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三年级上册第15课《认识气体》教学设计
2024-02-28 | 阅:  转:  |  分享 
  
1 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第 15 课《认识气体》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认识气体”是《科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第4课,本课
安排了“给篮球充气”“气体有质量吗”和“空气的体积会变吗”三个探究活动进行教
学。活动1是通过给篮球充气,引导学生观察充气过程中篮球的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并提出“继续充气,篮球会有变化吗?”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活动2是指导学生
利用简易天平进行测量。把一个没有充气的皮球放在天平上,调节天平使其平衡。取下
皮球,给皮球充气,再把皮球放回天平上,观察是否平衡。从而证明空气是否有质量。
活动三是引导学生通过拉动注射器活塞,抽取空气,用橡皮堵住注射器管口,并尝试推
动注射器活塞,接着放开推动活塞的手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最后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一
些实例说明空气的体积是会变的,因为空气容易被压缩。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对本单元中对固体、液体的认识后,对气体的学习研究会比较容易理解和
掌握方法,但因为气体的特征与固体、液体不同,所以教师在这一课的教学中,要引导
学生从复习固体、液体的特征入手,让学生在对比的情况下学习气体的特征。在教学的
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指导他们通过提出问题、作出猜想、
搜集证据、得出结论等实验探究方法得出问题的结论。从而认识空气是怎样的一种气
体。
三、教学策略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篮球充气的现象。
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蓝球在充气前、充气中、停止充气后的
变化情况,让其思考篮球充气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通过讨
论、探究得出空气是会流动的。
2.指导学生用简易天平测量出空气有一定质量的特征。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们通过
亲身称量充气前后皮球的质量数据进行对比,得出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是具有一定质
量的。2 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3.引导学生通过手对注射器的活塞的按压和放开观察注射器活塞位置的变化情
况。
引导学生通过对注射器中空气的挤压和松开的情况进行对比,得出看不见、摸不着
的空气的体积会发生改变,容易被压缩,且具有一定弹性。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空气能够流动。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空气具有质量。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空气容易被压缩和恢复。
4.培养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认真比较、注重证据及认真思考的科学态度。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出气体具有的特征。
教学难点:选用什么方法来观察比较、发现并归纳气体的特征。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小组用学具1套、课件。充气筒、篮球。
学具准备:简易天平、充气筒、皮球、注射器、橡皮。
七、教学过程
(一)任务驱动
媒体:出示充气筒和瘪的篮球。
问题:这是什么?怎样能让瘪的篮球鼓起来呢?
(二)活动探究
(1)活动1:给篮球充气
问题:请你观察在给篮球充气的过程中篮球的变化?停止充气时,用手压球,会有
什么现象?继续充气,篮球会有变化吗?
交流:学生观察老师演示在给篮球充气时出现的变化,经过压球,分别描述自己的
观察发现。
教师归纳板书:空气会流动。
讨论:继续充气,篮球会有变化吗?3 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活动:教师演示,继续给篮球充气。
交流:篮球充气到一定程度,充气筒就按不下去了,说明气球中的气体已经到一定
程度,充气筒中的气体已无法再流入篮球中。
1. 描述充气过程中篮球的变化情况, 并做解释。
我的解释:
小结:通过教师演示对瘪的篮球进行充气到篮球鼓起到空气不能再进入篮球的整
个过程。学生观察、交流分析、得出空气是会流动的结论。
(2)活动2:气体有质量吗
问题:我们周围的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空气有质量吗?
讨论: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猜想,并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小组的同学。
交流:我们可以通过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交流自己的想法。
任务:用简易天平称量,证明空气具有质量。
活动:引导学生用简易天平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
要求:①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用简易天平测量没有充气的的皮球放在天平上,调节天
平使其平衡。取下皮球,给皮球充气,再把皮球放回天平上,观察是否平衡。②小组在
规定的时间完成对比实验。实验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和分工合作。③在学生活动手册上
进行记录。
2.将充气前后的皮球摆放在天平上。观察天平平衡情况,用“↑”或“↓”标出,
并尝试解释。
皮球充气后天平平衡情况

我的解释4 粤教科技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教学设计
小结:通过对比实验观察得到空气是有质量的。
(3)活动3:空气的体积会变吗
媒体:出示注射器和橡皮。
问题:如果拉动注射器活塞,抽取空气,再用橡皮堵住注射器管口,注射器活塞能
推得动吗?
讨论: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猜想,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交流: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活动中能推动和不能推动活塞的理由分别是什么?
任务:用注射器和橡皮进行空气体积会否改变的实验。
活动:小组实验验证空气的体积会发生改变。
要求:①拉动注射器活塞,抽取空气,用橡皮堵住注射器管口。尝试推动注射器活
塞,观察并解释实验现象。②放开压住活塞的手,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试一试再拉动
注射器活塞,观察能否拉得动。③在学生活动手册上进行记录。
3.通过实验探究空气的体积是否会变化。
我的猜想
压活塞前的体积 / 毫升
压活塞后的体积 / 毫升
放开手之后的现象
结论
交流:空气的体积可以被压缩,也可以恢复,这种特性被广泛应用在生产和生活
中。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
小结:空气的体积是可以被压缩的,也可以恢复,空气的这种特征在生活和生产中
常常被应用,如篮球、汽车轮胎、小朋友玩的充气城堡等。
八、板书设计
第 15 课 认识气体
会流动
(空气)气体 有质量
体积容易压缩
(设计者: 萧顺欢、 巫卫红)
献花(0)
+1
(本文系温暖心灵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