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勞動關系概論 1-6章
2023-11-27 | 阅:  转:  |  分享 
  
第一章 劳动关系概论

第一节 劳动关系的释义

一、劳动与劳动关系的概念

1、劳动:特指生产性劳动,即是人们运用自己的劳动能力,利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财富的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

2、劳动关系的含义: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目前我国劳动关系的具体含义是指劳动者在运用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与用人单位之间产生的经济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基本含义:是管理方与劳动者个人及团体之间产生的、由双方利益引起的表现为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关系的总和,它会受到一定社会的经济、技术、政策、法律制度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

3、劳动关系的称谓

4、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劳动关系中劳动力的所有者和劳动力的使用者,即拥有劳动力的雇员和使用劳动力的雇主。从广义上讲,劳动关系的主体还包括政府。

员工:是指在就业组织中,本身不具有基本经营决策权利并从属于这种决策权利的工作者。 员工团体:是指因为共同利益、兴趣或目标而组成的雇员组织,包括工会和类似于工会组织的雇员协会和专门的职业协会。 雇主:也称为“管理方”或资方,是指雇佣他人为其工作,并需支付工作或报酬的法人或自然人。

雇主组织:雇主组织的主要形式是雇主协会,他们以行业或贸易组织为纽带,一般不直接介入雇员与雇主的具体劳动关系事务之中 政府:政府在劳动关系中的角色。

一是劳动关系立法的制定者。

二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

三是公共部门的雇主。

二、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

1、合作的含义:是指在组织中,管理方与雇员要共同生产产品和服务,并在很大程度上遵守一套既定制度和规则的行为。

2、冲突:由于双方的利益、目标和期望常常会出现分歧,产生冲突,甚至背道而驰,因而冲突也在所难免。

冲突的表现方式:冲突的表现方式包括明显的冲突和潜在的冲突。明显的冲突有:罢工。不太明显的冲突形式:各种“不服从”行为;怠工、辞职;权利义务的协商

3、力量:是影响劳动关系结果的能力,是互相冲突的利益、目标和期望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决定因素。劳动关系双方选择合作还是冲突,取决于双方的力量对比。

4、权力: 在劳动关系中,管理方享有决策权力。决策权力是管理方拥有的权威,即对劳动者进行指挥和安排,以及影响劳动者行为和表现的各种方式。拥有决策权力,使管理方在劳动关系中处于主导优势地位,但这种优势地位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在某些时间和场合,也可能会发生逆转。

第二节 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类型

一、劳动关系的性质

1、劳动关系具有平等的性质。

A管理方和劳动者双方都是劳动力市场的主体,双方都要遵循平等自愿的原则签劳动合同,缔结劳动关系。在遵循一定的法律规定的情况下,劳动者可以辞职,企业可以辞退员工。?B双方在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劳动者按照管理方的要求提供劳动,管理方支付给劳动者工资福利等形式的劳动报酬,体现了双方权利义务的对等。失业人口造成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对就业劳动力形成一定压力;管理方在劳动力市场上占有更多的优势和主动地位。劳动者在工作场所提供劳动,生产产品或服务,从管理方和全社会的角度而言,实现了财富的增值。管理方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或福利,形成劳动者的主要收入来源,经济利益成为管理方与劳动者合作与冲突的最主要原因。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相差不大,能够互相制衡。表现为在相关法律和制度的保障下,劳动者和工会的代表有权了解就业组织内部的信息,就业组织的基本生产经营决策有管理方和劳动者及其代表或工会双方参与,协商制定。指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相差悬殊,分向管理方倾斜和向雇员方倾斜。指政府是控制劳动关系的主要力量,并且决定劳动关系的具体事物。投入—产出模式在劳动关系的表面上会存在冲突-稳定相互交替的现象,稳定往往掩盖着潜在的冲突,而在一定条件下,这些潜在的冲突会受到激化,变为劳动关系表面明显的冲突。同样冲突也会以各种方式重新归于稳定。在从冲突到稳定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渠道就是双方通过谈判和相互妥协对劳动关系进行调节,这样就把冲突转化成了规范各种就业组织的规则,而这种劳动关系的调节模式就被称为投入产出模式。主体雇员方或劳动者以及工会组织雇主方或管理方以及雇主协会等政府及其与劳动关系有关的机构环境技术环境行为者面对的市场和预算约束行为者的权利关系和地位意识形态指在就业组织中,各成员普遍奉行的思想观念,它直接影响着劳动关系各方对自身和其他主体角色的认识规则是产业关系系统运行的规章,包括薪酬福利,操作规程,奖惩制度和解雇制度等.股份制劳动关系的特点: 股份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1、?劳动关系双方的利益主体身份比较清晰。 2、?劳动关系的运行及关系处理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首先,股份制劳动关系是通过市场形成的。其次,再劳动标准的确定及实施上,都是参照市场标准,通过合同或企业制度确定。再次,劳动关系的解除一般也都是运用市场机制。这种情况的形成,一是由于股份制劳动关系的构成和机制比较符合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需要;二是由于股份制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比较良好。劳动关系劳动行政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劳动行政关系与劳动关系的区别:1、劳动行政关系一般着眼于社会的宏观利益,以全社会的利益为宗旨,指挥和协调个人活动,而劳动关系则局限在较小的范围内,一般着眼于微观利益。 2、劳动行政关系是按指令和服从、组织和监督原则建立起来的隶属关系,而劳动关系是按协商原则建立起来的合同关系。 3、劳动行政关系是无偿的关系,是国家在进行各类管理,维护社会安定,执行社会保障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是有偿的经济关系,按劳分配。劳动关系与关系的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1、社会关系性质不同。劳动关系是仅与劳动过程相联系的社会关系,表现为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力,劳务关系虽也与劳动过程相联系,但它更着眼于实现过程。劳务关系尽管也以劳动行为为内容,但它与劳动结果紧密相联。2、劳动力的支配权不同。 3、风险责任不同。 4、劳动报酬的性质不同。 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上述区别使前者受劳动法的调整,遵循“保护劳动者的原则”,而后者受民法的调整,遵循“平等自愿,等价有偿原则”。现实生活中的下岗、待工的劳动者到其它单位劳动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以及临时用工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并不是什么劳务关系,而是劳动关系:1、下岗、待工、临时用工的性质还是与劳动过程相联系,而不是与劳动结果相联系。2、用人单位和下岗、待工、临时用工之间可以说形成了管理与被管理者的隶属关系。3、下岗、待工、临时用工绝对不可能去承担该单位的经营风险。、下岗、待工、临时用工的报酬是一种工资性质的劳动报酬。动力功能和约束功能是劳动关系运作机制的两种基本功能。劳动关系冲突中劳动者的基本手段:罢工、怠工、联合抵制。联合抵制是指一群劳动者团结起来,对于不满足他们要求的雇主及与雇主有关的人,断绝其社交上和经济上的一切联系,以迫使其就范。罢工的形式 同情罢工 野猫罢工、突发性罢工、象征性罢工、集体辞职、和平罢工、巡回罢工、间断罢工、总罢工雇主:关闭工厂、 黑名单、排工

献花(0)
+1
(本文系健君文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