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七单元14-1《故都的秋》导学案
2024-01-28 | 阅:  转:  |  分享 
  
《故都的秋》导学案学习目标: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朗读散文,体会其语言美;解析题目,了解标题作用;掌握快速阅读散文技巧,掌握划分行文思路方法
。 第一课时一、知识梳理1.作者简介(985学习网https://www.985xuexi.com/)郁达夫(1896年12月7
日-1945年9月17日)原名郁文,字 ,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 。 他,幼年丧父,发愤读书,成绩斐然,贫困的生活赋
予他诗人的忧郁特质。 他,17岁留学日本,饱受异族欺凌,屈辱的日子赋予他作家的忧伤情怀。 他,壮年时期飘零南洋,从事抗日活动,苦
难的祖国赋予他战士的忧患悲凉。 他,在1945年8月29日被日本宪兵队秘密杀害,终年49岁。 他,在1952年被中国中央人民政府
追认为革命烈士。郁达夫代表作: 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 中篇小说:《迷羊》《她是一个弱女子》《出奔》 散
文:《故都的秋》《江南的冬景》《北平的四季》郁达夫的创作风格:郁达夫是个典型的伤感文人,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最为著称,影响广泛
。小说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的感伤气息,笔调洒脱自然,语言清新优美,具有强烈
的主观抒情色彩。他的散文直抒胸臆,毫无隐饰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写得清新秀丽,富有气势和神韵,与他
的小说一样,具有真率,热情、明丽、酣畅的风格。在个人的性格方面,他抑郁善感;在文艺观和审美追求上,提倡静的文学,写的也多是“静如止
水似文学。”所以他的文章总有一种伤感的、灰冷的调子。人们评价他:岂有文章传海内,欲将沉醉换悲凉。文学知识-创造社创造社是“五四”新
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7月,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
报》、《创造日》《洪水》等十余种刊物,并编辑出版了《创造丛书》等。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讲究文学的“全”和“美”。强调“
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他们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创作上
的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他们的作品大都侧重表现自我,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
情绪的主要形式。写作背景:经历了北伐战争、反革命大屠杀、日本侵占东北等战乱后,国民党的统治令当时思想进步的知识分子感到迷惘和苦闷。
从1921 年到1933 年,郁达夫将相当大的精力投入文艺活动并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郁达夫1933 年4月由上海
迁居杭州,在那里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过着一种闲散的生活。他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以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
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他写了许多优秀的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193
4 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这故都的“秋”味,并于此年8 月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2.矫
正字音一椽( ) 嘶叫( )   潭柘寺( ) 落蕊( )? 橄榄( )? 落寞( ) 普陀山( ) 陪衬(
)? 廿四桥( ) 夹袄( )? 着衣( )? 混沌( ) 椭圆( ) 譬如( ) 颓废( )平
仄( ) 房檩( ) 鲈鱼( )3.辨析词语1.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这位作家所
说的遗址,如今只剩下原先城池的一段土质残墙,上面长满了盘根错节的刺槐树和杂草,一片_________(萧索/萧条)荒凉。(2)黄金
周期间,深圳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整个一手市场仅成交八十七套房子,这被视作深圳楼市步入_________(萧索/萧条)的强烈信号。萧
索·萧条“萧索”指“缺乏生机,不热闹”,多强调荒凉、衰败,无生机。“萧条”多形容经济衰微、不景气;也可形容景象的寂寞冷落,毫无生气
。2.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1)莫言一走下车,便被热情的游客包围;相比而言,另一位诺奖获得者——勒克莱奇奥就显得“_____
__(清闲/悠闲)”了许多。(2)在梁实秋看似________(清闲/悠闲)自在的生活中,诗作却创作了不少,读他的诗歌,你能品味到
李白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约缠绵,而更多的其实是他几乎与生俱来的纤尘不染和清澈明丽。二者都含有“空闲、闲适”的意思。“清闲”是指清静闲
暇,侧重无事做,有闲空。“悠闲”是指闲适自得,侧重心态上怡然自得,了无牵挂。4.描写“秋”的诗文,你能说出几句?并体会其情感。
问题探究1.标题是“故都的秋”,改成“北平的秋”可不可以? 总结其作用。 理清文章结构,第 至 自然段开始运用 手法
,突出北国秋的 、 、 的特点,抒发了 的情感;文章第 至 自然段是对故都的秋的细致描绘;文章 至 段再次运用了 手法抒发了对
北国之秋的爱恋。文章开头和结尾两段,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两次提到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用意何在?用了什么手法?第12自然段主要运用了
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文章语言特点。 5. 总结快速阅读散文的技巧第一步:关注标题 第二步:理出
思路 第三步:概括主旨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散文描写景物方法;2. 感悟诗人深切情感。二、问题的探究1.课文的
文眼是哪一句?故都的秋有何特点? 讨论描写了北国之秋的哪几幅画面。 3.思考:五幅画面分别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采
用什么方法来描写景物?为什么这样写?故都秋的总特色:作者主要从哪个方面写故都的秋?一.示范鉴赏《秋晨院落图》。这幅画面写秋院──
(这是境的宁静) (这是心的宁静)。 (境的悲凉。)①作者选取了哪些平常的景物来写秋晨院落图? ②作者写了哪些秋色?秋色的特点是什
么?作者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③本段又写了哪些秋声呢?用了什么写法?作者心里会产生怎样的感受? ④在这样的清冷寂静的声色环境中,
作者做了些什么?这是怎样的一种心境? ⑤故都北平,即使是在郁达夫那个时代,秋天里,明艳之色有,热闹地方也有,作者为何避而不写?
二.小组合作探究其它四幅画面,每个小组探究其中一幅,合作交流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展示自己组的探究成果。主要要点:⑴写秋槐── (这是境
的宁静,也是心的宁静。) (这里有境的宁静,也有心的悲凉。)①本段从哪四个方面的感受写槐树的落蕊?突出了“故都”秋的什么特点?用一
个字概括。 ②最后一句通过写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帚的丝绦,给人以清闲、落寞的感觉,突出了“故都”秋的什么特点?用一个字概括。 ③
“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落寞”,抒发了悲秋之感,突出了“故都”秋的什么特点? ⑵写秋蝉──“衰弱”、“残声”。(这本身就是一种悲
凉。)秋蝉的鸣叫有什么特点?能引起人怎样的感受? ⑶写秋雨── (这里有境地的宁静,也有情和境的悲凉。)①作者是怎样评价北国
秋雨的整体特点的? ②北国秋雨“奇”在何处? ③秋雨“话凉”,那声音的特点有哪些? ④秋雨话凉图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⑷写秋果─
─“淡绿微黄”,即使是写“红”也是“红完”。 4.在记叙秋景时,是以什么顺序来展开的?体现散文什么特点? 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
,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等方面来分析原因。 “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
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再结合课文,理解作者悲凉的三个层面的原因。
故都的秋就真的只有清、静、悲凉? 9.散文是如何写景的?写景的艺术技巧可以概括为“三四五六”。扩展练习1.仿写一:根据下面示例仿写,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在哪里?示例: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 ,在小院中每座低矮的破屋内外。2.仿写二:结合本文内容,按照《天净沙秋思》的句式仿写。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zxxk.com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献花(0)
+1
(本文系侯雨图书馆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