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漫话庐山世界地质公园
2024-01-03 | 阅:  转:  |  分享 
  
漫话庐山世界地质公园

胡经国



一、概述及基本信息

庐山世界地质公园(Lushan UNESCO Global Geopark),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九江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其面积为500平方公里

该公园由山北和山南两个园区组成。山北园区包括牯岭、花径-大天池、含鄱口、五老峰-三叠泉、石门涧、东林和小天池-碧龙潭7 个景区;山南园区包括观音桥-五乳峰、秀峰、归宗寺、桃花源和鄱阳湖水上5 个景区。

该公园不仅是世界著名的世界地质公园,而且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更是中外闻名的避暑胜地;现有英、美、德、法等18个国家建筑风格的别墅600 余栋。

2004年,该公园入选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成员。

该公园基本信息如下:

中文名:庐山世界地质公园

外文名:Lushan UNESCO Global Geopark

公园位置:中国江西省九江市

地理位置: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

公园经度:115°50′~116°10′E

公园纬度:29°21′~29°45′N

公园面积:500平方公里

公园组成: 由山北园区和山南园区组成

公园级别:世界地质公园

公园特色:地质多样性;主要地质遗迹包括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第四纪冰川、水文地质和地貌遗迹

所属网络:APGN(亚太地质公园网络)

二、地质遗迹

1、概述

该公园以典型的中国大陆东部山地第四纪冰川遗迹、地垒式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遗迹以及由此构成的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著称。其地质遗迹与植物、文化和历史紧密相连。

在该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

该公园主要地质遗迹包括地层岩性与岩浆活动、地质构造、第四纪冰川、水文地质和质地貌遗迹等。

2、地层岩性

该公园地层岩性包括由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地层与沉积岩、由岩浆作用形成的岩浆岩体与岩浆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变质地层(岩体)与变质岩。

该公园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主要分布在庐山南半部。庐山北半部山体主要由南华纪砂岩构成。

庐山南麓出露的25~18亿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群”变质杂岩地层,已载入《中国地层典》。

震旦纪及早古生代浅海相碎屑岩及石灰岩主要分布在庐山东部、西部和北部山麓地带。晚古生代石灰岩仅在其边缘地带有零星分布。

新元古代花岗片麻岩及中生代花岗岩,仅出露在该公园核心部位。中生代基性岩墙群位于该公园西南端。

3、地质构造

该公园的主要地质构造是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其“变质核”由古元古代中深变质岩构成。“变质核”边部的低角度深层次“主拆离断层”已经变形成背斜,呈椭圆形展布。该“主拆离断层”的上盘由中新元古代浅变质岩系及古生代沉积岩构成。其中,有一系列“滑脱断层”及相关的“滑脱褶皱”;局部“固流褶皱”比较发育。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十分出众,与世界标型变质核杂岩具有对比性。

在“变质核杂岩构造”的基础上,于晚白垩世至新近纪形成了庐山地垒式“断块山”。也就是说,庐山的外观是一个地垒式“断块山构造”;而其内涵则是一个“变质核杂岩构造”。

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由于新构造运动作用,庐山“孤山屹立”,大构造“巍峨壮观”,小构造“千姿百态”。

4、第四纪冰川

迄今为止,在江西庐山地区共发现100 余处重要的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碎屑、沉积泥砾的全过程,保存了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庐山第四纪冰川活动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洲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对于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5、地貌

该公园的地貌景观较为特殊,具有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特色,由断块山构造地貌景观、第四纪冰川地貌景观和流水地貌景观互相叠加而成。

由于构造运动、冰川侵蚀、流水侵蚀3种地质作用而形成的复合型地貌景观,是庐山在地学上的又一大特征。它与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一起,构成了庐山一幅“雄、奇、险、秀”的绚丽画卷,体现了庐山地学景观极高的美学价值。

其中,分布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并且具有完整的生态系统。

三、若干地质景观

在该公园内,地质景观为数众多。其中: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地貌景观主要有:

“五老峰”、“鹰嘴石”、“旌旗峰”、“铁壁峰”、“三叠泉”、“九叠公园流变褶皱”、“九叠屏障谷及悬崖”、“天门潭”、“剑鞘状构造”、、“白鹿洞变质核杂岩”、“铁船峰”、“石门涧嶂谷”、“龙虎斗怪石”、“天书壁尖棱褶皱”、“千佛峰滑脱褶皱”、“石门涧滑脱褶皱”、“剪刀峡”、“网纹红土”和“网纹石”、“北风口滑脱断层”、“九叠谷鳄鱼石”、“九叠谷马头石”、“二层崖断层崖”、“狮子峰”、“一线天”、“象王峰”、“老虎潭绿帘变粒岩”、“肠状褶皱”、“石排山拖拽褶皱”、“玉帘泉早元古代“星子群”变粒岩”、“金轮峰拉长线理”、“猿人岭猿人头怪石”、“砂古船怪石”、“天镜石褶叠层构造”、“筲箕洼细碧角斑岩细密褶皱”、“剪刀峡乌龙石”、“落星石角砾岩”、“流星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剖面”、“流星山糜棱岩化花岗岩”、“下青山斜层构造”、“大排岭云母石英片岩”、“大排岭滑脱褶皱”、“桃花铺石英质糜棱岩”、“铁门坎生物化石群”、“五里河花岗岩质糜棱岩”、“栖贤寺西石榴子石云母石英片岩”、“黄照岭榴闪变粒岩团块”、“长寿村云英质糜棱片岩”、“长寿村剑鞘状构造”、“阮家棚拆离断层带”、“七彩瀑固流褶皱群”、“黄龙崖变质岩”、“隘石断层变质岩”、“谢家山岩浆岩”、“马祖山滑脱褶皱”、“鸟儿崖阶状瀑布”、“龙门冲巉岩(即又高又陡的断层崖)”、“小五老峰火焰状构造”等。

第四纪冰川地质景观主要有:

“大坳冰斗”、“莲谷悬谷”、“王家坡冰川“U”形谷”、“西谷冰桌(飞来石)”、“如琴湖冰窖”、“天桥冰溢口”、“狮子口悬崖”、“锦绣谷冰川“U”形谷”、“仙人洞”、“芦林冰碛逆掩剖面”、“芦林湖冰窖”、“球状风化石”、“太乙锋和犁头尖冰川角峰”、“含鄱岭冰川刃脊”、“三逸乡冰窖”、“观音阁冰碛泥岩剖面”、“石门涧冰川“U”形谷”、“石门涧冰坎”、“蛇头岭冰碛冲断构造”、“大校场冰川“U”型谷”、“金竹坪冰坡”、“九齐峰冰川刃脊”、“中庵寺冰川条痕石”、“大月山冰川刃脊”、“马头冰碛泥砾剖面”、“五乳寺冰斗”、“黄岩冰斗”、“蛇头岭冰碛泥砾剖面”、“蛇头岭冰碛冲断构造”、“鞋山(冰川地貌)鼻山尾”、“化纤厂终碛垅”、“蛤蟆石羊背石”、“下青山冰碛泥砾剖面”、“大排岭冰碛泥砾剖面”、“大排岭冰碛漂砾”、“金定山冰川漂砾群”、“新桥终碛垅”等。

3







献花(0)
+1
(本文系胡经国图书...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