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5_王羲之家族书法典藏集
2024-01-17 | 阅:  转:  |  分享 
  

王 羲 之 家 族 书 法 典 藏 集
名 帖 合 集 : 历 代 名 家 好 帖 全 集 收 录 高 清 大 图 : 张 张 精 品 临 摹 欣 赏 收 藏
王敦
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今山东
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大臣,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
治书侍御史王基的儿子。王羲之堂伯父。
1
王敦《蜡节帖》
【释文】
敦顿首顿首。蜡节忽过,岁暮感悼伤悲。今邑邑,想自如
常。比苦腰痛,愦愦。得示,知意,反,不以悉。王敦顿
首,顿首。
2
王导
王导(276—339年)出身于魏晋名门琅 玡王氏家
族(今山东临沂),王导是王羲之父亲王旷的堂哥。
在王羲之父辈有王导、王 廙、王敦等多位书法大家。
王羲之父亲早逝,年少寄养在伯父王导家,王导是王
羲之学习书法的启蒙恩师之一。
王导书法曾摹学三国时期书法家钟繇、卫 瓘笔法,
练笔锲而不舍,终成自创风格,擅写行、草书体。
王导所处魏晋时代,是书法史上巨大变革的时代,
是书法名家人才辈出的时代,蔡邕、钟繇、王导、王
羲之是其中之一。
3
王导《省示帖》
【释文】
省示具卿,辛酸之至,吾甚憂劳,卿此事亦不蹔忘。然书
足下所欲致身處,尚在彀中,王制正自欲不得许卿,當如
何?導亦天明往。
4
王导《改朔帖》
【释文】
导白。改朔情增伤感,湿蒸事何如?颇小觉损不?帖有应
不?悬耿,连哀劳,满闷不具。王导。
5
王 廙
王 廙(276年~322年),字世将。东晋著名书法
家、画家、文学家、音乐家,是王导、王敦的从弟、
晋元帝司马睿的姨弟、王羲之的叔父。是王羲之学习
书法的启蒙恩师之一。
6
王廙《二月十六日帖》
7
王廙章草
8
王廙章草
9
王 廙更何如帖
10
王廙書
【释文】
臣廙言昨表不宣奉赐手诏伏承圣体胜常以慰下情不审宿昔
复何如承郑夫人乃尓委顿今复增损伏惟哀亡愍存益劳圣心
谨附承动静臣廙言。
11
王 廙《祥除帖》
【释文】
臣廙言。臣祥除以复五日。穷思永远。肝心寸截。甘雪应
时严寒。奉被手诏。伏承。圣体御膳胜常。以慰下情。臣
故患匈满气上。顿乏勿勿。慈恩垂愍。每见慰问。感戴屏
营。不胜衔遇。谨表陈闻。臣廙诚惶诚恐。顿首顿首。死
罪死罪。
12
王邃
王邃(?-324?),字处重,东晋中领军,西晋
光禄大夫王览之孙,侍御史王会之子,琅邪临沂人。
累迁中领军,尚书左仆射(淳化阁帖作海陵恭候)。
王羲之堂叔父。
13
王邃《张丞帖》,又名《婚事帖》
14
王羲之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东晋书法家。原
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
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的书法师承,有卫夫人,
王导,王 廙等。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
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
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15
王羲之《兰亭序》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初三,王羲
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晋朝顶级军政高官,在山
阴(今绍兴)兰亭修禊……,各有诗,辑为《兰亭
集》,王羲之为之书写序文手稿,曰《兰亭集序》。
《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兰亭宴集序》、
《临河序》、《禊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
诗序》等。晋代书法家王羲之撰写。其文书法具有极
高的艺术价值,与颜真卿《祭侄季明文稿》、苏轼
《寒食帖》并称三大行书书法帖。
16
王羲之《兰亭序》唐 冯承素摹王羲之
【释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
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
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
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
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
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
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
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
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7
王羲之《乐毅论》
【释文】
《乐毅论》四十四行,真迹早已不存。一说真迹战乱时为
咸阳老妪投于灶火;一说唐太宗所收右军书皆有真迹,惟此帖
只有石刻。
18
王羲之《大观帖》
【释文】
大观帖,中国北宋官刻丛帖。刻帖工作由龙大渊主持,蔡
京奉旨书写帖内的款识标题。因刻于徽宗大观三年(1109)正
月,世人遂称之为《大观帖》。刻成之后置于太清楼下,又称
《太清楼帖》,也有称《大观太清楼帖》者。
19
王羲之《大观帖》
20
王羲之《大观帖》
21
王羲之《大观帖》
22
王羲之《大观帖》
23
王羲之《大观帖》
24
王羲之《大观帖》
25
王羲之《大观帖》
26
王羲之《十七帖》
《十七帖》是著名的王羲之草书代表作,因卷首
由“十七”二字而得名。原墨迹早佚,现传世《十七
帖》是刻本。此帖为一组书信,据考证是写给他朋友
益州刺史周抚的。书写时间从永和三年到升平五年
(公元347-361年),时间长达十四年之久,是研究王
羲之生平和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
27
王羲之《十七帖》之《郗司马帖》
【释文】
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
具示,复数字。
28
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
【释文】
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
具示,复数字。
29
王羲之《十七帖》之《逸民帖》
【释文】
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
具示,复数字。
30
王羲之《十七帖》之《龙保帖》
【释文】
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卿舅,可耳,至为简隔也。
31
王羲之《平安帖》
【释文】
此粗平安,修载来十余人近集,存想明日当复悉由同增概。
32
王羲之《雨后帖》
【释文】
今日雨后,未果,奉此,想能于言话可定便。得书问,永
以为训,妙绝无已,当其父转与都下,岂信戴适过,于粗也。
羲之。
33
王羲之《行穰帖》
【释文】
足下行穰,九人还示应决不?大都当任。
34
王徽之-王羲之五子
王徽之(公元338年-公元386年),字子猷,东晋名
士、书法家,王羲之第五子,是兄弟中在书法上有突
出成就者之一。喜欢赏竹,生性高傲,放诞不羁,对
公务并不热忱,时常东游西逛,后来索性辞官,住在
山阴,旷达通脱,显示出魏晋时期,名士们任性适情
的生活态度,不失清高和风雅。其书法有“徽之得其
(王徽之)势”的评价,后世传帖《承嫂病不减帖》、
《新月帖》等。
35
王徽之《新月帖》
【释文】
臣九代三从伯祖晋黄门郎徽之书。二日,告□氏女,新月
哀摧不自胜,奈何奈何。念痛慕,不可任。得疏知汝故异恶悬
心,雨湿热复何似,食不?吾牵劳并顿,勿复,数日还,汝比
自护。力不具。徽之等书。姚怀珍,满骞。
36
王献之-王羲之七子
王献之,字子敬,小字官奴,官至中书令,世称
“王大令”。他的书法,兼精楷、行、草、隶各体。
献之幼学于父,从小就显露出超人才华,才气勃发,
咄咄逼人,献之不为其父所囿,别创新法,自成一家。
可惜四十二岁就过早病卒。
37
王献之《鸭头丸帖》
38
王献之《中秋帖》
39
王洽
王洽(323年~358年),字敬和,王导第三子。
众书通善,尤能隶行,在王导的诸子中声名最大,深
为时人所赞许,与荀羡“俱有美称”,并为晋穆帝所
重。王羲之堂兄弟。
40
王洽《视抚兄子帖》
41
王珉-王洽的儿子
王珉(351-388)字季琰,小字僧弥。 珣弟。少有才
艺,善行书,名出 珣右。
42
王珉《欲出帖》
43
王珉《此年帖》
44
王 珣-王洽的儿子
王 珣(349—400),字元琳,琅琊临沂(今山东
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大臣、书法家,丞相王导之
孙,中领军王洽之子,“书圣”王羲之的侄子。他的
《伯远帖》一直被历代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视为
稀世瑰宝。此帖曾收藏于北宋内府,明代董其昌等也
都曾收藏,为乾隆“三希堂法帖”之一。
45
王珣《伯远帖》
【释文】
珣顿首顿首,伯远胜业情期群从之宝。自以羸患, 志在优
游。始获此出意不克申。分别如昨永为畴古。远隔岭峤,不相
瞻临。
46
王 羲 之 家 族 书 法 典 藏 集
名 帖 合 集 : 历 代 名 家 好 帖 全 集 收 录 高 清 大 图 : 张 张 精 品 临 摹 欣 赏 收 藏
美好触手可及
小课包罗万象
献花(0)
+1
(本文系首阳山与人...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