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术的认识和感悟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拳种繁多,编排合理,动作朴实,简洁实用。不仅有很好的健身、养生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技击、表演、观 赏性,被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所认可。那么怎样才能搞好训练与教学呢?我结合近年的习练、教学谈以下几点粗浅体会:如何练习好——武术?( 一)重视武德,提高修养?首先要陶冶情操,磨砺意志。这是保持意静神宁、气机和畅的关键。练武要有武德,人人皆知,也是我们习武者都应遵守 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其水准也直接影响功夫的层次。礼、智、信、勇是我们习武者的处事之本,习武者应以德为本、以和为贵加强自身文化的修 养,探求武术之神韵。练武不能自以为是,武术讲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修行,一种思想,不只是在拳脚上,但大部分人接受的只是拳脚。不只是为了 扳倒对手,而是克服自己的好胜心。要尊重一切有生命的东西,生命都是平等的,练武人一定要学文化,职业无贵践之分,文人不一定要练武,但练 武人一定要读书。?其次要心胸开阔,宽宏大度。这是保持内心愉快、气血通畅的关键。浑元武术博大精深,理精法密,哲理性强,从拳理到拳架, 从拳架到用法,处处都离不开阴阳学说,离不开传统兵法,离不开传统医学和人体力学。每个习拳者不仅在实践中磨练,而且更需要在其理论上下功 夫。武书中讲:“学练武术,必先读书,书理明白,学拳自然容易。”一名习拳者必须重视拳理的学习,做到不狂不躁,多掌握文化知识,树立正确 的习武观,克服狭隘浅陋、心浮气躁,争强好胜之恶习,摒弃封建糟粕,摆脱低级趣味,涵养心性,守公德,立人品,从师德,明拳理,做事光明磊 落,公道正派,淡泊名利,强身健体,造福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学好和掌握拳法的真谛;才能在练功中培养自己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在日常各种 行为中顺就自然之性,承受自然界中道之深化。(二)顺其自然,持之以恒?练习武术是一种顺应人体自然状态、自然规律而引发自然之力的体育运 动。它通过一种特殊的整体修炼过程和强化人体本能,拓展人体潜能,使身心两个方面都达到高层次平衡和自由。其目的是使全身肌肉、韧带、骨骼 以及各脏腑器官顺从意念之需要,实现既协调又有序,既迅速又灵活,既轻柔又有弹力的屈伸开合,任其自由的一种理想境界。?若想达到上述境界 ,不但需要有一个长期而艰苦复杂的训练过程,还要有持之以恒地勤学苦练,要耐得住寂寞,潜心钻研,决不能三心二意。习练时要在名师的正确指 导下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能吃大苦耐大劳,必须从难从严,高标准,下大功夫,下苦功夫,下死功夫,孜孜以求,一步一步夯实基本功,在熟练掌 握拳架的基础上,领悟拳理和境界。在苦练中多思,在苦思中领悟。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将人之躯体动作与意念精神融会贯通后,才能 体会出拳动作的精妙之法。?(三)循序渐进,稳步提升?武术是一种寓科学性、功能性、全身性和自然性于一体的整体运动,动蕴阴阳之理,静藏 顾打之机。不论何种拳种好长时间才能学会,但不能急于求成。在初学时应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使拳架符合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巩固和提 高。做到一听二看三悟四练五记。听:要全神贯注听教练讲,使要领入心入脑;看:就是专心致志看老师演示的每一动作细节;悟:就是领悟动作要 领和注意事项,以及教练示范过程中身、眼、手、法、步的协调配合。练:就是听懂了,看会了,领悟了,然后就是反复练习。记:通过练习,熟练 记住,记住动作名称、要领、路线、用途等,做到边练边增加记忆,边练边悟其心意;要在练中学习,练中总结,练中提高。在巩固上升到自然阶段 ,要循规蹈矩,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慢到快,由少到多,逐步达到纯熟流畅,意、气、形协调,拳术招招式式均得要领,既不受其羁 绊,又符合规矩法度,不失尺寸标准,即在合乎法规范畴内,不违背拳理。研练方法得当,在动作规范的前提下,求得自身拳架工整、纯熟、自然, 虚心向功深高手请教,刻苦用功,一招一式不受束缚,反复练习,持之以恒,浑然成为一体,无始无终,必然会练中受益,必然会练出上乘功夫。? 性命双修,养练结合?武术是中国文化的体现,所以练习时就要练出一种自然的神韵。讲究性命双修,即讲人体生命必须得到全面的、科学的锻炼。 ?首先要注意动作的练习,即盘架子,盘架子如同书法的正楷,只有正楷练好了将来草书、行书、隶书等才会写得好,才会写得出神入化,拳的“形 ”、“意”才能达到最高境界。?其次要注意气息的练习,修炼人体自身的精、气、神,即呼吸与动作的和谐配合。练习时要求“气沉丹田”,有意 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要求静中求动,动中求静,动静结合,内外兼修,既练身,又练气,身心并重。从心入手,给心降躁,系统脱敏。 在大脑特别安静的状态下,目不旁视,心不他用,摒除杂念,以“静”清“浊”,以心(意)行气,以气运身;精神和机体全部放松,专心致志地提 神、运身、行气,打拳才会“行云流水”,“势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与天地对接,与自然往返,清风明月浸润身心,尘思俗虑随风飘散。心意 空静直抵虚领,内气鼓荡物我两忘。促使身体血脉流通,使新陈代谢加快。达到健身防病、壮体、壮气和提神之目的。行拳走架中,只要做到身法正 、上下随、意气通,练拳水平就会上一个新台阶。养练结合是养练混为一体,内外渗融,内以益寿养生,外以强身御敌。“三分练,七分养”,相辅 相成,同为整体。练是耗能,是输出,是人养拳;养是储蓄,是输入,是拳养人。我们每个习武者,均应懂得其辩正统一的哲理,顺其自然规律和特 点,采取养练结合的方法,达到内外双修,身心平衡,阴阳协调养生益寿之目的。?如何教授好——武术?合理编组,培养和提高学习的效能?人数 多时要采取集中练与分组练相结合,连贯动作与分解动作相结合的办法。训前分组时,首先让学员自由组合,平时在一起了解多的,兴趣相投的,有 共同语言的,就会自然结合在一起。他们的合作就能深入,也持久,更高效,这是优势。其次对不能自由组合的学员进行合理分配。要培养学员怎样 识别动作图,怎样看视频进行学习的能力。再次是让小组与小组之间、人与人之间开展观摩、竞赛,从而克服不足,吸取长处,达到互补。?多法并 举,科学、人文、合理、高效地进行教学?科学,是在教学中遵循认识规律、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运动负荷规律与原则;人文,是把学员当做活生 生的人来对待;合理,是在教的过程中,合理运用场地,提供合理的教学方法;高效,是能调动大家的各种因素,尽快地学会动作技能。在教学中, 主要是运用优美的示范和精炼的讲解(如形象化讲解、口诀化讲解、术语化讲解)来教授动作。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教果。?结合攻防技术,改变单一 的健身意识。要用技击性的问题引发学员的学习动力。提出并分析每个动作的发力点、着力点,从“是什么”“ 为什么”“怎样做”的提问,讲清 攻防含义,提高练习者的学习兴趣,让大家体验、思考,更好的达到劲力内蓄的涵养。要用民族音乐渗透教学,激发练习者学习情趣。简练的口令和 动作术语提示在教学中也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整套动作基本学成之后,免不了枯燥乏味,缺少练习情趣,而在练习中,有目的地选择乐感舒缓,曲调 内容健康,具有一定特色的我国民族古典音乐,代替口令与节奏,融于拳的教学与平时的练习之中,其作用也不可小视。?利用多种手段,增强直观 的效果。?合理的运用不同的教具及优化教学手段是教学的基础。从教学实践体会到:仅用单一的动作示范是不够的,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 受能力,利用挂图,并用电视录像等先进的电化教学手段,加深直观意识。讲解动作时,要教法清晰,倾心投入,语言简练,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要领仔细,使学员喜欢听、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出,重点拳势反复讲、深入讲,对基础差点的学员,多讲解、多鼓励,使其学会、掌握;对基础好 的学员,多点拔、多指导,使其掌握提高,因人而异,使每个人都有收获。?激发鼓舞士气,调动学员的潜能。要学会赞美和关爱学员,从而激发学 员的学习动力,使学员更好地发挥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规范、严谨、细致、幽默,在示范时做到大气不张扬,潇洒不偏离,举手投足能呈现拳法 的内外结合、节节贯穿、随屈就伸、不怒含威的神韵。多方组织交流,提高动作的质量。让学员相互换位思考,相互切磋技艺。使其更好地理解记忆 ,掌握重点,不偷懒耍滑,真正的用心去学,用意去练,做到“三个相济”。即:1.开合相济:开为棚,合为攻;开为阳,合为攻。2.快慢相济 :化解慢,进功快;抬腿快,出腿慢。3.刚柔相济:刚中有柔,刚在前,柔在后;柔中有刚才是真“柔”,刚里有柔才是真“刚”,每一动作,自 含刚柔,说是柔,实则刚,看是刚,实则柔,忽刚忽柔,忽柔忽刚。?搞好复习,注重巩固提高?练好基本功法。基本功是提高动作质量的基础。没 有扎实的基本功,一切都是空谈。必须天天练,认真练。贵在坚持,持之以恒。“功夫是练出来的”。多练永远是提高拳术质量水平的根本途径。? 采取“渐进渐退”法。根据套路的难易及动作的内部规律,分成若干个动作单位,一段一段的进行,一动一动的往前推进。?课后(过电影)复习法 。利用睡觉前或醒来后反所学的动作从头到尾过一遍,这个方法对记忆动作很有帮助。?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法。它是复习策略的高深层次。把学到 的动作教会他人,通过大家自由教辅,互教互学,相互互动,以达相互提高之目的。??提供平台,让大家尽情地展示自己的风采。?学完后一定给 大家有展示的机会,如参加各类比赛,各种表演等,让大家认识到参加这些活动是切磋技艺、相互提高的过程,无论成功与否,都要做到“胜不骄、 败不馁”。要学会战胜困难的能力,学会适应能力,提高欣赏别人的能力。以便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在磨炼中不断进步。?学练武术——需把握的 几个问题?必须掌握放松三部曲?第一、思想精神要放松。也就强调要“静”、“净”。排除杂念干扰,克服精神紧张。“无人若有人,有人若无人 ”,即把没有对手当做有对手,把有人观看当做无人观看,专注一方,淡泊名利,保持良好的心态。?第二、肌肉筋骨要放松。也就是从精神的松到 形体的松。“以心行气,以气运身”,防止僵劲充满经络使气血停滞,转动不灵。保持连绵不断,行云流水。?第三、腰胯全身要放松。放松要有个 秩序,腰胯首先要放松,四肢要随着腰胯放松,跟着腰胯转动,要以腰为轴,带动四肢,使得上下相合,内外相随。必须具备六种心态?1.仁慈善良之心;2.知足安乐之心;3.清静正觉之心;4.和悦宽厚之心;5.谦恭报恩之心;6.求安退步之心。?(三)必须理解“四用四不用”?一是用意不用力,讲究自然。二是用巧不用莽,讲究松驰。三是用长不用短,讲究坚持。四是用腰不用肢,手腰相随。??总之,只要我们把武术重视了,通过刻苦的习练、科学的施教、合理的运用、不断的传承,再加以认真的研究、推广,武术一定能够发扬光大,一定能够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武术人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