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海南省三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3-12-19 | 阅:  转:  |  分享 
  
海南省三亚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
_一、单选题1.《礼记》中记述了这样一段文字:“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中的
“大道”是指( )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2.1585年,万历皇帝步行十里祈雨。行礼结束后
,皇帝发表训辞声称: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现在务必要改弦更张,斥退坏人,引
用好人。万历皇帝的言行突出体现了( )A.法家的严刑峻法思想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C.道家主张“天道自然”D.王阳明的“知行
合一”3.达尔文曾说“在一部古代中国的百科全书中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载”,此书是( )A.《农政全书》B.《齐民要术》C.《农桑
辑要》D.《氾胜之书》4.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
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B.西汉C.北宋D.南北朝5.13世纪末,元政府在澎湖设立巡检司,隶属于福建行省泉州府晋江县,
主要负责巡逻和查缉罪犯,并兼办盐课。它的设置有利于(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B.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C.边疆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D.行省制度在全国范围推行6.《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A.形成了森
严的等级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C.开创考试选官制度D.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7.著名学者易中天在其《中华史卷十二:南朝,北朝》中指出: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南北朝的历史意义,我认为那就是:原来有的没了,原来没的有了。什么没了?五胡。什么有了?南北。”这说明( )A
.汉民族对少数民族的单向融合导致五胡的消失B.南北分野对中华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C.国家分裂严重影响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D.民族
融合是导致民族消失的根源8.《隋书·经籍志》日:“后魏初定中顶,军容号令,皆以夷语”,迁都洛阳后,孝文帝下诏:“不得以北语之语言于
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这一转变(?)A.利于加速民族交融B.导致汉族文化取代鲜卑文化C.致使民族矛盾消除D.实现北魏社会制度
的封建化9.美国学者弗兰克认为:1500~1800年间,“‘中国贸易’造成的经济和金融后果是,中国凭借在丝绸、瓷器等方面无与匹敌的
制造业和出口,与任何国家进行贸易都是顺差”;“外国人,包括欧洲人,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人支付白银,这也确实表现为商业上
的‘纳贡’”。材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外贸的经济目的明显B.交往带有一定的掠夺性C.工场手工业极为发达D.在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
10.唐高祖废汉代以来通行的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此后,“开元通宝”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其原因之一是( )A.确立了钱币
“圆形方孔”的形制B.采用了新的材质C.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D.铸造技术更精良11.大雁塔既是唐代著名佛教建筑,又因为科举
进士及第者将被题名于此而著称。“雁塔题名”这一现象表明( )A.唐朝政府重视佛教发展B.三教合流推动了科举制发展C.科举制助长了攀
比之风D.科举制助推了崇文社会风尚12.它是官僚政治进入完善和成熟时期的产物。它把朝廷的决策和行政职能分离,但决策权力本身也被分割
;它与秦汉时丞相集决策与行政于一身的旧制度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奠定了中枢机构的总体格局,并为以后历代所沿用。它指( )A.郡国并行
制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D.猛安谋克制13.北魏孝文帝改革,规定一夫一妇每年纳粟为租,纳帛或布为调,授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成
年男子(15岁以上)负责一定的徭役。唐初,将赋税征收对象定为21-59岁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帛或布代役,
称为庸。这一调整(?)A.加重了农民的徭役负担B.加强了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旨在推动工商业的发展D.保证农民有足够生产时间14.唐
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见,《
唐律疏议》强调( )A.天人感应B.法律与道德教化相结合C.三教合一D.天理与伦理道德相联系15.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
“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
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16.北宋建立后,将地方精兵编为禁军,拱卫京师,还实行募兵制,兵士待
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A.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地位C.加剧了
社会贫富分化 D.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17.岳飞《满江红》词中有“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句中的“胡虏”和“匈奴”是指(
)A.匈奴族B.女真族C.党项族D.契丹族18.下表是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搜集汇总关于宋代经济的文献资料。对表中内容解释合理的是(
)序号内容出处1“籴米买束薪,百物资之市。”苏轼《东坡全集》卷二四2“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3
“货物之至者无不售,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范成大《吴船录》卷下A.商品经济繁荣B.重农抑商政策废除C.民族交融加强D.自然经济完
全解体19.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
的中国科技成就是( )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20.敦煌出土的唐代契约、遗嘱文书中,有很多对破坏约定的行为进行
警示的内容,如“若是……违逆,世世堕于六趣(地狱、饿鬼、畜生等)”“吾若死后,不许相诤。如若不听母言教……他生莫见佛面,长在地狱,
兼受畜生”等。由此可见当时(?)A.社会秩序动荡不安B.佛教影响了社会观念C.儒家思想丧失正统地位D.尚未形成健全的法律二、简答题
21.列举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的盛世和朝代。22.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列举中国古代对西域(新疆)的管理机构和朝代。三、材料分析
题23.中华文明多元并存,各族文化相互交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魏孝文帝改革,总结和肯定了以前民族融合的成果,又促进
了这一融合进程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
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在内容上,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
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史臣曰:“有魏始基代、朔
,廓平南夏,辟壤经世,咸以威武为业,文教之事,所未遑也。高祖……钦明稽古,协御天人,帝王制作,朝野轨度,斟酌用舍,焕乎其有文章,海
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魏书·高祖记》(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2)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时期民族
融合的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独代科举制大事
年表——摘编自《中国历史大事年表》材料二?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
....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
考试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科举制演变的基本特征。(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积极影响。参
考答案1.A【详解】材料大意是如今大道已经消逝,天下成了一家一姓的财产,人们各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把自己的儿女当作儿女,财务和劳
力都为私人拥有。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成为名正言顺的礼制。由题干“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可知,私
有制已经开始在社会上盛行,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与经济基础的变革相适应,原始社会的禅让制逐步被世袭制所代替。由此可
见,题干中的既隐的“大道”指的是正在消亡的禅让制和公有制,取而代之的则是世袭制与私有制。因此,①③正确;②④错误;选A。2.B【详
解】由材料信息“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行,但同样也是贪官污吏溇剥小民,上干天和的结果”可知上天能感应人,对皇帝的不好的德行
进行警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的主张,故B项正确;严刑峻法属于法家思想,不符合“天时大旱固然是由于他本人缺乏德
行”信息,故A项错误;“天道自然”指的是指自然界的运动、发生和发展是自然而然的,没有另外的支配者,这属于道家思想,故C项不符合材料
信息;“知行合一”指的是知和行都产生于心,用自己的良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故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3.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书,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还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所以
在达尔文看来这是一部百科全书,而且书中强调了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的选择理论,故此题选B。ACD三项都无法体现达尔文的意思,可排除。4
.D【详解】本题材料的意思是: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这便是灌钢法,而这项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故D项正确。5.A【详解】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理台澎地区事务,对于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A项正确;材料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
化交流、边疆地区的稳定的说法无关,排除BC项;元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行省制,与巡检司的设置无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6
.B【详解】材料“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反映的是郡县制,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B正确;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影响,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选官,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中央集权,没有涉及到君主专制 ,排除D项。【
点睛】本题主要是理解材料信息,结合郡县制的影响回答。7.B【详解】从“什么有了?南北”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自从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
就有了南方和北方的划分,一直持续到后世,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历史的深远影响,故选B;民族融合应该是双向的,那就是汉族和少数民
族之间相互融合,不可能是单向的,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并没有最终阻碍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是我国的民族融合和封建社
会继续发展时期,排除C;五胡与其他民族融合,不能说明民族消失,排除D。8.A【详解】根据材料“后魏初定中顶,军容号令,皆以夷语..
....不得以北语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可知,后魏时期,语言皆以夷语,而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要求不得使用北方少数民族语
言,开始使用汉语,违者严办,说明民族融合的加强,推动民族交流,交融,A项正确;导致汉族文化取代鲜卑文化,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致
使民族矛盾消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实现北魏社会制度的封建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9.D【详解】依据材料可知1
500-1800年间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顺差,即在对外贸易中居于有利地位,故D选项正确;依据材料“为了与中国人做生意,不得不向中国
人支付白银”联系所学内容可知,在中外贸易中外国一般处于主动地位,并不能体现中国对外贸易具有强烈的经济目的及带有掠夺性。故A、B选项
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传统手工业形式为家庭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手工作坊,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才开始产生并缓慢发展,丝织、制瓷等行
业缓慢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但是发展程度并不发达。结合材料论述的是1500-1800年中外贸易情况可知此时期工场手工业并不发达。故C
选项错误;因此正确选项为D选项。10.C【详解】“开元通宝”为后世铜币以通宝或元宝为名的由来,是按照成为历代钱币的一种范式,开元通
宝影响了中国1000多年钱币的形制,其原因之一是改变了以重量定钱币名称的传统,C正确;“圆形方孔”是秦朝币制已经确立,A从错误;采
用了新的材质和铸造技术更精良不符合材料主旨,B和D项错误。11.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雁塔题名”始于唐代,是指在长安考中
的状元进士齐集大雁塔题名,以及武举在小雁塔题名的文化活动,说明的是科举制助推了崇文社会风尚,D项正确;材料与政府重视佛教的说法无关
,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三教合流,排除B项;材料与攀比之风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12.C【详解】根据“它把朝廷的决策和行
政职能分离,但决策权力本身也被分割;它与秦汉时丞相集决策与行政于一身的旧制度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奠定了中枢机构的总体格局,并为以后
历代所沿用。”可得知,这一制度把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是官僚政治进入完善和成熟时期的重要标志,这一制度是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
故C项正确;AD项都是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是选官制度,与材料中分割相权无关,排除。13.D【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
北魏孝文帝统治时期,年满 15 岁以上就要服徭役,到唐初,其赋税征收对象则规定为 21—59 岁,更为重要的是“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
以纳帛或布代役”,即“输庸代役”,这就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保证了农民有比较多的时间去从事农业生产,D项正确;根据材料中所述及的
赋税征收对象的变化可知,这一调整,减轻了农民的租役负担,而不是“加重”,排除A项;这一调整会放松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而不是“加强
”,排除B项;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而非促进工商业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14.B【详解】根据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
,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知,材料将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比作:昏晓相需而成一昼夜,春秋相需而一岁一样,相互结合,
故B项正确;天人感应是指天意和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故A项排除;三教合一是指儒学、道教
、佛教三者之间的融合,故C项排除;天理是宋明理学的内容,故D项排除。15.A【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从题目和材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并
运用所学知识解读的能力。材料中二者“同归于治”,体现了佛教的“治心”与儒学的“治世”思想合流,佛教受儒学影响,主动适应社会,A项正
确;儒、佛开始出现合流是在唐朝,B项错在“开始”;当时占据社会主流思想的儒学,C项错误;儒学地位发生动摇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D项错
误。【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三教合流16.D【详解】募兵制使北宋政府掌握了大量军队,而且兵
士待遇较为优厚,这对于政府来说是不小的财政负担,故D符合题意;北宋积贫积弱,在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斗争中处于劣势,故A不符合题意;
材料与提高文官和士人地位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募兵制并不能加剧社会贫富分化,故C不符合题意。17.B【详解】依据题干“岳飞”、“壮
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可知是南宋时期,当时宋金交战,所以“胡虏”和“匈奴”是指女真族建立的金朝,B项正确;匈奴盛于汉代,排
除A项;党项族建立的是西夏,排除C项;契丹族建立的是辽,北宋末期被金所灭,排除D项。故选B项。18.A【详解】材料“每一交易,动即
千万,骇人闻见”“且不问多少,一日可尽”体现的是当时的商品交易量大,说明的是商品经济繁荣,A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存在于整个封建社会
,排除B项;材料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C项;三大改造后,自然经济完全解体,排除D项。故选A项。19.D【详解】根据“传入欧洲并对‘近
代世界’的到来产生了重大影响”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的指南针传入欧洲,在欧洲新航路开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新航路开辟成为世界近代
史的开端,故选D;地动仪、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都与“对‘近代世界’的到来产生重大影响”的描述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ABC。2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唐朝时期(敦煌)。据材料“有很多对破坏约定的行为进行警示的内容……世世堕
于六趣(地狱、饿鬼、畜生等)……生莫见佛面,长在地狱,兼受畜生”,可以看出唐朝时期,敦煌出土的契约和文书中,对破坏约定的行为进行警
示,而警示的内容基本涉及佛教的相关思想,说明佛教对社会的影响较大,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佛教对当地社会的影响,无法得出社会秩序状况
,排除A项;此时儒家思想仍是正统思想,排除C项;材料体现佛教的影响,无法得出法律的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21.西汉时期:文景之
治;东汉:光武中兴;隋朝:开皇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金朝:大定之治;清朝前期:康乾盛世。【详解】盛世与朝代:根据所学知识
可知,中国古代历史上的盛世主要有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东汉前期的光武中兴,隋朝前期的开皇之治,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金朝的大
定之治和清朝前期的康乾盛世等。22.朝代与机构:西汉设西域都护;唐代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代设置岭北行省包括了新疆的一
部分区域;明朝设哈密等卫所管理;清朝设置伊犁将军。【详解】朝代与机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管理新疆地区,中国古代史上主要建立的管
理机构有,西汉时设立的西域都护,唐代先后设立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元朝的岭北行省包括了新疆的一部分区域,明朝设哈密等卫所以及清朝
设置的伊犁将军等。23.(1)现象:汉族向少数民族学习。(2)特点:①汉化为主;②相互学习;③方式多样。(3)意义:①促进民族融合
;②促进北魏文化的繁荣③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④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详解】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
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1)“胡乐、胡舞”等所反映的现象,可以根据材料中的“但少数民族在与汉族融合的同时,也
带来了他们的优秀思想文化,如胡乐、胡舞、胡饼、尊重妇女的意识、胡汉之别观念的淡化等,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分析得出。(2)这一
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根据材料中的“汉族影响少数民族是主流”“给汉族文化输入了新鲜血液”“从方式上看,既有各族人民在友好交往中的相互
影响,又有统治者的主动政策,还有在血与火的民族斗争中的附带同化”等信息可以分析得出,包括汉化为主、相互学习和方式多样。(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意义,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海内生民咸受耳目之赐”等信息,并联系所学从促进民族融合、促进北魏文化的繁荣、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以及为隋唐时期重新统一奠定基础等方面来回答。24.(1)特征:单科走向多科,分科设目,考试多样,内容丰富;严谨公平,防止作弊,追求公正,择优录取;由全国统一卷到南北分卷,兼顾地域平衡;考试形式和内容逐步僵化,最终被废除;带有较强的时代色彩。(2)影响: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详解】(1)特征: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可从科目课程的设置、考试的形式、体现的原则、地区的差异等角度概括。(2)影响:根据“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得出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根据“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得出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根据“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并结合所学可得出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稳定。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答案第11页,共22页试卷第11页,共33页
献花(0)
+1
(本文系师者是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