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湖南省常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10-31 | 阅:  转:  |  分享 
  
湖南省常德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_一、单选题1.临床证明阿司匹林具有镇痛、退热等效果,而且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但长期大剂量服用阿匹林容易导致胃
液酸性增强,并引起肝损伤使血浆中转氨酶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阿司匹林通过促进皮肤血流增大、抑制出汗而起到降温作用B.外科
手术几天后患者可适当服用阿司匹林,防止出现血栓危害身体各脏器C.血浆中能缓解服药引起的胃液酸性增强D.转氨酶是反映肾功能的基本指标
,在血浆中转氨酶含量处于稳态2.有些人的牙齿遇到寒冷刺激时会有刺痛,研究发现,这可能与成牙本质细胞中TRCP5基因过量表达有关。寒
冷刺激时,TRCP5蛋白会打开成牙本质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使钙离子进入细胞,最终导致神经发出的电信号增强,进而引起疼痛。下列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A.钙离子通道开放或关闭时,会发生通道蛋白肽键数目和空间构象的改变B.寒冷刺激引起刺痛感觉的过程属于反射C.临
床上丁香油用以治疗牙疼的原理可能是促进了TRCP5蛋白的形成D.牙齿对冷刺激的敏感可能是人体保护受损牙齿的一种方式3.在t1、t2
、t3时刻分别给予某神经纤维强度相同的刺激,测得神经纤维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t1、t2两次刺激没有形
成动作电位,原因是神经纤维周围没有Na+B.t1之前,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C.t3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过程中,在膜电
位是-55mV时,正在有K+大量内流D.某药物可抑制K+通道蛋白的功能,则图中t4~t5的膜电位变化会受影响4.当人体受到感染时,
免疫细胞会释放促炎因子来清除病原体。若促炎因子过量会导致正常组织损伤,如类风湿性关节炎。正常人体中会通过“炎症反射”以防止促炎因子
的过量产生,其部分作用机理如下图1所示。炎症反应继而引起局?部组织疼痛,科研人员对枸杞多糖(LBP) 相关药效进行了研究。神经细胞
内 K+浓度为细胞外的28倍,而细胞外Ca2+浓度为细胞内的15000倍。炎症因子?IL-6 使神经细胞 Ca2+通道(TRPV1
) 通透性增强,其分子机制如下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1可知A 物质数量过多会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B.图2中膜
蛋白GP130 最可能是载体蛋白C.Ca2+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神经细胞,进而引发神经递质的释放D.从炎症因子Ⅱ -6与GP130 结
合到产生疼痛的调节方式属于反射5.人体进行精准的生命活动调节时,其神经中枢参与多种活动的调节,其参与的部分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
说法错误的是(  )?A.看到杨梅流口水这一过程中效应器是神经②的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B.激素A为抗利尿激素,由垂体合成,作用于肾
小管和集合管,加强重吸收作用C.某种刺激产生的电信号在神经①上单向传导D.激素B的产生并作用于靶细胞Y的过程为神经—体液调节6.某
幼年患者因病切除了甲状腺右叶,术后患者血浆中甲状腺激素浓度大幅下降,但很快又恢复至正常范围,此过程中能引起体温的波动。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A.若甲状腺激素不恢复,可能会影响患者智力发育B.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组织细胞的代
谢,增加产热D.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通过负反馈调节对相关腺体的抑制增强7.下图方框内为人体内某组织或器官的结构示意图,a、b、c分
别表示不同的体液。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中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含量有关,与蛋白质含量也有关B.a渗回b比渗入c
的量多C.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b中Ⅱ端比I端葡萄糖含量低D.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b中I端比Ⅱ端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
含量低8.奶牛的一生伴随着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奶牛神经细胞有细胞核,通过增
殖增加细胞数量B.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幼红细胞时遗传物质改变C.奶牛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染色质收缩,表达受影响D.细胞毒性T细胞使病毒感
染的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9.如图所示,细胞毒性T细胞的表面有两种受体,细胞毒性T细胞通过TCR识别抗原呈递细胞,而肿瘤细胞通过PD
-L1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从而逃避攻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抗原呈递细胞包括B细胞
,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B.细胞因子能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C.注射抗PD-1抗体,可以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肿瘤
细胞D.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防止肿瘤发生,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10.下图表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图甲可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的葡萄糖经血液运输到肌肉细胞并被利用的过程B.图乙可表示人体吞噬细胞识别侵入人体的细菌的过程C.由图丙可
知,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并不必须要有受体D.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使细胞之间协作更加有序,形成一个整体完成各项生命活动11.如图甲为横放在地
面上植株幼苗的生长状况,图乙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某植物部分器官生长的影响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生长素不能催化细胞代谢、不为
细胞提供能量,而是通过给细胞传达信息起调节作用B.图甲中根受重力刺激,造成a侧生长素浓度小于c侧,生长素对a侧细胞的促进作用小于c
侧,导致根向地生长C.由图乙可知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作用效果可能相同D.由图乙可知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芽12.甲图
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乙图表示将一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情况;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有关叙述不正确的
是(?)A.甲、乙图示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性B.图乙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均小于10-8mol/L
C.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相同数量的根,则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D.图丙的A段产生生长素,既能向B段极性运输又能
横向运输13.图1是科研人员探究油菜素内酯(BR)能够促进植物茎的伸长和细胞分裂的机理,科学家以绿豆上胚轴为材料,测定了DNA和R
NA的含量。图2是科研人员在黑暗条件下把BR合成缺陷突变体拟南芥的幼苗主根分成两组进行实验,用放射性碳标记的生长素(IAA)处理主
根,检测BR对生长素运输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据图1可推测BR能够促进绿豆上胚轴的生长,其机理是促进了DNA的复制和
转录,进而促进细胞分裂和茎的伸长B.图1RNA含量显著升高,可能与BR提高了RNA聚合酶的活性,降低了RNA水解酶的活性有关C.据
图2可知,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是单向的D.BR可以促进生长素的运输,且对极性运输的作用更显著14.2015年,长白山脉共监
测到东北豹42只,其中幼体2只,雄性和雌性成体分别为21只和17只。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长白山脉的所有东北豹组成了一个种群
B.东北豹的种群密度、雌雄比例和年龄结构都是种群的数量特征C.东北豹幼年个体少,未来一段时间种群数量将不断减少D.建立自然保护区是
保护东北豹的根本措施二、多选题15.草莓果实表面有许多瘦果。将生长一致的草莓植株分为4组,对照组S0不做处理,S1、S2和S3组植
株上的幼果去除瘦果,再在S2组叶片上、S3组幼果上分别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B.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可能是由来源于其他组织的IAA引起的C.S2组的结果
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D.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总是呈正相关16.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
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慢性系统性疾病。经研究发现,该病与TNF-a(肿瘤坏死因子-α)密切相关,有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使用注射抗T
NF-α单克隆抗体的办法,该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注射抗原A的主要目的是刺激小鼠能产生分泌特定
抗体的B淋巴细胞B.经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的细胞均为异种核融合的细胞C.可将细胞毒素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D
.该过程最终得到的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能与多种抗原结合17.新冠病毒的抗原测试纸采用双抗体夹心法,其原理如下图。双抗夹心法需要利用
单克隆抗体技术,制备与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蛋白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的两个单抗,一个抗体用胶体金标记(即胶体金标记抗体)并固定在结
合垫上,另一个抗体固定在NC膜的检测线(T线)上。另外,还需要准备能与金标抗体特异性结合的二抗并固定于NC膜的控制线(C线)上,如
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新冠病毒表面抗原刺激机体特异性免疫产生的浆细胞并非只有一种类型B.样品中含有待测抗原时,T线
和C线均显色,此过程只发生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C.利用细胞工程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至少需要经过两次筛选D.新冠病毒侵入机体后,吞噬细
胞对抗原和抗体结合物的吞噬消化具有特异性18.把豌豆放在26℃的黑暗处培养7天后,从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上分别制取三种切段即S1、S
2和S3。然后把三种切段分别放在不含IAA和赤霉素(C组)、只含IAA(I组)、只含赤霉素(G组)的几种同浓度溶液中,3天后观察,
实验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激素的种类B.该实验证明赤霉素促进切段伸长的效果显著优于IAAC.同
一器官不同部位的细胞对于不同种类的激素反应不一定相同D.将豌豆放在黑暗中处理,是为了防止光照下产生IAA对实验造成干扰19.将植物
的幼嫩茎顶端部分切取后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在培养液中无菌培养至第1、8、15天,各组再用相同且适宜浓度的外源激素(赤霉素、生长素
)处理30天,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植物的幼嫩茎顶端进行灭菌处理B.无菌
培养的时间越长,促进茎芽生长的效果越好C.和在促进茎芽生长方面呈协同关系D.和通过催化不同反应来促进茎芽生长20.2022年10月
12日,是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一周年,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面积约1.40万平方公里。记者获悉,目前监测到野生东北虎幼虎10只、种群
数量50只以上。野生东北豹幼豹7只、种群数量60只以上,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目前调查东北虎种群数量的方法是采用标记重捕法
B.根据统计结果可估算该区域东北虎种群密度为0.0036只/平方公里,东北豹的种群密度为0.0043只/平方公里C.决定东北虎、东
北豹的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因素D.东北虎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未来一段时间东北虎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将不断增大三、综合题21.
甲状腺激素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在大脑中,甲状腺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结构和突触传导,从而影响学习记忆。(1)甲状腺激素的化学
本质是 ,幼年时该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 。(2)甲状腺激素在细胞内与受体结合,通过影响基因表达发挥生理作用。当全身多数细胞甲状腺激素
受体异常时,患者表现出甲减症状。若受体异常只发生在垂体和下丘脑,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原因是 。(3)研究发现,甲状腺激素可以
促进大脑海马区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合成。BDNF与突触的连接形式密切相关,从而促进学习记忆。长期高脂肪膳食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导致学习能力下降。蔬菜水果中富含槲皮素。科研人员利用小鼠研究了槲皮素对高脂膳食危害的影响。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分组处理BD
NF mRNA(相对值)BDNF(pg/mg pr)甲组正常膳食1.0026乙组高脂膳食0.6519丙组高脂膳食+槲皮素0.952
5分析上表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4)甲状腺激素有T4和T3两种形式,主要以T4的形式分泌,在脱碘酶的作用下T4转变为T3并发挥生理
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槲皮素的作用机理,研究人员分别取高脂膳食组、高脂膳食+槲皮素组小鼠的血液,测定T4、T3和TSH(促甲状腺激素)
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实验中,抽取小鼠血液就能测定TSH浓度,原因是 。结合相关信息和上图结果,推测槲皮素的作用机理是 。22.癌
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①将形态和生理特征相似的数十只小白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分别
向甲、乙两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和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缓冲液,连续4周; ③取甲、乙两组小鼠的血清分
别与ipsc, 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这三种细胞与甲、乙两组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实验结果:甲、乙
两组血清分别与三种细胞结合的结合率(%)见下表。实验结论:①ipsc与甲组血清的结合率明显高于乙组血清,说明 。② DB7和ips
c分别与甲组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 。(2)设计以上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 。甲组实验中,MEF的实验结果所起的
作用是 。(3)进一步实验:给甲、乙组小鼠的皮下分别注射DB7,一周后,甲、乙组小鼠的皮下都形成肿瘤。随后,甲组小鼠肿瘤的体积逐渐
缩小,乙组小鼠肿瘤的体积逐渐增大。由此可以获得的实验结论是 。(4)由以上第(1)问的实验结论②和第(3)问的实验结论,可以获得研
究ipsc的潜在应用价值是 。23.小窝是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如图 1),与细胞的信息传递等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
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 ,其中主要的蛋白质是小窝蛋白。合成小窝蛋白的原料是 ,其结构通式是 ,合成的场所是 ,合成后由 (填两种细
胞器名称)加工,通过囊泡转运到细胞膜上,成为膜蛋白。(2)据图分析,小窝蛋白分为三段,中间区段主要由 (填“亲水性”或“疏水性”)
的氨基酸残基组成。(3)小窝蛋白中的某些氨基酸在一定的激发光下能够发出荧光,当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为研究小窝
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分别向小窝蛋白的肽段 1(82~101 位氨基酸)和肽段2(101~126位氨基酸)加入胆固醇,检
测不同肽段的荧光强度变化,结果如图2.据此分析可知, 。(4)当小窝中结合的胆固醇过少时,小窝蛋白的 结构改变,小窝会变扁平,影响
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24.茉莉酸(JA)是植物应对机械伤害的重要激素,能够促进相关抗性基因的表达,但植物防御反应过度会抑制自身的生
长发育,因此在JA作用后,植物会适时抑制相关抗性基因表达。为研究上述调控机制,研究者对野生型和JA受体缺失突变型番茄幼苗机械损伤处
理,检测叶片细胞中相关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植物激素具有 特点。(2)根据图1结果,推测MYC和MTB
蛋白参与JA信号转导,且MTB是MYC的下游信号,依据是 。(3)根据结果推测,MYC蛋白在分子水平上对MTB基因表达的作用是 。
(4)研究表明,水杨酸和茉莉酸信号作用通路在植物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已知Р基因控制水杨酸的合成,C基因是茉莉酸信号通路上的关键基因
。科研人员利用基因敲除突变体进一步研究,结果如图2。据图回答:①Р基因对植株免疫有 (填“促进”或“抑制”)作用。②C基因 (填“
参与”或“不参与”)植株免疫。③推测E基因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1.B【分析】1、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组成。2、内环境的成分: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
、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③细胞代谢产
物:CO2、水分、尿素等。【详解】A、阿司匹林通过促进皮肤血流增大,促进出汗而增大散热量,从而起到降温作用,A错误;B、外科手术后
人体的凝血机制会使血液凝固,易形成血栓。患者适当服用阿司匹林,可防止出现血栓危害身体各脏器,B正确;C、血浆中HCO3-、HPO4
2-只能中和内环境中的酸性物质,不能中和胃液中的酸性物质,C错误;D、转氨基反应发生在肝脏细胞中,转氨酶是反映肝功能的基本指标,D
错误。故选B。2.D【分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详解】A、钙
离子通道开放或关闭时,通道蛋白的空间构象会发生改变,但是肽键数并不改变,A错误;B、刺痛感觉在大脑皮层产生,故寒冷刺激引起刺痛感觉
的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B错误;C、由“TRCP5蛋白会引起成牙本质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打开,使钙离子进入细胞,最
终导致神经产生兴奋,进而引起疼痛”可知,临床上丁香油用以治疗牙疼的原理可能是抑制了TRCP5蛋白的形成,C错误;D、牙齿对冷刺激的
敏感可以使人少吃冷食,降低对受损牙齿的伤害,即牙齿对冷刺激的敏感可能是人体保护受损牙齿的一种方式,D正确。故选D。3.D【分析】神
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主要是钾离子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钠离子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
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详解】A、t1、t2时刻的两次刺激可以引起Na+通道
打开产生局部电位,但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其属于一种阈下的低强度刺激,A错误;B、t1时刻之前的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
B错误;C、t3刺激后膜电位的变化过程中,静息电位变为动作电位,在膜电位是-55mV时,正在有Na+大量内流,C错误;D、药物抑制
了K+通道蛋白的功能,t4~t5时间段K+外流产生静息电位,需要通道蛋白的协助,因此电位变化会受到影响,D正确。故选D。4.C【分
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
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
A、由图可知,A物质对NF-kB的表达为抑制作用,因此会使促炎因子含量降低,不易导致正常组织损伤,A错误;B、根据题意分析,炎症因
子IL-6与细胞膜上的GP130结合后,通过系列代谢过程使神经细胞Ca2+通道(TRPV1)通透性增强,说明膜蛋白GP130最可能
是受体蛋白,B错误;C、据图分析可知,图中Ca2+通过通道蛋白(TRPVI)进入细胞内,且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所以为协助扩散方式
,Ca2+进入细胞,引起该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进而引发神经递质的释放,C正确;D、从炎症因子Ⅱ-6与GP130结合到产生疼痛的过程没
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D错误。故选C。5.B【分析】水平衡调节的过程为:当机体缺水或进食过咸食物时,血浆渗透压升高,刺激
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引起主动饮水,同时下丘脑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垂体后叶释放更多的抗利尿激
素进入血浆,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和肾集合管使水分重吸收加强,最终使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平衡。【详解】A、神经③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
腺属于反射弧中的效应器,A正确;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B错误;C、某种刺激是作用于感受器,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导的,所以
在神经①(传入神经)也是单向传导,C正确;D、激素B是在神经的支配下产生的,属于神经调节,激素B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因此整个过程
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B。6.D【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寒冷等刺激时,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
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
节。【详解】A、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神经系统的发育,若甲状腺激素不恢复,可能会影响患者智力发育,A正确;B、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存
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分级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作用于甲
状腺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B正确;C、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组织细胞的代谢,增加产热,故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有利于增加体温,C正
确;D、甲状腺激素浓度下降,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抑制减弱,D错误。故选D。7.D【分析】分析题图:图中a为组织液、b为血浆、c为
淋巴,共同组成人体内环境;Ⅰ端为毛细血管动脉端,Ⅱ端为毛细血管静脉端。【详解】A、图中a为组织液、b为血浆、c为淋巴,共同组成人体
内环境。血浆渗透压主要与其中的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A正确;B、组织液a中大部分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到血浆b,少部分透过毛细淋巴管
壁形成淋巴c,a渗回b和渗入c的量相差比较大,B正确;C、若图示方框为肝脏,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血糖经Ⅰ端到组织液并进入肝细胞内合
成肝糖原,所以Ⅱ端葡萄糖含量降低,C正确;D、若图示方框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经消化吸收的大量血糖经Ⅰ端进入a,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
岛素,胰岛素经图中Ⅱ端到血浆,所以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但葡萄糖含量低,D错误。故选D。8.D【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
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奶牛神
经细胞有细胞核,但已经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A错误;B、造血干细胞分化形成幼红细胞时发生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没
有发生改变,B错误;C、奶牛成熟红细胞不具有细胞核,因此也没有染色质,C错误;D、细胞毒性T细胞使病毒感染的细胞裂解死亡对机体是有
积极意义的,因此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故选D。9.C【分析】1、免疫监视是指机体识别和清除突变的细胞,防止肿瘤发生的功能。机体内的
细胞因物理、化学或病毒等致癌因素的作用而发生癌变,这是体内最危险的“敌人”。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可识别这些突变的肿瘤细胞,然后调动
一切免疫因素将其消除,若此功能低下或失调,机体会有肿瘤发生或持续的病毒感染。2、免疫自稳是指机体清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
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详解】A、B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属于抗原呈递细胞,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A正确;B、细胞因子能促进细
胞毒性T细胞的增殖,加速细胞毒性T细胞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B正确;C、注射的抗PD-1抗体可与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特异性结
合,以阻止肿瘤细胞通过PD-L1与细胞毒性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从而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活化,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裂解肿瘤细胞,C
错误;D、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防止肿瘤发生,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D正确。故选C。10.A【分析】分析图示:表示人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
方式的示意图,甲是是通过体液运输,属于细胞间间接进行信息交流;乙是相邻细胞间直接进行信息交流;丙是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详解】A、图甲是细胞间通过血液运输进行交流,能够进行信息交流的是激素等信息分子,葡萄糖不是由内分泌细胞产生的激素,故图甲不能表
示肝细胞内肝糖原水解产生的葡萄糖经血液运输到肌肉细胞并被利用的过程,A错误;B、图乙是细胞间直接接触进行的信息交流,可表示人体吞噬
细胞识别侵入人体的致病菌的过程,B正确;C、植物细胞可以通过特殊的通道进行信息交流,图丙可表示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传递信息的过
程,C正确;D、细胞间信息交流使细胞之间协作更加有序,使生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完成生命活动,D正确。故选A。11.B【分析】分析图甲:
将一株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分析乙图:图示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
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详解】A、生长素不能催化细胞代谢、不为细胞提供能量,它是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一类化合物,A
正确;B、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图甲中根受重力刺激,造成a侧生长素浓度小于c侧,生长素对a侧细胞的促进作用大于c侧(c侧有抑制),
导致根向地生长,B错误;C、由图乙可知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作用效果可能相同,如图中的c点对于根和芽的促进作用相同,C
正确;D、由图乙可知根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芽,表现在较低浓度时根就表现出促进作用,D正确。故选B。12.B【分析】生长素的既能促进
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
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详解】A、甲图中显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乙图中由于重力作用,a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
,b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A正确;B、图乙中a点生长素浓度抑制根的生长,说明其浓度大于10-8mol/L,b点生长素浓度促进根
生长,说明其浓度小于10-8mol/L,B错误;C、据甲图可知,若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相同数量的根,说明这两种浓度
具有相同的促进作用,则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C正确;D、丙图A段产生的生长素,既能向B段极性运输,在单侧光照射下又能发生横向运
输,D正确。故选B。13.C【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1中的DNA和RNA含量显著提高,可推测BR能够促进绿豆上胚轴的生长,其机理是
促进了DNA的复制和转录;图2:据图可知: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是双向的,BR可以促进生长素的运输,且对极性运输(图中是从根
尖向上的运输)的作用更显著。【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和图1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用BR处理,因变量是DNA和RNA的含量,与对
照组相比﹐DNA含量和RNA含量都升高了,说明该激素既可以促进DNA的复制,又可以促进转录,进而促进细胞分裂和茎的伸长,A正确;B
、转录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细胞中RNA含量显著升高,可能与BR提高了RNA聚合酶的活性,而降低了RNA水解酶的活性有关,B正确
;C、分析图2,与对照组相比,用BR处理后,两组实验的放射性都升高了,说明ΙAA既可以从形态学的下端向上端运输,也可以从形态学的上
端向下端运输,不是单向的,C错误,D、分析图2,与对照组相比,用BR处理后,两组实验的放射性都升高了,说明ΙAA既可以从形态学的下
端向上端运输,也可以从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但是后者升高得更多,说明BR对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促进作用更明显,D正确。故选C。14.
C【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
;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也能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等,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
护,这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详解】A、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的集合,因此长白山脉的所有东北豹组成了一
个种群,A正确;B、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年龄结构、性别比例,B正确;C、东北豹幼年个体少,年龄结构可能为
衰退型,但年龄结构只能预测种群数量变化,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还有很多,我国已经建立东北豹的自然保护区,东北豹的数量可能将不断增加
,C错误;D、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有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最有效措施,也是最根本措施,D正确
。故选C。15.ABC【分析】据图可知,有瘦果的草莓可以正常发育成熟,当将瘦果去除后,幼果就不能正常发育,用IAA喷施S2组叶片上
、S3组幼果时,其又能膨大,说明瘦果可以产生生长素,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据此分析。【详解】A、据图可知,未摘除瘦果的幼果正常发育,
去除瘦果的幼果发育都受到影响,说明果实开始发育后,瘦果内能够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长大,A正确;B、据图可知,S1组的果实略有增大,很
可能是其他组织产生的IAA对幼果的果实生长产生了影响,B正确;C、向S2组叶片喷施一定浓度的生长素(IAA)溶液,S2组的果实比S
1组发育要好,表明喷施到叶片上的外源IAA可运输到果实,促进果实的生长,C正确;D、由于题干未给出喷洒一系列浓度IAA的数据,故无
法得知S3组成熟果实的大小与IAA溶液的浓度之间是否成正相关,D错误。故选ABC。16.ABC【分析】向免疫小鼠体内注射特定的抗原
,然后从小鼠脾内获得相应的B淋巴细胞→融合并筛选出既能够增殖又能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将杂交瘤细胞在体外或体内培养。【详解】A、注
射抗原A的主要目的是刺激小鼠发生特异性免疫,形成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即浆细胞,A正确;B、经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出的细胞均为
异种核融合的细胞,即杂交瘤细胞,同种核融合的细胞以及未融合的细胞均无法在特定选择培养基上长时间存活而死亡,B正确;C、单克隆抗体具
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等特点,可将细胞毒素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实现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C正确;D、该过程最终得到的
杂交瘤细胞产生的抗体具有专一性,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体现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D错误。故选ABC。17.BD【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
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
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
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根据题分析可知,新冠病毒表面同一抗原蛋白不同位点发生特异性结合有两个抗体,说明抗原蛋白有不同
的抗原决定簇,故抗原蛋白刺激机体产生的浆细胞并非只有一种类型,A正确;B、题图中过量的胶体金抗体没有结合抗原,而是与二抗结合,B错
误;C、利用细胞工程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至少需要经过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是在选择培养基上,筛选出杂交瘤细胞,第二次是在多孔培养板上
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C正确;D、吞噬细胞对抗原和抗体结合物的吞噬消化不具有特异性,D错误。故选BD。18.ABD【分
析】据题可知,本题是一个实验分析题,实验的处理有两个,一是植物幼苗不同切段,二是不同植物激素的处理,因变量是切段的伸长长度。【详解
】A、通过题干可知,本实验的处理有两个,一个幼苗的三种切段S1、S2和S3,另一个处理就是不含IAA和赤霉素(C组)、只含IAA(
I组)、只含赤霉素(G组)三种溶液,所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植物幼苗的不同切段,A错误;B、分析图2可知,在处理切段S
2时,赤霉素的促进作用大于IAA,在处理切段S3时,赤霉素的促进作用小于IAA,B错误;C、据2可知,不同切段对不植物激素处理反应
不同,例如赤霉素处理S2时是促进作用,而IAA处理S2时没有起到作用,C 正确;D、IAA的产生不受光照的影响,黑暗处理是为了防止
植物自身产生的IAA分布不均匀,导致弯曲生长,D错误。故选ABD。19.ABD【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有幼嫩茎顶端部分在
培养液中无菌培养的天数,施用外源激素的种类,因变量为茎芽长度;激素之间的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
效应的结果。【详解】A、若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植物的幼嫩茎顶端进行灭菌处理,会使其失去活力,无法正常生长,A错误;B、结合题干“将植
物的幼嫩茎顶端部分切取后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在培养液中无菌培养至第1、8、15天”以及图中柱形图的高度可知,GA3处理组在
A组(1天)中茎芽长度高于GA3处理组在B、C组(8天和15天)中茎芽长度,故无法得出无菌培养的时间越长,GA3促进茎芽生长的效果
越好的结论,B错误;C、从题图中可以看出A、B、C三组中GA3和IAA联合使用对促进茎芽的生长效果都比各自单独处理要好,因此二者在
对茎芽伸长生长的作用上存在协同作用,C正确;D、GA3和IAA为外源激素,起到调节作用,并无催化作用,酶才具备催化作用,D错误。故
选ABD。20.ACD【分析】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其中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直接影响种群的出生率,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变化。【详解】A、目前调查东北虎种群数量的方法
是红外触发相机法,A错误;B、种群密度是种群数量50只(60只)除以调查面积1.4万平方公里,等于0.0036只/平方公里(0.0
043只/平方公里),B正确;C、决定东北虎、东北豹的种群密度变化的因素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C错误;D、根据题中的数据不能确定东
北虎的年龄结构是增长型,D错误。故选ACD。21.(1) 氨基酸的衍生物 呆小症(2)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
馈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使甲状腺激素分泌过量(3)槲皮素可以使BDNF基因的表达量恢复,缓解
高脂膳食的危害(4) 激素需要通过血液运输 槲皮素通过提高脱碘酶的活性,促进T4转变为T3【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减少时,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减弱,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
多,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1)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的衍生物,人幼年时期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患呆小症。(2)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
负反馈调节,当甲状腺激素受体异常只发生在垂体和下丘脑时,由于能与甲状腺激素结合的受体不足,使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
,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而导致过量。(3)表中数据显示,高脂摄食组与正常摄食组对照
,高脂摄食组中BDNFmRNA和BDNF含量均少于正常摄食组,而高脂膳食+槲皮素组中BDNFmRNA和BDNF含量均高于高脂摄食组
,且与正常摄食组的BDNFmRNA和BDNF含量接近,说明槲皮素可以使BDNF基因的表达量恢复,缓解高脂膳食的危害。(4)由于激素
需要通过血液运输,故为了检测激素的含量,可分别取高脂膳食组、高脂膳食+槲皮素组小鼠的血液,并测定T4、T3和TSH(促甲状腺激素)
浓度。实验结果显示:高脂膳食+槲皮素组小鼠的T4浓度、TSH浓度小于高脂膳食组小鼠,而T3浓度高于高脂膳食组小鼠,结合“甲状腺激素
有T4和T3两种形式,主要以T4的形式分泌,在脱碘酶的作用下T4转变为T3并发挥生理作用”,可推测槲皮素通过提高脱碘酶的活性,促进
T4转变为T3。22. ipsc刺激小白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 ipsc与DB7具有共同的抗原信息或ipsc与DB7具
有共同的抗原特异性 是否注射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 对照 ipec能刺激机体产生消除肿瘤细胞的能力
预防和治疗癌症【分析】甲组(免疫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连续4周;乙组(空白组)小鼠:每周注射1
次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的缓冲液,连续4周。两组的自变量是:是否注射了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免疫组就会产生针对iPSC的抗体
,该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实验一:取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
测三种细胞与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免疫组的数值明显高于空白组的数值,说明iPSC刺激
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
SC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结合。③综合表中全部数据,免疫组的DB7和iPSC细胞和抗体结合率都比较高,而正常细胞和抗体结合率比较低,实
验结果表明说明iPSC与癌细胞(DB7)表面具有类似的抗原,而正常细胞表面没有。实验二:给免疫组和空白组小鼠皮下注射DB7,一周后
皮下形成肿瘤。随后空白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增大,免疫组小鼠肿瘤体积逐渐缩小。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疫
(对抗肿瘤,主要是细胞免疫起作用)。【详解】(1)由上分析可知:①比较表中iPSC与两组小鼠血清作用的结果可知,ipsc与甲组血清
的结合率明显高于乙组血清,说明iPSC刺激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②表中DB7和iPSC与免疫组小鼠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
说明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结合。(2)设计以上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注射了失去增殖活性
的iPSC。甲组实验中,MEF的实验结果起对照作用。(3)进一步实验:给甲、乙组小鼠的皮下分别注射DB7,一周后,甲、乙组小鼠的皮
下都形成肿瘤。随后,甲组小鼠肿瘤的体积逐渐缩小,乙组小鼠肿瘤的体积逐渐增大。由此推测:iPSC还能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的细胞免
疫。(4)该系列研究潜在的应用前景是iPSC可以用于抑制或治疗肿瘤生长。【点睛】抓准实验的自变量:是否注射了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
。分析表格数据:免疫组的DB7和iPSC细胞与抗体结合率明显高于正常细胞,说明生活的iPSC细胞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同样对DB7细
胞起作用,说明DB7有与iPSC相似的抗原,可与iPSC刺激小鼠产生的抗体结合。该题熟练掌握实验设计能力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3.(
1) 脂质(磷脂) 氨基酸 核糖体 内质网、高尔基体(2)疏水性(3)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
肽段 1 中(4)空间【分析】分析图2可知,肽段1+胆固醇曲线与肽段1比,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而肽段2+胆固醇曲线与肽段2比,荧光强
度变化不明显,由此结果可知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1中。【详解】(1)由题图可知,小窝是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的,细胞
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每个氨基酸都有一个氨基和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同时还连接了一个氢和
一个R基,结构式是: ?;小窝蛋白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在核糖体上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进行加工,由囊泡运输到细胞膜,成为细胞膜上的小窝蛋白。(2)由题图可知,小窝分为三段,中间段位于磷脂双分子层内部,所以是由疏水的氨基酸残基组成。(3)由题图分析可知,肽段1与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明显降低,肽段2加入胆固醇后荧光强度基本不变,又知胆固醇与这些氨基酸结合,会使荧光强度降低,因此小窝蛋白中间区段与胆固醇的结合位点在肽段 1 中。(4)胆固醇参与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对于维持细胞膜蛋白结构稳定具有一定作用,小窝结合的胆固醇过少,小窝蛋白的空间结构改变,小窝会变扁平,影响细胞的信息传递功能24.(1)微量、高效(2)机械损伤处理后,野生型番茄MYC基因和MTB基因的表达水平均增加,JA受体突变体番茄无显著变化;且野生型番茄MTB基因的表达峰值出现时间晚于MYC基因(3)MYC蛋白可作用于控制MTB蛋白合成的基因,促进或影响其表达(4) 促进 不参与 E基因的表达抑制了P基因的表达【分析】1、据题图分析,机械损伤后,野生番茄MYC和MTB基因的表达均增加,突变体番茄无显著变化,且MTB基因的表达峰值出现时间晚于MYC基因,MYC低表达时MTB高表达,据此推测MYC和MTB蛋白参与JA信号转导,MTB基因的表达量与番茄对机械 伤害的抗性呈负相关。? 2、JA发挥作用前后分子机制为:机械损伤后,促进植物释放茉莉酸(JA),JA促进MYC基因表达出MYC蛋白,促进相关抗性基因的表达;MTB基因是MYC蛋白作用的靶基因,MYC蛋白促使MTB基因表达出MTB蛋白,抑制相关抗性基因的表达。【详解】(1)植物激素具有微量高效的作用特点,但是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失活了, 因此植物体还是需要源源不断地合成植物激素。(2)据图1可知,机械损伤处理后,野生型番茄MYC和MTB基因的表达均增加,突变体番茄无显著变化;且野生型番茄MTB基因的表达峰值出现时间晚于MYC基因。(3)据图1可知,野生型番茄MTB基因的表达峰值出现时间晚于MYC基因,据此推测MYC蛋白可作用于控制MTB蛋白合成的基因,促进或者影响其表达。(4)①由图2可知,P基因敲除突变体的白粉病发病程度很高,由此推测,P基因对植株免疫有促进作用。②由图2可知,第5组与第1组结果相近,第6组与第2组结果相近,说明C基因不参与白粉病诱导的植株免疫。③由图2可知,1组和3组对比表明,P基因表达有利于植物对抗白粉菌;2组和1组比较,2组去除E基因,使免疫效果增强,由此推测,E基因的表达抑制了P基因的表达。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