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烂缦胡同东莞会馆张家小院,可调整页面大小
2023-11-01 | 阅:  转:  |  分享 
  
东莞会馆和张家小院 东莞会馆和张家小院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业 ,致 力 于 文 史 资 料 的 收 集 、研 究
编著, 并为挂牌律师。其间爷爷为挽
救革命先驱李大钊奔走呼号; 为民
东莞会 馆和张 家小院
族 英 雄 袁 崇 焕 树 碑 立 传 ,倾 其 所 有
斥资为其在龙潭湖建庙, 并请康有
张淑安
为题字, 以弘扬其精神。 另捐资重饬
袁督师墓, 并在袁崇焕故居以 “听
旧时的京城“会馆”林立, 宣南 除 门 房 胡 氏 一 家 是 北 方 人 ,其 余 三
雨楼”捐资置地建“张园” 。当时常
更是会馆的云集地。 会馆蕴藏着这 家 皆 为 东 莞 籍 人 氏 。日 本 侵 华 ,国 民
有社会名流、 学者到此探讨学问,
座城市的古韵, 它是当年的各省举 党 战 乱 时 期 ,莞 籍 人 氏 纷 纷 回 家 了,
缅怀先烈。至今,袁崇焕寺庙仍在龙
子进京考试的居住地, 广东东莞会 著名学者伦明先生也在那时回家
潭湖公园内, 保存完好,成为国家文
馆便是其中之一。 了。住 在 第 二 套 院 里 的 罗 先 生 是 开
物。
东莞会馆地处城南菜市口烂缦 源工厂老板(开源工厂在烂缦胡同
1946年, 爷爷在东莞会馆那座
胡 同 南 端 路 西 ,原 来 是 四 十 九 号 ,现 北 口 ) 也 携 夫 人 走 了,会 馆 仅 剩 下 我 张次溪 (号江裁) 在国立北平研究院任职时的职
作者与祖母、 弟弟张叔文在一起
员证
小院辞世, 临终前他将全部珍藏文
为 一 百 二 十 七 号 。当 年 门 楼 前 檐 下 们一家东莞人。 为了防止日本兵、 国
物 、名 人 字 画 一 千 三 百 余 件 无 偿 捐
玫瑰香葡萄, 搭上葡萄架, 小院里 后 的 那 座 小 院(清 末 举人 伦 明 先 生
挂着文化名人叶恭绰先生亲笔题写 民党征房驻军, 我爷爷(张伯桢)和
献 给 北 平 历 史 博 物 馆 ,把 自 己 的 著
又平添了一份绿荫,秋天收获的季 居 住 和 藏 书 的 院 落)和 七 井 胡同 仅
的“明代先烈张家玉故居”的牌匾, 父亲(张次溪)商议决定招进一些
述稿件等捐给北平图书馆,彰显一
节就能品尝到香甜的玫瑰香葡萄。 一墙之隔,小贩悠长的叫卖声不时
大门上方悬挂着写有“东莞会馆” 外 籍 人 氏 入 住 。于 是 第 一 套 院 子 北
张伯桢像 代 文 人 的 家 国 情 怀 。东 莞 市 南 城 政
北房两侧与东西厢房间各有一个长 传入耳畔……那真是一幅古都市井
四个苍劲有力大字的匾额。跨过大 房住进我姨妈和舅舅, 还住进了广
府在我家故居度香亭旁还为爷爷张
方形的花池, 西侧的花池中, 奶奶还 的风俗画。
门坎是门洞, 门洞两侧各摆放一个 安 门 内 粮 行 张 老 板 和 他 太 太 。第 二
岁 月 悠 悠 ,我 们 也 已 从 孩 提 走
伯 桢 塑 造 了 端 坐 的 铜 像 ,并 为 他 颁
栽 上 了一 棵 枣 树 。香 甜 的 脆 枣 挂 满 父亲在这座小院里娶妻生子
木制长凳, 供来往的人休息用。穿过 套院子住进了开源工厂领班程先生
到 老 迈 龙 钟 。随 着 回 忆 ,蒙 尘 的 岁 月
发 了名 人 证 书(也 为 我 父 亲 张 次 溪
枝头时, 便有淘气的邻家男孩上房 (叔文弟弟就出生在这个小院),
门洞便是月亮门, 走下石阶,东面是 一家和技师冯先生一家。一溜南房
又重现眼前。
和 叔 叔 张 仲 葛 颁 发 了名 人 证 书)。
采 摘 。奶 奶 总 是 用 竹 竿 把 枣 子 打 下 父亲子承父业从小刻苦学习, 努力
一 溜 五 间 房 ,俗 称 门 房 ( 传 达 室 )。 住进了同仁堂药师韩先生一家和李
1910年, 我爷爷张伯桢进京考
父亲张次溪1913年从东莞老
来 ,分 给 大 家 品 尝 。 钻研酷爱文史, 在这座小院里完成
整 个 会 馆 东 西 走 向 ,四 座 独 立 氏 兄 弟(以 拉 洋 车 为 生 )。西 房 留 给
试, 后在法部任职, 1913年携全家
家 随 父 北 上 就 任 ,就 住 进 了 这 座 小
院子东面有个圆形小门通往小 了 他 一 生 的 多 部 学 术 著 作 。父 亲 虽
小院由一条长长的甬道和四个拱形 我叔叔(张仲葛, 北京农业大学教
来京,就住在东莞会馆的第三套小
院。后来我们姐弟就随父母在这座
跨院,那是父亲的书房。小跨院的西 是东莞人, 但他从小在北京, 他热
入 口 相 连 。其 中 三 座 小 院 坐 北 朝 南 , 授 。叔 叔 当 时 在 这 有 寄 宿 户 口)。东
院里。当年我父亲张次溪只有四五
小院生活了几十年。
墙根砌有一个小庙,祭祀用的。小跨 爱北京, 爱北京的一切, 他用自己的
最后一座坐西朝东,基本一户住一 莞会馆最多时竟有十七八户人家,
岁大。 1928年国民政府迁往南京,
这座小院至今深深地留在我的
院里还有一棵紫丁香, 花开时节, 阵 心 、自 己 的 笔 ,记 录 描 绘 老 北 京 的 风
院。 偌大的会馆常住的仅四户人家, 成了名副其 实的大 杂院。
爷 爷 没 去 ,留 在 北 京 以 著 书 、撰 文 为
记 忆 中 。豆 绿 色 的 院 门 后 面 竖 着 暗
阵清香沁人心脾。
红色写有“福” 字的木影壁。 影壁
春 日 满 院 的 花 草 枝 繁 叶 茂 ,生
后 有 个 下 水 池 ,前 面 有 株 海 棠 树 ,春
机 盎 然 ,虽 没 有 名 贵 的 植 物 ,却 也 是
天粉红色的海棠花开满枝头, 惹人
姹紫嫣红, 多姿多彩。最有趣的是
喜爱。西厢房两间,里间是储存室,
夏 日 里 下 过 雨 后 ,不 知 从 什 么 地 方 蹦
外间是灶台,屋角还设有一个摆放灶
出几只小青蛙,站在院中呱呱地叫,
王 爷 画 像 的 台 子 。东 厢 房 和 北 屋 都
湿漉漉的院墙上爬着“水牛儿” 。隆
住人。小院北房和东房之间有棵槐
冬 时 节 ,我 们 在 通 往 小 跨 院 的 甬 道
树 ,春 末 夏 初 古 槐 吐 出 一 串 串 雪 白
上泼上水, 便很快结成冰,邀上小
的槐花, 整个小院便弥漫着槐花的
伙 伴 在 上 面 打 “ 冰 出 溜 ”,那 份 快 乐
幽 香 ;东 厢 房 前 有 一 棵 白 丁 香 ,奶 奶
也不亚于在冰场上飞翔。
把 一 只 死 猫 埋 在 丁 香 树 下,那 树 便
小 院 里 ,星 光 下,晚 风 中 ,慈 爱
死了, 大伙说施肥过度烧死了。在农
的母亲哄着我们讲述西游记故事的
大 教 书的 叔 叔便 栽 上了一 株良 种的
情景恍如昨日。 庭院深深, 会馆最
东莞会馆平面图 年张次溪抱着作者的大姐
1935
年第 期 总第 期 年第 期 总第 期
92 北 京 文 史 2018 3 ? 66 2018 3 ? 66 北 京 文 史 93东莞会馆和张家小院 东莞会馆中的张次溪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黑 漆 漆 的 院 门 总 是 紧 紧 关 闭 ,给 人
一 种 神 秘 感 。伦 明( 哲 如 )先 生 曾 在
此 居 住 ,他 是 我 国 著 名 的 目 录 专 家 ,
民国时任北京大学教授, 曾在琉璃
东莞会馆中的张次溪
厂开有书铺“通学斋” ,不为赢利,
专为收集史料。后来伦明先生回原
张 叔文
籍,终未能再回京城, “通学斋”经
理孙殿起先生派李书梦先生看房,
父亲的书和著作
李书梦后来是故宫博物院修书的技
师 。伦 明 先 生 将 上 万 册 藏 书 无 偿 捐
我 家 的 书 多 是 很 出 名 的 。文 革
给了国家。
后期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的刘世凯先
我家小院与伦家小院仅一墙之
生 找 到 我 说 :“ 北 京 有 几 大 藏 书 家 ,
隔, 伦明先生长我祖父两岁, 和我祖
张次溪 (左一) 与齐白石等师友合影
父是挚友, 两家来往甚密。 伦明的太
你 家 是 其 中 之 一 ,书 的 版 本 没 有 特
太和我奶奶是牌友, 亲密无间。 伦
别 名贵的(没有宋、元、明代 版 本),
土人情, 出版了《天桥丛谈》 《梁家 生活仍很俭朴, 吃剩的饭菜全部打 明先生更是喜欢我父亲勤学好问,
但有关北京历史的很多。虽然零
园 》《 陶 然 亭 》 等 等 。那 些 老 北 京 的 包回家。 ”梅兰芳大师过世时, 父亲 不 断 提 携 他 ,为 他 的 著 书 作 序 ,联 系
散, 但聚在一起数量很大, 很是难
出 版 印 刷 ,情 同 父 子 。
丝丝缕缕、点点滴滴让人回味, 留 还 去 首 都 剧 场 参 加 吊 唁 。父 亲 不 但
得、 可贵。 你父亲要落实政策退还
下了可贵的资料。这里留下父亲与 与戏曲名家交往, 还为他们编撰写 1968年9月父亲在东莞会馆这
的话,科学院图书馆有意收藏。 ” 另
文人墨客、 社会名流交往的无量往 文,编辑出版了《清代燕都梨园史 座 小 院 东 厢 房 去 世 了。他 苦 心 收 藏
外, 北京文物工作队于杰先生也曾
事 。那 时 小 院 里 是 谈 笑 有 鸿 儒 ,往 料》 , 弥补了中国近代对戏剧资料著 的 书 籍 、文 物 、著 述 … … 在 1 9 6 6 年
说过, 要注意张家藏书中的纸片片,
来 无 白 丁。著 名 学 者 顾 颉 刚 、陈 垣 、 述不足的缺憾。 曾 是 糟 乱 一 堆 ,纸 片 满 地 。这 是 他
他 后 人 未 必 懂 得 其 中 一 些 东 西 ,遗
一生的心血啊!他没等到平反的那
史 树 青 … … 都 是 父 亲 的 朋 友 ;中 山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初 父 亲 撰 写《李
失了就可惜了。东莞会馆中我家住
大学容庚更是常常光顾小院,容先 大 钊 传 》,介 绍 其 生 平 、革 命 业 绩 , 天 ,年 仅 五 十 九 岁 就 去 世 了。1 9 6 9 年
的那个小院子, 北房一联五间, 加上
生与我奶奶用东莞方言谈笑风生的 据悉这是第一部介绍革命先驱李大 初 ,我 们 被 迫 离 开 了 那 座 小 院 ,搬 出
东边一间半套间, 除生活起居, 放书
景象犹在眼前; 画家章可(章士钊 钊 的 册 子 。当 年 梁 家 园 小 学 过 大 队 了东莞会馆, 从此东莞会馆再无东
就占了三间半屋子。
之子)时 常 来 为 父 亲 画 像 …… 能 亲 日, 曾请父亲讲述李大钊事迹。那 莞 人 了。我 们 走 出 这 个 典 雅 古 朴 的
1966年8月文革抄家,藏书被
小院时, 会馆还算规整,小院仍有原
眼 目 睹 过 那 么 多 名 人 ,想 起 来 也 是 天,梁家园小学的“红领巾” 坐满了
扔 到 院 子 中 准 备 烧 掉 。一 个 偶 然 的
一种幸运。 1957年前后, 我的两个 我 家 小 院 ,父 亲 在 北 房 廊 下 给 他 们 貌。现如今,这座有着上百年历史的
因素,幸好没有烧,重新搬回屋子封
姐姐大学毕业后, 从这座小院走出 细声慢语地介绍…… 院落, 已面目全非,满目疮痍,风华
作者与父亲张次溪
存。1968年9月9日父亲病逝,1969
去 ,到 偏 远 地 方 支 教 。 祖父与父亲和齐白石老人是 不再了。 可以告慰先人的是: 家乡东
大 编 辑《辛 亥 革 命》资 料(八 册)工
莞 已 把 祖 父 张 伯 桢 、父 亲 张 次 溪 、
回 想 当 年 ,京 剧 院 排 演《 秋 瑾 》 两 代 世 交 了,父 亲 为 白 石 老 人 著 书 代著名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
年初我家被迫离开这小院, 藏书就
叔叔张仲葛都列为 “东莞名人” , 并 作 中 ,我 父 亲 起 主 要 作 用 ,但 在 书 成
这出戏时,著名京剧艺术家张君秋 立 传 ,来 往 甚 密 ,白 石 老 人 曾 在“ 张
不知命运如何了。直到后来、科学院 命 ”时 期 ,收 有 当 时 的 第 一 手 资 料 ,
先生曾来小院拜访家父,查找资料, 园 ”居 住 作 画 。白 石 老 人 过 世 时 ,父 称颂他们为“一门三杰” 。
后的署名受不公正待遇。 我父亲劳
图 书 馆 、刘 世 凯 先 生 告 诉 我 ,他 们 他自己的著述混存其中。 我父亲张
父亲为这出戏提供了大量珍贵史 亲 参 与 治 丧 活 动 ,参 加 完 葬 礼 ,父 责任编 辑: 周天一

累 、郁 闷 ,中 风 病 倒 了 。参 加 《 辛 亥
打听到这批书在北京市文物局。 一 次溪在北京读书、上学, 学成工作,
料 。张 君 秋 先 生 的 举 止 言 谈 我 至 今 亲 给 我 带 回 一 朵 绢 做 的 小 红 花 ,他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革命》编书那几年,我只记得父亲每
直到1978年有关部门给我父亲落实 著 书 立 说 。 学 生 时 期 入“ 北 京 孔 教
还 历 历 在 目 ,他 声 音 略 带 舞 台 腔 ,曾 说是从周总理送的花圈上取下来
天 伏 案 写 着 ,暑 热 天 气 汗 流 浃 背 ,每
大学” ,之后在社会服务部门工作,
政策, 藏书从北京市文物局借用的
引 起 年 少 我 的 好 奇 。为 了 答 谢 父 亲 的 ,做 工 精 美 ,意 义 非 凡 。我 小 心 翼
天我母亲给他打一大盆温水, 投洗
作 者 简 介: 在报社担任编辑,又入 “北平研究院
大 库 拉 回 来 ,共 一 万 三 千 件( 整 整 一
大力支持, 张先生还请父亲在虎坊 翼 地 珍 藏 着 ,视 为 宝 贝 ,不 幸 在 文
张 淑 安, 北 京掌 故学家张次溪之
好 毛 巾 擦 汗 。我 那 时 刚 好 上 小 学 一
史 学 会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后 在
辆 1 3 0 卡 车)。
女。
桥“ 晋 阳 饭 庄 ”吃 了 顿 饭 ,父 亲 回 来 革 中 遗 失了。
年级前后,暑热天气半夜睡醒,看见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历 史 系 工 作 。在 北 师
我的祖父张伯桢经历了中国近
后 还 跟 母 亲 笑 谈 :“ 这 么 个 大 腕 儿 , 最 后 一 座 小 院 ,坐 西 朝 东 ,两 扇
年第 期 总第 期 年第 期 总第 期
94 北 京 文 史 2018 3 ? 66 2018 3 ? 66 北 京 文 史 95东莞会馆中的张次溪 东莞会馆中的张次溪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
仁的太太。近代史中著名的“戊戌 十几个字, 我父亲有时一个圈都不
变法”事件, 变法失败, “六君子” 给。
被 杀 。其 中 康 有 为 逃 跑 了,他 弟 弟 康 在 这 个 小 院 里 ,我 少 年 时 代 还
广 仁 以 为 自 己 不 至 于 被 抓 ,没 有 走 。 有幸和围棋大师雷浦华先生(聂卫
结 果 ,被 抓 到 杀 了。康 广 仁 的 夫 人 来 平的老师)学过五子围棋。
过“东莞会馆” , 找我奶奶, 广东老
太太好打麻将。
我见过三次小轿车
1946年至1948年国共两党在
北 平 和 谈 。中 共 代 表 叶 剑 英 先 生
1948年我出生在东莞会馆, 到
(广 东 人)在 北 京(平)拜 访 在 京 广 1 9 6 9 年 初 我 家 搬 离 这 里 ,二 十 年 的
东 籍 乡 贤 。有 两 位 穿 正 装 的 工 作 人 岁月, 最好的时光就在这里度过, 留
张次溪在书房 上世纪 年代初, 张次溪参加重修袁崇焕墓的
50
员提了礼盒(点心水果类)来我家 下许多记忆。
活动
拜访我爷爷。据说, 当时我爷爷是 宣南胡同里的居民主要是北京
在京广东籍人士中年纪最长者。至 普通的群众,很少有小轿车出入。而
妈妈伏案灯下帮助父亲抄稿子。 父 作 。没 成 想 ,此 书 再 版 多 次 ,直 到
于叶先生本人是不是亲自来过东莞
我 亲 眼 见 过 的 几 次 中 ,有 三 次 是 来
亲 汗 水 湿 透 上 衣 ,桌 边 放 一 条 毛 巾 2017年还有出版社整理出书。
著名中医施今墨 《清代燕都梨园史料》 书影
会 馆 ,我 就 没 有 想 到 过 追 问 一 下 。
我 家 拜 访 的 ,印 象 很 深 。
不时擦汗, 蚊子嗡嗡搅人工作, 也顾 世 事 沧 桑 ,韶 华 已 过 ,我 和 三
根源。那时我父亲正在为他写传。 业大学” (以前叫北京农业大学)解
近代文化名人,章士钊、叶恭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中 ,一 日 ,一 辆
不上驱赶。 姐也是古稀之人, 知情人只剩我们
李根源是我们新中国解放军总司令 放初期的校级高层领导, 革命家、
绰 、张 伯 驹 、齐 白 石 等 应 该 来 过 我
大号黑色轿车停在我们会馆大门
1 9 5 7 年 父 亲 经 历 了《 辛 亥 革 姐弟。
朱 德 的 老 师 。我 听 了 肃 然 起 敬 。
科学家、 教育家, 毛主席的老乡、友
们 这 个 小 院 。我 记 得 2 0 世 纪 5 0 年 代
命》资料编著的劳累后, 中风病倒 口 ,邻 居 有 认 识 车 的 ,说 是 叫“ 奔
20世纪50年代中我家还来过 人 。这 次 乐 先 生 来 我 家 看 我 父 亲 ,
中章可先生(章士钊的儿子)来我家 驰” 。从车上走下一位高大魁梧,蓝
了。 治疗后恢复不错, 但是不幸被
我在这个小院
一位名人— 施 今 墨 ,中 医 四 大 名 我父亲已经第二次中风,半身不遂,
给我父亲画油画像。 作画那几天连 布长衫的老先生, 恍惚记得是长胡
极 左 思 想 的 人 从 北 京 师 范 大 学“ 劝
医之一。 我记得他坐的那辆轿车比 是卧床养病的状态。 乐先生鼓励
着来画, 父亲让我叫他章叔叔。60 须,八十多岁的样子。随行人跟着,
离”了,失去了工作。为养家,父亲 我妈妈徐肇琼从20世纪30年
李根源的那辆矮一点(李坐的那辆 他 静 心 休 养 。我 只 看 见 停 在 胡 同 里
年代初, 齐良已先生春节来拜年,总 来拜访我父亲。后来我知道他叫李
努力写作或抄写资料挣些纸笔费。 代 初 嫁 到 张 家 ,在 这 经 历 了一 些
车厢高而略方) , 也是黑颜色。 我以 的小轿车, 邻居有懂车的说是 “华
是带两幅画, 一幅是小朋友过年放
《齐白石的一生》就是那时的著 事。她给我和姐姐讲过, 见过康广
为这车也是 “奔驰” 。施大夫来的时 沙 ”。
鞭炮。最有趣的事儿是, 画中落款,
候是冬天,黑色呢料大衣,皮毛很考 当 年 能 有“ 华 沙 ”车 配 给 的 干
先前的写法只是称呼我父亲是晚一
究 ,中 上 等 身 材 ,也 七 八 十 岁 老 人 了, 部 ,大 概 得 国 家 七 级 。那 个 年 代 小
辈 ,后 来 就 平 辈 称 呼 了。父 亲 对 此
有 一 中 年 人 陪 同 。不 巧 ,我 父 亲 不 汽车很少, 所以留给我难忘的印
只 是 莞 尔 一 笑 。其 实 齐 白 石 是 1 8 6 4
在家, 我母亲给客人上茶接待施大 象。
年生人, 我爷爷是1877年生人, 长
夫, 落座后施大夫给我父亲留言, 责任编 辑: 周天一

我 爷 爷 十 三 岁,同 为 王 闿 运 学 生 。以
本 文 图片由 作 者 提 供
然后起身告辞。 走出我家院子时,
年岁论, 齐老人的儿子与我父亲他
我母亲忽然想起邻居家小孩发烧生
们应该是平辈。 只是齐良已先生的
病 ,说 可 否 请 施 大 夫 看 看 。先 生 二
婚配, 我父亲是媒人之一。 我父亲
话没说,转身回来给那孩子诊脉开
让我叫他齐叔叔, 他们二人聊天之
方。 我母亲一再谢过施大夫。 那孩
余 ,齐 叔 叔 还 给 我 点 评 我 写 的 毛 笔
子叫小英,想来现而今也该六十多
字 。记 得 一 张 大 字 十 六 个 格 中 的 字 ,
作 者 简 介:
岁 了。
只 圈 了 一 个 红 圈 ,便 是 这 个 字 还 不 张 叔 文, 北 京掌 故学家张次溪之
子。
乐天宇先生来我家则是60年
错 。齐 叔 叔 看 我 认 真 的 样 子 ,就 劝
周作人给张次溪信
代初的事了。乐天宇先生是 “中国农
张次溪与梁家园小学少先队员
我 说 :别 嫌 少 ,我 小 的 时 候 ,写 一 张
年第 期 总第 期 年第 期 总第 期
96 北 京 文 史 2018 3 ? 66 2018 3 ? 66 北 京 文 史 97
献花(0)
+1
(本文系北京的骑士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