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外科学-第六节 结肠癌
2023-11-17 | 阅:  转:  |  分享 
  
第六节 结肠癌概述:1、结肠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2、我国以41-65岁发病率高,近20年来在大城市发病率明显上升,且有结肠癌
多于直肠癌的趋势。3、大于70%的结肠癌属于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约30%起始即以癌巢形式出现。腺瘤性息肉到结肠癌的演变过程包括:增
生、腺瘤性息肉和癌变过程,以及相应的染色体改变。耗时约10-15年。因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结肠癌演变过程中的基因改变逐渐被认识,已
知结肠癌是多步骤、多阶段和多基因参与的细胞遗传性疾病。 正常上皮因为基因突变而出现增生性微腺瘤、早期腺瘤、中期腺瘤、晚期腺瘤,
逐渐演变为癌和浸润转移。4、腺瘤到癌演变过程中的遗传突变包括:抑癌基因失活(APC、DCC、TP53)、癌基因激活(KRAS、MY
C、EGFR)、错配修复基因突变(MLH1、MSH2、PMS1和PMS2)、和基因过度表达(PTGS2、CD44)。抑癌基因APC
失活,导致APC/β-catenin通路启动,促成腺瘤进程。错配修复基因突变,导致基因不稳定,可出现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称为林
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病因】 结肠癌的病因未明。 结肠癌相关的高危因素:腺瘤性息肉、炎症性肠病、家族史、过多
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膳食纤维缺乏、年龄、肥胖、人种、吸烟等,以及遗传易感性。 遗传易感性在结肠癌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例如:遗传性
非息肉性结肠癌患者,其家族成员中多为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携带者,应视为结肠癌的高危人群。 另外,家族性肠息肉病,被公认为癌前病变。 溃
疡性结肠炎、结肠腺瘤、结肠血吸虫病肉芽肿,均与结肠癌的发生有较为密切的关系。【病理与分型】:1、大体分型: ①溃疡型:多见,占5
0%以上。 特点:圆形或卵圆形溃疡,中心凹陷,边缘隆起,向肠壁深层生长并向周围浸润。 溃疡早期即可出现,易出血。此型分化程度低
,发生转移较早。②隆起型:瘤体向肠腔内突出,表面可有溃疡,此型发生周围浸润少,预后较好。③浸润型:向肠壁深层及周围浸润,导致肠壁层
厚、肠腔狭窄,但是表面常无溃疡或隆起。 此型分化程度低,转移早,预后差。2、组织学分类: ①腺癌:癌细胞主要为柱状细胞、粘液分
泌细胞和未分化细胞。 主要为管状腺癌和乳头状腺癌,占75-85%,其次为粘液腺癌,占10-20%。 A、管状腺癌:癌细胞呈腺管
或腺泡状排列,其分化程度可分为高、中、低分化三种类型。 B、乳头状腺癌:癌细胞排列成粗细不等的乳头状结构,乳头中心索为少量血管间
质 C、粘液腺癌:由分泌粘液的癌细胞构成,其特征为癌组织内由大量粘液,恶性程度较高。 D、印戒细胞癌:肿瘤由弥漫成片的印戒细胞
构成,细胞核深染偏于一侧,似戒指样,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②腺鳞癌:又称腺棘细胞癌,肿瘤由腺癌细胞和鳞癌细胞构成,多为中分化至低
分化。 腺鳞癌少见,主要位于直肠下段和肛管部位。 ③未分化癌:癌细胞弥漫呈片状或团状,无腺管状结构,癌细胞较小,形态一致,排列
无规律,预后差。在结直肠癌,可以在肿瘤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类型,且分化程度并非完全一致。【临床病理分期】: T:原发肿瘤:
Tx:原发肿瘤无法评估。 T0:无原发肿瘤的证据。 Tis:原位癌,粘膜内肿瘤(癌细胞浸润至粘膜上皮或基底膜,未侵及粘膜肌层)
。 T1:肿瘤侵及粘膜下层。 T2:肿瘤侵及固有肌层。 T3:肿瘤侵及浆膜下层、或结直肠旁周围结缔组织。 T4:肿瘤侵及浆膜
层 T4a:肿瘤侵及浆膜层,未侵及周围器官或组织结构(包括肿瘤部位穿孔)。 T4b:肿瘤侵犯或粘连于结直肠以外器官或组织结构。
N:区域淋巴结: N0:无区域淋巴结肿大。 N1:有1-3枚区域淋巴结肿大。N1a:由1枚区域淋巴结肿大。N1b:有2-3枚
区域淋巴结肿大。N1c:无区域淋巴结肿大,但是在浆膜下或无浆膜覆盖的结直肠旁周围结缔组织、肠系膜内出现任意数目的肿瘤结节(TD)。
N2:有4枚及以上区域淋巴结肿大。 N2a:有4-6枚区域淋巴结肿大。 N2b:有7枚及以上区域淋巴结肿大。 M:远处转
移: M0:无远处转移: M1:有一个或多个远隔部位转移,或腹膜转移。 M1a:有一个远隔部位或器官转移。 M1b:有两个
或两个以上部位或器官转移。 M1c:有腹膜转移。0期:TisN0M0I期:T1-2N0M0II期:T3-4N0M0(IIa期:T
3N0M0、IIb期:T4aN0M0、IIc期:T4bN0M0)III期:TanyN1-2M0()IV期:IVa期:T4anyNa
nyM1a;IVb期:TanyNanyM1b;IVc期:TanyNanyM1c。TNM分期能够客观反应预后。国外资料显示结直肠癌5
年生存率:I期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II-III期约为70%;IV期根治后约为30%;姑息性治疗者约为3%。中国因医疗水平的差
距,5年生存率及预后差别较大。【临床表现】:结肠癌早期常无症状,发展后常出现以下表现:1、大便性状和排便习惯的改变: 大便带有血
、脓、或粘液。 腹泻、便秘、便次增加。2、腹痛: 表现为腹部不适、腹胀癌、或定位不确切的腹痛。 有肠梗阻时表现为腹痛加重或阵
发性绞痛。3、腹部肿块: 多为肿瘤本身,也可为梗阻后的积粪。 肿瘤多坚硬、结节状,位于横结肠和乙状结肠时可有活动度;肿瘤穿透继
发感染时,固定、压痛明显。4、肠梗阻症状: 多属于结肠癌的中晚期,表现为慢性不全性梗阻,发生完全性梗阻时症状加剧。 左侧结肠癌
可以急性完全性肠梗阻为首发症状。5、全身症状: 在肿瘤溃烂、感染、毒素吸收,或慢性失血时,可出现贫血、消瘦、乏力、低热等。 晚
期可出现肝大、黄疸、腹水、水肿;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恶病质等。因肿瘤在结肠的部位不同,临床表现也有区别: 右侧结肠癌
: 右侧结肠腔大、隆起型较多见,容易发生坏死出血和感染,因此以腹痛、出血、肿块和全身症状为主。 左侧结肠癌:左侧结肠腔小,以浸
润型多见,容易狭窄引起梗阻,因此以肠梗阻、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习惯改变为主。左、右半结肠癌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差异大,药物敏感性不同,预
后也不相同。【诊断】:早期不易发现,按高危人群筛查:高危人群:40岁以上,有以下任一表现者,应列为高危人群:①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
史者;②有癌症病史、肠道腺瘤或息肉病史。③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对于以上高危人群,推荐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病灶后病理活检,多可明确诊断
。 此外,X线钡剂灌肠、或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可发现肠腔肿块、狭窄或龛影,对于诊断结肠癌有很大价值。 超声和腹部CT,对于了解腹
部肿块、肿大淋巴结和肝内转移灶有较大帮助。 血清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EA、CA-199)分别在45%和30%结肠癌中有升高,但
是特异性诊断价值不大,在术后判断复发和预后更有价值。 使用多种分子标志物进行粪便DNA检查,对于早期筛查结直肠癌正在逐渐推广。【
鉴别诊断】: 结肠癌需要鉴别的疾病:1、结肠息肉;2、溃疡性结肠炎;3、克隆恩病;4、肠结核;5、慢性细菌性痢疾;6、血吸虫病;7
、阿米巴肠病。最可靠的检查是结肠镜检查+取材病理活检。【治疗】:治疗原则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一、手术治疗: 1、结肠癌根治术:
手术原则:要求整块切除,切除肿瘤远近两端10cm以上的肠管,包括系膜和区域淋巴结。常用手术方式:①右半结肠切除术: 适用于盲肠、
升结肠和结肠肝曲的肿瘤。 切除范围:包括右半横结肠近端至回肠末端,对应肠系膜、胃第6组淋巴结。 吻合方式:回肠-横结肠端端或端
侧吻合②横结肠切除术: 适用于横结肠肿瘤。 切除范围:包括肝曲或脾曲的整个横结肠、大网膜、对应肠系膜、胃第6组淋巴结。 吻合
方式:升结肠和横结肠端端吻合。③左半结肠切除术: 适用于结肠脾曲和降结肠肿瘤。 切除范围:包括左半横结肠远端至全部或部分乙状结
肠。 吻合方式:结肠-结肠端端吻合、或结肠-直肠端端吻合。④乙状结肠切除术: 适用于乙状结肠肿瘤。2、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
在进行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酸碱紊乱后,选择及时手术。 ①右侧结肠癌: 可行右半结肠切除+一期吻合术。 如果肿瘤不能切除,
可行回肠-横结肠侧侧吻合术。 ②左侧结肠癌: 可行支架置入缓解梗阻,限期进行根治性手术。 术中见肠腔粪便较多,可行灌洗后一期吻合。 术中见肠管扩张、水肿明显,在结肠切除后,可行近端造口、远端封闭并固定在造口周围做好记录,择期行回纳手术。 如果肿瘤不能切除,可做近端横结肠造口,术后辅助治疗降期,再评估可否行二期根治性切除术。二、化学治疗:三、其他辅助治疗:因结肠腺瘤至癌变的演进时间长,因此早期筛查可及早诊断,并能阻断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3338u...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