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检测3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2024-01-02 | 阅:  转:  |  分享 
  
新高考生物总复习专题检测专题三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专题检测题组 A组1.植物叶片表皮上分布有大量的气孔,气孔结构如图。当组成气孔的细胞(保
卫细胞)吸水后,会膨胀变形,气孔开启;反之细胞失水皱缩,气孔关闭。保卫细胞在气孔关闭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水分子双向进出细
胞B.细胞液的浓度在逐渐增加C.细胞的吸水能力在逐渐降低D.原生质层和细胞壁发生分离答案 C 保卫细胞在气孔关闭过程中,细胞失水,
水分子双向进出细胞,A正确;细胞失水会导致细胞液浓度增加,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正确,C错误;由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比细胞壁大,细
胞失水过程中,原生质层会和细胞壁分离,D正确。易错警示细胞液浓度越大,细胞渗透压越高,则细胞的吸水能力就越强。2.如图是植物根系从
土壤中吸收某矿质离子的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胶组成B.该矿质离子逆浓度梯度进入根细
胞内C.松土不影响根细胞吸收该矿质离子的速率D.根细胞吸收该矿质离子的过程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答案 C 植物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和果
胶组成,A正确;据图可知,该矿质离子由低浓度向高浓度运输,即逆浓度梯度进入根细胞,且需转运蛋白的协助,故该矿质离子进入细胞的方式为
主动运输,B、D正确;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含量,促进有氧呼吸,增加供能,从而提高根细胞吸收该矿质离子的速率
,C错误。3.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小分子物质不可能以胞吞或胞吐的方式通过细胞膜B.一种载体蛋白只能运
输一种物质,体现膜的选择透过性C.物质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不需要消耗能量D.胞间连丝可以进行细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答案 D 小分子
物质如神经递质也能以胞吐的方式通过细胞膜,A错误;一种载体蛋白只能运输一种或一类物质,体现了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B错误;物质通过核
孔可能是被动运输,也可能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C错误;植物细胞通过胞间连丝形成通道可进行细胞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D正
确。4.生物膜上的转运蛋白包括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两种类型。载体蛋白与相应物质结合后,通过改变自身空间结构转运物质;通道蛋白能形成穿
膜小孔或通道,物质通过小孔或通道跨膜转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膜转运蛋白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B.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
膜转运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C.膜载体蛋白转运物质时会改变自身空间结构D.膜转运蛋白参与物质运输时都需要消耗ATP答案 D 膜转运蛋
白对物质的运输具有选择性,A正确;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有关,膜转运蛋白属于膜蛋白,B正确;载体蛋白在转运离子或
分子时,会与离子或分子结合,导致其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从而完成物质的运输,C正确;依靠膜转运蛋白的运输方式可能是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其中协助扩散不消耗ATP,D错误。归纳总结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的区别:①通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
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分子或离子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其结合。②载体蛋白: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而且每次转
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5.离子载体是一些能促进离子跨膜运输的物质。某些离子载体可作为抗生素,如缬氨霉素,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离子载体对物质运输具有选择性B.图中K+的运输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C.缬氨霉素属于脂溶性物质,可在磷
脂双分子层之间移动D.缬氨霉素可通过提高靶细胞膜通透性,使靶细胞渗透失衡而死亡答案 B 据图可知,离子载体只运输K+,不能运输Na
+和Cl-,说明离子载体对物质运输具有选择性,A正确;图中K+的运输是顺浓度梯度的,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缬氨霉素属于
脂溶性物质,可在磷脂双分子层之间移动,C正确;细胞内的渗透压主要是K+维持的,缬氨霉素可通过提高靶细胞膜通透性,使靶细胞的K+外流
,最终导致靶细胞渗透失衡而死亡,D正确。6.现有取自两个新鲜萝卜的形状、大小、长度相同的萝卜条A和萝卜条B各3段,分别浸泡在不同浓
度的蔗糖溶液(甲~丙)中,一段时间后,取出所有萝卜条并测量其长度,结果如图所示(注:萝卜细胞与蔗糖溶液之间只有水分交换),下列相关
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浸泡在蔗糖溶液前,萝卜条A的细胞液浓度大于萝卜条B的B.丙蔗糖溶液浸泡萝卜条A和B后,溶液浓度升高程度不同
C.浸泡在乙蔗糖溶液中的萝卜条B可能失去生活力D.初始时甲~丙三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丙>甲>乙答案 D 实验后与实验前长度之
比>1,说明萝卜条吸水,细胞液浓度降低;实验后与实验前长度之比<1,说明萝卜条失水,细胞液浓度增加;实验后与实验前长度之比=1,说
明萝卜条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萝卜条A的细胞液浓度与甲蔗糖溶液浓度接近,萝卜条A在乙蔗糖溶液中失水,在丙蔗糖溶液中吸水,可知丙蔗
糖溶液浓度最小,其次是甲,浓度最大的是乙,D错误。7.细胞膜上的ABC转运器有两个高度保守的ATP结合区,它们通过结合ATP发生二
聚化,ATP水解后使ABC转运器解聚,通过构象改变将与之结合的底物转移至细胞膜的另一侧,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ABC转运器
运输相关物质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B.适当升高温度,ABC转运器的转运效率可能会提高C.适当增加O2量,可提高ABC转运器运输相关物质
的速率D.ABC转运器持续转运物质时将会导致细胞中ATP显著减少答案 D 据题可知,ABC转运器运输相关物质需要消耗ATP,属于主
动运输,A正确;适当升高温度会促进ATP的水解,从而提高ABC转运器的转运效率,B正确;ABC转运器运输相关物质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因此适当增加O2的量会增加能量的供应,从而使运输速率加快,C正确;由于ATP与ADP的转化速率很快,因此ABC转运器持续转运物质时
不会导致细胞中ATP含量明显下降,D错误。8.人体进食后,小肠微绒毛外侧葡萄糖由于二糖的水解而浓度局部高于细胞内,这部分葡萄糖能通
过GLUT2转运;大部分葡萄糖利用Na+顺浓度进入细胞所提供的能量,通过SGLT1转运,过程如图1所示。葡萄糖的转运速率与肠腔中葡
萄糖浓度关系如图2所示。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图1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转运葡萄糖示意图图2 肠腔中葡萄糖浓度对于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
葡萄糖速率的影响A.图1中的IM代表小肠绒毛细胞膜上的麦芽糖酶B.葡萄糖通过SGLT1进入小肠细胞不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的方式
C.由图2可知,葡萄糖浓度高时主要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D.同一细胞可以不同的方式吸收葡萄糖,其结构基础是载体的种类不同答案 B
 由图1可知,麦芽糖在IM的作用下分解为葡萄糖,故IM代表小肠绒毛细胞膜上的麦芽糖酶,A正确;葡萄糖通过SGLT1转运时,利用Na
+顺浓度进入细胞所提供的能量,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由图2可知,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GLUT2转运葡萄糖速率迅速提高,此运输方式需
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因此葡萄糖浓度高时主要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C正确。9.动物细胞细胞膜上的钠钾泵兼具ATP
水解酶的活性,其通过磷酸化(如图1)和去磷酸化(如图2)过程发生空间结构的改变,导致其与K+、Na+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实现K+、N
a+的跨膜运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钠钾泵镶嵌在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的表面B.钠钾泵的去磷酸化为K+运入细胞提供能量C.细胞吸
收K+和排出Na+的方式均属于主动运输D.钠钾泵将3个K+泵入细胞内,同时把2个Na+泵到细胞外答案 C 由图可知,钠钾泵贯穿细胞
膜磷脂双分子层,A错误;K+运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图1中ATP水解释放能量,而钠钾泵的去磷酸化并没有释放能量,
B错误;细胞吸收K+和排出Na+均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因此细胞吸收K+和排出Na+的方式均属于主动运输,C正确;从图
中钠钾泵的结构上可以看出,钠钾泵将2个K+泵入细胞内,同时把3个Na+泵到细胞外,D错误。10.线粒体外膜分布着孔蛋白构成的通道蛋
白,分子量小于5 000 Da的丙酮酸可以经此通道通过。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高导致通透性低,丙酮酸通过与H+(质子)协同运输[利用
H+(质子)电化学梯度]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丙酮酸经过孔蛋白进入线粒体膜间隙的方
式为自由扩散B.丙酮酸从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没有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C.H+(质子)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的方式为主
动运输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线粒体内膜对各种物质运输的速率答案 C 根据题意可知,线粒体外膜的通道蛋白可以让丙酮酸通过,不需要
消耗能量,因此为协助扩散,A错误;丙酮酸通过线粒体内膜时,要借助转运蛋白,通过与H+(质子)协同运输的方式由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
会消耗能量,因此属于主动运输,B错误;H+(质子)通过质子泵由线粒体基质进入膜间隙是逆浓度梯度,所以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C正确;蛋
白质变性剂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失活,降低线粒体内膜的物质运输速率,D错误。专题检测题组 B组1.将等量的猪红细胞分别放置在不同浓度
的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的曲线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制备细胞膜时可将猪的红细胞置于
蒸馏水中B.一段时间后,M处红细胞的吸水能力大于N处C.当细胞处于Q点时,形态正常,但仍有水分子进出细胞D.该实验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答案 B 将猪的红细胞置于蒸馏水中,细胞吸水涨破,离心后可得到纯净细胞膜,A正确;与N处相比,M处的细胞体积与
初始体积之比更大,说明细胞失水更少,细胞质的浓度更低,吸水能力更小,B错误;Q点时细胞体积与初始体积之比为1,说明此时细胞质的浓度
等于外界溶液浓度,进出细胞的水分子数目相等,细胞形态正常,C正确;细胞体积的变化体现了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的结构特点,D正确。2.
载体蛋白是镶嵌在细胞膜脂双层中,与物质转运有关的一类蛋白质。因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可以分为很多种类,如图是其中一种载体蛋白在细胞膜上位
置的示意简图。以下有关载体蛋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中的载体蛋白在转运时不需要和相应的物质结合而使构象发生改变B.参与葡萄糖
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和小肠上皮细胞的载体蛋白相同C.为满足细胞对多种物质的需求,一种载体蛋白往往可以转运多种物质D.载体蛋白在转运物
质时有时需要ATP供能,有时不需要答案 D 载体蛋白在转运时需要和相应的物质结合,且每次转运时都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A错误;载体
蛋白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转运葡萄糖进入人的成熟红细胞,不需要ATP供能,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转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需要ATP供能,两
种载体蛋白不同,B错误,D正确;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一种载体蛋白只能转运特定的物质,C错误。易混易错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载体蛋白通道
蛋白转运特点只容许与自身结合部位相适应的分子或离子通过只容许与自身通道的直径和形状相适配、大小和电荷相适宜的分子或离子通过自身构象
改变不改变是否与转运的物质结合结合不结合是否有特异性有有实例葡萄糖通过载体蛋白进入红细胞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进出细胞3.细胞可通过
不同的方式跨膜转运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速度既与浓度梯度有关,也与分子大小有关B.小肠上皮细胞
运出葡萄糖与细胞质中各种溶质分子的浓度呈正相关C.神经细胞膜上运入K+的载体蛋白和运出K+的通道蛋白都具有特异性D.若动物发生一氧
化碳中毒会降低钠钾泵跨膜转运Na+和K+的速率答案 B 自由扩散的动力是膜内外的物质浓度差,自由扩散速度既与物质浓度梯度有关,也与
分子大小有关,A正确;小肠上皮细胞运出葡萄糖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在转运蛋白的运输达到饱和前与细胞质中葡萄糖分子的浓度可呈正相关,B
错误;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都属于转运蛋白,具有特异性,C正确;钠钾泵跨膜转运Na+和K+是耗能的主动运输,动物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
红细胞运输的氧气减少,组织细胞中氧气浓度降低,影响细胞呼吸速率,能量供应减少,钠钾泵的转运速率降低,D正确。4.在“观察植物细胞的
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原生质体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盖上盖玻片时,需将盖玻片的中心接触液滴并轻轻放下以防止气泡出现B.鳞片叶细胞在质壁分离过程中X/Y的值可能逐渐变小,液泡紫色越
来越深C.鳞片叶细胞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D.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应在低渗溶液中进行,目的是维持细胞形态答案 
B 盖上盖玻片时,需将盖玻片的边缘接触液滴并轻轻放下以防止气泡出现,A错误;原生质层比细胞壁伸缩性大,在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不断失
水,原生质体长度X比细胞长度Y减小得多,故X/Y值可能逐渐变小,液泡浓度逐渐增大,紫色越来越深,B正确;鳞片叶细胞在质壁分离复原的
过程中,细胞不断吸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减小,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减弱,C错误;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时,应在等渗溶液中进行,以维持细胞形态
,D错误。5.为了测定白萝卜细胞液的浓度,某同学在一根白萝卜上间隔相同的距离处挖出体积相同的4个凹槽,取等量(小于凹槽体积量)不同
浓度的蔗糖溶液加入凹槽,液面初始高度均为M,过一段时间后测量凹槽内液面高度为N,如表是该同学对4个凹槽内N、M值的测量结果,其中原
始凹槽内蔗糖溶液浓度最大、原始凹槽内蔗糖溶液浓度与白萝卜细胞液浓度最接近的分别是 ( )白萝卜凹槽凹槽1凹槽2凹槽3凹槽4比值(N
/M)1.251.181.010.91A.凹槽4、凹槽1B.凹槽4、凹槽2C.凹槽1、凹槽3D.凹槽1、凹槽4答案 C 当蔗糖溶液
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会导致凹槽内液面上升,N/M>1;当蔗糖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会导致凹槽内液面下降,
N/M<1;当蔗糖溶液浓度等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处于等渗环境中,凹槽内液面保持不变,N/M=1。由分析可知,N/M的值最接近1的原
始凹槽(凹槽3)内蔗糖溶液浓度最接近白萝卜细胞液浓度,(N/M)-1的值最大的原始凹槽(凹槽1)内蔗糖溶液浓度最大,C正确。6.如
图表示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和葡萄糖的过程,其中小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和氨基酸浓度均高于肠腔和细胞外液,且细胞内的K+浓度高于细胞
外,而Na+浓度低于细胞外,甲、乙、丙、丁表示物质运输的载体。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钠钾泵的作用能降低细胞内外的
Na+和K+的浓度差B.氨基酸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分别为主动运输和协助扩散C.细胞通过载体甲运输Na+和葡萄糖的方式都是主动运输
D.能量供应不足会影响载体丙协助葡萄糖跨膜运输答案 B 据图分析,钠钾泵能将Na+运出细胞,将K+运进细胞,且题干表明细胞内的K+
浓度高于细胞外,Na+浓度低于细胞外,故钠钾泵逆浓度梯度运输K+、Na+,说明钠钾泵能维持或增大细胞内外的Na+和K+的浓度差,A
错误;据题意,小肠上皮细胞中的氨基酸浓度高于肠腔和细胞外液,故氨基酸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为主动运输,运出小肠上皮细
胞是顺浓度梯度进行的,且此过程需载体,为协助扩散,B正确;题干中小肠上皮细胞中葡萄糖浓度高于肠腔和细胞外液,故通过载体甲运输葡萄糖
是逆浓度梯度的主动运输,而小肠上皮细胞中Na+浓度低于细胞外,故通过载体甲运输Na+为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为被动运输,C错误;小
肠上皮细胞中的葡萄糖通过载体丙运出细胞是顺浓度梯度的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D错误。7.主动运输的能量可来自ATP水解或电化学梯度(
离子的浓度梯度),如图是与小肠上皮细胞有关的葡萄糖、Na+跨膜运输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转运蛋白,“■”“▲”的个数代表分子
(或离子)的浓度。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转运蛋白b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中不需要ATP水解供能B.在转运蛋白c的协助下
,小肠上皮细胞内外的Na+浓度趋于相等C.转运蛋白a能转运葡萄糖和Na+,无特异性D.脂溶性物质进入小肠上皮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但
需要转运蛋白答案 A 转运蛋白b转运葡萄糖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的运输,为协助扩散,不需要ATP水解供能,A正确;转运蛋白c运输Na+
,是由低浓度向高浓度的运输,为主动运输,会使细胞外的Na+浓度高于细胞内的Na+浓度,有利于维持膜两侧Na+的浓度差,B错误;据图
可判断葡萄糖、Na+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通过同一转运蛋白完成的,但该转运蛋白不能转运其他的小分子或离子,具有特异性,C错误;脂
溶性物质进入小肠上皮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不需要能量和转运蛋白,D错误。8.(不定项)冰叶日中花(简称冰菜)是一种耐盐性极强的盐生
植物,其茎、叶表面有盐囊细胞,如图表示盐囊细胞中4种离子的转运方式。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NHX运输Na+有利于提高液泡溶液渗
透压B.P型和V型ATP酶转运H+为NHX转运Na+提供动力C.CLC开放后H+和Cl-顺浓度梯度转运属于主动运输D.图中一种转运
蛋白可转运多种离子,一种离子可由多种转运蛋白转运,不能体现特异性答案 AB NHX向细胞外和液泡内运输Na+,有利于降低细胞质基质
中Na+浓度,提高液泡中Na+浓度,从而提高液泡溶液渗透压,A正确;P型和V型ATP酶分别向细胞外和液泡中转运H+,使细胞外和液泡
中H+浓度升高,细胞质基质H+浓度降低,从而形成H+浓度梯度,使H+可以通过NHX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质基质,为NHX转运Na+提供
动力,B正确;通过转运蛋白顺浓度梯度的转运属于协助扩散,C错误;图中一种转运蛋白只能转运特定的离子,不能转运所有离子,体现了转运蛋
白的特异性,D错误。专题检测题组 C组1.某同学设计渗透实验的装置如图所示(开始时状态),烧杯中盛有蒸馏水,图中猪膀胱膜允许单糖透
过。倒置的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一定时间后再加入蔗糖酶。该实验过程中最可能出现的是( )A.漏斗中液面开始时先上升,加酶后即下
降B.漏斗中液面先上升,加酶后继续上升,然后下降C.加酶前后,在烧杯和漏斗中都可以检测出蔗糖D.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
糖和蔗糖酶答案 B 结合题干信息分析题图,长颈漏斗中先装入蔗糖溶液,烧杯中为蒸馏水,猪膀胱膜不允许蔗糖分子通过,因此漏斗中液面会上
升,形成一段液柱;一定时间后向漏斗内加入蔗糖酶,蔗糖被水解成葡萄糖和果糖,漏斗内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水会进一步进入漏斗,液柱继续升
高,但由于猪膀胱膜允许单糖分子通过,水分子在进入漏斗的同时,单糖分子进入烧杯中,因此漏斗内液面会先升高后下降,直到漏斗内外水分子进
出平衡为止,A错误,B正确。因为蔗糖不能透过猪膀胱膜,加酶后,蔗糖会被水解,所以加酶前后,烧杯中均检测不到蔗糖,C错误。因为单糖可
以透过猪膀胱膜,所以加酶后可以在烧杯中检测出葡萄糖、果糖,但蔗糖酶(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猪膀胱膜,所以烧杯中检测不出蔗
糖酶,D错误。2. ABC转运蛋白是一类跨膜转运蛋白,主要由TMD(跨膜区)和NBD(ATP结合区)两部分组成。研究表明,某些AB
C转运蛋白能将已经进入肿瘤细胞的化疗药物排出(如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多选)( )A.TMD亲水性氨基酸比例比NBD高B.图示化
疗药物的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C.物质转运过程中,ABC转运蛋白构象发生改变D.肿瘤细胞中ABC转运蛋白基因大量表达可能使其耐药性增
强答案 BCD 分析题图可知,ABC转运蛋白的TMD(跨膜区)横跨磷脂双分子层(其内部具有疏水性),NBD(ATP结合区)分布在细
胞质基质,故TMD亲水性氨基酸比例比NBD低,A错误;题图化疗药物的运输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和ATP水解供能,其运输方式属于主动运输
,B正确;由题图可以看出,在物质转运过程中,ABC转运蛋白构象发生了改变,C正确;肿瘤细胞中ABC转运蛋白基因大量表达,使细胞质膜
上ABC转运蛋白的数量增多,可导致大量化疗药物被排出,降低药物的疗效,使肿瘤细胞耐药性增强,D正确。3.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
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1 h以后,物质A开始通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
内B.0~1 h内,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C.2~3 h内,外界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D.0~1 h内,细胞质基质的渗
透压大于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答案 A 分析题图可知,0~4 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说明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说明此过程中物质A可以通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内,但物质A从一开始就可以通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内,而不是在1 h后才开始进入细胞,A错误
;0~1 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减小,细胞表现为失水,细胞液浓度逐渐增大,细胞吸水能力逐渐增强,B正确;2~3 h内,原生质
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细胞表现为吸水,可判断外界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0~1 h内,细胞表现为失水,细胞质
基质的渗透压大于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D正确。4.如图为“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观察到的某一状态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中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B.此时,②中液体的渗透压高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C.该实验常用紫色洋葱磷片叶外表皮细胞作材料D.若滴加清
水,该细胞不一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答案 B ①是细胞质,其中含有线粒体等细胞器,A正确。题图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平衡状态,此时②
(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等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题图细胞也有可能还在进行质壁分离,此时②(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题
图细胞也有可能正在进行质壁分离复原的过程,此时②(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外界溶液的渗透压,B错误。紫色洋葱磷片叶外表皮细胞含有紫
色液泡,在高浓度外界溶液中能发生质壁分离,且容易观察,C正确。该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可能已经过度失水死亡,因此若滴加清水,该细胞
不一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D正确。5.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和添加胭脂红的
蔗糖溶液进行实验,现象更加明显B.第二次显微观察前,先加蔗糖溶液再盖盖玻片,可避免气泡的产生C.滴加清水后,部分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
离复原的原因可能是细胞已死亡D.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显微镜镜头答案 C 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没有中央
液泡,不适合用于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A错误;第二次显微观察,不需要再盖盖玻片,只需要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另
一侧用吸水纸引流即可,B错误;滴加清水后,部分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可能是蔗糖溶液浓度太高,细胞失水过多死亡,C正确;吸水
纸在此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引流,D错误。6.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传递电子的一组酶的复合体,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
质所组成,它们在内膜上相互关联地有序排列成传递链,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是典型的多酶体系。如图展示的是有氧呼吸部分过程图,下列相
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电子传递链复合体作用下使线粒体膜间隙呈碱性B.图中线粒体内膜上ATP的合成离不开氢离子的跨膜运输C.丙酮
酸从线粒体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D.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利用的NADH也可用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答案 B 分析题图可知
,在电子传递链复合体作用下H+进入线粒体膜间隙,可使线粒体膜间隙呈酸性,A错误;在线粒体内膜上ATP形成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的H
+浓度差形成的势能,B正确;丙酮酸从线粒体膜间隙进入线粒体基质是一种协同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需要的能量由膜两侧H+浓度梯度形
成的电化学势能提供,其方式为主动运输,C错误;光反应产生的NADPH通常用于暗反应,D错误。7.钠钾泵位于动物细胞的细胞质膜上,钠
钾泵通过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过程发生空间结构的变化,导致其与Na+、K+的亲和力发生变化(如图所示)。钠钾泵还具有ATP水解酶的活性。
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钠钾泵既能协助Na+、K+跨膜运输,又能催化ATP水解B.钠钾泵的磷酸化导致空间结构发生改变,Na+
被排出细胞C.钠钾泵的去磷酸化过程为K+运入细胞提供能量D.钠钾泵有利于维持细胞内外Na+、K+的浓度差答案 C 依据题干信息分析
题图可知,图1显示ATP上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钠钾泵上,导致钠钾泵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图2显示Na+被排出细胞的同时,胞外的K+结
合到钠钾泵上,导致磷酸基团被释放,钠钾泵的空间结构恢复,如此循环重复,可见钠钾泵既能作载体协助Na+、K+跨膜运输,又能催化ATP水解,A正确;依题图所示,ATP水解后产生ADP和Pi,并释放能量,Pi使钠钾泵磷酸化,同时在能量驱动下运出Na+,运入K+,B正确;K+运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需要消耗能量,钠钾泵的去磷酸化过程不能为K+运入细胞提供能量,C错误;钠钾泵是逆浓度梯度运输K+和Na+的,有利于维持细胞内外Na+和K+的浓度差,D正确。8.葡萄糖和Na+进出小肠上皮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通道打开,Na+内流,是被动运输B.葡萄糖和Na+的运输既可以顺浓度梯度,也可以逆浓度梯度C.Na+-K+泵的工作结果使小肠上皮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D.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其直接能量来源是ATP答案 D 分析题图可知,小肠上皮细胞内的Na+浓度小于细胞外的,所以Na+通道打开,Na+顺浓度梯度内流,且需要转运蛋白的协助,为被动运输中的协助扩散,A正确;由题图可知,Na+可以通过转运蛋白的协助顺浓度梯度或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同样葡萄糖也可以顺浓度梯度或逆浓度梯度进出细胞,B正确;小肠上皮细胞内的K+浓度大于细胞外的,K+通过Na+-K+泵可以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其结果是使小肠上皮细胞内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C正确;葡萄糖从肠腔进入小肠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其所需的能量由膜两侧Na+浓度梯度的电化学势能提供,D错误。知识拓展 协同转运是一类靠间接消耗能量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某物质(如葡萄糖)跨膜运输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另一种溶质(如Na+)的电化学浓度梯度,而Na+-K+泵或质子泵可维持这种电化学浓度梯度。
献花(0)
+1
(本文系乐此生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