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世界遗产】元上都遗址02
2023-11-19 | 阅:  转:  |  分享 
  
【世界遗产】元上都遗址皇城元上都遗址皇城平面呈正方形,总占地面积约1.64平方千米,内有“四横三纵”共7条主要街道,建筑遗迹分布疏散,东北角
和西北角分别为大龙光华严寺和大乾元寺两座佛教寺院,东南部有孔庙,东南隅有道观、翰林院等遗址。皇城现存城墙为向上渐斜收式,底基宽12
米,顶宽约5米,东墙长1410米,西墙长1415米,北墙长1395米,南墙长1400米,均为黄土版筑,表面有石块包砌,残高均为6米
;城墙外侧筑有马面,每面墙6个,共24个,底宽12米,凸出墙体约5.4米,留存高度约5.8米,石砌墙体底部挖有基槽并建有斜坡状墙基
;城垣辟有六座城门,南北墙正中各开一门,东西墙对称各开二门;皇城西墙和北墙瓮城门西侧外有明显的河沟遗迹,距城墙约25米,宽约10米
。铁幡竿渠铁幡竿渠位于上都外城西门外,于西关大街北侧折向正南入闪电河,堤身用褐色粘土夯筑,外用石砌;渠道宽约50米,存深约3米,全
长约6千米,是元上都完整的防洪设施。左侧弯曲夯土为铁幡竿渠墓葬遗存元上都遗址周围分布有羊群庙祭祀遗址、砧子山墓葬群、卧牛石墓葬群、
一棵树墓葬群等墓葬遗存,共有墓葬5000余座,均为土坑墓,平面以长梯形为主,各墓规格悬殊,墓向多为西北向,出土有铜、铁、金、银和丝
织品等文物。砧子山墓葬群文化价值元上都遗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的正蓝旗和多伦县,地处长城以北,包含了由忽必烈的
汉人幕僚刘秉忠于1256年主持设计和建设的传奇都城遗迹。?元上都遗址的地标面积超过25000公顷,记载和印证了北方游牧与农耕两大文
明百年的碰撞与融合,其最突出的特点是都城遗址,包含了寺庙、宫殿、墓葬群、游牧营地和连通了水系的灌溉渠等。作为忽必烈的龙兴之地、蒙元
帝国百年风云的权力中心之一,在此发生的一系列重大的政治、 宗教、文化、军事等历史事件,都在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范围产生过显著的影
响。从这里开始,忽必烈建立的蒙元帝国把疆界扩展到几乎整个亚洲地区。此外,元上都的规划建设是在中国传统都城规划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在特
定的历史时期和条件下,游牧民族对文化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地区进行军事征服和文化吸纳,由此产生的游牧与农耕两种文化高度兼容并蓄的“二元
”城市模式,成为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融合典范,在世界文明发展史和城市规划设计史上拥有独特的地位,也是一种特殊政体与社
会架构兴起与覆灭全过程的唯一完整见证。二维码进入元上都全景1988年1月13日,元上都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6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元上都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献花(0)
+1
(本文系ldtsg1957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