物种,其基因库大小无法比较,D错误。【考点定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名师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一下知识点:1、现代生物
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2、生殖隔离指由于各方面的原
因,在自然条件下不能交配,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可育后代的现象。19.C【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
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
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
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的产生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形成生
物多样性。【详解】A、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A错误;B、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错误;C、对于植物来说,熊蜂的这种取食行为可能会导致蜜源植物开花行为的特化,C正确;D、熊蜂和其蜜源植物的协同进化过程中,因存
在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等因素,基因库会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C。20.D【分析】人体内环境中也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
O3-/H2CO3,其次还有HPO42-/H2PO4-等。当一定量的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详解】
A、由图分析可知,甲和乙可双向交换,甲只能进入丙,说明甲是组织液,丙是淋巴,乙是血浆,A正确;B、甲组织液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需要
穿过一层细胞膜,即两层磷脂分子,B正确;C、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如HCO3-等缓冲物质,可使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
间,C正确;D、CO2通过自由扩散方式由肝细胞→甲→乙,因此肝细胞。甲、乙三部位CO2浓度的大小关系为肝细胞>甲>乙,D错误。故选
D。21.A【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
由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详解】A、细胞液是植物细胞液泡内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错误;B、内环境主要由组织
液、血浆、淋巴液等细胞外液共同构成。血浆属于人体内环境,B正确;C、组织液属于人体内环境,C正确;D、淋巴属于人体内环境,D正确;
故选A。22.B【分析】人体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即内环
境。【详解】A. 细胞外液的量约占体液的1/3,细胞内液的量约占体液的2/3,A正确;B. 组织液中大部分物质可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
重新吸收,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B错误;C.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C正确;D. 由于血浆渗透压的大小
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所以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血浆的渗透压会有所下降,D正确。该题需选择错误选项,故答案为B。23.D【
分析】由于A、B、C表示细胞外液,所以据图分析,A液是血浆,B液是毛细淋巴液,C是组织液;1是淋巴管。【详解】A、据图分析,结构1
为毛细淋巴管,其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B淋巴液和C组织液,A正确;B、据图分析,A为血浆,由于A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因此细胞代谢产
生酸性物质进入血浆后,A的pH仍将保持相对稳定,B正确;C、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使得血浆蛋白的含量减少,导致A血浆渗透压降低,因组织
液的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血浆中大量水分渗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C正确;D、据图分析,C为组织液,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抗
利尿激素分泌将会增加,促进肾小管对水的重新收,D错误。故选D。24.D【分析】1、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
、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
尿素等。3、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酶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酶等各种胞内酶、消化酶等。【详解
】A、氨基酸可经消化道吸收进入内环境,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细胞分泌后进入内环境,二者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不符合题意;B、O2由外界
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组织细胞产生的尿素被排出均需要经过内环境,二者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不符合题意;C、纤维蛋白原存在于血浆中,抗
体由浆细胞分泌后进入组织液,二者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不符合题意;D、呼吸酶是细胞内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蛋白质
,二者均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D符合题意。故选D。25.A【分析】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液
,淋巴液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液、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详解】A、血红蛋白位于红细胞内,细胞内
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成分,A正确;B、尿酸属于代谢废物,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错误;C、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作为
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可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错误;D、睾酮属于雄性激素,可作为调节物质(信号分子)存在于内环境中
,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D错误。故选A。26.(1) 分生 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2)
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的状态,易受到培养条件和诱变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突变 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3)利用超低温保存的方式处理外植体后,虽然其成活率下降,但脱毒率明显提高【分析】作物脱毒:马铃薯和香蕉等通常是用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
繁殖的。它们感染的病毒很容易传给后代。病毒在作物体内逐年积累,就会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植
物顶端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
【详解】(1)培育脱毒香蕉苗时常选用植物顶端分生区组织作为实验材料,原因是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2)在植物组
织培养过程中,培养的细胞一直处于不断增殖的状态,在分裂前的间期,DNA复制时,更易受到培养条件和诱变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突变,所以,在
培育脱毒苗的过程中,有可能获得一些突变体,从而培育出香蕉新品种。所得突变体的突变方向不能由人的意愿决定,是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3)表中显示,正常温度保存时,外植体的成活率是93.3%,脱毒率是26.7%,超低温保存时,外植体的成活率是55.0%,脱毒率
是60.6%,所以,利用超低温保存的方式处理外植体后,虽然其成活率下降,但脱毒率明显提高。27.(1)RNA聚合酶(2)←(3)9
06(4)AGACTT(5)不同细胞内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分析】题图分析:过程I为转录过程,甲为RNA聚合酶,乙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丙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①为DNA分子,②为RNA分子;过程Ⅱ为翻译过程,②为mRNA。【详解】(1)过程I为转录过程,该过程需要
RNA聚合酶的催化,因此图中甲为RNA聚合酶。(2)过程I中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链,根据图中mRNA游离出来的部
位可以看出,转录的方向是从右到左,因此在方框内向标出的转录方向为←。(3)过程Ⅱ为翻译过程,如果合成的一条多肽链中共有150个肽键
,则该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数目为150+1=151个,由于转录过程是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的,因此mRNA中碱基的数目是相应的DNA片段
中碱基的一半,在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决定一种氨基酸,即由mRNA为模板翻译的多肽链中的氨基酸数目最多是mRNA中碱基数目的1/
3,据此可知控制合成该肽链的基因至少应有151×6=906个碱基。(4)若过程Ⅱ的多肽链中有一段氨基酸序列为“一丝氨酸一谷氨酸一
”,携带丝氨酸和谷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分别为AGA、CUU,由于反密码子与密码子之间是互补关系,密码子所在的mRNA中的碱基
序列与模板链中的碱基序列是互补关系,因此反密码子中的碱基序列与相应的模板链中的碱基序列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将反密码子中的碱基U改为T
即为模板链中的碱基序列,即物质①中模板链碱基序列为AGACTT。(5)物质①即DNA在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中表达得到的蛋白质不完全
相同,而同一生物体内不同部位的细胞中含有的基因是相同的,显然同一生物体内不同细胞中表达出的蛋白质不同的原因是细胞内基因进行选择性表
达导致的。28.(1) 泌尿系统 血浆(2) 降低(或下降) 缓冲物质(或NaHCO3)(3)神经
—体液—免疫(4) 10 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5) A  组织水肿【分析】分析图甲:
内环境通过a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a是呼吸系统;外界的养料通过b系统进入循环系统,b是消化系统;代谢废物由c排出,c是泌尿系统、皮肤。分析图乙:A液是组织液,B液是血浆,C液是淋巴。【详解】(1)分析图甲:内环境通过a系统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a是呼吸系统;外界的养料通过b系统进入循环系统,b是消化系统;代谢废物由c排出,c是泌尿系统、皮肤。分析图乙:A液是组织液,B液是血浆,C液是淋巴。(2)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降低(或下降),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缓冲物质(或NaHCO3)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3)内环境相对稳定,除了图中所示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外,还必须在神经-体液-免疫的调节网络下进行。(4)需穿过肺泡壁(单层细胞)、毛细血管壁(单层细胞)、红细胞膜共5层膜,每层生物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层组成。所以,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至少要穿过10层磷脂分子。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组织细胞内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其浓度高于组织液,CO2从细胞内扩散到组织液。(5)若某人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血浆渗透压下降,进一步会引起图中增多的液体是A组织液,进而将导致组织水肿。29.(1)种群(2) 生殖 自然选择 地理隔离(3)少(4)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 基因(或基因型)【分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1)种群是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马里亚纳海沟中所有的比目鱼组成了一个种群。(2)分析题意,几百万年的前海沟下的比目鱼与海沟上的比目鱼属于同一物种的两个种群,由于存在地理隔离,阻断了两者之间的基因交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最终会产生殖隔离并最终形成两个物种,故造成这种现象的两个外部因素是自然选择和地理隔离。(3)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人类只抢救一对马里亚纳海沟中的比目鱼,通过人工繁殖,最终产生一个新的比目鱼种群,与原种群相比,该种群的所有个体来自同一祖先,基因库中的基因数量要少。(4)新物种形成的过程过程包括突变、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其内在因素是生物体的基因(或基因型)发生了改变,导致相互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