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方法】总结年底到年初的历年行情表现!有什么规律?【20231228】之前市场跌了,我们劝大家平常心,今天市场涨了,也劝大家平常心。市场这 个东西,基本都是随机波动。特别是短期没有逻辑可循。作为投资者,估值低了敢买敢加仓,高了敢卖敢减仓,仅此而已。辅助以一定的周期判断。 无非也就是提高胜率,缩短等待时间。但也并非是万能良药。没有任何方法能保证你一买就涨,一卖就跌。真有这个水平世界首富早就换人了。所以 涨跌,都别激动,盯住市场的估值耐心等待。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年底到年初的行情。看都有哪些规律,券商一般会用春季躁动,什么夏季攻势来忽 悠,但基本都不靠谱,我们还是平常心,看看啥时候有行情,啥时候没行情,以及触发了哪些条件?首先,没行情的时刻,比较典型的就是2021 和2022年。这两年其实都有个相似的特点,那就是年初的时候,市场位置并不低,而且整体估值水平处于中位数以上。另外,稳增长政策力度不 够,包括海外流动性环境也处于收紧的局面。所以估值是最大拖累项,加上其他因素不配合,2021年我们提防守,2022年提泥沙俱下也是这 个道理。但没想到的是,2022年因为疫情和风控,泥沙俱下了很多次。其次,行情提前启动,比较典型的是2013年和2015年,基本都在 上一年末就开始上涨,而且涨幅都不小。当时的主要催化剂,还是源于政策。而且估值都处于历史低位,没有形成拖累。其实2012年末之前,股 市也阴跌了7个月,当时市场情绪也是悲观一片。即便年内央行多次降息降准,外加保险巨头加仓,市场也依旧没有企稳迹象。直到年末会议,政策 基调明朗,加上基本面数据有所企稳,春季行情开启,这波市场反弹持续了46个交易日。不过由于后面经济复苏,也是斜率不足,所以300指数 又二次探底。但是景气投资,科技成长板块开启了大牛市行情。而2014年末,主要就是央行全面降息,外加杠杆资金迅速入场,催生了春季行情 。而这一涨,直接拉开了大牛市的序幕,上证指数随后奔向了5000点。要知道,2015年的基本面环境,其实是比较差的,但股市依旧被政策 和资金拉了起来。第三,春季行情涨幅比较明显的年份,有2012年,2016年,2019年和2020年,反弹行情基本都持续了1个月以上 ,而且全A涨幅也都在20%左右。这些年份中,比较相似的特点,就是流动性充裕,政策宽松,稳增长政策前端发力,并且市场整体位置不高,另 外就是2016和2020年,之前熔断和疫情,砸了个大坑,市场短期跌幅过大,配合政策转向,催生了一波反弹行情。后面还引发了业绩驱动, 所以形成了一波牛市。2012和2019年是前期市场已经经历了一轮长期调整,估值降到低位,配合政策上的利好,触发了一波估值修复行情, 当时的基本面其实并没有完全好转。所以后来又掉下来了。其余年份行情不显著, 比如2010和2011年,基本都是阶段顶部,政策开始提准 加息。2017和2018年是中美流动性共振收紧。今年年初,虽然美联储还处于加息周期,但我们最开始的稳增长预期还是比较强的,所以开年 的时候其实行情还是不错的。简单总结,有没有行情,估值可能要放在首位,其次是政策和流动性,他们属于催化因素。然后是基本面,可以起到锦 上添花的作用。估值低,加上政策发力,流动性环境宽松,就容易引发估值修复,涨起来之后,看有没有业绩支撑,业绩跟上了就走第二级火箭,业 绩驱动,比如2016年,没有业绩支撑,就还得掉下来调整。比如2019现阶段来看,估值肯定历史最低,政策和流动性也是支持的,所以估值 修复是可以期待的,也就是我们说的一级火箭随时可能出现。一级火箭一般会修复到砸坑之前。这个坑现在不好界定,很多人说到11月位置,沪深 300的3600点,我们觉得应该以估值为准,也就是到4000点左右,大概向上涨20%。沪深300达到12倍估值左右。估值修复就结束 了。后面就得看有多少业绩支撑了。所以到这个位置,大家就可以调整仓位了,寻找业绩增长方向,而在此之前,市场基本都是修复导向,也就是超跌反弹。除了红利指数,其他大概率都会涨,但谁涨的好还真不好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