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上海市嘉定区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2023-10-31 | 阅:  转:  |  分享 
  
上海市嘉定区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_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图中①②和③分别表示目镜和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图和丙图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小,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B.丙图是乙图所示装片右移后观察到的图像C.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
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组合①④⑤D.图中从乙转为丙时,正确的调节顺序为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一调节光圈—调节细准焦螺旋2.细菌与洋葱细
胞的主要区别是细菌不具有(  )A.细胞质膜B.核膜C.细胞壁D.核糖体3.下列有关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苷酸的组成元
素是C、H、O、PB.甘油三酯由C、H、O、N、PC.胆固醇代谢终产物是胆汁酸D.乳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4.下列关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
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脂分子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B.细胞膜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C.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分子均与信息传递有关D
.膜中的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运动5.“超级病菌”MRSA的全名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许多变种,其中PVL是毒性较强的
一个变种。该变种繁殖速度惊人,一个PVL病菌能在24小时内繁殖成1700万个。下列有关“超级病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超级
病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B.MRSA的遗传物质是RNA,由四种核糖核苷酸构成C.MRSA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拟核
中,无核膜包被D.该“超级病菌”合成蛋白质发生在核糖体上,由内质网加工6.下图中a、b、c、d表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其中属于神
经细胞产生兴奋时Na+运输方式的是(  )A.aB.bC.cD.d7.某研究人员再现了赫尔希和蔡斯发现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
根据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B.上清液中的放射性比较低C.沉淀物中放射性高低与
离心程度无关D.图示实验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8.关于DNA双链中A、T、C、G四种碱基含量的关系,下列表达正确的是(?)A.A
+T=50%B.(A+C)/(G+T)=1C.C+G=50%D.A/G=C/T9.由40个碱基组成的DNA分子片段,可因碱基对组成
和序列的不同而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其种类最多可达(?)A.440B.204C.420D.40410.图为构成DNA的一个核苷酸模型
。要制作一条多核苷酸链,增加的核苷酸应连接于部位①~④中的(?)A.①或②B.②或④C.①和③D.③和④11.1952年,赫希尔和
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阐明了(?)A.DNA的双螺旋结构B.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C.DNA的复制方式D.DNA是噬菌
体的遗传物质12.细胞中既能识别碱基序列,又能携带特定氨基酸的分子是(?)A.DNAB.mRNAC.tRNAD.rRNA13.已知
某转运RNA一端的三个碱基顺序是GAU,它所转运的氨基酸是亮氨酸,那么决定此氨基酸的密码子是由下列哪个转录来的(?)A.GATB.
GAAC.GUAD.GTA14.胚胎干细胞可以被定向诱导分化为肝细胞和皮肤细胞两种体细胞,两者完全相同的是(?)A.细胞形态B.m
RNAC.蛋白质D.DNA15.不同细胞的分化能力具有差异性。一般情况下,下列细胞中分化能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①造血干细胞
②受精卵③胚胎干细胞④红细胞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④①③②16.图为细胞周期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b
→a段细胞有适度的生长B.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a→b段C.a→b→a表示一个细胞周期D.根尖分生区中处于b→a段的细胞较多17.
与雄牛犊孪生的雌牛犊是不育的,这种雌牛犊称为弗里马丁,弗里马丁外貌似公牛或阉割的青年公牛。多数弗里马丁体内出现性染色体嵌合现象,即
部分体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型、部分体细胞为XY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弗里马丁是由染色体数目变异造成的B.弗里马丁体
细胞的性染色体数目最多有8条C.X和Y精子与同一卵细胞受精形成弗里马丁D.Y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影响雌性性腺的发育18.Sxl基因是
X染色体上特有的基因。性染色体组成为XY的果蝇,其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个细胞中Sxl基因数目最多时为(?)A.1个B.2个
C.4个D.8个19.下图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分裂图,属于次级精母细胞分裂过程的是(?)A.B.C.D.20.减数分裂与有丝分裂相比
,下列选项中属于减数分裂特有的现象是(?)A.DNA分子复制一次B.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C.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新出现D.同源染
色体联会、互换、分离21.如图所示为动物初级精母细胞中的两对同源染色体,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发生互换形成了如图所示的四个精
子,则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22.图示某果蝇细胞中的染色体和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叙述错
误的是(?)A.基因A-a和基因B-b之间遵循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B.该果蝇如果产生含A、D基因的配子,同时含有B基因的可能性大C
.该果蝇产生abd配子和ABD配子的概率相等D.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可以产生abd、ABD、ABd、abD、Abd等配子23.基因型
为Aa的豌豆连续自交,下图中表示后代中的纯合子比例的曲线是(?)A.AB.BC.CD.D24.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控制一对相
对性状。图表示这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若图甲、乙、丙中的同源染色体均不发生交叉互换,也不发生基因突变,则图中所示个体自
交,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甲所示个体测交后代有2种基因型B.图乙所示个体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与图甲相同C.图丙所示个体自交后
代纯合子的基因型有4种D.单独研究A、a或B、b,它们在遗传时均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25.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豌豆与绿色皱粒(
yyrr)豌豆杂交得F1,已知控制这两对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则理论上,F2中绿色圆粒豌豆占比为(?)A.1/16
B.2/16C.3/16D.9/1626.南瓜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盘状(D)对球状(d)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下列不同亲本组合所产生的后代中,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  )A.WwDd×wwddB.WWDd×WWddC.WwDd×wwD
DD.WwDd×WWDd27.如图所示的繁殖方式是(  )A.分裂生殖B.出芽生殖C.孢子生殖D.营养繁殖28.将有毒力的结核杆菌
置于培养基中,经过200多次移植培养,可获得一种毒力减弱、抗原性完整的变异种一卡介苗,用于预防结核病。该细菌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
(?)A.染色体自由组合B.基因突变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29.人镰状细胞贫血是基因突变造成的,血红蛋白β链第6个氨
基酸的编码序列由GAG变为GTG,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替换为缬氨酸,从而使蛋白质携带氧的能力下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突
变改变了DNA碱基对间的氢键数B.该突变引起了mRNA核苷酸序列的改变C.该突变改变了血红蛋白β链的氨基酸序列D.患者易发生组织器
官缺血、缺氧等临床症状30.研究发现“死亡基因”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体节律的差异,且一旦“死亡基因”出现异常,细胞就不再自然死亡
。下列关于“死亡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表达会导致细胞的坏死B.异常可增加癌变的风险C.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等位基因D.可
能在下丘脑细胞中表达水平较高31.某二倍体需氧动物(2n=6)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X染色体长于Y染色体),其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AaBb,图示该雄性动物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某时期。该细胞的变异类型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易位D.重复32.我们平时食用
的香蕉通常是香芽蕉,为小果野蕉的三倍体品种。下列方法中适合用于香蕉繁殖的是(  )A.用孢子繁殖B.通过分裂繁殖C.用种子繁殖D.
用地下茎繁殖33.变异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下列关于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B.基因重组可以产生
新的基因型C.染色体数目变异会导致性状的改变D.生物的各种变异都会传递给后代34.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伴性遗传)在两个家系
中的遗传情况如下图,其中家系1中无乙病致病基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控制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Ⅱ-5和Ⅱ-9基
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3C.若Ⅱ-6和Ⅱ-7婚配,后代可能患乙病D.Ⅱ-8的乙病致病基因来自I-335.家蚕的性染色体是ZW型,其皮
肤正常(A)对皮肤油性(a)为显性,且A和a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现有一对油皮的家蚕杂交,其基因型(雌性×雄性)是(?)A.ZAZ
a×ZaWB.ZaW×ZaZaC.ZaZa×ZaWD.ZAW×ZaZa36.下列关于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先天性疾病并不一
定都是遗传病?②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③人类遗传病是指由致病基因引起的疾病?④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个基因控
制的疾病?⑤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属于伴性遗传A.①②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④D.①②⑤二、选择题组图1是豌豆种子圆粒性状的产
生机制,图2是淀粉分支酶基因(R)的一个片段。37.图2中①代表的碱基是(?)A.腺嘌呤B.胞嘧啶C.鸟嘌呤D.胸腺嘧啶38.用3
2P标记DNA时,标记的位置是图2的(?)A.⑥B.⑤C.③D.②39.若图2中④代表DNA的基本单位,则遗传信息蕴含于(?)A.
④的种类B.④的数量C.④的排列顺序D.④的空间结构40.图2中DNA解旋酶能作用的位置是(?)A.⑥B.⑤C.③D.②41.图1
中能通过核孔出细胞核的物质是(?)A.淀粉分支酶基因B.淀粉分支酶mRNAC.淀粉分支酶D.都不能42.图1中过程a需要的原料为(
?)A.核糖核苷酸B.核糖核酸C.氨基酸D.脱氧核苷酸43.图1中过程b所需模板为(?)A.DNA双链B.DNA单链C.mRNAD
.tRNA44.图1过程a和b中需要tRNA参与的过程是(?)A.aB.bC.a和bD.都不需要45.将杂合子豌豆Rr种下后不进行
干预,则豌豆进行(?)产生下一代种子。A.自交B.测交C.杂交D.回交46.上题下一代种子中基因型为Rr的比例是(?)A.100%
B.75%C.50%D.25%三、综合题47.回答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开花是多年生植物由营养生长转向生殖生长的重要标志,受
日照长度、低温诱导、植物年龄等因素的共同调节,蛋白因子FLC借助温度抑制开花,而小RNA分子miR156则通过年龄途径间接影响多年
生草本植物弯曲碎米荠的开花时间(具体机制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由植物向光弯曲实验发现的吲哚乙酸的基本特征是(  )A
.促进细胞伸长B.体内含量丰富C.对各器官灵敏度相似D.只能进行极性运输(2)经过研究,已经发现的能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天然植物激素
有 。①吲哚乙酸②赤霉素③秋水仙素④脱落酸⑤乙烯利(3)弯曲碎米荠植株光合作用过程的①~⑥中,释放高能电子的是 ,发生在叶绿体基质
中的是 ,消耗ATP的是 。①光能的捕获与转化②的固定③高能化合物的形成④水的光解⑤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⑥五碳糖再生(4)近年来研究表
明,赤霉素能促进某些植物体内DEL蛋白的降解,DEL阻止SPL蛋白发挥作用,SPL直接激活SOC编码基因的转录,而SOC蛋白的存在
是植物开花的先决条件。据此,可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赤霉素能抑制植物开花B.赤霉素有利于SPL蛋白发挥作用C.DEL是
开花的激活因子D.DEL间接促进SOC编码基因的转录(5)弯曲碎米荠体内FLC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实验表明,只有当FLC的含量达到
最低值时方能解除对开花的抑制效应;由上述信息可知弯曲碎米荠的花期大概为(  )A.11月-2月B.3月-5月C.6月-8月D.9月
-11月(6)幼年的弯曲碎米荠即便经历低温诱导也不会开花,只有当植株内miR156含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图所示的开
花临界值时,弯曲碎米荠才具备开花的潜能。(7)科研人员若要使弯曲碎米荠开花的年份提前,在分子水平上必须进行的操作为 。①增加FLC
含量②降低FLC含量③增加miR156含量④降低miR156含量(8)若一株弯曲碎米荠长到第7个夏季,此时该植物总共开花了 次,写
出具体的分析过程 。48.人体ATP7A基因是位于第23号染色体,编码1500个氨基酸的DNA片段,该基因突变后只能编码500个氨
基酸,导致身体无法吸收铜离子,是Menkes综合症的主要致病原因,突变基因为隐性。Ⅱ-2携带该致病基因,小贤(Ⅲ-1)是一位Men
kes综合症患者,下图为其家族的遗传系谱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ATP7A基因位于 (常/X)染色体上。(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
未突变的ATP7A基因长度为 个碱基对(不考虑终止密码子)。(3)该基因突变属于DNA分子中碱基对的_____(多选)。A.替换B
.缺失C.增加D.重组(4)小贤患Menkes综合症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A.父亲的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发生突变B.母亲
的卵原细胞形成初级卵母细胞时发生突变C.父亲的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时发生突变D.母亲的次级卵母细胞形成卵细胞时发生突变(5)不考虑
突变的情况,Ⅲ-3患病的概率是 。(6)欲阻断ATP7A致病基因在后代中的遗传,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A.晚婚晚育B.基因检测
C.基因治疗D.B超检查参考答案1.C【分析】根据图示分析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小,视野中看到的
细胞数目越少;反之,形成清晰物像时,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与物镜和玻片的距离越大,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甲图目镜中①是低倍镜,②
是高倍镜;物镜中③是高倍镜,④低倍镜。【详解】AC、镜头中有螺纹的为物镜,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则正好相反,①②没有螺纹,为
目镜,目镜②较短,放大倍数较大,③④有螺纹,为物镜,物镜③较长,放大倍数较大,⑤⑥中⑤(距装片较近)的放大倍数大,故若使放大倍数增
大,应选用组合②③⑤,A正确,C错误;B、丙图中观察的目标位于乙图的右方,要想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则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
装片就应移向“哪个方向”,所以应向右移动装片,B正确;D、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故要先把观察对象移到视野中央,改用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
调焦,还要调整视野亮度,故正确调节顺序:移动装片→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D正确。故选C。2.B【分析】细菌细胞属于
原核细胞,洋葱细胞属于真核细胞,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
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细菌与洋葱细胞都具有细胞膜,A错
误;B、细菌细胞属于原核细胞,洋葱细胞属于真核细胞,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细菌细胞没有核膜,B正确;CD、细菌和洋葱细胞都具有细胞壁、
核糖体,CD错误。故选B。3.C【分析】本题考查核酸、糖类、脂类的分子组成及代谢,属于识记水平。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含氮碱基、一分子
的五碳糖、一分子的磷酸基团组成,甘油三酯是脂肪,是由C、H、O组成。【详解】A、核苷酸的组成元素是C、H、O、N、P,A错误。B、
甘油三酯由C、H、O、组成,B错误。C、胆固醇在体内的代谢终产物是胆汁酸,C正确。D、乳酸水解的产物是半乳糖和葡萄糖,D错误。故选
C。4.C【分析】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蛋白质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且细
胞膜外侧的糖被也是蛋白质,其主要的功能为识别。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是因为大多数蛋白质和磷脂分子是运动的。一些小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
式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蛋白质的作用很多,又被称为生命活动的承担者。【详解】A、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形成的
,A正确;B、细胞膜的其中一个功能就是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B正确;C、细胞膜中含有多种蛋白质分子,有的蛋白质可以进行信息传递,
有的蛋白质有识别、运输、催化以及稳定细胞膜结构的作用,C错误;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是因为大多数蛋白质和全部磷脂分子是可以运
动的,D正确。故选C。5.C【分析】超级病菌属于原核生物,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
,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进行二分裂生殖;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
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AD、由题干信息可知,“超级病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除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外,没有其
他的细胞器,AD错误;B、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由四种脱氧核糖核苷酸构成,B错误;C、MRSA是原核生物,无核膜包被
的细胞核,遗传物质DNA主要存在于拟核中,C正确。故选C。6.A【分析】据图可知,①是糖蛋白,②是蛋白质,③是磷脂双分子层,④是蛋
白质,a表示协助扩散,b表示自由扩散,c表示主动运输,d表示自由扩散。【详解】神经细胞产生兴奋时Na+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协助扩散
需要载体,但不需要能量,可对应图中的a。故选A。7.D【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用35S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
→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上清液中放
射性较强,沉淀物中含有少量的放射性。【详解】A、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S等,故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A错误
;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经搅拌后与细菌分开,所以上清液中放射性比较高,B错误
;C、离心的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离,若离心不充分,则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上,并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含较
高的放射性;若离心充分,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较低,C错误;D、由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又没有标记DNA,所以图示实验过程不能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8.B【分析】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规律:(1)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
,A+G=C+T,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2)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T)与(G+C)的比值等于其互补链和整个DNA
分子中该种比例的比值;(3)DNA分子一条链中(A+G)与(T+C)的比值与互补链中的该种碱基的比值互为倒数,在整个双链中该比值等
于1;(4)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不同,即(A+T)与(C+G)的比值不同.该比值体现了不同生物DNA分子
的特异性。(5)双链DNA分子中,A=(A1+A2)÷2,其他碱基同理。【详解】A、双链DNA分子中,A=T、C=G,但A+T不一
定等于50%,A错误;B、双链DNA分子中,A=T、C=G,因此(A+C)/(G+T)=1,B正确;C、双链DNA分子中,A=T、
C=G,但A+T不一定等于G+C,即C+G不一定等于50%,C错误;D、双链DNA分子中,A=T、C=G,因此A/G不一定等于C/
T,D错误。故选B。9.C【分析】1、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
上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种)。2、DNA分子的特异性:每
个特定的DNA分子中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而特定的排列顺序代表着遗传信息,所以每个特定的DNA分子中都贮存着特定的遗传信息,这种
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就决定了DNA分子的特异性。【详解】含有40碱基的DNA分子片段,只有20对碱基,所以由这些碱基对组成序列的排列
方式有420种,即最多可以编码420种不同的遗传信息。故选C。10.A【分析】图为脱氧核苷酸,①为磷酸基,②为五碳糖3碳位上的羟基
,③④为碱基中的结构。【详解】ABCD、DNA分子外侧通过磷酸-脱氧核糖循环连接,多核苷酸链间的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
,故增加的脱氧核苷酸应连接于部位是①或②,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D【分析】1、噬菌体是DNA病毒,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其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再培养基中独立生存;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
;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详解】AB、沃森、克里克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提出了双螺旋结构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B错误
;C、科学家用大肠杆菌以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基因的半保留复制,C错误;赫尔希和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
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由于在噬
菌体的亲子代之间,只有DNA有连续性,子代噬菌体的性状是通过DNA遗传的,所以该实验的结论: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故选D。12
.C【分析】关于tRNA,考生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结构:单链,存在局部双链结构,含有氢键;(2)种类:61种(3种终止密码
子没有对应的tRNA);(3)特点:专一性,即一种tRNA只能携带一种氨基酸,但一种氨基酸可由一种或几种特定的tRNA来转运;(4
)作用: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详解】tRNA是在翻译过程中运输氨基酸的工具,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运载一种氨基酸,tRN
A上的反密码子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即C正确,ABD错误。故选C。13.A【分析】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主要阶段。(
1)转录: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2)翻译: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
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详解】tRNA一端的三个碱基顺序是GAU,它所转运的是亮氨酸,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推知亮氨酸的
密码子是CUA,位于mRNA上。mRNA是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来的,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可知,决定此氨基酸的密码子(CU
A)是由GAT转录而来的,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14.D【分析】细胞分化是指: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
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分化后的细胞中遗传物
质并不改变,只是不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有区别,就产生了不同的 mRNA ,进而产生了不同的蛋白质,从而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上发生稳定性差异,ABC 错误; D 正确。故选D。15.C【分析】1.细胞全能性大小的比较:受精卵>干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2
.干细胞分为全能干细胞(如胚胎干细胞)、多能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和专能干细胞,其中胚胎干细胞的分化程度最低,全能性最高,能分化成
各种组织细胞;多能干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全能性较高,能分化形成多种组织细胞;而专能干细胞的分化程度相对较高,全能性较低。【详解】细
胞全能性的高低与其分化程度呈反比,即分化程度越高,全能性越低,其全能性高低的比较为:受精卵>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专能干
细胞)>生殖细胞>体细胞,因此,题中细胞全能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为②受精卵>③胚胎干细胞>①造血干细胞>④红细胞。题中分化能力即为全能
性高低,因此分化能力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②③①④,ABD错误,C正确。故选C。16.C【分析】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
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所以图中a→b表示分裂期,b→a表示间期。【
详解】A、b→a段所占比例大,为分裂间期,在分裂间期细胞有适度的生长,A正确;B、染色体的平均分配发生于分裂期,a→b段所占比例小
,为分裂期,B正确;C、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开始到下一次分裂结束,因此b→a→b表示一个细胞周期,C错误;D、b→a段属于分裂期
,由于分裂间期时间长,所占比例大,因此根尖分生区中间期的细胞数目多,即处于b→a段的细胞较多,D正确。故选C。17.D【分析】据题
意“多数弗里马丁体内出现性染色体嵌合现象,即部分体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型、部分体细胞为XY型”,可知弗里马丁的染色体组成异常,
Y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影响雌性性腺的发育,从而导致其不育。【详解】A、据题意“多数弗里马丁体内出现性染色体嵌合现象,即部分体细胞的性
染色体组成为XX型、部分体细胞为XY型”,可知弗里马丁的染色体数目是正常的,染色体组成异常,A错误;B、当弗里马丁的体细胞进行有丝
分裂时,有丝分裂后期的性染色体数目最多,有4条,B错误;C、X和Y精子与同一卵细胞(X)受精形成受精卵染色体组成为XXY型,弗里马
丁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型和XY型,C错误;D、据题意“多数弗里马丁的部分体细胞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型、部分体细胞为XY型”,可能是
Y染色体上的基因可能影响雌性性腺的发育,导致其不育,D正确。故选D。18.B【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1)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
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2)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3)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
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4)精细胞经过变形→精子。【详解】ABCD、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间期经染色体复制后,该基因
含有2个,整个减数第一次分裂该基因数目不变;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若含有该基因则为2个,否则不含该基因,后期着丝点(粒)分开,
染色体数目短暂加倍,但不影响基因的数量,末期细胞一分为二,基因数量减半,故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基因最多时为2个,ACD错误,B正确。
故选B。19.D【分析】二倍体生物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判断方法:先看染色体数目,染色体数目为奇数,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目为
偶数,则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再看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则为减数第二次分裂,有同源染色体,则为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
再根据染色体行为去判断是有丝分裂还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详解】A、根据图示分析,A选项的图像中有同源染色体,此时着丝点分裂,属于有丝
分裂后期的图像,所以不属于次级精母细胞分裂过程,A错误;B、根据图示分析,B选项的图像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未分裂,属于减数第一次
分裂后期的图像,所以不属于次级精母细胞分裂过程,B错误;C、根据图示分析,C选项的图像中有同源染色体,此时着丝点分裂,属于有丝分裂
后期的图像所以不属于次级精母细胞分裂过程,C错误;D、根据图示分析,D选项的图像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此时着丝点分裂,属于减数第二次分
裂后期的图像,所以属于次级精母细胞分裂过程,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的易错点,容易混淆A和D,容易忽略A中存在同源染色体,一般
在生物题中用不同颜色去表示同源染色体,所以A中是存在同源染色体的。20.D【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
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
: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有丝分裂。【详解】A、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和有
丝分裂前的间期都有DNA复制,A错误;B、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都有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分离,B错误;C、减数分裂和有丝
分裂过程中都有核膜核仁的消失与重新出现,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存在同源染色体联会、互换、分离,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
色体的特殊行为,D正确。故选D。21.D【分析】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原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
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两种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裂)→精细胞;精细胞经过变形→精
子。【详解】正常情况下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精细胞中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应该是相同的,由题干图示分析,其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
发生互换,则染色体的颜色大部分相同,而互换的部分颜色不同。所以来自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的是①与③,②与④,D正确。故选D。22.D【
分析】分析题图可知:该果蝇的染色体组成为Ⅱ、Ⅱ、Ⅲ、Ⅲ、Ⅳ、Ⅳ、X、X,为雌性,其中Ⅱ号染色体上有A-a、B-b基因;Ⅲ号染色体上
有D-d基因,故该果蝇基因型为AaBbDd。【详解】A、基因A-a和基因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其遗传遵循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
律,A正确;B、由图可知,基因A与B位于一条染色体上,该果蝇如果产生含A、D基因的配子,同时含有B基因的可能性大,B正确;C、由图
可知,基因A与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基因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故该果蝇产生abd配子和ABD配子的概率相等,C正确;D、一个卵原细
胞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即一种卵细胞,D错误。故选D。23.A【分析】1、基因型为Aa的豌豆种群,A的基因频率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各
种50%;Aa连续自交,自交n次产生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1/2n,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是1-1/2n,AA=aa=1/2
(1-1/2n);A的基因频率与a的基因频率相等各占50%。2、分析题图可知,A曲线代表自交n代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B代表自交n代
AA或aa的基因型频率,C代表自交n代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详解】杂合子自交n代,后代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1/2)n,自交代数
越多,该值越趋向于1,A正确。故选A。24.B【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
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同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详解】A、图甲所示个体A
/a、B/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为AB和ab,测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有2种基因型,A正确;B、图乙所示个体
A/a、B/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为Ab和aB,测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和aaBb,都表现为单显,表现型与图甲(双显)不
相同,B错误;C、图丙所示个体基因型为AaBb,两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纯合子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
、aabb,纯合子的基因型有4种,C正确;D、等位基因A、a和B、b分别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单独研究A、a或B、b,它们在遗传时均遵
循基因的分离定律,D正确。故选B。25.C【分析】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纯种黄色圆粒(YYRR)×纯种绿色皱粒(y
yrr)→F1均为黄色圆粒(YyRr)自交F2中:F2共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其中双显(黄色圆粒)∶一显一隐(
黄色皱粒)∶一隐一显(绿色圆粒)∶双隐(绿色皱粒)=9∶3∶3∶1。【详解】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豌豆与绿色皱粒(yyrr)豌
豆杂交得F1,F1自交得到的F2为Y-R-∶Y-rr∶yyR-∶yyrr=9∶3∶3∶1,因此F2中绿色圆粒豌豆占比为3/16,C
正确,ABD错误。故选C。26.B【分析】据分析可知,白色球状果实即W_dd,据此分析。【详解】A. WwDd×wwdd,后代结白
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1/2×1/2=1/4; B. 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1×1/2
=1/2;C. WwDd×wwDD ,后代结白色球形果实(W_dd)的概率=1/2×0=0;D. WwDd×WWDd,后代结白色球
形果实(W_dd)的概率=1×1/4=1/4;据分析可知,结白色球状果实最多的一组是B,故B正确。故选B。27.B【分析】酵母菌是
一种单细胞真菌,具有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种繁殖方式,大多数酵母以无性繁殖为主。无性繁殖包括芽殖、裂殖和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繁殖主要是
产生子囊孢子。同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详解】由图可知,酵母菌的母体上长出了新个体,形状和母体相
似,仅大小不同,长出的个体脱落后成为独立的个体,这种生殖方式为出芽生殖。是某些低等动物或植物无性生殖的一种方式。而分裂生殖是先细胞
核分开,然后细胞质分开,一分为二后都是新个体,B正确。故选B。28.B【分析】结核杆菌属于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成型的细胞核,仅含有一
种细胞器—核糖体,无无染色体。【详解】结核杆菌属于细菌,原核生物,无染色体,由于细菌没有染色体,所以不会有与染色体相关的可遗传变异
,细菌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只能是基因突变,B正确,ACD错误。故选B。29.A【分析】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
变,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碱基对替换造成的蛋白质结构异常,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型,容易破裂,使人患溶血性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详解】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T-A碱基对被替换成A-T,A-T碱基对和C-G碱基对的数目均不变,故氢键数目不变,A错误
;B、该突变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这引起了mRNA核苷酸序列的改变,B正确;C、该突变导致编码的谷氨酸被置换为缬氨酸,改
变了血红蛋白β链的氨基酸序列 ,C正确;D、该病患者易使人患溶血性缺血、缺氧等临床症状,D正确。故选A。30.A【分析】细胞凋亡是
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对于机体是有利的。【详解】A、“死亡基因”出现异常,细胞就不再自然死亡,即表达会导致细胞凋亡,A错
误;B、“死亡基因”出现异常,细胞就不再自然死亡,可能会无限增殖,会增加癌变的风险,B正确;C、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增添、替换、缺失,会产生其等位基因,C正确;D、“死亡基因”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体节律的差异,下丘脑控制着人体节律,所以“死亡基
因”可能在下丘脑细胞中表达水平较高,D正确。故选A。31.C【分析】易位是指一条染色体的断裂片段重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的臂上。【
详解】据图可知,该细胞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移向两极的上下两条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左、中、右染色体之
间属于非同源染色体,图中左边下面染色体含A的片段移接到中间上面染色体上,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的移接,属于易位,C正确,ABD错
误。故选C。32.D【分析】1、三倍体减数分裂时会产生联会紊乱,无法产生正常配子,因此不育。2、植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繁殖
的方式叫做营养繁殖。【详解】A、孢子是真菌、蕨类等繁殖的方式,香蕉不产生孢子,不能用孢子繁殖,A错误;B、分裂增殖主要是单细胞生物
进行繁殖的方式,香蕉是多细胞生物,不能通过分裂繁殖,B错误;C、由于三倍体香蕉联会紊乱,无法产生正常配子,不能产生种子,不能用种子
繁殖,C错误;D、香蕉可以利用根、茎、叶等营养器官进行进行营养繁殖,D正确。故选D。33.D【分析】1、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
传变异。不可遗传变异主要由环境变化导致性状的改变,但遗传物质未变。2、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3、染色
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
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4、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
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
(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5、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
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详解】A、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A正确;B、基因重组没有新基因产生,只是原有性状的重新
组合,能产生新的基因型,没有新性状出现,B正确;C、一般来说,每一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目都是稳定的,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细胞内个别染色体
的增加或减少、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往往会引起相关性状的改变,C正确;D、生物的各种变异不一定会传递给
后代,不可遗传变异一般无法传给后代,可遗传变异也要区分变异发生在体细胞中还是配子中。若发生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
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D错误。故选D。34.B【分析】分析遗传系谱图:图中Ⅰ-1和Ⅰ-2都不患甲病,但他们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
(Ⅱ-5),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已知有一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乙病为
伴X染色体遗传病,由于Ⅱ-8男患者的母亲正常,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由家系1遗传系谱图可知,Ⅰ-1和Ⅰ-2都
不患甲病,但有一个患甲病的女儿(Ⅱ-5),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由题意可知,乙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且Ⅱ-8男
患者的父母亲正常,说明乙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A的分析可知,甲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用A/a表示甲病相关基因,B/b表示乙
病相关基因,家系1中无乙病致病基因,则患甲病的Ⅱ-5的基因型为aaXBXB;Ⅰ-3和Ⅰ-4都是正常人,有一个患乙病的儿子和患甲病的
女儿,故其基因型为AaXBXb、AaXBY,其患甲病的女儿Ⅱ-9基因型为1/2aaXBXB、aaXBXb,故Ⅱ-5和Ⅱ-9基因型相
同的概率为1/2,B错误;C、由B项分析可知,若Ⅱ-6(基因型为A_XBY)和Ⅱ-7(基因型为1/2A_XBXB或1/2A_XBX
b)婚配,后代可能有1/4×1/2=1/8患乙病的,C正确;D、Ⅰ-3和Ⅰ-4的基因型为AaXBXb、AaXBY,Ⅱ-8关于乙病的
基因型为XbY,故其乙病致病基因来自I-3,D正确。故选B。35.B【分析】由题意知,皮肤正常对油蚕是显性,且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
,通过子代表现型推出亲代基因型。【详解】因为油皮是隐性性状,一对油皮的家蚕杂交,则雌性基因型为ZaW,雄性基因型为ZaZa。故选B
。36.D【分析】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人类疾病,一般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详解】①人类遗传病
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由遗传物质变化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①正确;②21三体综合征患者体细胞中
的第21号染色体是3条,因此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7条,②正确;③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一般包括单基因遗传病
、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不含致病基因,③错误;④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基因控制的疾病 ,④错误;⑤抗维生
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属于伴性遗传,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⑤正确;故正确的有①②⑤,选D。37.B 38.C 39.C
40.A 41.B 42.A 43.C 44.B 45.A 46.C【分析】分析图1:
a表示转录,b表示翻译。分析图2:①表示胞嘧啶(C),②表示脱氧核糖,③表示磷酸,④表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⑥表示氢键。37.据图可
知,图2中①能与碱基G配对,因此表示C(胞嘧啶),B正确,ACD错误。故选B。38.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每个脱氧核苷酸分
子是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糖和一分子含氮碱基形成,P元素只存在于磷酸中,图2中的③表示磷酸,因此用32P标记DNA时,标记的
位置是图2的③,C正确,ABD错误。故选C。39.遗传信息是指DNA中脱氧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见遗传信息蕴藏在碱基(核苷
酸)的排列顺序之中,因此若图2中④代表DNA的基本单位,则遗传信息蕴含于④的排列顺序,C正确,ABD错误。故选C。40.DNA解旋
酶打开的时DNA分子中的氢键,图2中⑥表示氢键,A正确,BCD错误。故选A。41.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
信息交流,如mRNA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通过核孔进出,因此淀粉分支酶mRNA能通过细胞核出核孔,淀粉分支酶基因不能出细胞核,淀粉分
支酶是在细胞质中合成,不在细胞核,B正确,ACD错误。故选B。42.图1中过程a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
成RNA的过程,表示转录,转录过程的原料是四种核糖核苷酸,A正确,BCD错误。故选A。43.图1中过程b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
有一定氨基酸排列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表示翻译过程,翻译的模板是mRNA,C正确,ABD错误。故选C。44.图1过程a和b分别表示转
录和翻译,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参与翻译过程,不参与转录,B正确,ACD错误。故选B。45.豌豆为严格自花传粉、
闭花授粉,自然状态下只能进行自交,因此将杂合子豌豆Rr种下后不进行干预,则豌豆进行自交产生下一代种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6.杂合子豌豆Rr自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rr=1:2:1,即Rr的比例是50%,C正确,ABD错误。故选C。47.(
1)A(2)①②④(3) ④ ②⑤⑥ ⑤⑥(4)B(5)B(6)小于(7)②④(8) 4
因为只有当植株内miR156含量低于开花临界值时,弯曲碎米荠才具备开花的潜能,由此判断弯曲碎米荠在第4个冬春之交开始开花,到第7年
,共开花4次。【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①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
氧气,以及ATP的形成;②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
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植物激素是
植物体内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有机物,植物激素的合成没有专门的器官,且通常由产生部位运送到起作用部位。而植物生长调节
剂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起调节作用的物质。【详解】(1)植物向光弯曲的原因是由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侧,因而背光侧生长快于
向光侧,因而表现为向光弯曲生长,据此可以推测,生长素吲哚乙酸的基本特征是促进细胞伸长,即A正确。故选A。(2)已经发现的能调节植物
生长发育的天然植物激素有①吲哚乙酸、②赤霉素和④脱落酸,而③秋水仙素不属于植物激素,其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进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因
而可以获得纯合体;⑤乙烯利是人工合成的能促进果实成熟的物质,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属于植物激素。故选①②④。(3)光合作用过程的①
~⑥中,释放高能电子的是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即④,叶绿体基质中发生的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暗反应包括CO2的固定、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五碳糖再生等反应,故选②⑤⑥,暗反应中消耗ATP的是三碳化合物的还原、五碳糖再生,故选⑤⑥。(4)A、赤霉素能促进某些植物体内D
EL蛋白的降解,导致DEL无法阻止SPL蛋白发挥作用,因而SPL能激活SOC编码基因的转录,使SOC蛋白表达,进而促进植物开花,A
错误;B、赤霉素能促进某些植物体内DEL蛋白的降解,DEL降解,进而无法阻止SPL蛋白发挥作用,可见赤霉素的使用有利于SPL蛋白发
挥作用,B正确;C、DEL阻止SPL蛋白发挥作用,而SPL能直接激活SOC编码基因的转录,进而使SOC蛋白合成促进植物开花,可见D
EL是开花的抑制因子,C错误;D、DEL是开花的抑制因子,可见,能间接抑制SOC编码基因的转录,D错误。故选B。(5)题意显示,只有当FLC的含量达到最低值时方能解除对开花的抑制效应,即FLC对开花有抑制作用,其含量下降促进开花,结合图示信息可知,只有当植株内miR156含量低于开花临界值时,弯曲碎米荠才具备开花的潜能,又因为只有当FLC的含量达到最低值时(冬春之交,即3月-5 月)方能解除对开花的抑制效应,ACD错误,B正确。故选B。(6)题意显示,FLC借助温度抑制开花,只有当含量达到最低值时方能解除对开花的抑制效应,幼年时在冬夏FLC的含量低,但弯曲碎米荠并未开花,主要受miR156的抑制,随着植株的生长,植株内miR156含量低于开花临界值时,弯曲碎米荠才具备开花的潜能。(7)因为FLC、miR156会抑制弯曲碎米荠开花,故可通过降低miR156的含量、FLC的含量使营养生长期缩短。综上②④正确。故选②④。(8)因为只有当植株内miR156含量低于开花临界值时,弯曲碎米荠才具备开花的潜能,由此判断弯曲碎米荠在第4个冬春之交开始开花;又因为只有当FLC的含量达到最低值时方能解除对开花的抑制效应,所以弯曲碎米荠开花的频率是每年1次。到第7年,共开花4次。48.(1)X(2)4500(3)ABC(4)A(5)1/8(6)C【分析】试题分析:ATP7A基因是位于第23号染色体,且人类第23号染色体属于性染色体,图中显示女性Ⅲ-1是一位Menkes综合症患者,所以该致病基因在X染色体,且突变基因为隐性,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根据题意,ATP7A基因是位于第23号染色体,所以该基因在X染色体上。(2)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未突变的ATP7A基因编码1500个氨基酸,mRNA上的1个密码子(3个碱基组成)决定一个氨基酸,因此未突变的ATP7A基因长度共有1500×6=9000个碱基,即4500个碱基对。(3)由于“该基因突变后只能编码500个氨基酸”,可能是基因中的碱基对发生了替换、增添或缺失,导致终止密码子提前,进而导致编码的多肽链变短,ABC符合题意。故选ABC。(4)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假设相关致病基因为b),小贤患Menkes综合症,基因型为XbXb,从图上看,父亲正常(XBY),题干信息可知,母亲为携带者(XBXb),故小贤患Menkes综合症的原因最可能是父亲的精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复制形成初级精母细胞时发生突变,最终产生了基因型为Xb的精子,A符合题意。故选A。(5)根据系谱图可知,Ⅱ-2携带该致病基因(XBXb),故I-1的基因型为XBXb,I-2的基因型为XBY,所以Ⅱ-3的基因型为1/2XBXB或1/2XBXb ,Ⅱ-4的基因型为XBY,Ⅲ-3患病(XbY)的概率是 1/2× 1/4= 1/8。(6)该病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欲阻断ATP7A致病基因在后代中的遗传,可采取的措施是基因治疗,让亲本的致病基因被替换成正常基因,C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监测和预防人类遗传病的措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计算。试卷第11页,共33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
献花(0)
+1
(本文系小初高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