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1课《庄子》二则 教学设计
2023-11-01 | 阅:  转:  |  分享 
  
初中语文 八年级下册《〈庄子〉二则》教学设计【设计说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承载中华文化核心 , 在宇宙观、辩证法、认识论、人生观、审美观等方面
,内蕴丰厚,特色鲜明。初中学段的孩子正值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需要濡染传统哲学思想,借力先贤智慧观照人生,养成在高处思考的习惯
。我们尝试着通过群文阅读和学习材料重构,探究蕴含在古诗文中的哲学意味,润泽学生生命成长。“一条会思考的鱼”是我校传统哲学校本课程的
一个探究专题,该专题聚焦庄子哲学思想,以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为基础学习材料,勾连同册第一单元口
语交际、第三单元《小石潭记》、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兼及我校传统哲学校本教材等辅助学习材料。本设计是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 理解不同语境中“固、安、是、游”等关键文言词,串联全篇,梳理文意。2. 读故事,品意象,辨曲直,浅探庄子散文哲学意味。【课前
准备】1. 阅读《庄子·秋水》中《曳尾涂中》《鸱得腐鼠》等故事,尝试理解庄子散文中龟、鸱等典型意象的含义。2. 查阅资料,初步了解
庄子哲学思想。【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如果不包括屈原,先秦诸子散文从文学性而不是从思想性的角度衡量,冠军非庄子莫属。今天我们重
点学习《〈庄子〉二则》的第二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它节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相传为庄子后学所写,是个一百字出头的短小故
事。二、读故事 :读出文学情味1. 根据对文意的理解自由朗读全文,注意停顿,不读破句。读完复述情节,指出这则故事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
法。示例 :“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通常解释为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其中“而”表转折,“而”字前面应做一次大停顿 ;“既已”
是副词,已经的意思,“既已”或“知”的后面可做一次小停顿。停在“既已”后,整句话连贯有势,停在“知”后,回答从容不迫。明确 :濠梁
之辩是著名的智辩故事,全篇六句,首句交代人物、背景,主体五句围绕“鱼乐”话题,以语言描写推进情节,妙趣横生,令人回味。2. 分块齐
读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点拨 :高潮常出现在故事最有意味、矛盾最剧烈、最有戏剧性的地方,或是主人公的高光时刻。本篇高潮即结
局,在惠子的错愕中,庄子一锤定音,以“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轻松结束争辩,故事戛然而止,留有余味。明确 :首句叙事,是
故事开端。智辩在五段对话中渐次开展 :五段对话,第一段庄子肯定鱼之乐,语调舒缓 ;第二段惠子质疑庄子不知鱼之乐 ;第三段庄子顺势反
诘 ;第四段惠子否定之否定,以不容置疑的语气,断定庄子不知鱼之乐 ;第五段庄子另辟蹊径,语调平缓的结束论辩。3. 同学们再读庄子起
句和结句,想一想可以为其添加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点拨 :可参考课本插图中的人物形象。参考 :庄子手扶栏杆,身体前倾,凝神看向水中游
鱼,若有所思,欣然说道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庄子拄着手杖,捻着胡须,姿态从容,悠然说道:“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
上也。”追问 :抓住关键词,结合具体语境,分析五段对话凸显庄子、惠子怎样的思想和气质?明确 :一场君子之辩,凸显两个有趣灵魂,庄子
、惠子的形象、气质各异。①惠子曰 :“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固”字在这一句中出现两次,意思
分别为固然和本来。惠子以退为进,步步紧逼,攻击性强,“全矣”则有胜券在握的得意。惠子对事理本原寻根究底,有逻辑学家的气质,求真,拘
泥。②惠子曰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安”解释为怎么,庄子在结句中故意将“汝安知鱼乐”的“安”曲解成哪里,巧妙化被动为主动,
一击制胜,干脆利落。庄子冷静,洒脱,自适,自带美学家的气质。三、品意象 :浅探丰富意蕴1. 读故事的环节聚焦两人争辩,忽略了引起争
辩的话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鲦鱼是怎样的鱼?提示 :书下注释说是一种白色小鱼。补充:鲦鱼,别名参鱼,性活泼,喜欢在沿岸
水面群聚性游动,行动迅速。因为形体小,鱼刺密,肉质少,鲦鱼不受钓鱼者喜爱。追问 :庄子说鲦鱼出游从容,鲦鱼真的快乐吗?明确 :鱼本
身快不快乐不能确定,鲦鱼游得悠闲自得是庄子的主观感受,是他与惠子游览濠水时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此句读到“是”字可以拉长,进一步强
化内心笃定。这种手法叫移情,移情是将主观感情移到客观事物,又用被感染了的客观事物衬托主观情绪,使物人一体,更集中地表达强烈感情。如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石潭记》,潭水清澈,鱼儿畅游,眼前美景使被贬官的柳宗元暂时忘却了烦恼,觉得鱼儿“似与游者相乐”。2.“是鱼之
乐”中“是”字是代词,前一篇《北冥有鱼》中有相同用法吗?明确:“是鸟也”中“是”也是代词,义为“这”,代指鲲幻化为鹏的神奇过程。追
问 :同样是鱼,相比不起眼的鲦鱼,鲲是怎样的形象?明确 :鲲体型巨大,生活在北海,幻化为鹏后,借助六月的大风,高飞九万里,直抵南海
。想象中的鲲鹏,身姿雄健,恢宏飘逸,它突破束缚,高飞远展,具有崇高壮丽的美感。后常以鲲鹏作为志向高远、气概豪迈的象征。3. 课前阅
读的《曳尾涂中》《鸱得腐鼠》中有哪些鲜明意象?据统计,《庄子》一书涉及飞鸟 22 种,水中生物 15 种,陆上动物 32 种,虫类
18 种,植物 37 种,无生命物象 32 种,虚拟的神性物象 34 种。明确 :有神龟、鸱、腐鼠等意象。庄子行文汪洋恣肆,善用
意象隐晦表达,小到鲦鱼悠闲自适,大到鲲鹏超越自我,信手拈来的意象形形色色。这富于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意象蕴含了他对自然、社会、人生等的
幽深玄远的哲学思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四、辨曲直 :提升思辨能力1. 我们还忽略了故事的开端,短文的第一句话“庄子与惠子游于濠
梁之上”。“游”如何解释?明确 :游玩、出游。好友同游,心情舒畅。追问:前一篇《北冥有鱼》选自《逍遥游》,“游”又如何解释?明确
:悠游。逍遥游指无拘无束地悠游天地间。小结 :逍遥游是庄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和终极指向,是渴望心灵自由的一种隐喻。我校传统哲学校本教材
选取《庄子·人世间》中的“乘物以游心”,意思是超脱凡尘俗世,顺应自然而使心志自在遨游。在庄子看来,现实苦难,人的内心自由自在,与天
地精神相往来,和万物平等共生,才能真正达到悠游天地的逍遥境界。2. 庄子追求超然物外、悠游天地的境界,惠子认可他的观点吗?明确 :
战国是百家争鸣的时代,两个好友学派不同,观点相左,互相辩驳,棋逢对手。名家好辩,讲究逻辑推理,惠子认为人和鱼物种不同,人不可能感受
鱼的喜怒哀乐,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追问 :分角色朗读,讨论他们针尖对麦芒的论辩用到哪些应对技巧,谁赢了?明确 :八年级下
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提示的常用应对技巧有“自嘲、归谬、巧换概念、针锋相对、转换话题”等。惠子的论辩技巧主要是归谬、针锋相对,庄子则是
巧换概念。①从故事本身看,庄子偷换概念,惠子哑口,庄子占了上风。②跳出故事,从逻辑上看,庄子故意曲解,有悖于逻辑判断的规则,惠子赢
了。③不必斤斤计较逻辑的合理性和论辩技巧,从二人的思想、性格、气质差异看,惠子缺乏美学意义的欣赏和观照,庄子在活泼自由的生命中由衷
感到愉悦。从读者视角,往往更喜欢庄子美学观照的生活态度,不喜欢惠子的拘泥、刻薄。④从故事讲述者的角度,《秋水》相传是庄子后学所写,
庄子结辩后未有下文,或许是故意省去,这是讲述者的胜利。3. 人们为什么更欣赏庄子的生活态度?惠子的思维方式有可取之处吗?明确 :庄
子、惠子思维方式不同。道家强调悟性和境界,庄子移情,从容洒脱,以审美眼光看待世界 ;惠子则拘谨自守。名家重视认知规律,对事物持寻根
究底的认知态度,做出知识论判断,更接近现代科学精神。鲦鱼因个体弱小而常常群居,并以强健者为自然首领。将一只稍强的鲦鱼脑后控制行为的
部分割除后,此鱼便失去自制力,行动也发生紊乱,但其他鲦鱼仍像从前一样盲目追随。动物学家经过研究发现的“鲦鱼效应”,给我们什么启发?明确 :现代科学重视实验精神。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举王阳明“格”院子里的竹子,硬想了七天未果的故事,告诉我们新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得到,不是哲理清谈就可求得。五、小结生活中需要有发现、欣赏美的眼光,有生活情趣,有追求自由的舒展心灵,也要有在感兴趣领域格物致知、展开研究的探索精神,这才是“全矣”。让我们再读全文。
献花(0)
+1
(本文系早上一缕阳...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