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2023-11-03 | 阅:  转:  |  分享 
  
作文主题训练--------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长征一共穿越了中国15个省区,翻越了20
多座崇山峻岭,走过了30多个急流险滩;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一共遭遇了 400多场战斗,平均每3天就发生一场遭遇战,平均每300米就
倒下一位战士。红军长征时,军团长一级的干部平均年龄为25岁,一线作战的师团级干部平均年龄为 20岁,14岁到18岁的红军小战士占6
0%。所以,长征还是历史上罕见的青年血脉贲张的历史事件,那一代年轻人虽然不像我们今天这么富足、这么安宁,但是他们背负着光荣和梦想,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心脊梁。材料二:2022年4月16日,在太空出差180多天的“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三人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成功回家,无数人通过现场直播亲历这激动人心的一刻。飞天前,第二次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王亚平表示,“经过8年不懈努力,亚平老师终于再
次追梦成功,即将带着同学们的梦想和期待飞上太空!”她还想和同学们说:“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只要敢于有
梦、勇于追梦,用智慧和汗水打造自己的梦想飞船,就一定能够迎来自己梦想的发射时刻,飞向属于你的浩瀚星空!”以上两则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
思考与联想?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验。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
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北京时间2021年12月9日,在距地球400千米的中国空间站上,翟志刚
、王亚平、叶光富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这是时隔8年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也是中国空间站首次担当“最高讲台”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当“太空教师”王平再度说出这句话时,一堂别开生面的太空授课画上了圆满句号。观摩太空授课后,
明志中学的师生展开了互动。一位高二学生说:这次“天宫课堂”是最能激发我们好奇心的场景,把空间站变成了课堂,让我们看到了难得的独特画
面,比如微重力环境下的细胞学实验……一位高三学生说:相比首次太空授课,这次“天宫课堂”展示空间更大,通信技术更先进,天地互动更便捷
。这堂太空科普课,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的蓬勃发展和伟大成就。还有一位语文老师说:希望有更多类似“天宫课堂”这样的科普形式,让我们与前沿
科技“相遇”,让创新智慧充分涌现……上述材料引发你哪些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理解。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新年第一天,正在天宫空间站执行任务
的神舟十三号乘组与来自北京、香港和澳门的约500名青年学生,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又富有意义的“元旦京港澳天宫对话”活动。“有国才有家
。无论我们飞多高、飞多远,强大的祖国永远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爱国主义将永远是激励我们飞天的动力源泉。”航天员翟志刚表示,大家只要把
国家的利益摆在心中的最高位置,就一定能一往无前。“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作为中国首位太空行走女性,王亚平希望这样一个点
燃梦想的平台能够引导更多青少年抬起头仰望星空,在心里种下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种子。“在太空中我们身体虽然失重,但是我们的心里却非常
踏实。”航天员叶光富说,有千军万马的支持保障和有千锤百炼的艰苦训练,以及来自前辈们在航天实践中积累和分享的宝贵经验,中国有信心有能
力把航天事业做得更好!读了上面的材料,对正在追求理想的你有什么启发?请选取三位宇航员中的一位写一封信,实现你和他们之间的对话。要求
;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完成写作任务。统一以“小宇”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4.阅读下面
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5载飞天路,一朝梦圆。在神舟十五号飞行乘组中,邓清明是唯一未执行过飞天任务的现役首批航天员。他入选过神舟九
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乘组梯队,但三次均落选,而这一次,他不再是备份航天员,实现了渴望已久的“飞天梦”。他曾坦言:“25
年中,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是我的常态,更是我的姿态。”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自选角度
,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1.略【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一主要总结了长征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参加长征的青年人,他们背负着
光荣和梦想,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核心脊梁。材料二重点介绍了“神舟十三号”三人航天组回家,队员之一的王亚平对同学们所讲的一番话,核
心就是“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只有努力付出,梦想终会实现。综合两则材料可知,两则材料都指出青年要有梦想,要为了梦想努力奋斗,而这
梦想应该是伟大而高远的,应该是为了民族或人民的。根据以上对材料的分析,我们可以大体确定写作的方向,一是从青年的角度出发,也就是从我
们这一代人出发;二是要敢于有梦想;三是要立志高远,应该是为了民族的进步和强大,为了人民的幸福,而不是限于“小我”,只为个人私利。写
作时把这三点综合起来,站位要高,写出有气度和胸怀的作文。在具体写作时,我们可以先由材料引出文章的观点:青年人要怀揣梦想,为民族的强
大而努力。然后在文章主体中列举从古至今为民族富强,百姓幸福而努力奋斗的例子。比如老一辈革命家、长征路上的青年、当代为了国家强盛努力
的人们等等。如果考虑当今个别“躺平”或“佛系”的现象,也可以采用对比式。最后,照应开篇,再次点明观点。立意:1.青年人要立志高远。
2. 青年人要敢于有梦,勇于追梦。3. 青年人要怀揣梦想,为民族强大而努力。2.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记
叙类材料作文题。材料聚焦时代热点“太空授课”,体现了时代性和典型性,引导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现实,聚焦时代发展,增强民族自信。材料第一
段是“太空授课”整体介绍,第二段模拟情景,第三、四、五段分别列举了高二、高三学生和语文老师对“天宫课堂”的看法,分别从三个角度介绍
了“天宫课堂”这一科技创新的重要意义:如“天宫课堂”让学生看到独特的画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通过“天宫课堂”让我们看到中国科
技发展之迅速,看到国家蓬勃之发展、实力之强大;如通过“天空课堂”让学生与前沿科技相遇,可以激发青年学生的创新智慧。学生可以从中任选
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写作,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不同的见解。如可以思考飞天梦和好奇心的关系,可以思考科技发展和国家实力的关系,可以
思考科普教育和创新智慧的关系,可以思考科技发展和人文情怀的关系。因此,题目在写作指向上有放有收,既划定了写作的范围,又提供了多样的
写作角度,可供学生选择。行文构思上,可以借助太空授课这一事件引入,引出自己对此的看法,接着分析太空授课带来的影响,如让青年学生看到
不一样的世界,如激发学生投身科研的兴趣,如彰显中国的科技发展,如让我们感受到国家实力之强大,然后联系自身和时代,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
展融合到一起,表明决心,也可以呼应开头。立意:1. 天宫课堂播撒种子,中华复兴我来接棒。2. 科普教育,激活潜力。3. 从天宫课堂
学航天精神。4. 植梦天宫,翱翔苍穹。5.“天宫课堂”激发创新智慧。6.让“天宫之光”照亮青春梦想。3.例文:给王亚平阿姨的一封信
王亚平阿姨:您好!很高兴能有机会给您写这样一封信,让我能与太空中的您有进一步的交流。数千年来,对于宇宙和太空,我们往往只能以“天问
”的方式发出叹问:“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可是如今,我们却能亲身进入太空,去目睹那一眼万年的宇宙,去看看那无尽
闪耀的星云。这一切,如您所说,都是探索的力量,都是科学的力量。科学就像一片大海,即使我们在里面永无止境地遨游,肆意地上下求索。它也
仍然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那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知,让我们着迷,引我们前行。正如布莱希特所言:“科学的界限就像地平线一样:你越接近它
,它挪得越远。”科学亦是指南针,若是没有科学,也许我们现在仍在历史的迷雾里艰难前行,不辨方向。正如我们所学“新的钢铁材料、新的内燃
机……新的通信手段的使用,带来了铁路、轮船等交通运输工具的革命性变革,使得远程运输更为广泛、安全、便捷;电报、电话、无线电通信等电
讯手段的出现及其大发展,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正是因为科学的发展,真是因为人类对于科学梦想的孜孜以求,不断探索,历史得以
不断前行,世界得以大踏步发展。而如今,看到神舟十三号在太空中翱翔,看到您在“天宫一号”开展的一节节科学小课堂。我感觉我的科学梦想在
不断点燃,就如您在8年前神舟十号太空课堂中那个印着中国结的水膜,和如今您和女儿一起叠好的花朵折纸水膜,以及美轮美奂的神奇气泡水球,
等等。都让我感觉到了科学的神奇,让我感受到我的科学梦想之花,如今正在这广袤的宇宙中悄然绽放。如今,探索太空,探索科学,更不仅仅是我
一个人的梦想,更是全人类的共同梦想。这个梦想驱动着我们全人类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索新征程。然而,面对浩瀚无垠的宇宙,我们单个人、
单个国家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我想,唯有各国,甚至我们全人类团结在一起,进行广泛深入的合作,才能加快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为人类文明的
未来找到更多的可能。王老师,未来,就让我与您共上九霄,共揽星月吧!我定将不负我的使命!小宇XX年XX月XX日【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
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中三位宇航员的话至少包含三个角度。翟志刚强调的是国家利益与努力前行的关系,一个人
只有真正做到将国家利益置于第一位,他才有勇气、有动力,顺利前行,不惧一切困难。王亚平强调的是仰望星空与梦想无限的关系,要求一个人要
有远大的志向和正确的方向,将自己置身于对科学的追求中,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叶光富强调的是中国人民的众志成城与中国的辉煌成就之间的关
系,只有我们团结一致,才会有更加辉煌的未来。因此,我们若选翟志刚的角度来写作,就可以从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来展开思考,论述我们应当以国
为重,努力前行。若选择王亚平的话,可以论述个人的梦想与追求,并指出只有坚持不懈的奋斗才能助力我们的梦想起航。若选择叶光富,我们则应
该从大处着眼,重点论证“团结力量大”这一方面,指出我们个人应该积极为这份团结奉献一份力量。当然,我们也可以将任意两位宇航员的话组合
成新的角度,言之有理即可。最后要注意书信格式。用好书信体,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立意:1.梦想起航,奋力前行。2.祖国永远是我们前行
的勇气与方向。3.团结就是力量。4.例文:行而不辍, 恒必有成25载飞天路,一朝梦圆,邓清明为了飞天圆梦,坚守初心,行而不辍。即使
多次与梦想擦肩而过,依旧心无旁骛、坚持不懈地刻苦训练,终于驰骋寰宇,圆梦太空。万事从来贵有恒,久为功者必有成。古往今来,从来没有从
天而降的辉煌,也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但凡成就大业者,都有一颗矢志不渝的恒心,铆定一个目标,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即使荆棘遍布也决不退
缩,用无数次平凡坚定的奋斗,以无数次激情无悔的付出,闯出事业的新天地。所以,古人讲“道虽迩,不行不至”“靡不有初,鲜克有终”,都在
告诉我们,凡事只有持之以恒、行而不辍,才能行稳致远。俗话说:“不怕无能,就怕无恒。无数事实表明,有恒者方能有所为。现实中,有人对别
人的成功时刻充满艳羡,对自己的脚下之路却充满迷茫,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在不停寻找和变换目标中迷失自我;有人总想“毕其功于一役”,希
望一步就能登顶,伸手便可摘星;有的人善始不善终,尽管曾经昂扬奋进,却因迟迟敲不开成功的大门,最后松了劲、泄了气,功亏一篑;还有的人
不是跟着初心走、跟着责任走,热一阵子冷一阵子,紧一阵子松一阵子,忙一阵子闲一阵子。凡此种种,都是追梦路上的“绊脚石”,如果搬不开它
们,终会碌碌无为。积跬步至千里,要在持之以恒、行而不辍;积小流成江海,功在日积月累、厚积薄发。道理显而易见,但做到并非易事。我们要
想行稳致远、攀登高峰,重中之重是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小我的追求和大我的需求融合在一起,不为沿途风景所动、不为风吹雨打所阻、不为
名利得失所困,“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同时,要坚持“不教一日闲过”,用好每一寸时光,抓住每一次时机,锤炼自我、提升能力
,在日日行、常常做中不断“曾益其所不能”,确保在机遇来临时有信心、有能力抓住它。还要清醒看到,前进道路从来不会一帆风顺,唯有锲而不
舍、绵绵发力,笃行不怠、久久为功,做到“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步”,才能迎来水到渠成那一天,成就精彩而又充实的人生。不畏千山万水的跋
涉者,山川回馈他以奇绝的风光;不惧惊涛骇浪的弄潮儿,大海回报他以壮丽的景象。有道是,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最美的风景,只留给那些坚持
攀登不止步的人。当前,我们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向着新的目标进发,要像邓清明那样去坚持,肯下日拱一卒的功夫,涵养善作善成的毅
力,笃定专一走好脚下路,尽心竭力干好手中事,一步一个脚印坚实前行,最终迎来梦想花开。【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
引语类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由概述事迹和引用人物话语两部分组成。概述部分强调即使在与任务擦肩而过时,为了“飞天梦”,邓清明在25年间
仍坚持不辍。接着引用邓清明的话语对概述部分加以佐证,邓清明以永不停歇的训练诠释着对初心的坚守。写作时,要从材料出发,角度要落到实处
,立意的关键点在于邓清明的话“坚守飞天初心,永不停歇训练”,正是他对梦想的初心不忘,并身体力行去坚持实践,才实现自己的飞天之梦。“上述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行文时可以思考,从邓清明的事件中得到关于如何实现梦想的启发。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永葆初心,勇毅前行。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以永葆初心之态,恪守本分,方得始终。二、“十年磨一剑,平凡成伟大”以坚持不懈的奋斗之姿,勇毅前行,终达目标。三、。“星光不问赶路人,岁月不负有心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亦能绽放伟大的光芒。只要不沉沦、不自弃,终有一天会站在聚光灯下,映照出属于英雄的辉煌。立意:1.执着追梦风雨兼程。2.但问耕耘,不问收获。3.逐梦前行功在不舍。4.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献花(0)
+1
(本文系好知识分享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