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医院感染知识
2023-11-17 | 阅:  转:  |  分享 
  
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CONTENTS目录01医院感染02标准预防03隔离预防04职业暴露行业PPT模板http://www.1ppt.com
/hangye/01医院感染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
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医院感染分类有两类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病原体
来自病人体外。预防措施:消毒、灭菌、隔离、屏障护理等。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又称难预防性感染或自
身感染,病人体内的正常菌通过移位或活动造成的感染。预防措施:(1)避免扰乱破坏病人的正常防御机制(2)合理使用抗生素(3)治疗潜在
病灶和带菌状态(4)采取保护性隔离和选择性去污染措施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
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经胎盘获得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新生儿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
院有关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
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原有基础上出现新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医务人员感染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并结合临床医生的诊断来综
合考虑是否为感染,如患儿不存在感染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和体征、出现时间及疾病的潜伏期来判断,如为医院感染,则需调查可能的感染源
和感染途径。3例以上同种同源是否有感染是否为医院感染是否达到暴发定义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
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5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
或者5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出现3例以上暴发或疑似暴发的医院感染病例经管医师怀疑,QC小组进一步确认,1
小时报院感处/总值班分析病例,推测可能的传染源、传染途径及感染因素对感染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对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进行微生物检测
制定控制措施,QC小组指导协调,初步对感染者、可疑感染者及相关接触者进行隔离,消毒,贴标识分析调查资料,尽快制定落实针对性的消毒、
隔离、治疗措施必要时暂停收治新患者或者关闭科室,随时调查检测新发病例采取措施后,应监测感染发生情况,观察有无新发病例出现。如果有新
发病例出现,应该检查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到及时严格执行,或者重新评估调查结果是否正确预案启动经治医师发现可疑医院感染暴发后报告QC小
组进行调查分析后,对感染事件作出确认后方可启动。预案终止感染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经过最长潜伏期后2周内无新发病例出现。对
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切断感染途径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人群隔离治疗,有条件时可对易感
病人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技术。发现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应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在调查
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快将调查处置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暴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02标准预防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
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
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血源传播即防止
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传播途径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标
准预防针对所有为患者实施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疑感染传染病,都要采取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技术包括洗手、
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眼睛和面罩等基本措施。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
后应立即洗手,进行手消毒。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清洁手套;处理体液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0
1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戴手套操作过程中,要避免已经污染的手套
触摸清洁区域或物品。02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
划伤。03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锐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
医用锐器,以防刺伤。04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05及时清洁污染的环境。
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具有防渗透性的口罩、防护眼镜。06有可能发生血液、
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身体时,还应当穿戴具有防渗透性的隔离衣或者围裙。01020304手接触飞溅头面部可能污染身体侵
袭性操作戴手套脱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手消毒请戴护目镜戴圆筒帽戴口罩防水围裙穿隔离衣戴手套小心针刺伤锐器放入锐器盒内,垃圾放入黄色垃
圾袋一级防护防护装备:工作服、工作鞋、一次性工作帽和一次性外科口罩。二级防护防护装备:一次性工作帽、一次性手套、工作鞋、防护眼罩或
防护面屏、医用防护口罩(N95及以上)、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防水靴套。三级防护防护装备:一次性工作帽、工作鞋、一次性手套、防护
面屏或眼罩、防护口罩(N95及以上)、医用一次性防护服、一次性防水靴套、长袖橡胶手套、长筒胶靴、防水围裙等,戴全面型自吸过滤式呼吸
器或动力送风呼吸器。手的卫生,戴手套面罩、口罩和护目镜穿隔离衣、防护服和鞋套污染的仪器和医疗设备的处理医疗废物处理 简易气囊代替口
对口人工呼吸环境、物体表面的消毒灭菌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
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也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戴手套也不能代替洗手面罩护面镜:在进行诊
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口罩:根据
需要正确选择口罩类型: 一次性医用口罩用于医疗机构工作人员的一般防护 医用外科口罩用于飞沫隔离的防护。
给病人提供口罩。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
分泌物喷溅时。防护服:防护服的穿戴要注意顺序,脱去防护服的顺序尤为重要,避免污染。鞋套:应该一次性使用,在规定的区域内穿鞋套,离开
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污染的仪器和医疗设备防止病原微生物在其它病人、医务人员、探视者与环境间的传播。复用的医疗用品和医疗设备(如内镜
、呼吸机、湿化瓶等),在用于下一个患者时根据需要及时进行消毒或灭菌处理,其中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去。 保证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
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单位设备、轮椅、洗面盆、门把手等) ,并保证该程序的落
实,做好空气的定期消毒和定期培养。03隔离预防根据疾病不同传播途径采取的隔离与预防接触传播: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等飞沫传播:
如百日咳、白喉、流感、病毒性腮腺炎等空气传播:如麻疹、水痘、肺结核、SARS等预防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传播】 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隔离病房;手卫生和手套;隔离衣;限制患者活动范围;设备;正确处置医疗废
物;使用隔离标识【对象】 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隔离措施】 【接触传播】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5um),在空
气中短距离(1m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粘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隔离室;手卫生和手套;医用外科口罩;隔
离衣(在1米之内接触病人时应加隔离衣);限制患者活动范围,外出戴医用外科口罩;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对象】 大多数呼吸道传染病;H
1N1、H7N9、SARS;【隔离措施】 【接触传播】 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气溶胶;粒径多数小于5微米,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病
原体抵抗力强负压隔离病房;手卫生和手套;医用防护口罩(对麻疹、水痘有免疫者不必要戴医用防护口罩);三级防护;不允许患者外出;随时消
毒、终末消毒、空气消毒。【对象】 肺结核、麻疹、水痘;【隔离措施】 04职业暴露医务人员从事诊疗、实验、护理工作中意外被乙肝、丙肝
、艾滋病等病毒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黏膜、或者是被污染的针头及其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病毒感染的情况。生物性因素: 包
括各种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及呼吸道传播的疾病物理性因素: 锐器伤(最常见)、辐射损伤?化学性因素: 消毒剂、化疗药物等心理性社会因
素: 针刺伤是血源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 (医务人员患血源性疾病80-90%是由针刺伤所致)职业暴露常见原因违反操作规范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我防护知识和技能操作技术问题工作中发生意外锐器伤针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感染的针刺伤是导致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最主要因素。最常见的是乙肝、丙肝、艾滋病。被有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割伤一次,其感染率是6~30%;被含有丙肝病毒的针头刺伤或锐器割伤的感染率是3%~10%;被含有 HIV的针头刺伤后,平均感染率 0.3%医院感染知识应知应会
献花(0)
+1
(本文系qolvrsf6hsc...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