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漫话光刻机与光刻技术(1)
2024-03-01 | 阅:  转:  |  分享 
  
漫话光刻机与光刻技术(1)

胡经国



一、

光刻机(Mask Aligner,掩模对准器),又名叫做掩模对准曝光机,曝光系统,光刻系统等。常用的光刻机是掩模对准光刻机,所以又叫做Mask Alignment System(掩模对准系统)。

一般光刻工艺的工序是:硅片表面清洗烘干、涂底、旋涂光刻胶、软烘、对准曝光、后烘、显影、硬烘、刻蚀等。

Photolithography(光刻,或光刻法)是指用光来制作一个图形的工艺;是在硅片表面匀胶,然后将“掩模版”上的图形转移到“光刻胶”上的过程,以及将器件或电路结构临时“复制”到硅片上的过程。

光刻机是生产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核心设备。其制造和维护需要高度的光学和电子工业基础;世界上只有少数厂家具备这种条件。因此,光刻机价格十分昂贵,通常在3 千万至5 亿美元之间。

(下图图示:光刻机;图源:网罗)





二、

生产集成电路的简要步骤为:

利用紫外线通过模版去除晶圆表面的保护膜;

将晶圆浸泡在腐化剂中,在失去保护膜的部分被腐蚀掉以后形成电路;

用纯水洗净残留在晶圆表面的杂质。

其中,曝光机就是利用“紫外线”通过“模版”去除“晶圆表面的保护膜”的设备。

一片晶圆可以制作数十个集成电路。根据模版大小和是否移动,曝光机分为两种:

模版和晶圆大小一样,模版不动。

模版和集成电路大小一样,模版随曝光机聚焦部分移动。

其中,模版随曝光机移动的方式是:模版相对曝光机中心位置不变,始终利用聚焦镜头中心部分能得到更高的精度。

三、光刻机主要性能指标

光刻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支持基片的尺寸范围、分辨率、对准精度、曝光方式、光源波长、光强均匀性、生产效率等。

1、分辨率

分辨率是对光刻工艺加工可以达到的“最细线条精度”的一种描述方式。由于光刻的分辨率受到光源衍射的限制,因而受到光源、光刻系统、光刻胶和工艺等各方面的限制。

2、对准精度

对准精度是在多层曝光时“层间图案的定位精度”。

3、曝光方式

曝光方式分为接触接近式、投影式和直写式。

4、光源与曝光光源波长

曝光光源波长分为:紫外、深紫外和极紫外区域;光源有汞灯,准分子激光器等。

四、光刻机分类

1、按操作简便性分类

一般按操作简便性,光刻机分为手动、半自动、全自动3种。

⑴、手动

手动是指“对准”的调节方式,是通过手调旋钮改变它的X轴、Y轴和thita角度来完成“对准”;其“对准精度”可想而知不高。

⑵、半自动

半自动是指“对准”可以通过电动轴,根据CCD的进行定位调谐。



链接:CCD

CCD的中文全称为电荷耦合元件,可以称为CCD图像传感器,也叫做图像控制器。CCD是一种半导体器件,能够把光学影像转化为电信号。



⑶、自动

自动是指从基板的上载、下载,曝光时长和循环,都是通过程序控制。自动光刻机主要是满足工厂对于批处理量的需要。

2、按曝光方式分类

按曝光方式,光刻机分为接触式曝光、接近式曝光、投影式曝光、高精度双面、高精度单面5种。

⑴、接触式曝光

接触式曝光(Contact Printing):“掩膜板”直接与“光刻胶层”接触。“曝光出来的图形”与“掩膜板上的图形”分辨率相当;设备简单。

①、接触式曝光分类

接触式曝光,按施加力量的方式不同,又分为:软接触,硬接触和真空接触3种。

①-1、软接触

软接触是把“基片”通过“托盘”吸附住(类似于匀胶机的基片放置方式),“掩膜”盖在“基片”上面。

②-2、硬接触

硬接触是将“基片”通过一个气压(氮气)往上顶,使之与“掩膜”接触。

③-3、真空接触

真空接触是在“掩膜”和“基片”中间抽气,使之更好地贴合(想一想把被子抽真空放置的方式)。

软<硬<真空:接触的越紧密,分辨率越高。当然接触的越紧密,掩膜和材料的损伤就越大。

②、接触式曝光的缺点

光刻胶污染“掩膜板”;掩膜板的磨损,容易损坏,寿命很低(只能使用5~25次);容易累积缺陷。

20世纪70年代的工业水准,已经逐渐被“接近式曝光方式”所淘汰了。中国国产光刻机均为“接触式曝光”;国产光刻机的开发机构无法提供工艺要求更高的“非接触式曝光”的产品化。

⑵、接近式曝光

接近式曝光(Proximity Printing):“掩膜板”与“光刻胶基底层”保留一个微小的缝隙(Gap),Gap大约为0~200μm。可以有效避免与光刻胶直接接触而引起的掩膜板损伤,使掩膜和光刻胶基底能耐久使用,掩模寿命长(可提高10 倍以上);图形缺陷少。接近式曝光在现代光刻工艺中应用最为广泛。

⑶、投影式曝光

投影式曝光(Projection Printing):在“掩膜板”与“光刻胶”之间使用“光学系统聚集光”实现曝光。一般“掩膜板的尺寸”,按需要转移图形的4倍制作。其优点是提高了分辨率;掩膜板的制作更加容易;掩膜板上的缺陷影响减小。

投影式曝光进一步分类如下:

①、扫描投影曝光

扫描投影曝光(Scanning Project Printing):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大于1μm工艺;掩膜板1∶1,全尺寸。

②、步进重复投影曝光

步进重复投影曝光(Stepping-repeating Project Printing,或称为Stepper(步进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0.35μm(I line)~0.25μm(DUV);掩膜板缩小比例(4∶1);曝光区域(Exposure Field)22×22mm(一次曝光所能覆盖的区域);增加了“棱镜系统”的制作难度。

③、扫描步进投影曝光

扫描步进投影曝光(Scanning-Stepping Project Printing):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用于≤0.18μm工艺;采用6英寸的掩膜板按照4∶1的比例曝光;曝光区域(Exposure Field)26×33mm。其优点是:增大了每次曝光的视场;提供硅片表面不平整的补偿;提高整个硅片的尺寸均匀性。但是,同时由于需要反向运动,因而增加了机械系统的精度要求。

⑷、高精度双面

高精度双面:主要用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元器件、光电子器件、声表面波器件、薄膜电路、电力电子器件的研制和生产。

由高精度特制的翻版机构、双视场CCD显微显示系统、多点光源曝光头、真空管路系统、气路系统、直联式无油真空泵、防震工作台等组成。

适用于φ100mm以下,厚度5mm以下的各种基片的对准曝光。

⑸、高精度单面

高精度单面:针对各大专院校、企业及科研单位,对光刻机使用特性研发的一种高精度光刻机,用于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半导体元器件、光电子器件、声表面波器件的研制和生产。

3、超分辨光刻机

2018年11月29日,中国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超分辨光刻装备研制”通过验收。该光刻机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研制;其光刻分辨力达到22纳米;结合双重曝光技术以后,未来还可用于制造10纳米级别的芯片。

(未完待续)









4







献花(0)
+1
(本文系现代科普图...原创)